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中國村」:白人沒有中國血統卻說著中文,還過了92次春節

2020-12-19 超級路橋V

中國的影響力巨大,在現在的發展進程之下,倒是吸引了很多老外來到中國,相反也會有很多中國人來到海外生根發芽。

早在明清時期,就出現了多次的移民熱潮,那時候東南亞國家則成了華人最喜歡的地方,大多數華人在東南亞國家開設工廠,做起了生意。

他們利用自己過人的智慧,以及辛勤的雙手,在異國他鄉創下了屬於自己的事業,這樣的情況十分常見。

可是在德國,也會存在有關中國的文化,並且令人好奇的還是當地人都是純正的歐洲人,並沒有中國人的血統。

德國的「中國村」,你知道在哪嗎?

在德國巴伐利亞州,就有一個叫做「迪特福特」的小村鎮,這個村鎮僅有兩千多的居民,他們世世代代生活在這裡。

與其它的德國小鎮不同的是,當地的人們雖然是土生土長的德國人,但是卻表示自己一直生活在「中國」。

根據了解,迪特福特小村鎮裡,就有著很多有關中國文化的博物館,裡面陳列著各種價值連城的絲綢、瓷器、青銅器等。

不僅如此,當地也有中文學校,家長們也很樂意地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中文學校學習有關中國的知識。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當地很多居民都會操著一口較為流利的中文,畢竟中文成了當地官方語言。

為何迪特福特小村鎮的人們會過中國人的生活?

在當地人們每年也會過春節,據悉在每年的2月份左右,他們則會舉辦所謂的「春節」,只不過他們稱之為「中國人狂歡節」。

據悉該傳統早在1928年開始舉辦,至今也過來92次的「春節」,而節日也成了迪特福特人們每年必須過的節日之一。

當這個節日來臨的時候,人們就會穿上中國的傳統服飾,雖然看起來有些浮誇,但是充斥著各種中國的傳統文化氣息。

要是不理解當地歷史文化,很可能會被眼前的場景嚇到,其實該村鎮的德國人之所以會這樣做,還需要追溯到古代時期。

相傳在幾百年前的時候,當地的人們就已經與中國人做起了生意,大概是在絲綢之路的時候,那時候村子的人開始「以物換物」。

他們的祖先會把家裡的一些食物或者是銀器等,與中國人交換絲綢、瓷碗、瓷罐等,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兩國人民的交流越來越深入。

正因為如此,迪特福特的居民們也逐漸愛上了中國文化,因此不論是日常生活,還是在「中國人狂歡節」上,都會表現出「中國人」的模樣。

不論怎樣,大家也能看到離中國萬裡的地方,也會出現眾多熱愛中國文化的人們,從中我們也會覺得自豪,畢竟中國的文化被老外接納並弘揚出去。

對此,你們如何看待這些迪特福特的居民們?

