農業或又遇厄爾尼諾,暖冬來臨對小麥生長影響如何?

2020-12-23 網絡農技

今年冬天普遍給我們的感覺是,溫度比往年要稍微偏高一點,當然也有一段時間是感覺非常冷的,但是總體的平均氣溫還是比往年要高的。其實這是不是溫室效應引起的,我們誰都不能夠去揣測,還是要靠官方的數據來說話。但是居世界氣象組織發表的宣布稱厄爾尼諾現象在今冬形成的概率正在增加,將達到75%-80%概率,而美國海洋大氣管理局(NOAA)最新的預測值高達90%可能性。

來自中國國家氣象局的有關數據也說明2018年整體氣候是偏暖的,尤其近期「暖冬」出現的跡象愈加明顯,而且可能持續期較長。厄爾尼諾現象會令中國南方降水異常增多,北方則出現異常升溫乾旱天氣。現在好像感覺越來越是這樣,今年冬天基本上已經快要過去,但是並沒有像去年往年一樣的大雪覆蓋、嚴寒。

氣溫較往年的偏高,對於我們人類活動來說,可能會覺得很舒服。但是並不是對所有的事情都有好處,比如說農業生產、小麥種植都有一定的影響,而且這種影響是偏向負面要多一點。

我們都知道厄爾尼諾造成的後果之一就是溫度升高,會產生暖冬,間接的就會導致以下後果:

1、小麥生長發育提前,因為原本按照低溫的情況下,小麥要度過較長時間的越冬休眠期,但是溫度回升的快,就會是小麥越冬休眠的時間變短,從而就會導致小麥的各個生長階段發育階段提前,呈現不正常生長,生長過旺會消耗掉土壤中的大量養料,而在春後生長發育後勁不足,群體質量下降,造成減產。

2、病蟲害發生流行的可能性增大。溫度較低的時候,土壤裡存活的病菌以及害蟲都會發育較慢,甚至在低溫的情況下令病菌和蟲害越冬死亡,降低了第二年病蟲害發生的蟲源菌源基數。但是溫度一升高,就會導致病菌和害蟲存活下來的機會比較大,這樣也就給第二年的病蟲害發生流行提供了有利條件。

3、按著正常的氣候發展規律,暖冬常會伴隨著「倒春寒」,對發育超前、植株過大的小麥凍害威脅較大。當然這個也是人為的觀察,並不具有科學性,具體還要看2019年的氣候發展。目前只是說會有這一方面的風險。

當然,當厄爾尼諾現象發生的時候,我們人類是無法避免的。哎,我們能做的只是改變自己的一些生產措施儘量的減小這種現象帶來的負面影響。還是應當以科學合理施肥和加強田間管理為兩大重要法寶。

1、科學合理施肥。因地制宜根據地方特性科學合理制定配方,根據小麥不同的生長環節和營養需求進行少施勤施,避免一次性施加肥料。同時,通過肥料的供給調整麥苗的生長速度,避免植株旺長早衰。

2、加強田間管理。一方面適時除草,減少雜草與小麥爭水爭肥,另一方面暖冬導致水分蒸發過快,要及時補充水分。此外,也要提高植株的抗逆防凍能力。對於病蟲害要勤於勘察,一旦出現要儘早對症施藥防治。

3、科學合理防治病蟲害。溫度的上升就會間接的導致病菌和害蟲的猖獗,所以要和當地的農技推广部門及時的溝通聯繫,以獲得第一手的病蟲害資料,幫助我們科學合理的防治病蟲害。

農民朋友們,一定要堅持一種「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觀念,防患於未然吧!

