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尾小郵戳見證中國近代郵政史

2020-09-21 馬尾的事兒

近日,羅星塔公園管理所收入了一批藏品,這些從各路藏家手中收得的藏品共24件,包含羅星塔老照片、明信片、郵票、舊報紙等。而在這其中,幾枚郵戳引起了筆者的注意:正圓形的郵戳上標註著羅星塔的繁體字樣以及英文名稱「PAGODA」,油墨跡至今仍非常清晰,但泛黃郵票以及上方的「中華民國郵政」字樣卻昭示著它的厚重歷史,一段關於近代馬尾郵政的歷史。


羅星塔是海上絲綢之路起點的航標。


位於閩江下遊三江匯合處,有座羅星山,山上有塔,因地而得名,就是羅星塔。羅星塔原為南宋建的港口航海燈塔。由於地理位置的重要,明初就標繪在鄭和的航海圖和以後的航海針經圖冊裡。作為國際公認的海上重要航標之一,也是閩江門戶的標誌。而在這個門戶之地,曾經設有一個羅星塔郵局,見證了這裡繁榮的商貿與近代歷史。



羅星塔公園管理所所長於翠雲告訴記者,「為了迎接世遺大會的召開,豐富羅星塔相關文物史料,從去年年底開始,我們所開始對外徵集與羅星塔相關的藏品,平常我們會花大量的時間去瀏覽各個文物拍賣網站,了解情況,去年年底,我們所的工作人員在舊書網上查到了羅星塔郵局郵戳的照片,幾經輾轉,一位收藏愛好者幫我們徵得了這些郵戳。」


福建收藏家協會名譽會長、福建省通俗文藝研究協會副會長陳蘇在集郵領域頗有一番成就,因而他對羅星塔郵局的歷史也有研究。退休後陳蘇有了新的研究成果,他說:「現在老外船員一說『china tower』就知道指『羅星塔』。而羅星塔英文名字叫『PAGODA』,據說來自福州方言的『八角塔』音譯,這一點我不但找當地漁民求證過,最重要的是在傳世郵票的郵戳上得到清楚證明。」



鴉片戰爭後,清政府與侵略者籤訂《南京條約》,福州成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從此洋商便蜂擁而至開拓更大的市場,他們摸索著進入了閩江入海口,逆流而上幾十裡,發現下遊三江匯合處有港、有山,山下矗立著一座佛塔。塔下的陸地正可為泊舟之所。隨著中外交往的增多,各國開始在福州設領事館。如英國領事館、法國領事館等。後因福建船政規模逐步擴大,英國人在馬尾馬限山上又建了英國分領事館,作為英國殖民者及海員們的俱樂部。1874年,時任船政大臣沈葆楨為了國家利益,不惜重金買回了領事分館產權及周圍土地。


為了便於中外通訊往來,據《福建省志·郵電志》記載,「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二月,福州、廈門、羅星塔最先成立郵局,皆附設於海關內,由海關監管……福州、廈門郵局都稱郵務總局,羅星塔郵局隸屬於福州郵務總局管轄。」


羅星塔郵局原開設在長樂營前伯牙潭海關內,為四等郵局,隸屬福州郵務總局,由時任羅星塔海關巡查萊來克遜(F.E.Jaksun)兼任郵政司。1912年遷移至馬尾羅星塔村。原設在營前海關內的羅星塔郵局改稱營前副支局,歸羅星塔郵局管轄。1951年撤銷羅星塔郵局。


羅星塔郵局雖存在時間較短,但對於包括郵政史、船政文化以及閩都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價值。