相關焦點

  • 住著白人的德國小鎮,年年過春節,過得比中國還熱鬧,自稱中國人
    每年的春節,我們當中的絕大多數人都會選擇回到自己的家鄉和親朋好友一起熱熱鬧鬧的過年,甚至在國外也會有許多海外同胞聚在一起熱熱鬧鬧的過年。但是,在一個遙遠的德國小鎮,這裡都住著白人,他們每年這個時期也會過春節,而且還會在街上舉辦一些熱鬧的活動,其場面一點也不比中國的春節遜色。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小編來帶你了解一下其中的秘密吧!
  • 德國一小鎮居民自稱「中國人」,中文為官方語言,已過了92個春節
    巴伐利亞(名稱源於羅馬人)州是是德國面積最大的聯邦州,歷史悠久,而且保留了許多傳統。那裡有個小鎮叫「迪特福特」,也稱「中國城」,聽到這個名字你一定以為那裡住了很多華人,但實際上,小鎮居民全都是日耳曼人。
  • 德國村莊被稱為「中國村」,村中全是德國人,他們卻說了百年漢語
    中國的文化影響波及著很多的國家,在很多國家都能夠看到我們中國人的身影,為此有很多的外國人開始學習漢語。在德國有著一個村莊稱為中國村,但是村裡全都是德國人,卻受了100年的漢語,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我們一起看一下,在德國巴伐利亞州的東部有一個名叫迪特福特的小鎮,這個陣子並不是很大,居民也只有2000多位,而且他們都是典型的歐洲人的模樣。正是這樣的一群長得一點都不像中國人的德國人,卻聲稱自己是地道的中國人,而且他們對於中國的文化相當的熟悉,經過了解之後才知道他跟我們國家有很深的淵源,相傳在幾百年前這裡的商人,就跟中國人產生了交易往來,久而久之的。
  • 德國縣城也過春節,舞龍舞獅還穿清朝服飾,卻因不懂中文鬧笑話
    過春節的不止中國,很多人知道東亞文化圈裡的國家基本都有慶祝春節的習俗,除此之外很多國家就算不過春節,唐人街也會充滿濃鬱的節日氛圍,外國人也樂意和華人一起感受中國年的歡樂氣息。不過大家知道嗎,有這樣一個歐洲國家,明明沒有唐人街,此國一個縣城卻堅持歡度春節已有百年歷史。
  • 德國巴伐利亞一小鎮,居民92年來堅持過「春節」,自稱也是中國人
    如果說中國的影響力有多大,從德國巴伐利亞州一個叫做【迪特福特】的小鎮就可以看出來。這個小鎮上的居民,每一年都要過「中國春節」。而且人家老外過得「春節」,竟然要比現在我們的正牌春節還要熱鬧。什麼舞龍、踩高蹺、放煙火等節目是一樣不落,鎮上的居民還紛紛自稱他們也是「中國人」!
  • 中國平均身高最高的省份:是戰神蚩尤的後代 擁有著白人血統
    我國曾經做過一項關於男性平均身高的統計,數據表明廣西省排名墊底平均身高在168cm,而山東省排名第一,平均身高高達175cm,那很多人好奇山東人為何長得這麼高?氣候因素整體來說,中國北方人比南方人要高,主要是因為北方天氣寒冷,新陳代謝緩慢,所以總得來說北方人個子普遍比較高。飲食因素北方人除了大米和麵條,他們還喜歡吃煎餅、饅頭、油條等雜糧。
  • 這個德國小鎮自稱「中國人」,過春節,選皇帝,官方語言還是中文
    迪特福特位於德國的巴伐利亞州,這裡的人們有著白皮膚高鼻梁,是典型的歐洲人模樣,但是他們卻自稱為「中國人」,還說著中國話,他們的小鎮也被稱為中國鎮。是不是覺得很奇怪呢,為什麼這些地地道道的歐洲人會自稱為中國人?沒錯,很多人都會這樣發問,也有人做出了解答,這些答案各不相同。
  • 中國唯一「白人」聚集地,女性膚白貌美,為保護血統純正從不外嫁
    在中國旅遊城市中,歷來有多種分類的地方。有些人喜歡在壯麗的山河,有些遊客欣賞大自然的美景。有些遊客喜歡參觀歷史遺蹟,了解過去的歷史,有的人喜歡旅遊城市看到不同城市的發展水平。有些人則喜歡紮根在少數民族聚集的地方,融入當地的生活氛圍。
  • 德國中學喜迎中國傳統春節 中文合唱團架起兩國溝通橋梁
    合唱團為籌備音樂會排練新歌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阮佳聞):位於德國北威州埃森市的伯樂高級文理中學是德國最古老的12所公立中學之一,該校從1994年起就開設了中文課程。當地時間18日,為了迎接即將到來的中國農曆新年,同學們在排練期間還額外加唱了合唱團的春節「保留曲目」《歡樂中國年》。據伯樂高級文理中學教師張雲剛介紹,每逢中國傳統節日,合唱團都會舉辦相應的慶祝活動。而春節作為中國一年裡最重要的節日,自然也不例外:「我們每年在春節之前都會和合唱團同學或者是學中文的、對中國文化感興趣的同學一起來慶祝。
  • 中國有14億人口,卻從來沒有血統問題!
    中國有14億人口,卻從來沒有血統問題!不久前,國際爆發了一次20世紀以來最嚴重的種族歧視的遊行暴亂,這次暴亂的發源地來源於美國,還是我們老生常談的白人與黑人之間的矛盾。美國是一個特別看重血統的國家,其實這與他們的歷史是有很大關係的,美國一開始也是英國一個移民過,最後爆發了獨立戰爭才成立了自己的國家,但是因為一直是個移民國,成立以來人口也少,於是有越來越多民族的人移民去了美國,但是人多了就會有矛盾,為了確保美國自己國家的民眾的地位,便有了血統地位這一說法,美國歷史上很多有以血統確定地位的家族。
  • 東北最神奇村落,金髮碧眼卻說自己中國人,最大願望擁有中國血統