相關焦點

  • 「拉尼娜」來了,「厄爾尼諾」不遠,冬天到底冷不冷?對農業影響
    對農業影響今天是11月27號,離大雪節氣是越來越近了,如今是深處小雪節氣期間,全國氣溫下降很快,全國入冬版圖是越來越大了,如今是僅有的南方沿海幾個省市溫度還很舒適,其他地方都進入「扛凍」模式。當然,如果冬季氣溫高,出現暖冬,暖冬也是分清熱乾燥的冬季,還可能出現冬季乾旱的情況,所以說,氣溫的高低與空氣幹與溼沒有必然關係。但是,不同的年份會出現「拉尼娜現象」和「厄爾尼諾現象」這兩種氣象現象。對於農民來說,對於這兩種現象只能憑直觀來認識,而最直觀的就是這兩種現象帶來的天氣變化。
  • 大寒已過,厄爾尼諾沒「現身」,今年還會是暖冬嗎?有倒春寒嗎?
    今年的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大寒」已經過去了,但是大家依舊是沒有感受到「暖冬」,並且到現在還沒看到厄爾尼諾的影子,之前專家預測都是很大機率會來臨,可現在冬季已經開始很久了,大家還是體會到「暖冬」,前段時間沒有「暖冬」是因為大寒氣溫受影響比較低,可現在大寒已經過去了,為什麼還是沒有
  • 專訪:厄爾尼諾要為2014/2015暖冬「負責」嗎?
    近期,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局(NOAA)氣候預測中心發出了厄爾尼諾正式到來的公告,並將50%-60%的厄爾尼諾發生機率預測延長至北半球今年的夏季,馬來氣象局也宣稱,厄爾尼諾現象貫穿2015整個夏季的機率約在50-60%。為什麼這次的厄爾尼諾現象如此讓科學家「糾結」,2015年厄爾尼諾發生的概率如何呢?
  • 農村俗語「立冬那天冷,一年冷氣多」,而暖冬又對農業有何影響?
    在立冬節氣到來,農村人們經常通過經驗俗語判定後期天氣,以更加便利於農業生產。就比如俗語「立冬那天冷,一年冷氣多」,它是什麼意思?60年一遇的嚴寒天氣來臨?我們先說說關於「立冬天氣冷,一年冷氣多」,這裡的意思說,如果立冬節氣的時候天氣比較冷,那麼一年中整個冬天冷氣將會比較多,也就意味著天氣也將更加寒冷。
  • 今年會是個暖冬嗎?專家預測:「厄爾尼諾」、「倒春寒」或將齊至
    今年會是個暖冬嗎?專家預測:「厄爾尼諾」、「倒春寒」或將齊至在新春佳節來臨之際,很多農民也是比較關注春節期間的天氣狀況,大家都知道現在大寒這個節氣已經過去了,最近幾天的天氣一直不錯,也沒有大範圍的雨雪天氣,溫度也是十分的適宜,很多人都一直在猜測今年春節期間會不會是一個暖冬呢?
  • 超級厄爾尼諾來臨?科學家:全球氣候模式將變化,中國或迎來暖冬
    地球上有著許許多多的氣候,它們影響著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就拿氣候中的厄爾尼諾現象來說,作為一種反常的自然現象,必定對於人類是一場很大的影響,這會伴隨著其它異常天氣的出現,給人類生活帶來危險,而因為厄爾尼諾,全球氣候模式將變化,中國或迎來暖冬,這是怎麼回事?
  • 今冬是暖冬,對農業生產會帶來哪些影響?聽聽專家怎麼說
    隨著氣溫的下降,很多人都在猜測今年可能是冷冬,其實早在幾個月前就有氣象專家指出,今年的冬天並不是冷冬,而是暖冬,並且今年冬季的降水要比往年少很多,那麼乾旱的暖冬對農業有哪些影響呢?影響一,越冬作物會繼續生長。我們這裡主要最主要的農作物便是冬小麥,每年的十月份正是冬小麥的種植的時間,冬小麥有很強的耐寒性,即便是到了數九寒冬,依然不會影響到小麥生長。
  • 厄爾尼諾即將襲來?
    受今年2月以來太平洋赤道海域西風強勢、東風減弱的影響,5月份,赤道中東太平洋已經進入海溫異常增暖的厄爾尼諾狀態。預計到7月底,有超過70%的可能性會發生中等強度或者以上的厄爾尼諾事件。  氣候、大氣物理和農業等領域的專家近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厄爾尼諾引發的自然變暖與人為變暖因素共同作用,可能導致全球平均氣溫有較大幅度的上升。
  • 厄爾尼諾現象或致我市暖冬(圖)
    (原標題:厄爾尼諾現象或致我市暖冬(圖))   11月24日下午
  • 基本確定,今年是「暖冬」,常會伴隨倒春寒,農民朋友注意下
    作者:文/虞子期 11月8日,2019年的立冬來臨,這意味著我們今年的冬季正式開始了,但是對於冬季來說,並不是所有地區都是處於冬季的氣溫狀態,我國就是南北地區溫差大,最近幾天,北方地區是連續不斷的迎來冷空氣,南方而大多數地區可能還是處於秋季模式,所以說在節氣上是有立冬的意思,但是實際性的氣溫可能並不符合節氣
