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孫自有兒孫福」有沒有道理?但下一句才是精髓,你知道嗎?

2020-12-16 山九野夫

老話說兒孫自有兒孫福,相信很多人都聽過,但是其實還有下一句,而這下一句才是這一整句俗語的精髓所在。中華民族傳承幾千年,老祖先給我們留下了很多經典的智慧。在民間有一些經久流傳的俗語,至今仍然在影響著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比如說我們前面剛剛提到的這一句,兒孫自有兒孫福。今天我們就將這句俗語的完整版本,解讀給大家聽一聽。

第一,兒孫自有兒孫福

這句話的意思其實很好理解,當把子女養大成人之後,他們成立了自己的小家庭,就不要過多的去幹涉和操心他們的生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責任。子女成家立業,他們未來的路該怎麼走,自然有他們的造化和福分。如果時時刻刻管著子女,永遠不放手,他們就不可能真正長大,不可能獨自生活。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看到現在有很多的媽寶爸寶,到了三四十歲,還是沒有任何主見,凡是聽爹媽的。不是說這樣不行但是總歸得有自己的想法,父母不可能照顧一輩子,總該有自己的生活。而作為他們的父母,也應該有這樣的覺悟。把他們養大成人該盡的責任盡到了,就要放開手,讓他們勇敢地去奔跑。幼鷹不可能永遠待在窩裡,終歸它是要飛上天的。

第二,莫為兒孫做馬牛

俗話說,兒生一百歲,母憂九十九!做父母的心情我們都能理解,他們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活得更好活得更幸福,希望把自己所能給到子女的全部奉獻給他們。正所謂可憐天下父母心。但是,作為父母有沒有想過,子女如果一直被你護在懷裡,不去經歷風雨,不去面對世事人情,他們怎麼可能真正長大。

父母管不了兒女一輩子,如果到了第3代子孫一輩,更是沒有辦法去管。現代社會發展很快,不像過去那樣的封建大家長封建家族,作為父母或者是爺爺奶奶,再也不可能一言九鼎。現在年輕人的想法變化越來越多,信息社會發展越來越快,很多老一輩人的傳統思想在他們身上根本起不了作用,他們也不會聽你的嘮叨。有時候,父母想盡一切辦法為子女創造的環境,他們可能不但不領情,反而還會產生怨恨,認為你在控制他們。

所以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看到過太多這樣的案例。父母把子女的人生之路規劃得好好的,並且為這條道路付出了一生的心血。本想著子女能夠沿著這條道路幸福的前進結果卻事與願違,子女不但不聽他們的安排,反而會去做一些激怒他們的事情,導致關係破裂,甚至老死不相往來。父母一輩子的心血付之東流,不僅得不到一分回報,結果自己的晚年生活還相當悽慘,孤獨無依無人安慰。

所以說,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做馬牛!該放下的一定要放下,子女有他們的生活,他們的路得他們自己走。這樣的話對雙方都有好處。您對此是怎麼理解的?歡迎在下面留言說說您的觀點,感謝閱讀。

