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妻趕走兒孫三口,對「隱形啃老」父母有權說不!

2020-12-16 正觀黃河評論

帶著一紙勝訴判決,頭髮花白的老張夫婦相互攙扶著蹣跚走出了海澱法院,而他們的兒子小張、兒媳曉希則呆呆望著他們遠去的身影,難以相信父母真的選擇用訴訟的方式將自己一家三口趕出了「家門」。——12月14日,北京海澱法院通報了這起「另類」的家事糾紛。

成年子女不事勞作,全靠父母供養,長期依附父母生活,並且心安理得,此類「啃老」現象,早已不是新鮮話題。據中國老齡科研中心統計,在城市裡,有30%的年輕人靠「啃老」生活,65%的家庭存在「啃老」問題。相比之下,把父母當成免費勞動力,不顧父母意願,要求父母給自己幹家務,給自己帶孩子,甚至乾脆像個永遠長不大的孩子,長住父母家,自己除了上班啥也不管,此類「隱形啃老」其實更為普遍。

像新聞中的小張夫妻,結了婚還「願意」和老人住在一起,在某些人的觀念裡,非但不是什麼問題,反而近乎孝道美德,至於老人是不是也「願意」,似乎根本無關緊要。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在所有生物中,隔代撫養下一代的,僅有人類;即便如此,在法律層面,除非子女已經不在,撫育孫輩同樣不是法定義務。這是一個必須搞明白的基本常識。

當子女已經成年,或者再晚一點,當子女已經上完學開始工作,有了獨立生活能力,父母撫養子女的義務,就變成了獲得贍養的權利。事實上,中國父母在照顧子女方面,從來都是典範,十八歲以後真就完全不管的,很少很少。父母們願意為子女承擔更多,像新聞中的老張夫婦,給小張結婚的房子都買好了,這是父母的慷慨和情感,但不是父母的義務。

如果父母心甘情願和成年子女繼續生活在一起,給子女做一輩子免費保姆,帶大兒子女兒後繼續帶孫子外孫,或許另當別論;但不能因為這種觀念傳統的父母還很多,做子女的就覺得自己當然擁有「隱形啃老」的權利。你已經長大了,該獨自生活了,那是你的家不是你父母的家,那是你的孩子不是你父母的孩子——年輕人只有懂得邊界,才能懂得尊重。

雖然我們常說「生個孩子就是操心一輩子」,但做父母的應該意識到,無底線地給予非但幫不了子女,反而可能害了他們,更重要的是,老年人有權利為自己而活。「我們已經七十多歲了,真的沒有能力繼續照顧他們一家了,我們倆人還想最後再過幾年清淨日子。」老張在法庭上的訴說,是很多父母共同的辛酸:都一把年紀了,憑什麼還要繼續照顧子女一家,憑什麼不能過過自己想過的日子?

禁止有獨立生活能力的子女「啃老」,這在很多地方都已經寫入了老年人權益保護法。只不過,在落實層面依舊很難。故此,老人起訴要求子女搬出去,並且訴求得到法院判決支持,這是法治的進步。做父母的,需要從溺愛思維中喚醒權利意識,如果因為子女「啃老」或者「隱形啃老」讓自己不堪承受,大可拿起法律武器,堅決告訴他們——「你違法了。」

(黃河評論信箱:zghhpl@163.com)