    東北最神奇村落,金髮碧眼卻說自己中國人,最大願望擁有中國血統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小遊,不一樣的風景,影響不一樣的心情;不一樣的態度,就會有不一樣的結局。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大家都知道外國人和中國人的長相還是有很大的差異性的,中國人的五官是比較偏扁平化的,而外國人的五官則是比較立體的,通常在大街上看到深邃的眼眸,高挺的鼻子就知道是外國人無疑了,但是這樣的判斷在宏疆村就要失誤了,深邃眼睛高鼻梁的並不一定是外國人了!
  • 在中國出生長大的白人會被中國人接受嗎?外國網友:會的
    (一個在中國出生和長大的白人會被大多數中國人接受為中國人嗎?)實際上,老外會有這樣的疑問並不奇怪,中國沒有西方那麼嚴重的種族歧視,只要在中國對人友善、遵紀守法,中國人是很樂意跟人相處的。對於那些說著一口流利中文的老外來說更是如此,他們往往被稱為「假的外國人」。那麼對於在中國本土出生長大的白人來說是如何的呢?下面是外國網友的回答。
  • 德國一小鎮,過春節已有90年,說漢語,穿中國服飾,自稱是中國人
    德國一小鎮,過春節已有90年,說漢語,穿中國服飾,自稱是中國人陽曆現在已經是2019年了,農曆還有不到十天的時間要過春節了,周圍的人也在陸陸續續回家,春節是一個團聚的日子,也是一個喜慶的日子。不過現在沒有以前的熱鬧了,小的時候是盼望著春節,而現在是討厭過春節,因為很多人都在大城市過年,所以來往都比較少了,所以沒有年味。春節是我國獨有的節日,但是在德國的一個地方,這裡已經過了有90多年的春節,而且一點都不比咱們國內的差,可以說十分隆重,此地名叫迪特福特小鎮。這個小鎮上面的人數還不到三千人,所以平日裡大家都十分的冷清,都在自己的家裡待著。
  • 在日本也能看到中國花燈——東京德國村的中國年
    每年一到冬季,我的朋友圈就會被德國村的燈飾美圖刷屏,於是今年我也特意為此租了車帶上九爺去看看別人照片裡的德國村。當天天氣很好,但車載導航貌似許久沒更新了,行車路線與實際稍有差別,一路上走走停停總算是在天黑之前到了。
  • 德國有個小鎮,迷戀中國文化說中文,個個「自稱」中國人
    然而,在大洋彼岸的另一邊,卻有著這樣一群老外崇拜著中國,也熱愛著中國。位於德國的巴伐利亞州有個叫做迪特福特的小鎮,乍一看,這裡完全就是一個普通的德國小鎮。尖頂的教堂,紅色的瓦房,背靠青山綠水的,環境相當不錯。但是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這座小鎮上到處都有中國的影子,不少建築上都用中文進行注釋,甚至你會看到白人打扮成中國古代人的樣子。而這一些的原因就是當地人對中國文化的喜愛。
  • 中國遊客成德國旅遊業新寵 中文服務已非新鮮事
    歡慶春節,所有亞洲與華人朋友都可享受特別購物折扣和新年驚喜!」打開麥琴根名品村的官網,紅底金邊的剪紙貼畫式海報映入眼帘,海報上的內容也是用熟悉親切的漢字寫成,很難讓人相信,這是一家德國購物中心的官網。為所有傳承了中國新年文化的亞洲人提供新年特別折扣,麥琴根名品村對中國遊客的重視,可見一斑。不知不覺中,在德國大城市的購物中心、旅遊景點看到中文告示、提供中文簡介和語音導覽,都已不是新鮮事。尤其是各大商城櫃檯前,出現了越來越多的中文導購。
  • 中國最特別的一個民族,是一群白人,人口不到2萬,美女眾多
    世界上有一個國家叫俄羅斯,這並不足為奇,但在中國也有一群俄羅斯族人,他們是中國人。在早期的清康熙時期了,他們的祖先(俄羅斯人)因戰爭留在了中國,並開始生活下去。目前主要居住於黑龍江、新疆、內蒙古等地。據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統計,中國俄羅斯族人口為15393人。
  • 中國春節走進德國社會 商場銷售印有中國字賀卡
    新華網柏林1月24日電(記者張碧弘)在中國新春佳節「春節」到來之際,德國首都柏林也出現了濃濃的節日氣氛,不僅商場裡擺放著印有中國文字的賀年片,而且小學校的教科書上也出現了關於中國春節的內容。  在柏林潘口區一個購物中心內的文具和明信片專賣店門口,近日醒目地擺出了五顏六色的中德文賀年卡。每張賀卡上都有一個西方人的中國名字。
  • 首屆「中國彩燈節」在東京德國村開幕
    中國僑網12月11日電據日本中文導報網站報導,近日,首屆「中國彩燈節」在東京德國村開幕。中日各界嘉賓匯聚一堂,共同見證了氣象宏大的彩燈被點亮的精彩時刻。彩燈節以中國傳統文化為主軸,匯集古今元素,同時融入了日本文化特色。彩燈節在題材選擇上,巧妙利用彩燈藝術語言的感染力、吸引力,通過彩燈工匠巧手建造出長城、天壇、龍門、帆船、青花瓷等大型立體造型,藉助彩燈講述了昭君出塞、烽火戲諸侯、秦始皇修長城、齊天大聖等典故和傳說,巧妙構成了一幅幅風情畫卷。
  • 黑人血統皮膚卻白白嫩嫩!庫裡被誤認為白人,畢比祖母竟姓「唐」
    NBA有著奇怪的現象,明明是黑人血統皮膚卻異常白嫩,這樣的現象讓我們疑惑不解,很多NBA球員我們都誤以為是白人,但實則他們有著黑人的血統,身體的潛質仍然猶如黑人一般強健。那我們就來看看有哪些黑人血統卻呈白皮膚的球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