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設施報告發布 普及率偏低僅40%

2020-12-19 證券之星

  近日,中消協和中殘聯發布了《2017年百城無障礙設施調查體驗報告》。調查顯示,目前,我國無障礙設施整體普及率仍相對較低,僅為40.6%。無論實地體驗調查數據還是大眾感知調查,普及率均在20%以下,值得引起重視。

  遛彎曬太陽成難題

  家住南京的市民朱女士最近關注起了身邊的無障礙設施。「家裡老人年紀大了腿腳不便,前陣子買了輪椅想方便帶老人出去曬曬太陽遛個彎,但是現在發現出門推輪椅還不是那麼方便。」朱女士告訴大眾證券報記者,「目前只能去門口的公園,沒有臺階,可以推著轉一轉。推輪椅出門一般是坐有地鐵直達的地方。地鐵有電梯,上車也沒有臺階和高低差,比較方便。但是地鐵不到地方只能是全家出動,開車出行了。」

  而對於出門時間,朱女士表示,一般不會待太久。「主要是很多地方洗手間不太方便。有些地方雖然有無障礙洗手間,但是缺乏維護,所以也沒法用。如果是新開的商場,設施維護的比較好,會多待陣子。」

  「前兩年帶孩子去了趟日本,那邊的無障礙設施確實比國內完善很多。」朱女士告訴本報記者,「印象最深的是兩處,一個是公交車提供供輪椅上下的踏板,車上有一塊區域的座椅可以摺疊,方便輪椅安放,還有固定輪椅的裝置。另外,不管是多小的洗手間,都有寬敞的無障礙洗手間和完備的無障礙設施。使用輪椅的人士哪怕一個人也能出門。」

  採訪結束之際,朱女士表示:「不方便出門的話,老人也會不願意出門,怕給別人帶來麻煩。而我們其實是希望老人能多出門走走的,這樣他們的心情也會好很多,一家子出門其樂融融。」

  無障礙設施普及率仍偏低

  近日,中消協和中殘聯發布了《2017年百城無障礙設施調查體驗報告》。調查顯示,目前,我國無障礙設施整體普及率仍相對較低,僅為40.6%。無論實地體驗調查數據還是大眾感知調查,普及率均在20%以下,值得引起重視。

  本次調查,中消協聯合中殘聯在全國31個省、直轄市和自治區範圍內選取102個主要城市,組織殘疾人志願者、消費維權志願者、消協工作人員和專業調查人員開展了無障礙設施調查體驗活動。

  實地體驗中,調查模擬殘疾人士出行方式,重點關注無障礙出入口、無障礙扶手、無障礙電梯、無障礙洗手間等情況,親身感受消費場所無障礙設施服務使用情況,結合自身感知對無障礙設施進行評價;大眾感知調查則是選定受訪對象,讓其從整體上對調查場所無障礙設施進行評價。

  從本次調查體驗數據來看,目前,我國無障礙設施整體普及率仍相對較低,實地體驗調查普及率為40.6%,大眾感知調查普及率為37.0%。醫療衛生單位、交通運輸和政府服務消費者窗口三類場所無障礙設施普及率相對較高,電商自提網點、餐飲住宿、商業中心普及率排名後三位。華北、華南和華中三大類區域無障礙設施普及率較高,華東、西北和東北普及率相對較低。從大眾感知數據來看,華北、華南和華中仍為排名靠前的區域,華東、西南和東北排名靠後。

  本次調查數據表明,目前國內無障礙設施整體滿意度處於中等偏下的水平,實地體驗調查滿意度為70.8分,大眾感知調查滿意度為70.4分,均處於中等偏下的水平。從各類型無障礙設施滿意度來看,無障礙出入口、無障礙扶手滿意度較高,無障礙出入口普及率為82.9分,無障礙扶手滿意度為83.1分,均超過了80分,達到了良好的水平;無障礙衛生間滿意度得分最低,為66.7分;總體感知滿意度得分為63.8分,剛過及格水平。