來源:正觀特約評論員 舒聖祥

編輯:梁冰

統籌:王攀

相關焦點

  • 「隱形啃老」累壞老夫妻,海澱法院判決這對夫妻搬離父母的家
    帶著一紙勝訴判決,頭髮花白的老張夫婦相互攙扶著蹣跚走出了海澱法院,而他們的兒子小張、兒媳曉希則呆呆望著父母遠去的身影,難以相信父母真的選擇用訴訟的方式將自己一家三口趕出了「家門」。14日,海澱法院通報了這起「另類」的家務糾紛。
  • 一種隱形啃老正在多個家庭上演,子女樂在其中,老人有苦難言
    文\好孕姐啃老,從字面意思上來說,就是靠著老一輩生存。指有些年輕人成年不成人,明明具備獨立生存的能力,卻不「斷奶」,依靠著父母討生活,這樣的啃老族被人鄙視。如果某個年輕人成為啃老族,旁人都會在背地裡罵他沒出息,同情他的父母。
  • 兒子一家三口在家「啃老」,7旬夫婦起訴兒子,法院判其搬離
    大家對於「啃老」這個詞肯定不陌生,一些人不願意找工作,就一直待在家裡,吃父母的、住母的、用父母的,依附著父母生活。這些年來啃老的情況少了很多,但是一種新型的啃老卻流行了起來,這種方式被人們稱為「隱形啃老」。
  • 「隱形啃老」累壞老夫妻,法院判決後,網友開始鹹吃蘿蔔淡操心了
    之後孫子出生,更是把老兩口「栓」在了家裡,哪裡都去不了。後來,索性兒子一家三口直接搬到老人家,共同居住。 海澱區判決如下: 法院判決:張晨一家三口搬出老張夫婦的房子。 法官表示,依據我國物權法,作為房產的所有權人,在成年子女有獨立生活能力的情況下,父母可以要求子女搬出家門自行居住。
  • 「我沒花婆婆一分錢,咋啃老了?」別裝了,隱形啃老才更可恨
    文|好孕姐「我沒問婆婆要一分錢,怎麼啃老了?」當朋友小月憤怒問出這句話的時候,我在一邊還是沒忍住接話,你雖然沒有明著問老人要錢,啃老,但你敢說你沒有隱形啃老。你現在這麼瀟灑,不都是因為你婆婆在背後,幫你帶娃,給你補貼一些日常開銷,你現在離不開你婆婆,這就是一種隱形啃老。雖然我的話不好聽,但這也是一種現實。很多年輕人以為自己沒張口問老人要一分錢,就不算啃老。但我覺得那種凌駕於道德綁架之上的隱形啃老才更可恨。小月聽完我的話,也陷入了沉思。很多年輕人大義凜然地說,我從來沒有主動問老人要過一分錢,我這根本就沒有啃老。
  • 奶奶抱著孫子從樓上跳下,老人起訴讓兒子一家搬走,莫再隱形啃老
    隱形啃老之前看到另外一則報導,一對老夫妻將自己的兒子兒媳 告上法庭,要求他們帶著孫子搬出去。原來,老兩口為了兒子辛苦奮鬥多年,給其買了一套兩居室房子 ,為其操辦完婚禮後,因為年齡比較大 ,本想清清靜靜地休息一下。沒想到,隨著孫子的出生 ,小兩口帶著孫子搬到老人家一起住。
  • 拒絕「啃老」不如避免「啃老」
    按照《婚姻法》:「父母對子女有撫養教育的義務,未成年的或不能獨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給撫養費的權利」,而最高法《〈婚姻法〉解釋(一)》規定,「『不能獨立生活的子女』,是指尚在校接受高中及其以下學歷教育,或者喪失或未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等非因主觀原因而無法維持正常生活的成年子女」。
  • 65歲老父親的勸告:面對想啃老的孩子,做好這三點,餘生安心
    啃老這種事情,作為父母,真的要想辦法杜絕。這樣做並不是說不心疼孩子,而正是因為心疼對方,就得為他的將來做最好的打算。儘快讓他知道人生得靠自己努力,比一味縱容他依賴父母跟家人要合適得多。65歲老父親的勸告:面對想啃老的孩子,做好這三點,餘生安心!01.留餘地的幫扶馮友德先生,今年已經65歲了。他跟妻子一共生育了三個兒女,現在早就都成家立業、有了年齡不算太小的兒女了。
  • 《都挺好》:蘇明成的「陪伴式啃老」算是孝順父母嗎?
    何為啃老?成年後的子女伸手向父母要錢消費,就是啃老。近來,熱播劇《都挺好》中,蘇家三個孩子,蘇明哲很早就去美國打拼了,家裡的事情他並不清楚,也很少參與。蘇明玉18歲以後,就再也沒有花過家裡一分錢。她和父母有協議在先,我不花你們的錢,你們以後的生老病死也與我無關。只有蘇明成一直陪伴在父母身邊,從畢業找工作,到結婚買房子,裝修,全是父母的錢。蘇父有記帳的習慣,二兒子一共從家裡拿了20多萬。按照蘇明成的個性,父母給孩子錢,是因為愛,用不著還的。奈何他娶了一個明事理的老婆,朱麗覺得,這筆錢,必須還。
  • 一家三口抱團啃老,64歲老人靠小賣部養全家,「新型啃老」誰之過
    但是他們出現這樣的情況,家長還是有一定的責任的。要不是家長的放縱,孩子怎麼會出現啃老的現象呢?那我們就來看看,家長那的哪些行為引起現在孩子的啃老行為吧。 當他們長大以後求職不順利的時候,他們就會回到家裡投靠父母,再也不願意出去工作了。 3、 什麼事情都不讓孩子幹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情自己幹。」
