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利用航班延誤理賠300萬被抓!網友怒懟:有本事你別延誤!是否犯罪?

2021-02-28 東立同行網

導讀:6月10日,「女子利用近900次航班延誤理賠300萬」的事件引發熱議。

網友回懟:有本事別延誤呀!有律師認為不構成犯罪,你怎麼看?

6月9日,南京市公安局發布消息稱,近日鼓樓警方成功偵破一起航班延誤保險詐騙案,從2015年至今,嫌疑人李某通過購票虛構行程,在近900次延誤航班中獲得了高達300多萬元理賠金。

根據通報,警方接到某保險公司報警稱,在機票延誤險賠付時,發現以李某為首的多人,使用不同護照號身份證號,多次進行理賠,懷疑公司可能遭遇了保險詐騙。

民警通過偵查發現,李某等20多人自2015年至2019年,在各大保險公司頻繁申請航空延誤險。理賠金賠付到具體保險人以後,下一步都會把理賠金轉到李某手裡。

據民警介紹:「在購買航班之前,李某會對航班以及當地天氣進行分析。在網上綜合評論找了一些延誤率非常高的航班,起飛的時候再去看它的天氣,她在心裡估摸後再去購買航班對應的延誤險。」

據調查,李某除了使用自己的身份外,其他用於購買機票的身份信息和銀行卡信息,都是其以購買理財為由從親朋好友處騙來的。其中一趟航班,李某以5個人的身份索賠到了10多萬元。

由於李某根本不會去乘坐這些航班,因此李某時刻關注航班動態,如果了解到航班可能不會延誤,她就會在飛機起飛之前把票退掉,儘量減少損失。一旦航班出現延誤,李某便開始著手向保險公司索賠。

據警方介紹,李某之前曾從事過航空服務類工作,對於飛機延誤信息及保險理賠的流程都有所了解,失業之後的她,便打起了騙取保險公司理賠金的主意。目前,李某因涉嫌普通詐騙罪與保險詐騙罪已被警方採取刑事強制措施。

有一部分網友認為,李某隻是利用既定規則,加上一定的運氣,並非保險詐騙。

對此,有保險業人士解釋稱,保險不是賭博;最大誠信原則是保險的基石;航班延誤險的保險事實是乘坐航班發生延誤,本案中無論動機還是行為,都不是真實的乘坐航班。

另一位保險公司人士表示,財產險有個原則:補償原則,基於這個原則來防範保險詐騙。

還有保險業人士認為,保險公司的風控存在問題,應該有辦法核實投保人是否實際坐了飛機。

公開資料顯示,此前不久,上海市破獲了首例「航延險」詐騙案,累計抓獲犯罪嫌疑人27名,涉案金額超過2000萬元。據了解,相關嫌疑人利用提前獲知的航班延誤信息,虛構保險標的,對外招攬乘機人乘坐延誤航班來騙取保險理賠金。

中國保險學會與金融壹帳通聯合發布的《2019年中國保險行業智能風控白皮書》顯示,保險領域欺詐比例高,手段多樣難以防範,全球每年約有20%-30%的保險賠款涉嫌欺詐,比如我國車險領域欺詐滲漏比例約達20%。

銀保監會下發的《關於運用大數據開展反保險欺詐工作的通知》顯示,要以大數據技術為核心、行業聯防與執法協作為助力,全面協同推進反保險欺詐工作,有效識別和防範保險詐騙。

其實很多行業裡的小夥伴,偶爾也會遇上類似的乘客,有一部分想通過航空公司的漏洞去獲取更低的票價。有一部分他們的目的不是實際的乘機,而是投機。

短期來看這樣的行為或許能獲取一些利潤,但是長期而言,總有一天需要為這些行為付出響應的代價。畢竟,航司是制定(wan)規(bu)則(guo)的。

所以東東溫馨建議:同行的小夥伴們可以沉下心來,踏踏實實的去經營客戶,在行業大有變故的時候,反而能更好的刪選和辨別真正的高價值客戶,維護好他們,才能長長久久的做生意。