記者:王曉霞 文/圖

相關焦點

  • 福州馬尾小郵戳見證中國近代郵政史
    而在這其中,幾枚郵戳引起了筆者的注意:正圓形的郵戳上標註著羅星塔的繁體字樣以及英文名稱「PAGODA」,油墨跡至今仍非常清晰,但泛黃郵票以及上方的「中華民國郵政」字樣卻昭示著它的厚重歷史,一段關於近代馬尾郵政的歷史。  羅星塔是海上絲綢之路起點的航標。在閩江下遊三江匯合處,有座羅星山,山上有塔,因地而得名,就是羅星塔。羅星塔原為南宋建的港口航海燈塔。
  • 幾枚郵戳 重現一段關於近代馬尾郵政的歷史
    這其中,幾枚郵戳引起了筆者的注意:正圓形的郵戳上標註著羅星塔的繁體字樣以及英文名稱「PAGODA」,油墨跡至今仍非常清晰,但泛黃郵票以及上方的「中華民國郵政」字樣卻昭示著它的厚重歷史,一段關於近代馬尾郵政的歷史。羅星塔是海上絲綢之路起點的航標。在閩江下遊三江匯合處,有座羅星山,山上有塔,因地而得名,就是羅星塔。
  • 信封上的棗莊②:老郵戳見證薛城地名變遷
    一枚50年代的實寄封上的老郵戳見證了薛城的地名變遷。由於郵戳地名的更正隨著行政區地名的更正而變化,這一點恰恰正說明了棗莊薛城地名的變遷。  據記者了解,郵政寄遞的實寄封,一般貼有郵票或其他郵資符志、免費標誌,蓋有收寄局日戳和投遞日戳。一枚郵票完整、郵戳完整的實寄封就是一個地方歷史小小的縮影,方寸之間凝聚著歷史的瞬間。通過郵戳上的字體、地名和時間,能看出一個地方的歷史變遷。
  • 每個郵戳背後都有一條郵路和一個故事
    長江商報消息 民間收藏家朱漢昌用郵戳「拼接」武漢郵政史近日,家住武昌的一位民間收藏家朱漢昌向記者展示了他的珍藏——郵戳。八卦戳,海關戳,三格式圓戳……從清朝末年開始的武漢郵政史,在這些或大或小、形態各異的郵戳當中生動呈現出來。一枚印有「等候空運有延遲,郵局得改水陸路運寄」的「提示戳」引起了記者注意。
  • 封面新聞聯手馬尾船政文化研究會,成立「近代海軍口述歷史研究中心」
    封面新聞記者 王國平 6月12日,由馬尾船政文化研究會、封面新聞、華西都市報共同發起成立的「中國近代海軍口述歷史研究中心」,正式掛牌。
  • 聊一聊郵戳收藏,可能有你一直忽視了的珍品!
    郵戳是郵局蓋在實寄郵件上的各類郵政戳記,包括郵政日戳、紀念郵戳和風景郵戳、內部業務用戳、宣傳郵戳等,是郵政史的反映。 收集郵戳是集郵活動的重要內容之一。收集郵戳首先應當明確收集目的。如果是為了組編郵政史郵集,就應該對郵政部門所使用過的戳記廣為收集,以便精心篩選,沙裡淘金。
  • 船政郵局120歲 馬尾舉辦紀念活動
    120年前的今天,清政府在馬尾船政衙門開設福州船政郵局,一枚枚古老郵戳,一件件家書家信,跨越山河,聯通四海,見證了英雄輩出的時代,更見證了千年古港和百年船政的滄桑變幻。2日上午,紀念船政郵局成立120周年暨《中國馬尾船政郵史研究》發行活動,在馬尾船政特色歷史文化街區主題郵局舉行,續寫百年船政與百年郵政文化相融、發展變革的傳奇篇章。
  • 近代中國第一次海戰:馬尾海戰
    在遭清政府的拒絕後,法軍即於同年12月中旬向應邀駐紮於北越的中國軍隊發動進攻,清軍被迫應戰,中法戰爭爆發。1884年7月12日,法國政府向清政府發出最後通牒,要求在7天內滿足「撤軍」、「賠款」等蠻橫要求。同時揚言,如果中國不接受法國提出的要求,法圍便要佔領福州的港口作為「擔保品」。
  • 一枚小小的郵戳見證我國最大的經濟特區是這樣誕生的
    一枚小小郵戳,見證著海南的歷史變遷。上圖展示的郵戳,一枚為「廣東瓊山,日期為1988.4.13」;另一枚為「海南瓊山,日期為1988.4.14」。瓊山當時為海南的一個縣,從此可見,海南是1988年4月13日從廣東分離出去,獨立成省的。
  • 通訊:「左營」聯結兩岸 馬尾船政文創打造「小臺灣」
    通訊:「左營」聯結兩岸 馬尾船政文創打造「小臺灣」 2016-04-14 13:25:47中新社記者 劉可耕 攝     中新社福州4月14日電 題:「左營」聯結兩岸 馬尾船政文創打造「小臺灣」  作者 林春茵 劉可耕  300年前,清政府在馬尾亭江鎮閩安設左營、右營水師,並赴澎湖列島、高雄等地駐守。時至今日,臺灣高雄仍留左營,亦為海軍重要基地。
  • 中國地標性建築「福州馬尾羅星塔」,被稱為「中國塔」
    有時候,我們看到一座建築就會想到那座城市,不少建築見證的是一座城市的歷史變遷,可是有這麼一個建築連外國人看到都知道這裡是中國。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下位於我國東南沿海福建省福州市三江交匯的地方馬尾羅星塔。清光緒甲申年間著名的中法馬江海戰就是在這片水域進行的。
