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陶瓷之釉下彩
釉下彩是在成型的素胚上用陶瓷顏料進行彩繪、貼花等進行裝飾,又在這圖案上施上一層釉水,入窯經1200攝氏度至1400攝氏度的溫度燒制,燒制出來的圖案被釉層包裹著,在釉的下面,稱為釉下彩。釉下彩陶瓷表面平滑光亮、陶瓷晶瑩透亮。釉下彩是傳統陶瓷的主要裝飾手法之一。
-
經常聽的釉上彩和釉下彩,到底是什麼?
我國古代陶瓷器釉彩的發展的過程是從無釉到有釉,又由單色釉到多色釉,然後再由釉下彩到釉上彩,並逐步發展成釉下與釉上合繪的五彩、鬥彩。彩瓷主要分為釉下彩和釉上彩兩大類:在胎坯上先畫好圖案,上釉後入窯燒煉的彩瓷叫釉下彩;上釉後入窯燒成的瓷器再彩繪,又經爐火烘燒而成的彩瓷,叫釉上彩。明代著名的青花瓷器就是釉下彩的一種。
-
中國瓷器的主流品種之一,釉下彩瓷,青花瓷
大家好,我是何亞萍,今天我們一起來聊一聊我國古代中國瓷器的主流品種之一,釉下彩瓷,青花瓷,唐代青花瓷的發現。青花瓷器是我國古代陶瓷中最富民族特色的優秀品種之一,其名聲飲譽海丙外,深受人們的喜愛和讚賞。青花瓷是以鑽為著色劑,在高溫下一次燒成的釉下彩瓷器。對於青花瓷器的起源,國內外陶瓷學界曾展開過熱烈的討論。一種觀點認為青花瓷器產生於元代景德鎮。其理由是:在河北磁州窯釉下黑彩瓷和波斯釉下藍彩陶器的啟發和影響下,根據元代景德鎮的制瓷能力和條件,完全能創製並很快燒成比較成熟的青花瓷器。另一種觀點認為青花瓷器產生於宋代。
-
釉中彩和釉下彩哪個更安全 如何挑選釉下彩餐具
今天小編來給大家介紹下釉中彩和釉下彩哪個更安全?如何挑選釉下彩餐具?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一、釉中彩和釉下彩哪個更安全1、首先我們可以直接現在釉下彩這種算比較乾淨的,而釉下彩一般都是先上彩色裝飾,再進行整體塗色一層透明的釉料,這種透明釉料一般沒有含其他的金屬礦物漬,這樣就直接隔絕了有顏色那層的釉色。其中釉上彩都是經過一層透明釉的基礎上上的一層彩釉,含有金屬礦物之類。
-
盤點一下什麼叫釉上彩,釉中彩,釉下彩!大家快來學習一下!
有很多朋友選購瓷器的新手朋友都不知道什麼叫釉上彩,釉中彩,釉下彩?那麼小編今天就一次性來告訴你,大家一定要認真好好學習下面的知識!1:釉上彩:釉上彩就是在燒成的釉面上彩繪,經過700℃--800℃的燒成完成,那麼釉上彩,它摸起來它是有凹凸感的叫釉上彩,我們常見的釉上彩的有從最早的這個宋金時期的這個紅綠彩,然後再到五彩,到成化的鬥彩,然後再到粉彩,然後最後到我們當代的新彩。2:釉中彩:釉中彩可以分為2種,第一種就是在胚體上吹釉,然後在繪畫,在吹釉。
-
鬥彩是一種創新技法,它把釉上彩與釉下彩完美融合
勾畫完成後,施以透明釉,入窯以高溫燒制。燒制完成後,在瓷器表面在之前線描留下的輪廓之內填彩。比如雞的冠子,填上紅色,葉子填上綠色。填上彩色後,再用低溫燒制一遍,將後上的彩凝固住。這樣子一件鬥彩雞缸杯就算大功告成了。
-
釉下彩素胚勾勒 釉色渲染
目前,陶瓷考古界普遍認為青花瓷出現於宋代,也有學者認為還應更早,至少應上溯到晚唐。1983年揚州唐城遺址曾出土一批據認為是唐青花的標本,可惜實物太少,且缺乏完整器物。但宋代燒制釉下青花瓷已無任何困難。據現有的考古資料證明,三國東吳的青瓷器上已有成熟的釉下褐彩生產,六朝浙江的青瓷上也偶見釉下彩現象,但尚無形成連續的發展系列。唐代湖南長沙窯進一步用鐵、銅兩色料燒成釉下褐、綠彩。唐代河南鞏縣還成功地燒制了青花瓷器。元、明、清時期景德鎮青花瓷是釉下彩的最成功製作,也是中國瓷器的代表品種之一。釉下彩包括青花、釉裡紅、釉下三彩、釉下五彩、釉下褐彩、褐綠彩等。
-
漲知識|把釉上彩、釉中彩、釉下彩一次搞懂
大家好,我是大御瓷器的燕子,經常會有一些初次接觸瓷器的朋友們向我諮詢一些關於瓷器的專有名詞與知識,其實瓷器的世界太大,需要我們去學習的東西也有太多,今天我就先來和大家講一講經常被搞不清楚的釉上彩、釉中彩、釉下彩。
-
什麼是釉上彩?什麼是釉中彩?什麼是釉下彩?