相關焦點

  • 女子利用航班延誤理賠300萬被抓!網友怒了:這也算騙保?是否構成...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導讀:6月10日,「女子利用近900次航班延誤理賠300萬」的事件引發熱議。有律師認為不構成犯罪,你怎麼看?300多萬元理賠金。@李_本末:合理利用規則,也算詐騙?@大師兄Li:這頂多算投機倒把吧 怎麼是詐騙 而且是買的保險,誰讓你們延誤的!@榴槤餅妹妹:那你倒是別延誤呀!@噠-噠-噠:有規則就按照規則來,何來的騙,沒延誤又不給他退錢。
  • 女子利用航班延誤理賠300萬被抓!網友怒了:這也算騙保?是否構成犯罪?律師這樣說
    導讀:6月10日,「女子利用近900次航班延誤理賠300萬」的事件引發熱議。有律師認為不構成犯罪,你怎麼看?,在近900次延誤航班中獲得了高達300多萬元理賠金。@Shaojunx:規則你定的,我利用了你的規則,你告我詐騙。@李_本末:合理利用規則,也算詐騙?@大師兄Li:這頂多算投機倒把吧 怎麼是詐騙 而且是買的保險,誰讓你們延誤的!@榴槤餅妹妹:那你倒是別延誤呀!
  • 女子利用航班延誤險理賠300萬被抓!網友怒了!律師這樣說!
    航班延誤,是很多人所不願遇見的,但女子李某卻十分樂於這種情況的發生。2015年至今,李某遇上延誤航班近900次,獲得理賠金高達300餘萬元,真可謂「航班延誤,發家致富」。@Shaojunx:規則你定的,我利用了你的規則,你告我詐騙。@李_本末:合理利用規則,也算詐騙?@大師兄Li:這頂多算投機倒把吧 怎麼是詐騙 而且是買的保險,誰讓你們延誤的!@榴槤餅妹妹:那你倒是別延誤呀!@噠-噠-噠:有規則就按照規則來,何來的騙,沒延誤又不給他退錢。@西音先森:這是騙保嗎?
  • 女子利用900次航班延誤理賠300萬被捕 網友怒了:怎麼能算騙保呢?
    之後李某會選取延誤率高的航班,虛構不同身份購票並大量投保。綜合自北京青年報、金口娛言等6月10日,「女子利用近900次航班延誤理賠300萬」的事件引發熱議。從2015年至今,一名女子李某遇上延誤航班近900次,獲得理賠金高達300餘萬元, 4月29日,南京警方將犯罪嫌疑人李某抓獲歸案,並依法對其採取刑事強制措施。北青報記者查詢發現,近年來,利用航班延誤進而獲得理賠的案件已經發生過多起。
  • 女子利用航班延誤理賠三百萬被抓,這樣薅羊毛算不算違法
    據媒體報導稱,當地警方抓獲了一名利用航班延誤實施保險詐騙的犯罪嫌疑人李某。 經查,從事過航空保險工作的李某自2015年以來,多次用親戚朋友的身份信息,結合自己的「經驗」預測出近900次飛機延誤,包括分析航班延誤率、考察極端天氣、用不同身份大量購買延誤險等手段,近年來累計騙取保險理賠金高達300多萬元。成為名副其實的騙保「慣犯」。
  • 利用多個身份購買機票 女子利用航班延誤理賠300萬被捕
    每次購買機票都用四五個身份 最多購買三四十份延誤險 成功近900次女子利用航班延誤理賠300萬被捕6月10日,「女子利用近900次航班延誤理賠300萬」的事件引發熱議。從2015年至今,女子李某遇上延誤航班近900次,獲得理賠金高達300餘萬元。北京青年報記者獲悉,4月29日,南京警方將犯罪嫌疑人李某抓獲歸案,並依法對其採取刑事強制措施。
  • 女子靠900次航班延誤 理賠300萬
    6月10日,南京當地媒體報導稱,女子李某使用本人和親友的證件號碼頻繁購機票和航空延誤險,並頻繁理賠,近五年內獲利近三百萬元。南京鼓樓警方依法對其採取刑事強制措施。警方同時表示,其詐騙金額已達到保險詐騙罪的追訴標準。
  • 女子利用航班延誤理賠300萬被抓!網友:這也算騙保?律師這樣說……
    ,在近900次延誤航班中獲得了高達300多萬元理賠金。▲據初步統計,從2015年至今李某共涉嫌實施詐騙近900次,獲得理賠金近300萬元。根據通報,警方接到某保險公司報警稱,在機票延誤險賠付時,發現以李某為首的多人,使用不同護照號身份證號,多次進行理賠,懷疑公司可能遭遇了保險詐騙。
  • 南京李女士獲賠航班延誤險300萬被抓,網友:不算犯罪
    最近,小編看到網上一個航班保險賠付的事情,事件是說從2015年到現在,南京李女士通過使用他人身份信息購買飛機票和航班延誤險,在近900次延誤航班中獲得了近300萬元的保險理賠金,因此,警方判定李女士因涉嫌保險詐騙罪和詐騙罪被刑事拘留了。
  • 知乎精選 | 購買航班延誤險理賠300萬被抓,到底涉不涉及犯罪?
    經查,李某自2015年,用親戚朋友的身份信息,靠自己估摸成功的近900次飛機延誤,累計騙取保險理賠金高達300多萬元。目前,她因涉嫌保險詐騙罪和詐騙罪被警方刑事拘留。 這名女子的行為合理合法嗎?對他她起訴有依據嗎?最後結果會如何?
