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德國小鎮自稱「中國人」,過春節,選皇帝,官方語言還是中文

2020-12-25 三秦鳳情

現在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人會選擇出國旅遊,那麼你會選擇生活節奏很慢的西班牙,還是環境優美幸福指數名列前茅的瑞士,又或者是浪漫多情的法國呢?現在網上也有很多國外旅遊景點的介紹,相信大家都已經看得眼花繚亂,對於第一次出國的朋友來說就害怕出去上當受騙,那麼今天我就給大家推薦一個地方吧,這是一個非常有特色的德國小鎮——迪特福特。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它的獨特之處吧。

迪特福特位於德國的巴伐利亞州,這裡的人們有著白皮膚高鼻梁,是典型的歐洲人模樣,但是他們卻自稱為「中國人」,還說著中國話,他們的小鎮也被稱為中國鎮。是不是覺得很奇怪呢,為什麼這些地地道道的歐洲人會自稱為中國人?沒錯,很多人都會這樣發問,也有人做出了解答,這些答案各不相同。

有的人說早在幾百年前迪特福特人就開始和中國人有生意往來了,他們用銀器商品等來換取中國的瓷碗、瓷盤、生絲。要和中國人做生意他們就開始學起了中國話,隨著這些生意往來,他們也慢慢了解了中國文化,也深深地被中國文化吸引,就連說話做事也越來越像中國人了,所以他們才說自己是中國人。

還有一種說法是他們為了躲避應上繳的糧食財產將城門緊閉,追繳糧食的人回去和主教說他們躲在城牆裡就像中國人躲在長城後一樣,於是就稱他們為中國人。而迪特福特的人們被稱作中國人覺得很自豪,就一直把這個稱呼保留了。其實這兩種說法到底哪一個是正確的,我們都無法考察,但是我更願意相信是第一種說法,因為我們都相信中國的文化魅力。

如果你是在2月份來到這裡,看見了很多穿著中國古代服飾的歐洲人在街上遊行集會,你千萬不要以為這是他們的cosplay哦,其實啊他們是在過狂歡節呢。每年的2月份迪特福特鎮都會舉辦「中國的狂歡節」,這個狂歡節在1928年就開始舉辦了,到現在已經92年了。有人說這個狂歡節是模仿中國的春節,其實只有來到這裡我們就能明白他們為什麼這樣說了。

原來在狂歡節期間,這裡的街頭巷尾都掛著紅燈籠,窗戶上都貼著「壽」和「福」的剪紙,所以啊,這就是最好的證明了。在這個狂歡節,我們隨處可見的是身穿中式長袍,頭戴鬥笠,或者是拿著一把摺扇的迪特福特人,他們穿梭於大街小巷,不停地跟人打著招呼,時不時的還拿出手機自拍兩張。狂歡節的晚餐他們也都要吃餃子。

而且我們還會發現,似乎迪特福特人更偏愛清朝,因為在大街上出現的中國龍舟上站著的人們都是清朝官員的扮相,而且他們還有一個皇帝,和中國古代的皇帝不同,他們的皇帝是選舉出來的,還不能世襲。就那現任的這個皇帝來說吧,平時他就是一個很平凡的人在醫院上班,可是到了狂歡節,他就搖身一變成了這個鎮的最高統治者了,就連鎮長都有聽他的命令。如果運氣好說不定你還能看見迪特福特人朝拜皇帝呢,真是有種莫名的喜感。

迪特福特的民眾不僅自稱「中國人」,他們還說中國話,一說就說了100多年,還把中文當作是小鎮的官方語言之一。除此之外這個小鎮上還建有中國博物館和中文學校,在小鎮的出入口還有一塊石碑上面寫著「距北京天安門7698公裡」,政府辦公室門口還有一個留著八字鬍張開雙臂的清朝官員。迪特福特人的所作所為還有小鎮中的中國痕跡無一不表現了他們對中國的熱愛,也讓我們心中生出來一種自豪感。

很多人都說,走在迪特福特感覺陌生又熟悉,在異國他鄉覺得陌生當然是正常的,但是街頭巷尾的這些中國元素又讓我們感到特別熟悉,迪特福特人不僅讓我們覺得友好而且也感到特別可愛。那麼你願不願意來呢,來到這個德國的中國城,來看看這些可愛也特別的「中國人」。