  • ...這3點,每畝能增產200斤以上》 《冷冬、暖冬對小麥分別有啥影響》
    在通常情況下,小麥在麥苗長出後的半個月左右開始分櫱。 此時小麥的根系生長緩慢,主要是從地上小麥的莖節處開始出現有效分櫱。這些分櫱後期會抽穗,增加麥穗個數,麥穗多了產量自然就上去了。那麼,在實際生產中如何才能提高小麥的分櫱數和成穗率?細看文章。
  • 75%可能發生拉尼娜,今年是寒冬還是暖冬?今年小麥何時種?
    每年的農民,都要提早了解今年的冬季是寒冬還是暖冬,以準備越冬作物的種植時間,以及冬季的取暖問題。像是北方的冬小麥的種植,如果種的早了,會因為前期溫度高造成小麥的瘋長,這就無形中降低了小麥的抗寒能力,一旦遇到嚴寒,冬小麥就會受凍傷。如果種的晚了,入冬時候小麥還沒發育完全,後續嚴寒來了,發育會近乎停止,很容易出現小麥苗小和苗弱的情況。那今年是暖冬還是寒冬呢?
  • 因為「超級厄爾尼諾」,今冬將是暖冬?各大氣象機構:可能性很低
    是冷冬還是暖冬?也有一些關於冷暖冬的消息在網絡上流傳,比如「超級厄爾尼諾來臨,中國將迎來暖冬」。這個消息是真的嗎?這段時間以來,我國的天氣一直呈現不太正常的狀態,原本溼潤的長江中下遊多地變得乾燥異常,以至於江西浙江安徽等省份出現了嚴重乾旱,與此同時西部地區則相當多雨,尤其是西北,甘肅寧夏陝西等地則出現了降雨明顯偏多。
  • 厄爾尼諾達到17年來最強 上海今年或迎「暖冬」
    厄爾尼諾達到17年來最強 上海今年或迎「暖冬」 2015-11-05 09:46:48昨天下午,在中國氣象局新聞發布會上,國家氣候中心氣候監測室正研級高級工程師周兵預測說,此次厄爾尼諾事件將至少持續到明年春季,預計今年11月到12月達到峰值,而厄爾尼諾的發生將有利於我國冬季偏暖。  上海氣候中心高級工程師沈愈解讀說,對上海而言,雖然冬天尚遠,但今年很可能也是一個「暖冬」。
  • 冷冬、暖冬對小麥分別有啥影響?專家揭開真相!
    不論是小麥生產還是小麥育種,無都不受氣候環境的影響,特別是小麥越冬期的氣候。年份間,小麥越冬期的氣候往往有不同,當冬季氣溫較常年平均氣溫偏高時,我們管它叫「暖冬」,相反,但冬季氣溫較常年平均氣溫偏低時,我們管它叫「冷冬」。
  • 「厄爾尼諾-南方濤動」及其天氣影響
    厄爾尼諾與拉尼娜事件中赤道暖海水位置的變化會造成由海洋進入地球大氣的水分與熱量發生顯著變化,從而導致全球降水與溫度分布型的改變。而厄爾尼諾與拉尼娜對於降水、溫度的影響在其不同的演變周期(比如當年冬季或來年夏季)有一定差異。圖7a–d分別歸納了厄爾尼諾與拉尼娜事件對於當年冬季以及來年夏季的影響。
  • 2019—2020年冬季是冷冬還是暖冬,對有啥影響?
    農作物生產的豐寡,無不受到氣象因素的影響。也正是由於這樣,才有了兩三年前,在某省份總結當年小麥豐收因素時,其文章中用了這樣的實話:「天幫忙,人努力,政策好……」,這和我們說的「天時地利人和」差不多——農業生產工程,其他因素再好,沒有「天幫忙」或氣候的支持不行!
  • 今年是暖冬嗎?
    時間過得真快,一轉眼就要到了二十四節氣的第十九個節氣立冬了,立冬節氣是冬天的第一個節氣,立冬節氣的到來,意味著寒冷冬季的來臨。今年立冬節氣是11月8日,農曆的十月十二。因為立冬節氣代表著冬季的開始,所以在農村有著看立冬節氣時的天氣來推測冬季寒冷與否的俗語,比如農村俗語「立冬陰,一冬溫」,那麼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
  • 中國今年冬天將遭遇厄爾尼諾 可能出現暖冬現象
    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日前宣布:今冬中國將遭遇厄爾尼諾,暖冬出現的可能性更大,明年夏季,洪澇、乾旱等災害也有增多的可能。那麼,被稱為「淘氣孩子」的厄爾尼諾將會對廣東造成什麼影響呢?國家氣候中心有關專家日前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根據預測,本次厄爾尼諾現象強度不大,而且廣東不是厄爾尼諾的直接影響區域。
  • NASA從太空看厄爾尼諾現象的影響
    由於其科學的專業知識和擁有十多個地球觀測衛星,使得NASA成為觀察厄爾尼諾現象對局地和全球影響的領導者。NASA的數據幫助科學家們更多地了解厄爾尼諾現象的機制,地球氣候和天氣系統的相互影響以及這些周期性氣候事件是如何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