什麼是釉上彩?釉上彩是在明代從釉下青花彩繪的基礎上所創造出來的,在1200℃至1300℃左右的窯火燒成白瓷坯或生坯上,用色料繪飾各種紋飾後,最後在700℃—900℃左右的低溫窯爐中二次燒造,低溫固化彩料而成。
-
永樂青花瓷——胎薄釉白
永樂青花瓷——胎薄釉白永樂青花早期接近洪武,有些釉質發灰,瓷面清亮而青花發灰含混。洪武青花那種半疏淡半重染的繪畫風格對永樂早中期青花影響甚大。後期產品接近宣德,強調青花發色的表現率。瓷釉改良,創製出甜白釉,釉質通透勻淨,器物底部聚釉情況大大改進,永樂瓷瓷面較白,釉質較薄,宣德瓷釉多較厚、較青。後期出現那種濃粥將靜的瓷釉,有些流淌感還比較嚴重。造型端莊,器物線條柔美流暢。講究修胎,器形十分規整。瓷胎注意淘煉,細膩潔白,底觀類似於定窯那種粉而硬的瓷胎。
-
教你怎麼區分釉上彩、釉中彩和釉下彩!
朋友送的釉中彩就拿這件瓷器來說,我們先來區分釉上彩和釉下彩。這兩者還是比較好區別的,首先從手感上,比較直觀。釉上彩的紋飾你上手摸會有痕跡感,而釉下彩和釉中彩都沒有這種感受。而釉上彩則是在釉上彩一般則經過兩次燒成,先高溫燒成瓷胎後,再施彩經低溫二次燒成,這樣成本相對提高。從其質地來看,釉下彩繪,紋飾不易脫落,對人體無害。現代科學證明,低溫釉上彩瓷的彩料中含有對人體有害的物質—鉛。
-
青花紋飾 青花瓷
「天青色等煙雨 而我在等你 「月色被打撈起 暈開了結局 「如傳世的青花瓷自顧自美麗 「你眼帶笑意」 —— 周杰倫的青花瓷絕對是一代人的回憶 但青花瓷到底有多美?
