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古韻 今朝更美 無錫:千年「水弄堂」譜寫發展新篇章

2021-01-16 荔枝網新聞

  對無錫人來說,家門口的古運河再熟悉不過。它見證了這座城千百年的繁華歷史,是歲月贈給城市的文明精粹。如今,在保護、傳承與發展中,古運河也不斷煥發出勃勃生機,譜寫著無錫故事的新篇章。

  導遊葛玲:現在走的這一段可以說是京杭大運河無錫段最精華的一個段落了,在這裡依然保持著明清時期,運河人家枕河生活的一個場景,我們看到的兩邊的建築,大部分都建造於清代到民國時期。

  作為京杭大運河穿城而過的城市,無錫的水鄉風情有著獨特的魅力。這裡的人們天天過著"出門見河,抬腳上橋"的生活。乘船經過清明橋,兩岸粉牆黛瓦,留著人們"最江南"的記憶。

  遊客:有點古典建築的美,結合江南水鄉的特點,有一種淡淡的水的清香。

  水鄉文化與工商文明有機融合的空間構成,是無錫鮮明的文化特色之一。運河為這座城市帶來無盡商機,明清時期,無錫成為全國聞名的"布碼頭",米市居全國四大米市之首,這裡也是中國近代民族工商業的發祥地之一。如今,運河兩岸已經舊貌換新顏,曾經的工廠舊址,變身成為中國絲業博物館、中國民族工商業博物館等文化場所,也讓無錫段的古運河成為整條京杭大運河中保存風貌最完整、歷史遺存最多的"黃金水岸"。在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中,無錫注重融入深厚的文化底蘊,儘可能地保存沿岸建築的歷史風貌。目前,總投資300億元的華僑城古運河文化旅遊綜合項目成功落地,一張開發與保護並行的藍圖,在運河兩岸緩緩鋪開。

  無錫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副局長楊建國:環城古運河,以梁溪區為主,在規劃建設的是景觀步行道,景觀提升,再現我們江南水鄉特色,文化底蘊深厚,非常適合人居住生活,休閒旅遊的城中旅遊度假區。

  如今,千年古運河已經成為這座城市最美的展示窗。大運河無錫段每年接待國內外遊客超2000萬人次,自2009年水上遊啟動以來,進入運河景區累計人流逾2億人次,旅遊收入年平均增長率達到23.5%。

  (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王帆 孫超 孔張君 徐晗 供片臺/無錫臺 編輯/劉璦輝)

