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中學喜迎中國傳統春節 中文合唱團架起兩國溝通橋梁

2020-12-11 國際在線

合唱團為籌備音樂會排練新歌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阮佳聞):位於德國北威州埃森市的伯樂高級文理中學是德國最古老的12所公立中學之一,該校從1994年起就開設了中文課程。近年來,伯樂中學每年都會組織學生訪華交流與學習,還在6年前成立了中文合唱團,多次受邀在兩國重要外交場合進行演出。

張雲剛(右二)向同學們解釋中國「福」字的含義

每周六上午10點到下午14點都是伯樂中學中文合唱團的排練時間。當地時間18日,為了迎接即將到來的中國農曆新年,同學們在排練期間還額外加唱了合唱團的春節「保留曲目」《歡樂中國年》。據伯樂高級文理中學教師張雲剛介紹,每逢中國傳統節日,合唱團都會舉辦相應的慶祝活動。而春節作為中國一年裡最重要的節日,自然也不例外:「我們每年在春節之前都會和合唱團同學或者是學中文的、對中國文化感興趣的同學一起來慶祝。今年我們也是跟往常一樣,籌備了一些讓學生能夠更進一步接觸中國文化的活動。當然,針對春節這個主題,我們還在合唱團的排練內容上加入了一些和中國有關的歌曲。像《歡樂中國年》就是大家非常喜歡的一首歌。實際上我們每年都唱這首歌,唱多了,(同學們)甚至平時無意中就會哼起恭喜恭喜中國年、歡樂歡樂中國年。」

19歲的海洋學習中文近五年,還去中國交流過一年。他告訴記者,很高興作為合唱團的一員在2019年赴中國多個城市進行了演出,讓更多人聽到了合唱團的歌聲。新的一年,大家會繼續用歌聲架起中德友誼和交流的橋梁:「我們今天聚在一起,一同提前過春節,一起唱歌、玩麻將、寫書法,覺得很開心。我希望新年我們的合唱團能學會更多中文歌、表演地更好。鼠年寓意著良好的開端。在中國農曆鼠年到來之際,我祝大家新年新氣象,萬事如意!」

春節聯歡活動現場

春節聯歡活動現場

16歲的溥逍遙學習中文已經一年了,他表示自己很期待未來能夠有機會真正在中國體驗一次過年:「中文合唱團對我來說就像是一個小型的中國家庭,所以很高興能夠跟我的『家人』一起歡度中國春節,增加對包括節日在內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我希望新的一年,自己的中文能夠更上一層樓,我也會繼續為了這個目標不斷努力。另外,我的新年願望還有再到中國去。」

張雲剛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眼下,伯樂中學中文合唱團正在積極籌備3月的專場音樂會。跟去年的首次音樂會相比,今年將有大膽的創新。「我們準備的這些新歌比如包括去年國慶大閱兵上一首非常好聽的歌《北京我的愛》。這首歌是大家看了國慶大閱兵活動之後,合唱團同學強烈要求學習的。因為是新歌,不容易找到譜,最後合唱團的音樂老師是自己寫譜、自己改編的。因此,2020年首先對大家來說是一個挑戰,需要排練好那麼多首新歌。而除了要以最佳狀態呈現這場音樂會之外,我們今年還有一個願望,那就是繼續壯大合唱團的隊伍。希望在30多人的基礎上,有更多的德國學生加入進來,通過唱中文歌曲了解中國文化、愛上中國!」