  調查還發現,無障礙設施未開放、被佔用、維護不到位、設計不合理等是目前影響其實際功能發揮的典型問題。

  人文關懷一個都不能少

  根據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數據推算,我國現有8500多萬殘疾人;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當前我國60歲以上人口達到約2.31億人。此外,還有大量的傷病人、兒童、孕婦等。如何讓對無障礙設施存在特殊需求的消費群體同等享受便利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更好地融入社會,已經成為擺在全社會面前不容忽視的問題。

  從本次調查體驗結果來看,各行業無障礙設施普及率僅有40%,滿意度為70分,無障礙電梯、無障礙衛生間等設施缺失較為嚴重,且地區間、行業間發展不平衡情況較為突出,這與我國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必然形成的大量消費者對無障礙設施的巨大需求很不相稱。

  習近平總書記在致2013-2022年亞太殘疾人十年中期審查高級別政府間會議的賀信中指出:「殘疾人是人類大家庭的平等成員,實現『一個都不能少』的目標,對殘疾人要格外關心、格外關注」「中國將進一步發展殘疾人事業,促進殘疾人全面發展和共同富裕」。

  中消協和中殘聯指出,無障礙環境是殘疾人等消費者自主出行、自主消費、參與社會生活的基礎前提,其規劃建設從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城市消費環境和服務水平的發展狀況。隨著殘疾人及有出行需要的消費人群的不斷增長,人們對消費便利性、生活品質度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社會對無障礙環境的要求日益迫切,建設無障礙環境,既是保障殘疾人、老年人等群體獨立自主、安全出行的基礎,也是消費者放心消費、平等參與社會生活的重要條件,更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全社會應當積極創造條件,不斷完善無障礙設施建設,營造便利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保障殘疾人、老年人以及其他無障礙設施需求人群走得出家門、進得去商場、融得進社會,進一步提升消費體驗,同等享受追求美好生活的權利。

