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3日
在京都的第7天,是日本「勞動感謝節」。 我計劃避開人山人海的紅葉景點,悠閒地過一天。
睡到自然醒,看窗外,隔著玻璃似乎也能呼吸到清澈的空氣。遠處的東山清晰可見,地鐵九條站就在十字路口下。
糊裡糊塗地看了一個展——京都國立博物館
我是博物館迷,特別享受博物館裡的藝術之美。來到有千年歷史的京都,對它的博物館自是很嚮往。這天第一站是日本最具影響力的博物館之一——"京都國立博物館"。
有些意外的是,博物館的兩棟大樓,「本館」是西式古典風格建築,另一棟「平成知新館」則是直線條簡潔的現代建築。兩棟建築都由日本著名的建築師設計。也許,這代表了京都現代的一面,用包容和革新來守護傳統。
售票人特別鄭重地說了一大堆,意思是舊館維修關閉中,新館舉辦特別展覽。英語聽個半懂的我,花了比日常價多一倍的錢買了特展門票。進得大廳,那看展覽的日本人數量之多,超出意料。紅葉季不應該去看楓葉嗎?京都人你們也如此熱愛博物館?!
排隊排隊,安安靜靜,跟著排隊。這是一個什麼特展?坂本龍馬?
坂本龍馬是誰?特展將博物館三分之二的面積佔去,肯定是個大人物!孤陋寡聞的我,一頭霧水連忙百度。我當時的理解,他可能是日本的「孫中山」?為寫這篇遊記,我仔細查了一下。
原來,坂本龍馬是「近代日本改革的先覺者」,是享有幾項「第一」的日本人:第一個提出「日本國」概念;第一個帶新娘蜜月旅行;第一個穿靴子;第一個以萬國公法與外國公司打官司並且勝訴。
但是,坂本龍馬能夠備受推崇的根本原因,並不是因為這幾項「第一」,而是因為他在日本從江戶時代向明治時代的歷史轉軌時,提出了著名的「船中八策」,對日本未來進行了全面設計,在歷史上第一次明確回答了「日本向何處去」的問題。
特別有意思的是,他生前並不知名,在被刺身亡幾十年後,坂本龍馬在日本突然名聞遐邇,受到各階層人士擁戴,被視為「平民英雄」、「日本近代商業始祖」、「民主先驅」、「尊王楷模」、「帝國海軍保護神」,等等,其受尊重程度甚至超越「明治維新三傑」。《朝日新聞》多年前就「日本1000年政治人物排行榜」進行民意調查,前四名依次是坂本龍馬、德川家康、織田信長、田中角榮。
坂本龍馬就是日本的神級英雄人物,受到日本人的狂熱崇拜。
稀裡糊塗看了一個展覽,沿著規定的路線,終於看到了精美絕倫的文物。一樓雕塑展廳的日本佛像精雕細刻,柔和細膩。我一向對美的物著迷,總看不夠,在雕塑廳流連了很久,只可惜,博物館禁止拍照!當我根據以往經驗「世界一流的博物館允許拍照」,剛舉起相機拍了一張展廳時,就被制止了。
一碗蕎麥麵——御用蕎麥麵店「本家 尾張屋 」
離開這個保存京都文化精粹的地方,接近中午,我要去吃一碗「蕎麥麵」。
在京都吃與在北京吃真是大不相同。就像舒國治在《京都的門外漢》寫的:在京都吃飯,必須或專注於此,或專注於彼,今此店必須捨棄彼店,賣天婦羅的絕不賣壽司,並不能隨意地兼容並蓄地在一張飯桌上獲得。
為什麼我想吃蕎麥麵呢,因為日本的麵食中,在國內經常吃的拉麵和烏龍麵,都是從我大中華傳入日本的。而蕎麥麵,才是最有「日本純度」的麵食。蕎麥麵的出現是近幾百年的事情,對日本來說是相當新的食物。據說到了江戶時代初期,寺廟開始為香客們提供蕎麥麵。後來,僧人又將蕎麥麵帶入宮中,而一貫向宮中流行看齊的貴族和武士,一時間也對蕎麥麵趨之若鶩,隨後,蕎麥麵又逐漸在民間普及開來。