相關焦點

  • 老人常說:兒孫自有兒孫福,但其實下一句才是重點,人生大智慧
    我們經常會聽老人們說起一句話,那就是「兒孫自有兒孫福」。就比如每當我想要自己出去闖蕩,和父母有不同意見,讓父母頭痛的時候,爺爺就會用一句話:「兒孫自有兒孫福,你就隨著他們去吧!」來勸爸媽。提到這句話,很多人只知道上句,卻不知道這句話還有個下句,這句話的下一句才是重點。可惜很少有人知道。下面就和老段一起來看一下吧。說到這句話,就要提到一個典故了。這是在明朝宣德年間的故事,當時有一個羅秀才,他因家境貧寒考場失意,最後只能遠離家人,到其他地方當個教書先生。
  • 俗語「兒孫自有兒孫福」,下半句才是古人智慧所在,但卻少有人知
    我們常說的一句俗話叫「兒孫自有兒孫福」,意思是說孩子們長大了,有自己的路要走,做長輩的就不用太過於擔心,也不必老是管著他們了。但關於這句話,很多人都會誤解,認為家長只需要忙著賺錢,對孩子的教育不管不顧,並以這句話為藉口,好像自己很有道理似的。
  • 老人常說:兒孫自有兒孫福,其實後半句才蘊含奧秘,很多人卻不知
    老人們經常說「兒孫自有兒孫福」,這句話雖然我們都耳熟能詳。但是真正了解這句話的,卻不在多數。知道下半句的人,更是寥寥無幾。今天,幫媽就給大家講講,更精闢、更蘊含奧秘的下半句。其實,這句話起源很早。在明朝的宣德年間,有一個羅秀才,因為屢次考試不第,於是做起了教書先生。
  • 「兒孫自有兒孫福」?詩的後半句更值得中國父母深思,很現實
    文|秘籍君農村有句老話,叫做「兒孫自有兒孫福」,聽上去是讓父母放寬心,可中國父母是慣會操心了的。從孩子出生那一刻起,衣食住行無不在意。上幼兒園時,父母就要開始準備學區房,高考時全家上陣,考大學恨不能前往陪讀。
  • 「兒孫自有兒孫福」,它的下句才是什麼,少有人知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格物讀書,ID:gewuliangzhi】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文章原來題目是:「兒孫自有兒孫福」,它的下句才是精華,可惜少有人知《增廣賢文》裡記載過一句話,現代的老人也經常掛在放在嘴邊,那就是:「兒孫自有兒孫福。」意思是兒孫自有子孫的福分,父母不必為其擔心。
  • 俗語:「兒孫自有兒孫福」,是什麼意思,可惜鮮為人知!
    相信大家都聽過俗語吧,而且其實有很多的俗語是非常有意的,但是也有的俗語也有著很深刻意義。這些俗語有的是在說天氣,有的再說生活,還有的則是說一切啟示的。其中也有的不少的俗語是用來告誡人們面對一件事情或者是做一件事情,應該怎麼去做去面對。而有的俗語是在教育父母,應該怎樣面對孩子。
  • 民間俗語「兒孫自有兒孫福」,其實後半句才是重點,值得一看
    我們的老祖宗也給我們留下了一些關於如何理性對待子女的俗語,就比如這句「兒孫自有兒孫福,莫與兒孫作遠憂」楊少英書法《定風波》作品選自:聚藝上品這句話意思是:兒孫自有他們的福分,長輩只需要正確引導,不必過多操勞﹑擔憂。如果兒孫有福,不必繼承先人遺產,也能撐起自己的一片天。
  • 俗話說:「兒孫自有兒孫福」,下半句更是扎心,父母應該永遠記住
    中國自古以來就遵循望子成龍傳統,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但是,總的來說,有許多缺點,對孩子過度的「期待」會導致長輩對孩子的過度控制,進而形成「包辦」,但如果我們從現代的角度來看,我們會發現老祖宗早就給我們提過一個警告:子孫擁有兒孫福!這句話是眾所周知的,但他的後半部分卻卻很少有人知道!這句話跟典故有關。
  • 佛教: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子孫做馬牛——這話如何從佛法解讀?
    01《紅塵說禪》系列第344篇大家都知道我們中國人是世界上最重視家庭的國家和民族,比如孩子們啟蒙讀物《三字經》中就不止一次地強調「所以放眼世界,我們中華民族絕對是最有生命力也最輝煌的民族,未來也會更加強盛,這一點大家一定要有信心,雖然佛法確實發源自古印度,但它的巔峰卻註定在中國,畢竟這裡才有真正的「大乘佛法龍象氣象」。
  • 有道理嗎
