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鵝、鵝,引頸向天歌」,鵝是一種惹人喜愛的家禽。
鵝在鄉村不是多麼稀罕的動物,雞鴨鵝狗幾乎家家都有它,那種鵝大多通體白色,鵝唇、鵝冠、足蹼都是橙黃色,每逢有生人入院,它便會伸出長而有力的脖頸,大嘴巴貼著地面,衝著人的腿腳擰咬起來,決不放行,可以象犬一樣看家護院,幾十年沒見到了,大城市裡住宅不能養,公園也不會收它。
這裡看到的鵝是雁鵝,渾河岸南的水塘裡,多少年了一萬多平方公裡的瀋陽城高樓林立、車馬喧囂,難得見到戶外露天草坪灘地有信步閒遊的動物。雁鵝與普通家鵝略有不同,頭部是棕黑色,橘黃色的小鵝皰沒有家鵝那麼大像塊金色的瑪瑙鑲在額頭,黑色扁嘴與灰色額頭間一圈白色鑲邊讓雁鵝的臉譜尤顯精緻。園潤肥大的身軀蛇一樣的脖頸挺拔粗壯,扁闊的棕色嘴巴緊閉著,腦門兒上一對黑亮的小眼睛總像在專注地望著什麼,從腦門到後背一條灰黑色斑條披在灰白的脖頸上,灰白色細密的絲絨從豐滿的胸脯延伸到下巴上,潔淨整齊的翅膀,黑色白邊波浪紋緻密地包裹在園潤肥碩的白色軀體上,兩支金樽一樣寬大的腳蹼突顯出雁鵝氣宇軒昂的高貴氣派,走起路來昂首挺胸,款款而來,渾厚尖厲的叫聲此起彼伏,一幅鳥島般原始的生態氣息。
鵝實在是一種高貴的禽類,不必說它振翅歡歌的雄健體態,單是它翹首傍觀並足靜立的優雅風姿,就足以讓人想起手執拐杖頭載禮帽身披大衣在戰場上瞭望前線陣地的將軍形象。
世界上多少傳世的藝術經典戲劇作品都有鵝的身影和比喻,柴可夫斯基的天鵝湖借喻天鵝表達了人類崇高的愛情故事。
鵝是生活在人類身邊比較聰明通曉人性的動物,在西方是常成雙結對的白天鵝和黑一天鵝,中國除了馴化了的家鵝,過去每年在高空人字形軍容整齊排列南徙的大雁是天鵝的近親家族,鴻雁傳書千年以來它們就與人類結下了不解之緣。
眼前這些健碩肥大的雁鵝原本是北方雲遊天際的鴻雁,它們是高空藍天雲際下最雄健的飛禽,大雁原本禽中之冠,自古被視為具有「仁、義、禮、智、信」「五常俱全」具有靈性的動物。
冬去春來南北遷徙,高空飛翱時或「人」字或「一」字,尊者頭雁居首,眾雁列後,決不僭越搶先,具有嚴明的組織秩序,老弱病殘者有壯雁捕食保護不曾遺棄。
我國古代有很多詩句讚美它們,「八月初一雁門開,鴻雁南飛帶霜來。」陸遊的「雨霽雞棲早,風高雁陣斜」;韋應物的「萬裡人南去,三春雁北飛。」(《南中詠雁》),「孟春之月鴻雁北,孟秋之月鴻雁來」《呂氏春秋》等。
雁在我國幾千年儒家文化思想中有著獨特的寓意內涵。
雁鵝是我國二級保護動物,在生活優沃經濟發達的今天,我們不僅要因為它們鮮美的肉食和華麗的羽絨而喜愛它們,還要再看到它們「人」字陣列翱翔藍天的雄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