「本家 尾張屋 本店」創立於1465年。1465年沒什麼概念?那一年我國明朝第八代皇帝在位,這個店鋪傳承至今已有553年! 這家店被封為「御用蕎麥司」,專門為皇家御所蕎麥製品。「御用」這兩個字,代表了一流的品質。
不可避免的名店排隊。異於前兩天遊客眾多的名店,我觀察來這家店的大都是本地人。日本人排隊,那真是鴉雀無聲,一輛汽車開過的聲音都會感覺突兀。和媽媽默默地排,半小時不說話快憋死我了。咱媽一路還教育我來著:不要只顧攝影,擋了道路,影響了別人,不要丟我們中國人的臉。
店門上寫著:北海道新蕎麥入荷。「入荷」即「到貨」的意思。註明食材來源,這是第二次見了,前兩天吃的廣川鰻魚,門口張貼這鰻魚來自日本某地。在吃上面這麼有板有眼,也就日本人了。
踩著嘎吱嘎吱的木板,登上狹窄的樓梯後被引入二樓入座。
點了一份普通的蕎麥熱面1080日元(約64元),一份招牌「寶來」2160日元(約126元)。賣蕎麥麵的店鋪被視為「餐廳」等級,價位比拉麵要貴。
在日本蕎麥麵的傳統吃法,麵條煮熟後,以冷水洗掉黏液,放在竹器皿上。吃的時候,夾起一口量的蕎麥麵,沾放在稱為「蕎麥豬口」杯裡的醬汁吃。
我覺得這樣深秋寒冷的天,還是來碗熱蕎麥麵吧。若覺得清淡,可加芥末、山椒粉、七味粉。「七味唐辛子」,「唐辛子」即日語「辣椒」,是日本料理中一種以辣椒為主材料的調味料,是由辣椒和其他六種不同的香辛料配製的,我特別喜歡。
這道招牌的「寶來そば」,是店家十四代目(第十四代的老闆)研發出來的(目前已經傳到第十六代)。五層漆盒裝著蕎麥麵,八種配料,還有醬料和面高湯,喜歡重口味喜歡大米的我,竟然將這量巨大且清淡的蕎麥麵全部吃完了。
不起眼的蕎麥麵條,雖然是涼的,但有著恰到好處的軟硬度。先嘗嘗不加任何調味料的蕎麥麵條,有股清香。
店家看我們是用英語菜單點菜的遊客,貼心的給了一個說明,教我們吃蕎麥麵。
第一步,按照自己的喜愛任意搭配配料,配料有蔥、芝麻、雞蛋絲、香菇、炸蝦球、紅葉蘿蔔泥、海菜、木耳和芥末等。
第二步,淋上店家獨門醬汁。它雖然清淡卻超好吃,功勞就在這醬汁了,
第三步,喝高湯。
皇室御用和菓子店——虎屋菓寮
在旅行中為了美食專門拜訪某家店,感覺就像一種儀式,暫時忘掉那些瑣碎的日常,滿足自己內心的欲望。「虎屋菓寮」就是這樣一家店,我專程去拜訪。
對了,我們從蕎麥麵館出來後,步行向北,又去了一次京都御苑,在南部轉悠看大銀杏。從南向北穿過京都御苑,距離虎屋菓寮所在的一條就不遠了。
又是一家擁有500年歷史的老店,「虎屋菓寮」原為「禁裡」的皇室專用御用菓子,現任店主是第17代傳人,在明治期間日本遷都東京後不再執行僅限皇室御用、不得外傳民間的規定,目前在日本擁有三家工坊和約80家商店,以及一家巴黎精品店。
連續幾日拜訪的老店都設在上百年的面積狹小的老房子裡,「虎屋菓寮」則顯得與眾不同了。它由日本著名設計師設計,雖然還是傳統的日式風格,但空間高挑很有現代設計感,室外庭院雅致開闊。
和果子,在它的故鄉京都也被稱作「京果子」,一種日式甜點心, 主要原料包括:米、麵粉、紅豆、砂糖、葛粉,並依照不同的口味添加不同的特殊食材。
很難不被和果子的美貌吸引,它們就像藝術品樣被展示在櫥窗裡。下圖拍自路邊一家不知道名字的和果子店鋪。
這是虎屋菓寮官網的圖片(為什麼我就忘記拍了呢?)
