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的一句俗話叫「兒孫自有兒孫福」,意思是說孩子們長大了,有自己的路要走,做長輩的就不用太過於擔心,也不必老是管著他們了。
但關於這句話,很多人都會誤解,認為家長只需要忙著賺錢,對孩子的教育不管不顧,並以這句話為藉口,好像自己很有道理似的。
其實之所以會有人這樣認為,是因為他們不知道這句話的後半句。而這句話的後半句,才是精髓所在。
「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作馬牛。」
這才是這句話的整句,關於這句話,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
相傳明朝時期有一個姓羅的秀才,自己頗有幾分才學,但幾次參加科考都名落孫山。為了謀生,只能在外地做教書先生。
羅秀才在老家已有妻兒,於是趁著過年,他便趕回家去看望妻兒。多次名落孫山的羅秀才,把所有的希望都交給了自己的孩子,但是這次回家,卻讓他大失所望。
原來,為了看看自己的孩子有多聰明,羅秀才就想著出幾個對子讓兒子對。秀才先是出了一個「天」,可是孩子就是想不下來,情急之下只能向母親求助。
羅秀才的妻子看到兒子望著自己,知道兒子不會,就指了指地,想給孩子一點提示,沒想到地上剛好有雞屎,於是兒子脫口而出「雞屎」兩個字。
這讓羅秀才氣壞了,於是他大聲地問「父親」對什麼。兒子這次是真的嚇壞了,又望向自己的母親。媽媽沒有辦法,就指指自己,想告訴孩子「父親」要對「母親」。
可是兒子竟然回答了個「奶」字。羅秀才仰天長嘆一聲「朽木不可雕也!」又想到自己在考場上的接連失利,一時接受不了,直接出了家做了和尚。
羅秀才走後,他的妻子卻沒有放棄對孩子的培養。反倒是這件事更讓她意識到教育孩子的重要性,請來最好的老師教育兒子。在母親的培養下,孩子進步飛快,年僅25歲便高中狀元。
羅秀才聽到這個消息後,就連忙回家看望。他站在昔日自己大門口,卻遲遲不敢進門。別人問他,他只說是想見見狀元郎。徘徊再三,他在牆外留下一首詩,揚長而去。
「離別家鄉十八秋,千錢鬥米我不收;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作馬牛。」
從此,「兒孫自有兒孫福」這一句話就在民間流傳開來。
所以這句俗語是告誡諸位家長,既要培養孩子,也不要為孩子做牛做馬,把什麼事都替他做了,該父母做的父母做,該孩子自己做的還得自己做。
我們看現在的孩子,很多都是獨生子女,父母的掌上明珠,被家裡人各種寵著。但是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會怎麼樣呢?
但如果一個孩子一生下來就被人伺候著,覺得這些都理所當然,自然不會懂得感恩。天天過這麼好的日子,無憂無慮,又能有什麼動力去學習?
這樣的孩子到頭來,往往學習也沒學好,什麼活還都不會幹,生活都不能自理,養成一個廢物了,最後只能靠老、啃老。所以這句俗話只是告誡我們不要溺愛孩子,而不是不管孩子,否則溺愛就會變成傷害,最後把自己和孩子都害了。
一段簡短的格言、俗語的可以讓我們收穫很大,它們的魅力正是在於即使時代不同,但它仍有積極的意義,內容上對人頗有啟發而且雅俗共賞。不需要付出很多的時間,往往讀到的卻是人們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對人生經驗的深刻總結。對於比較繁忙,但又需要及時總結的人來說,是再適合不過了。
至於要看什麼書,才能收穫到這麼多「金句」,取材於民間諺語和各家典籍中的佳句的《增廣賢文》,就是一本不錯的讀物。
可以說,《增廣賢文》是一本什麼時候讀都會有收穫的好書,想要吸取國學精華,從簡單文字中獲得處世之道,看《增廣賢文》就是你最好的選擇。
《增廣賢文》精裝正版,有完整原文,譯文,解析,完全不怕 看不懂。只需要49元,也就是2包煙錢,就能讓你受益終生!
感興趣的朋友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正版書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