-
色釉和釉下彩區別 色釉瓷如何分辨優劣
如果對這些內容不太了解,可以看看色釉和釉下彩區別以及色釉瓷如何分辨優劣,分析一下到底有哪些材料類型能夠滿足自己的要求,然後調整出適合的材料方案,有助於減少各種使用的問題。色釉和釉下彩區別釉下彩罐瓷器釉彩裝飾的一種,是陶瓷器主要裝飾手段,而色釉的單純、清澈之美。
-
考古研究成果證實:唐代長沙窯彩瓷主流工藝是高溫釉上彩而非釉下彩
早年的研究者認為長沙窯彩瓷以釉下彩工藝為主。近日,記者從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通過科學技術的檢測,證實高溫釉上彩是唐代長沙窯彩瓷的主流工藝,而釉下彩工藝目前還沒有可靠的物證和科技支撐。為明確長沙窯彩瓷的工藝屬性,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以此次石渚片區出土彩瓷標本為主,同時在長沙銅官窯遺址不同區域選取有代表性的彩瓷標本共100餘件,又從中挑選出具有代表性的4件彩瓷片送至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科技考古實驗室。研究人員對其成分與顯微結構進行深入全面的檢測分析,發現這些彩瓷都屬於高溫釉上彩,與「長沙窯以釉下彩工藝為主」的主流認識相悖。
-
清代鹹有人知道的釉下彩瓷器,釉裡三色瓷器
清代康熙時期創燒了一種釉下彩瓷器,這種瓷器通常有青花、釉裡紅、豆青三種顏色,有時也會添加白粉色,這就是釉裡三色瓷器,這種瓷器只在康熙朝燒造得比較多,然後雍正早期燒造過,以後就沒有燒造了,所以很少有人知道這種顏色釉瓷器,但是這一種創新,對藝術的追求。
-
青瓷神作 釉下彩盤口壺改寫中國瓷器史
青瓷釉下彩盤口壺。 南京市博物總館供圖 褐彩神鳥瑞獸紋青瓷釉下彩盤口壺,是「三國志」特展中最具標誌意義的瓷器之一。這麼一長串名字,讀起來可能有些拗口,其實最核心的關鍵詞就是「釉下彩」——這3個字,讓它成了改寫中國瓷器史的一級文物。 這件三國孫吳時期的青瓷釉下彩盤口壺高32.1釐米,1983年出土於南京市雨花臺區長崗村5號墓,現藏於六朝博物館。此壺用褐黑彩在瓷胎上作畫,然後罩上透明青釉,入窯經1300攝氏度左右的高溫燒成。
-
中國青花瓷享譽世界,但其原始鼻祖卻是這模樣,顏值落差太大
採用青釉褐彩作為裝飾的技法被稱作「點彩裝飾技法」。褐色點彩是釉下彩瓷的初期形式,它為後來的釉下彩瓷發展奠定了基礎。以此工藝燒製成的瓷器因彩繪被覆蓋在青釉下面而被稱作「釉下彩瓷器」。(本圖源自湖南省博,下兩圖同)(青釉褐彩「春水春池滿」詩文壺)唐代所創燒的釉下彩瓷器主要來自長沙銅官窯和四川成都邛崍窯,前者產量遠大於後者,且在當時的外貿港口揚州、明州地區,釉下彩瓷器有著相當大的出土量,說明釉下彩瓷在當時曾大量出口。
-
陶星陶瓷首批釉下彩工藝「茶葉罐」出爐
陶星陶瓷公司首批釉下彩工藝「茶葉罐」經過一天一夜的高溫燒制後出窯,順利完成了1000個釉下彩「茶葉罐」的交貨訂單,標誌著陶星陶瓷公司的釉下彩生產工藝進入了批量化生產階段。此次陶星陶瓷公司生產出的釉下彩「茶葉罐」,採用傳統貼花技藝與現代化陶瓷製作工藝相結合,生產的產品具有獨特的韻味,茶罐畫面清晰、水靈通透,配合著精緻巧妙的裝飾手法讓整個產品更具清晰雅麗、恬靜素美之感。陶星陶瓷公司總經理杜修全介紹說,公司已現後獲準組建了「宜昌市日用陶瓷工程(技術)中心」和「遠安縣日用及建築陶瓷工程(技術)中心」,生產的日用產品更環保,對健康更有保障。
-
陶瓷之路——古越南青花瓷
越南以元青花瓷為範本,在陳朝(越南一個朝代,14世紀後半段),一邊應用釉下彩繪的技術,一邊在半瓷胎的胎土上施白色化妝土,生產出具有自己獨特風格的青花瓷。由於明代洪武帝的海禁政策,中國瓷器對海外出口量銳減,與此同時,特別在中東、近東和印度尼西亞等國,中國青花瓷依然廣受歡迎,並有很大的需求。
-
長沙窯開創中國瓷器釉下彩裝飾之先河
行走在展廳,看著一千多年前經廣州出口或在廣州燒制的瓷器,雖然隔著展櫃玻璃,但仍然強烈地感受到瓷器光亮的質感,更重要的是,這是高古瓷器,作為唐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見證物,這次瓷器重回千年商都——廣州,仿佛有了一種穿越感,儼然是一場當下與歷史的對話,正在南越王博物館展出的「面向海洋——長沙窯瓷器精品展」共呈現了一千多年前的瓷器273件(套),著名收藏家馬未都曾言,「長沙窯很重要,它開創中國瓷器釉下彩裝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