寒紅梅、木の花、 月ヶ瀬 、下田の春和果子還都有很美的名,光看就覺得風雅浪漫得不行。甜品控的我真是感覺選擇困難症要爆發了。最後,點了季節限定的照紅葉羊羹+抹茶1188日元(約70元),季節供應的三盆糖蜜1404日元(約82元),價格可真不便宜。
羊羹是虎屋菓寮最有名的果子,非常非常非常甜!很像口感偏硬的豌豆黃。
舒國治先生在《門外漢的京都》書中:「我人在京都,見到果子,不免這嘗一塊、那嘗一塊,頓感口中甜不可耐,幾乎要責備於它了。」男人是不那麼喜歡甜品的。可他怎麼沒寫抹茶呢?拿竹籤去切割一小塊放入口中,甜到膩的時候,來一口苦苦的抹茶,嘴裡餘下的甜味頓時回味無窮啊。茶與和果子相互融合,才是打開和果子的正確方式,而虎屋菓寮的抹茶是我在京都嘗到的最棒的抹茶。
虎屋菓寮也是要排隊的。看到籤名的表格上,除了我的英語籤名外,清一色的日語 。這家店在日本人心目中是正宗和果子的代名詞。排隊不會太枯燥,旁邊有一個廳展出虎屋的藝術藏品,另外一條通和烏丸通交叉路口設有商店,可以買到果子做伴手禮。
京都老店的"老"
京都橫平豎直棋盤似的街道,會讓人誤以為這就是一千年前「平安京」仿長安的格局。
木格子架構的町屋散布在京都迂迴而狹窄的巷弄內,質樸的外表給人以好幾百年歷史的錯覺。而實際上1864年禁門之變戰鬥中,大炮被投入使用,京都市區的戰火燒毀了約3萬戶民宅,算下來,京都的町屋老的也就150年歷史。
可我仍然感覺到它充滿了「古意的美」。城市的格局,街上的房子不斷地變化,而京都人對文化和傳統的執意保留,讓這個城市不愧「古都」之稱,也讓我們這樣的遊客真切地感受到京都的古典美。
這天到訪的兩家店均是500年歷史,而在京都,100年以上的店鋪有500家,1000年以上的店鋪有6家,雖然不知道數字是否準確,但確有一家叫做「一文字和助」的店鋪,創店至今已有1018年歷史。1000年的老店,只賣烤麻薯,25代傳承,多麼不可思議。
上個月我回了一趟老家重慶,去了一個叫做「下浩」的老街,面臨著拆遷。當你去過京都這樣唯美古典的城市之後,再面對家鄉老街的拆遷,真是感慨萬分,我們自家遺失了,別人卻將文化保存完好。哎!