相關焦點

  • 感知中國 音樂架起中意兩國文化交流橋梁
    紅網時刻3月23日訊(記者 汪衡)當地時間3月21日晚,集義大利古典與現代建築藝術於一體的羅馬納蘭特藝術中心,綻放著絢爛的中國紅,一場中意友好交流的「屋頂音樂會」在這裡舉行,架起了中意兩國之間文化交流的橋梁。音樂會現場高朋滿座,匯聚了眾多義大利社會各界代表參加。
  • 一位德國中學中文老師的「中國緣」:願做一名中德語言和文化的使者
    魏德克講解偏旁部首魏德克給查字典碰上問題的同學提供輔導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阮佳聞):貝蒂娜·封·阿爾尼姆中學是德國柏林州第一所將中文作為第二外語的中學,該校中文教學部主任魏德克曾是學校唯一的中文老師,在數十年往來中德期間
  • 架起與世界溝通橋梁「用英語講中國故事」活動在京啟動
    架起與世界溝通橋梁「用英語講中國故事」活動在京啟動 2020-01-15 20:28:24中國政府「友誼獎」獲得者、廈門大學外籍專家潘維廉教授作為本次活動形象大使親臨現場,講述了他與「中國故事」的不解之緣。主辦方供圖  啟動儀式上,中國政府「友誼獎」獲得者、廈門大學外籍專家潘維廉教授作為本次活動形象大使親臨現場,講述了他與「中國故事」的不解之緣。  在潘維廉看來,講好中國故事,不僅要傳播經典的中國傳統文化,還要傳播當代中國的重要成就。
  • 通訊:隆冬裡送來春天般的溫暖——中國中央歌劇院合唱團唱響裡加
    這是中國中央歌劇院合唱團在裡加舉行的音樂會下半場的一首曲目。合唱團是在拉脫維亞建國百年和中國農曆新年即將到來之際應邀來裡加演出的。拉脫維亞議長穆爾涅採、前總統扎特萊爾斯、文化部長梅爾巴爾德、外交部國務秘書貝德高維奇斯、議會拉中友好小組主席波塔普金斯等數百位各界友好人士、華僑華人觀看了演出。
  • 挪威首都舉行新年音樂會喜迎「中國年」
    中國新年音樂會1月18日晚在挪威首都奧斯陸音樂廳舉行,中挪兩國藝術家同臺表演,喜迎中國農曆新年——牛年的來臨。   挪威中文學校小朋友表演的舞蹈《紅燈籠》拉開了音樂會的序幕,把觀眾帶入過大年的喜慶氣氛中。隨後,來自中國的藝術家、北歐的華僑華人藝術家以及挪威當地藝術家相繼登臺,獻上了一些中外經典曲目。
  • 「文化中國•湖南文化走進德國」開幕
    當地時間10月29日晚,在德國杜塞道夫會議中心,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蔡振紅與德國伯樂高級文理中學前校長司空佩巖共同敲響銅鐃,宣布「文化中國•湖南文化走進德國」活動開幕。杜塞道夫市長託馬斯·蓋澤爾到場祝賀並參觀「魅力湖南」文化展。
  • 「文化中國·湖南文化走進德國」活動開幕
    當地時間10月29日晚,在德國杜塞道夫會議中心,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蔡振紅與德國伯樂高級文理中學前校長司空佩巖共同敲響銅鐃,宣布「文化中國·湖南文化走進德國」活動開幕。杜塞道夫市市長託馬斯·蓋澤爾到場祝賀並參觀「魅力湖南」文化展。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鑑而豐富。
  • 德國「中國村」:白人沒有中國血統卻說著中文,還過了92次春節
    可是在德國,也會存在有關中國的文化,並且令人好奇的還是當地人都是純正的歐洲人,並沒有中國人的血統。德國的「中國村」,你知道在哪嗎?在德國巴伐利亞州,就有一個叫做「迪特福特」的小村鎮,這個村鎮僅有兩千多的居民,他們世世代代生活在這裡。
  • 第十三屆「漢語橋」世界中學生中文比賽德國區決賽「雲端」舉行
    中新社發 特裡爾大學孔子學院 供圖中國駐德國大使吳懇夫人郭金秋參贊在致辭中表示,中文可以幫助我們跨越時間和空間的局限,中文裡常說「百聞不如一見」,誠邀同學們在疫情結束後前往中國,實地感受中國文化的魅力,進一步提升中文水平。擔任本屆比賽評委團主席的德國知名漢學家、特裡爾大學漢學系教授卜松山(Prof.Dr.
  • 西班牙馬德裡孔院中方院長陳旦娜:漢語架起疫情下兩國人民溝通理解...
    她表示,以漢語為橋梁和紐帶,能更好地促進兩國人民之間的溝通和理解,有助於消除疫情之下某些西方國家和媒體對中國的誤讀和偏見。馬德裡孔子學院教師上網課馬德裡孔院成立於2005年,是西班牙最早成立的一所孔院,馬德裡也是西班牙疫情最嚴重的地區之一。據陳院長介紹,馬德裡孔院防疫工作開展得較早。
  • 新加坡「文學之旅」走進大馬華校 架起交流橋梁
    新加坡「文學之旅」走進大馬華校 架起交流橋梁
  • 在滬外籍人士的抗疫戰:從不解到感謝,這群人架起了溝通橋梁