  • 女子買航班延誤險獲賠被抓,網友怒了:自己定的規則,玩不起就抓人
    據媒體報導,近日,南京警方抓獲一名利用航班延誤實施保險詐騙的犯罪嫌疑人李某經查,李某自2015年,用親戚朋友的身份信息,靠自己估摸成功的近900次飛機延誤,累計騙取保險理賠金高達300多萬元。 據民警介紹,在購買航班之前,李某會對航班以及當地天氣進行分析。在網上綜合評論找了一些延誤率非常高的航班,起飛的時候再去看它的天氣,她在心裡估摸後再去購買航班對應的延誤險。目前,她因涉嫌保險詐騙罪和詐騙罪被警方刑事拘留。
  • 購買航班延誤險理賠被抓,是否涉嫌犯罪引爭議……
    據@南京鼓樓警方通報,關於網民關注的「南京警方破獲女子利用航班延誤騙保300多萬元」的案件,經查證,2015年以來,犯罪嫌疑人李某(女,45歲,山東青島人,曾從事航空服務類工作)多次偽造航班延誤證明等材料,虛構航班延誤事實,騙取巨額保險金。
  • 女子利用航班延誤險漏洞獲利近300萬元,到底算不算犯罪?
    現代快報訊(記者  顧元森)從2015年至今,女子李某通過買機票及航班延誤險,之後利用飛機延誤獲得保險公司理賠,獲利近300萬元。6月9日,現代快報報導此事後,引發不少網友和律師討論,李某的行為到底是不是犯罪?此事在法律界和普通網友中引來廣泛爭議。
  • 南京一女子利用航班延誤獲賠300多萬元,是憑本事掙錢還是犯罪?
    近日,南京警方抓獲一名利用航班延誤實施保險詐騙的犯罪嫌疑人李某。經查,李某自2015年,用親戚朋友的身份信息,靠自己的經驗,成功預測近900次飛機延誤。同時對航班及當地天氣進行分析,如不延誤立即退票,如延誤則著手理賠,累計騙取保險理賠金高達300多萬元。目前,她因涉嫌保險詐騙罪和詐騙罪被警方刑事拘留。
  • 女子鑽航班延誤險規則漏洞獲賠300萬發家致富,是否構成犯罪
    6月10日,江蘇南京媒體報導稱,李某自2015年至2019年,用自己和他人身份信息購買航班延誤險近900次,獲得保險理賠近300萬元。南京鼓樓警方依法對其採取刑事強制措施。警方同時表示,其詐騙金額已達到保險詐騙罪的追訴標準。
  • 鄧學平:購買航班延誤險理賠被抓?這可能真不涉及犯罪
    媒體報導,一位李姓女子因為虛構行程,利用近900次航班延誤騙保近300萬元,目前已被南京市公安局鼓樓分局以詐騙罪和保險詐騙罪刑事拘留。不過,網絡上許多網友都認為這樣定罪太牽強。案情經過大致是這樣的:李某曾有過航空服務類工作經歷。她首先在網絡上精心挑選延誤率較高的航班,再去查詢該航班的航程中有沒有極端天氣。
  • 女子薅航班延誤險羊毛 獲利300萬引爭議
    在購買航班之前,她會對航班及天氣進行分析,並從親朋好友處騙來身份信息和銀行卡,用以購買多份航空延誤險。如果了解到航班可能不會延誤,她就會在飛機起飛之前把票退掉,儘量減少損失。一旦航班出現延誤,李某便開始著手向保險公司索賠。據警方披露,從2015年至今,李某在近900次延誤航班中,獲得理賠金高達300多萬元。
  • 女子薅航班延誤險羊毛獲利300萬引發爭議 詐騙還是無罪?
    女子薅航班延誤險羊毛獲利300萬引發爭議民警對嫌疑人李某進行訊問。圖據揚子晚報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陳彥霏從2015年至今,李某遇上延誤航班近900次,獲得理賠金高達近300萬元,真可謂「航班延誤,發家致富」。
  • 女子利用航班延誤賺三百萬 律師:騙取他人身份購保理賠違法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女子利用航班延誤賺三百萬,律師:騙取他人身份購保理賠違法民警對嫌疑人李某進行訊問。「航班延誤,發家致富。」6月10日,南京當地媒體報導稱,女子李某使用本人和親友的證件號碼頻繁購機票和航空延誤險,並頻繁理賠,近五年內獲利近三百萬元。南京鼓樓警方依法對其採取刑事強制措施。警方同時表示,其詐騙金額已達到保險詐騙罪的追訴標準。前述事件引發輿論關注和熱議。
  • 購買航班延誤險「薅羊毛」300萬被抓?可能真的沒犯罪!
    某保險公司在4月份向南京警方報案,稱在進行航空延誤險理賠時發現多個不同的身份證號,多次進行理賠。後通過警方調查發現,來自青島的女子李某,在6年間通過航班延誤險的漏洞,詐騙合計金額將近300萬元。是什麼樣的高智商能夠發現如此「商機」?其實不然,她用的可能是每個人都能想到的笨辦法。首先,李某以購買理財產品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