  • 景中文化之旅:福建馬尾,中國船政文化誕生地
    在中國東南沿海閩江入海處,有一座風光秀麗的古老小城,她就是曾經作為中國"洋務"運動發祥地而聞名海內外的福州馬尾。馬尾是福建省的軍商要港,福州的水上門戶。羅星塔矗立在閩江口,曾經被叫做中國塔。因為看見了它,外國海員就知道,中國到了。羅星塔與馬限山麓下的馬江,就是著名的「中法馬江海戰」的主戰場,位於閩江的下遊。1866年,左宗棠設立福州船政局。
  • 【原創】中國馬尾船政文化城效果圖曝光!蛇口招商局投資計劃已終止
    福州市委市政府考慮船政文化集中展現了近代中國先進科技、高等教育、工業製造、西方經典文化翻譯傳播等方面的豐碩成果,為突顯船政文化在近代中國的地位和重要性,藉助在福州市召開「第44屆世遺大會」的契機,已部署市區聯動共同打造船政文化城項目。
  • 您好,福州馬尾
    一定見證了這數十年馬尾的巨變這些變化堪稱翻天覆地!劉述先攝2004年馬尾區對中國近代海軍博物館進行改造重新布展劉述先攝2017年至今馬尾船政先後入選「第二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錄」「第一批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
  • 福州的水上門戶,近代海軍在這裡啟航,這裡是馬尾
    馬尾又稱馬江,扼守閩江下遊,是福州水陸交通的門戶,也是福州重要的港口。關於馬尾名字的由來,有個很有趣的說法:相傳附近馬限村有塊石頭,形如馬,頭向羅星塔,尾向馬尾街,故名馬尾。沿著馬江緩緩而下,可以看到閩江兩岸的美麗景色,更會在充滿著歷史的景點遺蹟中感受到馬尾厚重的歷史,甚至你會讀到整個中國的近代史,有輝煌、有恥辱更有不屈的抗爭。
  • 山東郵政推出丙申年春節拜年紀念郵戳
    圖為「山東郵政丙申年春節拜年紀念郵戳和部分市縣啟用的紀念郵戳」圖樣   中國山東網1月19日訊 (記者 馬文文) 記者從山東省郵政公司獲悉,2016年是我國農曆丙申年
  • 挖掘「鼠」故事 特製小郵戳
    在農曆鼠年即將到來之際,惠陽集郵協會特製的惠陽「老鼠嶺」生肖紀念郵戳面世。為配合鼠年生肖紀念郵戳的發行,惠陽郵政部門還發行了一枚紀念封。方寸郵票承載了歷史、傳遞著文化,惠陽集郵協會以郵為媒,通過「老鼠嶺」小小郵封、郵戳,向世人介紹惠陽客家文化、百年街區文化,展示惠陽之美。
  • 沉睡的郵戳,消失的信封
    從古代的飛鴿傳書,到近代的快馬驛站,然後到我們孩童時代的紙質郵戳,再到現代的電子郵件,通訊越來越發達。即時通信更是五花八門,電話,手機,簡訊,qq,微信,陌陌,釘釘,脈脈,探探等等。匆匆衝出門,接過蓋上郵戳的信封,迫不及待的撕開封口,然後津津有味地品讀起來。讀完後,便小心翼翼的將信疊起來放好,或者撕下信封上的郵票,收藏起來。若是情人來信,還會躲在一角,偷偷默讀著對方親手書寫的文字,生怕被別人發現。古代李清照曰: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 百餘年前,左宗棠創立,沈葆楨掌舵的福州馬尾船廠,還能再續輝煌
    1842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結束,西方列強炮火轟開了我國沿海地區的門戶,中國被迫開闢五口通商。福州是五口之一,各國兵商船來福州均停泊於馬尾港,整個國家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884年,法艦駛入我國福州馬尾港,逼近中國軍艦。福建船政大臣何如璋按照李鴻章的命令,不予戒備,還禁止軍艦移動,使福建水師處於敵艦監視之中。8月,法艦突然襲擊中國軍艦,福建水師的廣大愛國官兵英勇抵抗。
  • 國慶假期來馬尾卡溜!旅遊攻略請拿好
    福建船政在歷史上展現了近代中國先進科技、高等教育、工業製造、西方經典文化翻譯傳播等豐碩成果,培養了諸多仁人志士,孕育了先進思想。其中,馬尾造船廠龐大的建築群有的毀於戰亂炮火,有的坍塌於風雨侵蝕之中,只有部分廠房和設施保存到了現在,它們成為中國工業源頭的實物見證。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生產船用蒸汽機的輪機車間,目前無法對外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