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無錫人來說,家門口的古運河再熟悉不過。它見證了這座城千百年的繁華歷史,是歲月贈給城市的文明精粹。如今,在保護、傳承與發展中,古運河也不斷煥發出勃勃生機,譜寫著無錫故事的新篇章。
導遊葛玲:現在走的這一段可以說是京杭大運河無錫段最精華的一個段落了,在這裡依然保持著明清時期,運河人家枕河生活的一個場景,我們看到的兩邊的建築,大部分都建造於清代到民國時期。
作為京杭大運河穿城而過的城市,無錫的水鄉風情有著獨特的魅力。這裡的人們天天過著"出門見河,抬腳上橋"的生活。乘船經過清明橋,兩岸粉牆黛瓦,留著人們"最江南"的記憶。
遊客:有點古典建築的美,結合江南水鄉的特點,有一種淡淡的水的清香。
水鄉文化與工商文明有機融合的空間構成,是無錫鮮明的文化特色之一。運河為這座城市帶來無盡商機,明清時期,無錫成為全國聞名的"布碼頭",米市居全國四大米市之首,這裡也是中國近代民族工商業的發祥地之一。如今,運河兩岸已經舊貌換新顏,曾經的工廠舊址,變身成為中國絲業博物館、中國民族工商業博物館等文化場所,也讓無錫段的古運河成為整條京杭大運河中保存風貌最完整、歷史遺存最多的"黃金水岸"。在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中,無錫注重融入深厚的文化底蘊,儘可能地保存沿岸建築的歷史風貌。目前,總投資300億元的華僑城古運河文化旅遊綜合項目成功落地,一張開發與保護並行的藍圖,在運河兩岸緩緩鋪開。
無錫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副局長楊建國:環城古運河,以梁溪區為主,在規劃建設的是景觀步行道,景觀提升,再現我們江南水鄉特色,文化底蘊深厚,非常適合人居住生活,休閒旅遊的城中旅遊度假區。
如今,千年古運河已經成為這座城市最美的展示窗。大運河無錫段每年接待國內外遊客超2000萬人次,自2009年水上遊啟動以來,進入運河景區累計人流逾2億人次,旅遊收入年平均增長率達到23.5%。
(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王帆 孫超 孔張君 徐晗 供片臺/無錫臺 編輯/劉璦輝)
(本條新聞版權歸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