    不知道大家聽過這樣一句老話沒有:「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啥意思?有道理嗎?這句話從字面上的意思就是:人老了,就不要做耗費精氣神兒的事,人在年少時,吃得過補容易上火,那麼老祖宗為何要這樣說呢?其實是老祖宗奉勸年輕人體力旺盛,把更多的精力還應該放在自己理想方面,趁真年輕有資本,就應該努力的拼搏,超越自我,實現自己的理想。如果連自己都無法掌控,那麼何談人生抱負呢?
  • 心理測試:三碗長壽麵,你看中了哪一碗?測你晚年的日子有多好
    對於中國人來說,一個人想要財富,想要過好日子,到了晚年,好日子一大把,好日子一大把,好日子一大把,對一個人的影響尤其大,到了晚年,你的日子過得怎麼樣?來做個心理測試,下面是三碗長壽麵,哪碗是你最喜歡的?不要猶豫不決,選出你的答案,來測量你的老年生活有多好?
  • 「今朝有酒今朝醉」竟是首詩,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前半句
    更多的時候,我們只知道前半句,卻不知道其前後的因由。今天筆者找到幾句大家耳熟能詳的諺語詩詞的出處和大家分享。原來,詩詞寫好了,傳來傳去就變成語了。1、「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無錢明日愁。」羅隱詩也。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
  • 養老有三寶,有了晚年好
    該享清福的時候,就要學會放手,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做馬牛。漫畫界的泰鬥方成老先生,退休後每天仍舊讀書、畫畫、練太極,沒事時騎自行車到處逛悠,他一直保持一個好心情。九旬高齡還能爬山登頂、參加第16屆亞運火炬的傳遞,活到100歲才與世長辭。
  • 在未來,有2個兒子的農村家庭將面臨這3個問題,你準備好了嗎?
    可以這樣說,不出意外的話,我國很可能會開放三胎,還有網友說以後可能都不會限制生育幾胎了,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很多年輕人生育二胎的意願都不是很大,其實我個人覺得開放幾胎不是重點,想要年輕人願意生,還得出臺相應的鼓勵生育政策才行。
  • 有句話「佔小便宜吃大虧」,還有句話「吃虧是福」你怎麼看?
    這個世界上所有有道理的道理與沒道理的道理,其實都有道理。它們只不過是不同層面的道理,就看你能理解到哪個層次。佔小便宜吃大虧天下沒有白佔的便宜,當你覺得自己佔到了便宜的時候,結果只會有兩種情況:要麼是你已經落入別人的圈套了,等待你的就是精心設計的騙局;要麼就是你不明白這世間的運行規則,提前透支了自己的福報
  • 你能有多在乎分數,特別孩子還是小學生的時候?
    看重孩子的成績,看似沒有什麼錯,畢竟好成績說明孩子學習學得紮實,但是好成績的定義是什麼呢?100分肯定是好成績,98分難道就不是好成績嗎?其次,我們看重孩子的成績會不會也和我們的臉面有關係呢?其實我們都知道,在學生的一生中,考試千千萬,小學階段的考試,就是為了查漏補缺,培養良好的做題習慣。如果此刻,我們過度追求分數,甚至是把考得100分作為目標,那就是捨本逐末,也許你會把孩子逼瘋。其實,家長的焦慮都來至於激烈的競爭社會。
  • 易經說:「是惡當驚」,人生開始走下坡路的四大徵兆,是有道理的
    任何事情在未發生之前,都有一些徵兆會出現,災禍發生前也一樣會提示你。世間的萬事萬物皆有因果,沒有一件事的發生,是可以離開因果的,知道了這個道理,我們就可以找到災禍發生的原因,找到災禍發生的原因,就能徹底斷除一切苦厄。
  • 你家有嗎?
    農村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生活有關係。比如在這些俗語之中就有一句為「宅子出四喜,家中出貴人」。那麼,你知道俗語中所講的「四喜」是什麼嗎?你家有嗎?其實這當中所說的「四喜」,就是在我們家中所出現的四種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