]]>

相關焦點

  • 老舊公園普遍缺失無障礙設施
    3月24日,元大都遺址公園,公園內的臺階未配備無障礙設施。新京報記者 侯少卿 攝記者體驗的8個公園僅3個配有完善的無障礙設施,1個設有無性別廁所;部分公園標識不明北京不少年久失修的「老舊公園」,開始出現設施陳舊破損等問題,如何提升改造成了城市管理者的新課題。近日,市園林綠化局發布《北京市老舊公園改造提升導則》。
  • 三亞城市公園設施「無障礙」
    這幾年,三亞新建一批無障礙設施完善的城市公園,三亞日報記者在東岸溼地公園、金雞嶺橋頭公園、鹿回頭濱海公園發現——三亞城市公園設施「無障礙」在城市文明建設中,公共設施的規劃、建設和管理要充分考慮不同人群在公共場合的便利度
  • 「無障礙旅遊」大勢下,山嶽型景區的奔突
    當務之急是為那些有能力並願意出行的殘疾人旅遊者提供便利的、有感的、日漸完善的無障礙設施與服務體系。近些年,國家一直都在大力推動無障礙旅遊的發展。2016年《「十三五」旅遊業發展規劃》提出,要引導社會資本發展非營利性鄉村養老機構,完善景區無障礙旅遊設施等。
  • 日本無障礙設施讓生活無障礙
    哪裡才有完備的無障礙空間呢?日本,絕對是不錯的選擇。9月底,臺灣永慶房屋董事長孫慶餘和坐輪椅的廣告人範可欽、自由空間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唐峰正等人,相偕到東京考察無障礙環境。    早在十幾年前,日本就啟動各項措施迎接老齡化。其中重要的一環,就是將適合各年齡層與各種身體狀況人使用的通用設計(universal design)理念,融合到住宅、公共設施和各項日常生活用品中。
  • 濱海新區的無障礙設施卻「障礙重重」
    多年參與殘障人員志願服務活動的義工王震表示,經調查發現,本市現有的無障礙設施存在5個問題:無障礙設施環境意識有待提高,需打消無障礙設施只為殘疾人服務可有可無的觀念;城市規劃、工程設計對無障礙設施施工、驗收的監督力度需加強;無障礙設計的專用設備、產品少,急需開放更多類別的無障礙設施;對無障礙設施和部位考慮不細,影響無障礙設施的連續使用;另外,對已建的無障礙設施維護和管理亟待加強,特別是被攤位
  • 設施不完善 健全人不以為意 「無障礙」還有多遠?
    中國消費者協會和中國殘疾人聯合會2017年的百城調研數據顯示,國內無障礙設施整體普及率為40.6%,處於較低水準;除此之外,還存在部分無障礙設施被佔用、維護不到位、設計存在問題等情況。重慶「吾輪翻滾」組織發起人鄒蜜,是中國殘聯繫統的無障礙「督導員」,從今年5月開始,對重慶輕軌的無障礙設施進行測評。投入工作後,她的測評項目從最初的20多個跳到了40多個。在她的印象裡,有的站臺和車廂之間的高差達到20釐米,沒有銜接的坡道;有的爬樓機只通往購票處,再進站只有扶梯,可輕軌裡的扶梯多數只有上行沒有下行。
  • 23座公園無障礙設施全覆蓋
    音樂公園 生活報訊(實習生王雪王悅記者李丹文/攝)記者從哈爾濱市城管局園林辦獲悉,全市在5個區和市直公園,包括道裏區音樂公園、道外區古梨園、南崗區清濱公園、香坊區尚志公園、阿城區會寧公園及市直兆麟公園等23個主要城市公園,已全面完成無障礙設施改造建設工程
  • 獨家調查|無障礙設施何以障礙重重?
    1斷頭盲道 陡峭坡道 突出路牙無障礙設施有亮點難連線「肢體殘障人士出行,輪椅上常常需要綁上『兩桿大槍』。因為現有的交通設施不能做到全程無障礙,必要時我們還是需要拄拐走。」數據顯示,城市道路緣石坡道、提示盲道和過街語音提示等無障礙設施設置率為76.5%,人行天橋等無障礙設施建設的連貫性、完整性、科學性還需進一步完善。
  • 關注無障礙 大家來找茬 宿遷開展殘疾人無障礙設施體驗遊覽活動
    12月3日是第23個國際殘疾人日,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宿遷市文明辦、殘聯、助殘志願者協會聯合組織開展了「關注無障礙,大家來找茬」殘疾人無障礙設施體驗遊覽活動,工作人員陪同殘疾人朋友走進高鐵宿遷站、宿遷汽車客運站,體驗便捷的無障礙設施。
  • 有障礙的「無障礙」之路 - 深度 - 新京報網
    受訪者供圖「很多地方殘疾人設施不好,是因為殘疾人不經常光顧。只有讓人們親眼看見殘疾人面臨的困難,才會有人願意解決」,文軍生前接受媒體採訪時說。據中國殘疾人聯合會統計,目前,中國有8500多萬殘障人士,大多要依靠盲道、坡道、無障礙廁所等無障礙設施出行。此外,老年人、孕婦、兒童等群體也有無障礙設施的需求。