    連日採訪中,澎湃新聞記者獲悉,上海市浦東新區外辦通過提前備戰,聯動涉外服務站、社區「洋委員」,協助外籍人士集中隔離等探索,搭起一座溝通橋梁,讓在滬外籍人士安心,抵禦共同的敵人。居民區「家門口」服務站張貼的英文版告知書(附線上登記二維碼)。
  • 《風味人間》總導演陳曉卿:用美食架起溝通的橋梁
    本文轉自【中國日報網】;美媒《時代周刊》近期專訪對話中國知名紀錄片導演陳曉卿,他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希望能用美食幫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國,架起彼此溝通的橋梁。報導稱,騰訊視頻副總編輯、稻來紀錄片實驗室創始人陳曉卿是中國熱門紀錄片《風味原產地》和《風味人間》的創作者,在他的鏡頭裡,哪怕是最普通的食物也變得十分上鏡。如今,質樸的烹飪正經受著工業化的廚房、食品加工製造行業的威脅,但在陳曉卿充滿浪漫主義色彩的鏡頭中,卻看不到一家快餐店或是一條工業生產線。
  • 馬拉松架起昆臺溝通新橋梁
    崑山市民劉文秀說,馬拉松就像一座橋梁,一頭架起運動和健康,一頭架起兩岸民眾的手足之情。  今年「昆馬」進入第三個年頭,友達光電(崑山)有限公司總經理林耀文每年都參加。他說,崑山是一座很有魅力的城市,不僅營商環境優越、文化底蘊深厚,而且文體活動豐富,以現代化城市的配套服務,給人獲得感和幸福感。
  • 翻譯軟體暢通藏漢群眾溝通渠道「小」軟體架起「大」橋梁_資訊...
    時代進步促進了更多的交流,應運而生的各種藏漢翻譯軟體在藏、漢族群眾間架起了語言溝通和民族團結的橋梁。  12月20日,經酒店服務員介紹,住在西藏拉薩東郊晴天客棧的遊客路先生打開手機應用市場,先後安裝了「藏漢翻譯通」和「藏譯通」兩款藏漢翻譯軟體。
  • 新金山 | 中澳文化溝通的友誼橋梁
    新金山中文學校的教師隊伍不斷發展壯大,承擔著從早教、學前班,一至十年級,VCE高中畢業班,以及課後中文班、成人中文班等數百個教學班的教學任務,並始終保持著全澳最佳中文教學成績和最好中文學校的聲譽,受到中國國務院僑辦、澳洲政府、新金山教育基金會的多次嘉獎。二十多年來,已有數以千計的學生從學校畢業。
  • 中國冰島年輕人互相學習對方文化 架起溝通橋梁
    冰島駐華大使貢納爾松  攝影:中國網 楊楠2007年11月1日上午,冰島駐華大使貢納爾·斯·貢納爾松做客中國網「中國訪談」,談中國與冰島的友好往來。[貢納爾·斯·貢納爾松]:首先,阿克雷裡大學,在這方面是一個先驅,對中國文化的傳播,在冰島是個先驅。這種趨勢也不斷的向其他的地方在擴進,其他的一些大學也在跟進中國文化的這種交流和中國文化的教育。最近一些年,很多冰島的年輕人來中國學習,這是變化非常大的。有的呢,就學6個月到1年,有的還堅持下去,待上五六年,這些人是在中國和冰島之間起橋梁作用的人。
  • 藝術架起溝通的橋梁:閩南佛學院學僧「藝起來」
    原廈門市委常委、秘書長、市政協副主席徐模,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廈門市佛教協會會長、閩南佛學院院長則悟大和尚,福建省佛教協會副會長、泉州市佛教協會會長、泉州承天寺方丈向願大和尚,閩南佛學院副院長淨心法師,閩南佛學院教務長弘來法師,以及廈門大學藝術學院教授蔣志強等藝術屆人士和閩南佛學院「藝起來」選修班的學僧一起出席開幕式。開幕式由中華兒女美術館館長李憶敏主持。
  • 巴黎中國文化中心通過「雲端」架起中法文化交流新橋梁
    (抗擊新冠肺炎)巴黎中國文化中心通過「雲端」架起中法文化交流新橋梁中新社巴黎5月14日電 (記者 李洋)今年3月以來,法國新冠肺炎疫情嚴峻。面對疫情,巴黎中國文化中心充分利用網際網路和融媒體等多種途徑,通過「雲端」架起中法文化交流的新橋梁,陸續開展了一系列線上文化活動,受到法國民眾的關注和喜愛。據悉,巴黎中國文化中心今年共招收951名學員,創歷史新高。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中心及時採取防控措施,積極開展遠程教學試驗並獲得成功,確保所有教學培訓課程轉移至線上進行,實現教學及活動的無縫銜接。
  • 法蘭克福華僑華人助力中文課程走進德國公立學校
    中國僑網7月15日電 據《歐洲時報》德國版報導,日前,在法蘭克福保爾·欣德米特學校(Paul Hindemith Schule Frankfurt)內上演了一場場中國傳統文化藝術表演:二胡獨奏、葫蘆絲獨奏、少林功夫表演、大合唱,有小朋友的舞蹈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