  (本條新聞版權歸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走進古運河邊的江南水弄堂
    的精華,被稱之為無錫「水弄堂」,構畫出江南「人家盡枕河」的水鄉風貌。自古以來,全長40.8公裡的京杭大運河無錫段始終是無錫最重要的經濟命脈,這裡能暢通航行1000噸級船舶,年船舶流量達到45萬艘,是直通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內河貨櫃集疏運主通道。
  • 槳聲中的水弄堂——明德堂無錫人文情懷系列
    外人看來枕河人家有著威尼斯般的浪漫,其實水弄堂是古時南北漕運和江南本有發達的水系激發出的生活方式,因原本的水系交錯,路上交通不便利加上運河穿城而過,故無論是城區還是鄉村,無錫人為了交通便利和「討生活」,富人也好,窮人也罷,常愛依水而建,慢慢地逼壓著河道,進而形成了如同河邊曲折小徑般的幽深的水弄堂……舊時的無錫不像現在馬路寬敞,路上交通是很不便利的,出門大都要坐船,殷實人家甚至自備有汽輪
  • 江南水鄉——美麗的無錫水弄堂
    此行走訪景點中最富水鄉風情的,就屬無錫的清名橋水弄堂了。古運河、清名橋、南長街…… 構畫出輕靈秀逸的江南水弄堂。古運河的兩岸粉牆黛瓦櫛比鱗次,花窗小閣隔水相望,碼頭石埠錯落有致,盡寫「江南人家盡枕河」的水鄉風情。
  • 無錫打造運河文化新品牌 推動歷史文化名街保護
    中新網北京1月14日電(記者 陶社蘭)尋求「老無錫味道」,品味運河文化、體驗太湖風情。無錫市南長區近年來著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尤其在打造運河文化新品牌、推動歷史文化名街傳承、保護、創新、活態、發展、打造創新創意新經濟做出了許多卓有成效的探索。
  • 扮靚千年古運河,從「江南水弄堂」走向「運河大天地」
    「運河絕版地,江南水弄堂」。第二屆大運河文化旅遊博覽會將於9月3日在無錫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開幕。目前,開幕式主舞臺已搭建完畢,千年古運河沿線淨化、亮化、美化工作也已進入尾聲,梁溪區將以一條更美的河、一座更美的城迎接盛會。目前無錫市梁溪區已制定了完善的開幕儀式、夜遊古運河、主題演出等活動預案,並對夜遊古運河遊船專門定製了調度應急方案。
  • 全國百佳入境遊旅行商發布《無錫宣言》 加強運河保護傳承利用,延續壯美運河千年神韻
    第二屆大運河文化旅遊博覽會主會場將於9月3日至6日在無錫舉辦,為了讓中外遊客親身感受和體驗中國大運河無錫段的歷史文化、人文底蘊和&34;的獨特魅力,組委會邀請全國百佳入境遊旅行商來錫參加運博會和踩線活動。
  • 家庭建設月 | 運河睦·嘉家福——睦鄰廚房譜寫幸福生活新篇章
    家庭建設月 | 運河睦·嘉家福——睦鄰廚房譜寫幸福生活新篇章 2020-09-03 16: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老街風情】無錫水弄堂 倘佯在古運河邊
    導讀:南長橋至清名橋全長1.5公裡,是錫城在古運河上的精華段落,「水弄堂」兩岸粉牆黛瓦,鱗次櫛比,碼頭石埠,錯落有致,周邊河浜縱橫,幽曲深邃,延綿數裡,構畫出江南「人家盡枕河」的水鄉風貌。
  • 無錫:打好保護利用「組合拳」,讓千年古運河「活起來」
    江南大學校黨委書記朱慶葆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說,我們要進一步提高認識,轉變思路和方法,深入挖掘和傳承運河歷史文化遺產,做到保護修復與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為大運河沿線城市提供「無錫經驗」「無錫模式」。在運河城市中,無錫是較早就對古運河實施全面保護。上世紀70年代,隨著無錫產業和經濟快速發展,考慮到古運河的水運承載力,無錫舉全市之力,開挖了一條可以供大型船隻來往的環城新運河,給南北物資輸帶來極大便利,替代江南古運河水運與水利的重要樞紐地位。
  • 無錫:打好保護利用「組合拳」,讓千年古運河「活起來」
    江南大學校黨委書記朱慶葆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說,我們要進一步提高認識,轉變思路和方法,深入挖掘和傳承運河歷史文化遺產,做到保護修復與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為大運河沿線城市提供「無錫經驗」「無錫模式」。無錫「水弄堂」有著不可替代的研究價值水港小橋多,人家盡枕河。
  • 運河新勢力!6大純新盤接棒無錫河居生活!
    ,周部落首領周太王的長子泰伯奔吳(今無錫梅村一帶),為發展農業生產,泰伯興修水利,開鑿了西通太湖的伯瀆河,流經坊前、梅村、蕩口,直至漕湖。 古運河環形河道勾勒出無錫「龜背城」的歷史空間格局,也孕育了無錫民族工商業的發展奇蹟,元代開始,無錫成為江南地區的漕運中心,一直延續到清末。在此期間,無錫形成了著名的米碼頭、布碼頭、絲碼頭和錢碼頭。
  • 無錫:這套「組合拳」為千年古運河「美顏」_中國經濟網——國家...
    江南大學黨委書記朱慶葆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說,我們要進一步提高認識,轉變思路和方法,深入挖掘和傳承運河歷史文化遺產,做到保護修復與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為大運河沿線城市提供「無錫經驗」「無錫模式」。  無錫「水弄堂」有著不可替代的研究價值  水港小橋多,人家盡枕河。無錫古運河起點位於老北門外「黃埠墩」,終點是古運河清名橋景區。
  • 江南水弄堂,運河絕版地——第二屆運博會在無錫清明橋揭幕
    當晚,無錫清名橋華燈璀璨,在古運河邊,與會領導與嘉賓共同按下象徵大運河「世界遺產」的標誌啟動本屆運博會。3000多年前,泰伯奔吳、三讓天下的故事,就發生在無錫,無錫吳文化發源地的基石由此奠定。當年泰伯帶領吳地先民,在無錫梅村一帶開鑿了無錫歷史上第一條人工河流伯瀆河,後來成為無錫古運河的前身,孕育出無錫這座擁有3100多年文字記載史和2200多年建城史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無錫風光秀美、河道密布,大小河流中,對城市影響最深的,就是京杭大運河。在無錫文化發展進程中,運河邊有很多地方,有著講不完的歷史故事。
  • 無錫:江南水弄堂,運河絕版地
    北倚長江,南瀕太湖,更有大運河穿城而過,縱觀無錫幾千年文明史,水一直是其社會發展和文化積澱的基本載體。這裡不僅擁有江南魚米之鄉的秀麗風光,更有延綿千載的水文化傳承。如今,無論是「太湖美」的市歌,還是「充滿溫情和水」的旅遊詞,都充分表明水文化 在這座城市發展中的重要地位,而太湖的浩瀚寬廣與運河的靜美豐饒,更完美地結合在無錫獨一無二的氣韻之中。
  • 在無錫遇見運河|第二屆運博會精彩開幕
    9月3日晚,由江蘇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和旅遊廳、省外辦、省文聯、無錫市人民政府、淮安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二屆大運河文化旅遊博覽會在無錫清名橋隆重開幕。副省長馬欣、中國僑聯副主席齊全勝出席開幕式。當晚的古運河,流光溢彩,美不勝收。
  • 江蘇有條千年古街,是江南富庶的見證,人稱「運河絕版地」
    是啊,古巷在江南古鎮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今天為大家介紹的,正是一條古色古香的江南老街——南長街,此古街歷史悠久,坐落在京杭大運河畔,有著豐富的文化底蘊,人稱其為「運河絕版地」。而南長街內的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是大運河畔典型的江南水鄉,被譽為"江南水弄堂,運河絕版地"。由南長街、京杭大運河無錫段、南下塘等眾多具有豐富歷史文化底蘊的景區組成,構成了以寺、塔、河、街、橋等眾多景觀於一體的特色環境,有著濃厚的江南水鄉韻味。
  • 無錫的美,值得細細品味
    無錫不大,但是很美。無錫,清名橋畔水弄堂看尋常人家或者坐上運河的觀光船,感受一下古人的艇上把酒暢飲的感覺。無錫,唐風古韻的拈花禪意賞櫻,沏茶,觀竹,漫步……無錫的美,值得細細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