  •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可以啃老:多少人離開了父母,就是廢物
    去年年底,兩人還不死心,還想折騰著把老家的房子賣三套,湊個首付在深圳買房。疫情來了之後,小盧失業,老婆的工作也還不穩定,他倆不得不緩下來,最終痛定思痛,打消了在深圳創造奇蹟的妄想,回到老家,重新起步。小盧回老家的第一件事,就是給他爸爸媽媽作了個揖,「不走出去,不知道自己全靠啃老,之所以活得好,主要是沾了爸爸媽媽的光,離開了爸爸媽媽,像個廢物。以後,會老老實實在家鄉好好發展,給爸爸媽媽養老,報答爸爸媽媽。」02這兩年,人人都說老張老了。
  • 俗語「兒孫自有兒孫福」,下半句才是古人智慧所在,但卻少有人知
    我們常說的一句俗話叫「兒孫自有兒孫福」,意思是說孩子們長大了,有自己的路要走,做長輩的就不用太過於擔心,也不必老是管著他們了。但關於這句話,很多人都會誤解,認為家長只需要忙著賺錢,對孩子的教育不管不顧,並以這句話為藉口,好像自己很有道理似的。
  • 啃老又升級了,子女不結婚不生孩子給你養老送終能接受嗎?
    我是沒那個本事了,也羨慕現在的年輕人,輕輕鬆鬆就得到了我們奮鬥了大半生才能上到的高度,沒辦法,誰讓人家有本事啃老,而老人身上又有肉可啃呢!現在一二線城市剛畢業不久的年輕人,到了談婚論嫁的年紀,沒有父母的資助,靠自己是很難買得起婚房的。
  • 向「啃老族」說不!意法院:父母可拒絕補貼成年子女
    中新網8月20日電 據歐聯網援引歐聯通訊社報導,義大利成年子女依靠父母補貼生活的現象,非常普遍。近日,該國最高法院就一起相關案件作出判決,稱父母有權拒絕向健康並具有工作能力的成年子女提供補貼。報導稱,5年前,義大利一名35歲的男性兼職音樂教師,希望富足的父母每月向他支付300歐元生活補貼,遭到父母拒絕。地方法院在介入調解無效的情況下,做出一審判決,裁定男子有權每月從父母那裡獲得300歐元零用錢,男子父母隨即向高法提出上訴。
  • 退休老人花10萬收藏老物件,不願給兒孫花一分錢
    這些年,為了收集老物件,他花了近10萬元,退休工資除了他和老伴日常生活開支外,全部都用於收藏上,一分錢也不願花在兒孫們身上。對於兒孫們,他笑著說,兒孫自有兒孫福。「他就喜歡收集老物件,把身體鍛鍊了,每天心情好,我全力支持他。」老伴笑著說。
  • 72歲母親:「新型啃老」讓我崩潰,我寧願再婚,也不求兒子養老
    導語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子女不但不孝順,還要啃老,啃老的意思就是,總是依靠父母,讓父母為他付出,還要給錢他花,像這樣的人,都會受到社會的唾罵。現在還出現了一種新型啃老族,這種心情啃老族令人氣憤,不但要依靠父母,還要帶著一家三口去啃老,花著父母的退休金,還要霸佔父母的退休時間,讓父母成為一個帶薪保姆。如果家庭裡有這樣的子女,那晚年生活都會過得苦不堪言。
  • 「兒孫自有兒孫福」?詩的後半句更值得中國父母深思,很現實
    文|秘籍君農村有句老話,叫做「兒孫自有兒孫福」,聽上去是讓父母放寬心,可中國父母是慣會操心了的。從孩子出生那一刻起,衣食住行無不在意。上幼兒園時,父母就要開始準備學區房,高考時全家上陣,考大學恨不能前往陪讀。
  • 三地三代兒孫祭靈
    三地三代兒孫祭靈從一大早開始,就有來自方圓百裡內外數以萬計的群眾,前來參加「川陝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的開園慶典。上午九點鐘開園儀式正式舉行。有國家民政部、解放軍總政治部、交通部、國家發改委、旅遊局、四川省委、省政府、成都軍區、成都軍區空軍、四川省軍區等單位的主要領導100餘人參加。
  • 美國人也啃老?看來「18歲獨立」只是美好的傳言……
    這是留學每日談的第 977 篇文章許多中國家長都篤信,「美國孩子不啃老,18歲之後就會被父母趕出家門,完全獨立」。30多歲常青藤畢業生居然啃老不成憤然殺父,這顯然和「美國學生18歲就獨立」的誇讚大相逕庭。美國學生更獨立的說法會廣泛流傳,和美國的家庭人口構成、家庭經濟狀況、高等教育支出等方面都有著密切的聯繫。根據2018年的統計數據,平均每個美國家庭有1.9個18歲以下的孩子,擁有兩個孩子的家庭佔到了家庭總數的近50%。
  • 俗話說:「兒孫自有兒孫福」,下半句更是扎心,父母應該永遠記住
    在唐代,有一個貧窮的秀才,他家境貧寒,但這個人很堅決,自學成才,他從小就申請詩歌和書籍,他很有文學修養,因此他被當地一位才女收留,她並不討厭他的家庭,相反,她放棄了原來的好生活,和他一起過著貧窮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