我剪輯了一段視頻,插入這個遊記,用對重慶老街的感懷,來感嘆京都人對傳統和古老的守護。
迷人的京都街巷
都說京都人傲慢,可我讀壽嶽章子的《千年繁華:京都的街巷人生》,津津樂道的是自家周邊的掃帚店、榻榻米行、鞋店、和服店、藥鋪子,記述家人和這些店主的幾十年交情,那種溫暖特別打動人。
於是,走在京都的街頭,我總是忍不住鑽進尋常人家居住的小街小巷,你看那電線滿天扯,可任何角落都一塵不染,那美也是目不暇接,不遜於古寺紅葉帶來的享受。
別致的夜楓——紅葉的永觀堂
「紅葉的永觀堂」美名遠播,境內有3000棵楓樹,在紅葉名所聚集的京都,也是可以數一數二的。
離開虎屋菓寮,我們搭地鐵到蹴上站後,還需步行十幾分鐘,路過南禪寺後抵達禪林寺(永觀堂)。排隊的人之壯觀,一時沒找到隊伍的尾巴在哪裡。此時距離夜間開放時間還有10分鐘。一個舉牌子的工作人員引導我找到了隊尾,一問,可能要排隊1.5-2小時才能買到票入場。
這可真是炙手可熱的紅葉名所啊。當即決定先附近找找餐館,晚飯後再來。南禪寺這個區域,餐廳特別少,巧的是路過了八千代,一家口碑不錯的高級日式旅館,在這裡和一個北京旅行的女生搭桌,又吃了一頓豆腐料理。
晚上19:40再回到永觀堂大門,排隊僅僅十幾人。
永觀堂的楓葉,不負盛名,在燈光下,特別刺激視覺神經。只可惜,人多不允許帶三腳架,夜間拍出來的楓比實際所見遜色了許多。
這就是最著名的放生池夜景。
古建築在燈光紅葉映襯下,古樸莊重更多大氣。
密集的楓樹煞是好看,但我最喜歡的是一樹紅楓探出牆頭,別有情趣的楓景。
這篇遊記涉及一些實用信息,我都在前面的攻略中有詳細介紹:
——Day7 行程:
2016年11月23日
10:12—10:35 櫻花臺酒店至京都國立博物館,搭京都Bus,用IC卡。
10:35—12:00 參觀京都國立博物館
12:00—13:00 京都國立博物館博物館至「本家尾張屋本店」 ,搭京阪電車本線轉京都地鐵東西線,京阪電車用IC卡,買京都地鐵一日券
13:00—14:10 午餐,蕎麥麵,本家尾張屋本店
14:10—15:20 京都御苑南半部賞銀杏
15:20—16:45 和果子店虎屋菓寮
16:45—17:20 虎屋菓寮至永觀堂,搭京都地鐵,用地鐵一日券
17:20—19:25 晚餐 八千代豆腐料
19:37—20:57 永觀堂賞夜楓
20:57—21:35 回酒店,用京都地鐵一日券
—— 本家尾張屋本店、虎屋菓寮兩家店鋪的相關信息,你可以查這篇:《攻略//Anny的京都美食攻略和京都紅葉季自由行其他準備事項 》有餐廳信息,網站,菜單,消費金額,我的評價等。
——永觀堂的紅葉景點攻略,你可以查這篇:《京都紅葉季自由行攻略// 關於紅葉景點的分區(上)》
永觀堂的楓葉什麼時候紅,你可以查我寫的這篇:《京都紅葉季自由行攻略// 什麼時候紅?關於出發時間和行程設計》,永觀堂的紅葉紅得早,見頃持續時間長。一般11月15號左右見頃,可持續到11月下旬。
——永觀堂的一些tips:
(1)極樂橋上是拍攝放生池一帶紅葉的最佳位置,由於人太多,極樂橋有工作人員維持秩序,禁止停留拍照。你只要等到8點半之後遊客少了,就可以在這裡自由拍攝了。
(2)如果你想了解詳細的路線,可以參考這篇帖子(需翻牆)http://change84.pixnet.net/blog/post/40632388
(3) 建議晚去,免去排隊之苦。八點之後遊客就慢慢離開,八點半之後遊客散去一大半。
(4)不能帶三腳架,拍美麗的夜楓,需要好相機。
—— 在京都怎樣搭bus、地鐵、京阪電車等市內交通攻略,你可以查我寫的這篇:《攻略//京都自由行的交通心得(下)——京都市內交通工具搭乘經驗 》 有我的經驗總結。怎樣用Icoca卡,你可以查:《攻略//京都自由行的交通心得(上)——務必掌握:京都交通基礎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