  • 體驗無障礙設施 迎接殘運會
    9月18日上午,來自西安的數十位殘疾人,手搖輪椅途經南大街、省體育場、陝西歷史博物館、大雁塔、大唐不夜城、大唐芙蓉園等景點,體驗無障礙設施建設為迎接殘運會暨特奧會,倒計時一周年之際,中國生命之歌無障礙西安站18日上午在西安鐘樓廣場,舉辦「迎接殘運會當好東道主」、西安殘疾人手搖輪椅看古城活動。
  • 每日精點 | 讓信息無障礙成為社會共識
    關注每日熱點 精選精闢觀點 1、讓信息無障礙成為社會共識 到2021年底,面向持證殘疾人及60周歲以上農村老年人的通信服務資費優惠進一步加大,各級政府部門網站、移動網際網路應用、基本公共信息指示設施的無障礙普及率顯著提高;到2025年底,建立起較為完善的信息無障礙產品服務體系和標準體系,信息技術服務全社會的水平顯著提升……前不久,《關於推進信息無障礙的指導意見》正式印發。
  • 坐輪椅遊湖的她體驗杭州無障礙設施 給西湖挑了哪些刺?
    昨天上午,在做足功課,服下止痛藥之後,於洪敏來到杭州西湖體驗無障礙設施。這是她整個「旅有愛自嘉遊」公益項目的第五站。  今年,西湖景區管委會發起一項主題叫「我為西湖加一分」的活動。阿敏說,讓我從殘疾人的角度,為申遺成功的西湖提點建議。
  • 部分道路商場公園無障礙設施「有障礙」
    2 商場去無障礙衛生間障礙多7月10日,記者探訪北京多家大型商場發現,基本都配套無障礙設施,但因被挪作他用、設計不周等問題,無障礙設施使用起來並不能讓真正需要它的人「無障礙」。此外,如要用樓梯升降機等無障礙設施,可提前打電話預約,屆時會有人提供服務。北京地鐵運營公司服務熱線為96165的工作人員表示,目前,北京軌道交通路網運營線路18條,運營車站334座,每一座車站都有相應的無障礙設施,主要包括直升梯、升降平臺、通信呼叫設備、盲道、寬閘機、無障礙導向標識等。有需求的乘客可提前預約,由站務人員為乘客提供無障礙預約服務。
  • 龍潭路人行道及無障礙設施改造提升
    3月17日下午,記者在龍潭路(東嶽大街——靈山大街)人行道及無障礙設施改造提升項目現場看到,挖掘機、防揚塵霧炮正在不停運轉
  • 全球網民已達40億,哪國買家最厲害?數字 2018網際網路研究報告
    (這是由網際網路數據研究機構 We Are Social 和 Hootsuite 共同發布的「數字 2018」網際網路研究報告。)天哪!最新數據,全世界的網民總數已經超過了 40 億(約為 40.21 億)。
  • 民眾求助使用無障礙設施 臺灣地鐵:去找高鐵比較快
    許多公共場合都設有無障礙設施,以方便行動不便的人士。然而,據臺媒13日報導,有網友爆料稱,臺灣地鐵(以下簡稱「臺鐵」)臺北車站雖然裝有無障礙設施卻不能用,身障人士主動求助後臺鐵竟然提議「要不要去找高鐵的人幫忙比較快?」該網友質疑說,臺鐵的無障礙設施只是做來給相關單位檢查用的。
  • 北京無障礙設施調查:400米盲道13個電線桿(圖)
    記者調查發現 無障礙設施很多但細節需完善  昨天是國際殘疾人日,無障礙設施是殘障人士融入社會不可或缺的幫助。近年來,北京的無障礙設施日益普及,但不少細節仍需完善。北京晨報記者昨天走訪多個地鐵站和部分路段發現,有不少無障礙電梯仍處於關閉狀態,個別換乘通道甚至根本沒有無障礙設施,路面盲道被障礙物阻攔現象依舊十分普遍。專家表示,無障礙設施要鋪設,但市民的相關意識也要提升。  地點:黃平路  400米盲道13個電線桿  昨天上午,北京晨報記者乘坐地鐵8號線到育新站下車,從B口出來後,沿著黃平路東側的盲道向北行走。
  • 全國助殘日:景區無障礙設施 讓旅遊更有愛
    目前,我國殘障人士旅遊市場處於起步階段,無障礙設施是殘疾人遊客出行時考慮的首要因素,那麼,景區在這方面做得怎麼樣呢?今天,記者走訪了南京中山陵景區,考察一下那裡的無障礙設施建設情況。
  • 為張家界武陵源風景名勝區完善無障礙設施支招
    ( 李揚 ) 10月27日至28日,我作為遼寧省肢殘人協會主席,有幸應邀參加了由中國肢殘人協會組織的張家界風景名勝區無障礙旅遊現場督導巡查活動。通過此次有意義的活動,我深切感受到了當地誌願者們的熱情和愛心。可以這樣說,沒有他們的服務保障,真的沒法完成這次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