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影響力巨大,在現在的發展進程之下,倒是吸引了很多老外來到中國,相反也會有很多中國人來到海外生根發芽。
早在明清時期,就出現了多次的移民熱潮,那時候東南亞國家則成了華人最喜歡的地方,大多數華人在東南亞國家開設工廠,做起了生意。
他們利用自己過人的智慧,以及辛勤的雙手,在異國他鄉創下了屬於自己的事業,這樣的情況十分常見。
可是在德國,也會存在有關中國的文化,並且令人好奇的還是當地人都是純正的歐洲人,並沒有中國人的血統。
德國的「中國村」,你知道在哪嗎?
在德國巴伐利亞州,就有一個叫做「迪特福特」的小村鎮,這個村鎮僅有兩千多的居民,他們世世代代生活在這裡。
與其它的德國小鎮不同的是,當地的人們雖然是土生土長的德國人,但是卻表示自己一直生活在「中國」。
根據了解,迪特福特小村鎮裡,就有著很多有關中國文化的博物館,裡面陳列著各種價值連城的絲綢、瓷器、青銅器等。
不僅如此,當地也有中文學校,家長們也很樂意地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中文學校學習有關中國的知識。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當地很多居民都會操著一口較為流利的中文,畢竟中文成了當地官方語言。
為何迪特福特小村鎮的人們會過中國人的生活?
在當地人們每年也會過春節,據悉在每年的2月份左右,他們則會舉辦所謂的「春節」,只不過他們稱之為「中國人狂歡節」。
據悉該傳統早在1928年開始舉辦,至今也過來92次的「春節」,而節日也成了迪特福特人們每年必須過的節日之一。
當這個節日來臨的時候,人們就會穿上中國的傳統服飾,雖然看起來有些浮誇,但是充斥著各種中國的傳統文化氣息。
要是不理解當地歷史文化,很可能會被眼前的場景嚇到,其實該村鎮的德國人之所以會這樣做,還需要追溯到古代時期。
相傳在幾百年前的時候,當地的人們就已經與中國人做起了生意,大概是在絲綢之路的時候,那時候村子的人開始「以物換物」。
他們的祖先會把家裡的一些食物或者是銀器等,與中國人交換絲綢、瓷碗、瓷罐等,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兩國人民的交流越來越深入。
正因為如此,迪特福特的居民們也逐漸愛上了中國文化,因此不論是日常生活,還是在「中國人狂歡節」上,都會表現出「中國人」的模樣。
不論怎樣,大家也能看到離中國萬裡的地方,也會出現眾多熱愛中國文化的人們,從中我們也會覺得自豪,畢竟中國的文化被老外接納並弘揚出去。
對此,你們如何看待這些迪特福特的居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