相關焦點

  • 德國一小鎮居民自稱「中國人」,中文為官方語言,已過了92個春節
    巴伐利亞(名稱源於羅馬人)州是是德國面積最大的聯邦州,歷史悠久,而且保留了許多傳統。那裡有個小鎮叫「迪特福特」,也稱「中國城」,聽到這個名字你一定以為那裡住了很多華人,但實際上,小鎮居民全都是日耳曼人。
  • 這個德國小鎮居民自稱「中國人」,中文是官方語言,春節比我們還熱鬧?
    中國狂歡節0小時候最盼望的就是過年穿新衣、放鞭炮、看春晚一家人其樂融融,熱鬧極了到了現在生活好起來了但很多人卻在說年味越來越淡瞭然而,在德國巴瓦利亞一個叫迪特福特的小鎮裡要不是臉不同就差點以為這是中國哪個地方的新年狂歡了更讓人不可思議的是,從1928年舉辦第一屆嘉年華開始到如今,這個濃濃中國風的慶典,已經持續了整整90年。
  • 德國最愛中國的小鎮:全鎮人自稱為「中國人」,中文定官方語言
    一個普通外國人突然自稱是中國人可能還有人相信,但一整個鎮子的外國人都自稱為中國人就真的非常引人矚目了。而德國就真有這麼一個小鎮,人人都自稱是中國人,這裡的人們幾乎各個都是中國通,對咱們幾千年來極其深奧的中國文化有著狂熱的追求,這個鎮的名字就叫做迪特福特。
  • 德國一小鎮,過春節已有90年,說漢語,穿中國服飾,自稱是中國人
    德國一小鎮,過春節已有90年,說漢語,穿中國服飾,自稱是中國人陽曆現在已經是2019年了,農曆還有不到十天的時間要過春節了,周圍的人也在陸陸續續回家,春節是一個團聚的日子,也是一個喜慶的日子。不過現在沒有以前的熱鬧了,小的時候是盼望著春節,而現在是討厭過春節,因為很多人都在大城市過年,所以來往都比較少了,所以沒有年味。春節是我國獨有的節日,但是在德國的一個地方,這裡已經過了有90多年的春節,而且一點都不比咱們國內的差,可以說十分隆重,此地名叫迪特福特小鎮。這個小鎮上面的人數還不到三千人,所以平日裡大家都十分的冷清,都在自己的家裡待著。
  • 德國巴伐利亞一小鎮,居民92年來堅持過「春節」,自稱也是中國人
    如果說中國的影響力有多大,從德國巴伐利亞州一個叫做【迪特福特】的小鎮就可以看出來。這個小鎮上的居民,每一年都要過「中國春節」。而且人家老外過得「春節」,竟然要比現在我們的正牌春節還要熱鬧。什麼舞龍、踩高蹺、放煙火等節目是一樣不落,鎮上的居民還紛紛自稱他們也是「中國人」!
  • 這個德國小鎮火了!居民自稱「中國人」,春節已持續90年,比我們還...
    在德國巴伐利亞,一個叫迪特福特的小鎮裡,每年2月,畫風居然是樣的:放煙火舞龍0舞獅0這......要不是臉不同,就差點以為這是中國哪個地方的新年狂歡了。這時,小鎮居民紛紛在家穿上自己喜歡的「中國風」服裝,滿懷憧憬地期待著下午的大遊行。馬褂旗袍熊貓裝到了下午,遊行正式開始。在鑼鼓聲響起的時候,一個穿著皇袍坐著三層高轎子的男人,在當地民眾用蹩腳中文喊著「福高皇帝」的歡呼聲中,出現在人們視野。
  • ...德國小鎮火了!居民自稱「中國人」,春節已持續90年,比我們還熱鬧!
    有意思的是,這個「皇帝」不是世襲的,而是由民眾隨機選出來的,比如說這一任「皇帝」就是上一任「皇帝」去世後,在狂歡節上就用砸金蛋的方式挑選出來的普通民眾。雖然選舉方式滿是喜感,但是這個「皇帝」還是很厲害的,在連續的5天狂歡裡,就連當地鎮長都要被「貶職」為他的大官吏。
  • 德國「中國村」:白人沒有中國血統卻說著中文,還過了92次春節
    可是在德國,也會存在有關中國的文化,並且令人好奇的還是當地人都是純正的歐洲人,並沒有中國人的血統。德國的「中國村」,你知道在哪嗎?在德國巴伐利亞州,就有一個叫做「迪特福特」的小村鎮,這個村鎮僅有兩千多的居民,他們世世代代生活在這裡。
  • 德國小鎮的中國秘密:6000多德國人扮演中國人!
    你聽說過最愛中國的德國小鎮嗎?德國有個叫迪特福特的小鎮,將中文作為官方語言,春節過得比中國人都熱鬧,路標是漢字,建築是中國風,連村民的穿著打扮都是中國清代官員的造型。迪特福特的漢字路標從1928年至今,這個名叫迪特福特的德國小鎮連續舉辦了92屆中國節,每年的這個時候,連遠在他鄉的迪特福特居民都會不遠萬裡準時回家過節。
  • 這個歐洲國家,有一地慶祝中國春節百餘年,每年選一位皇帝開後宮
    而且還是在歐洲的這個大國。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原來,這是歐洲大國——德國一個小鎮的獨特風俗,這個小鎮叫做迪特福特,在德國的巴伐利亞州,每年都會隆重的慶祝一把中國春節。為什麼這個小鎮的人,會如此鍾愛中國的春節呢?難道說這是個華裔小鎮?
  • 歐洲的「中國城」,當地人自稱是中國人,還有自己的皇帝!
    中國如今的發展是越來越好,加上中國的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原因,中國文化在世界上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在歐洲的一個小鎮中,生活著6000多個居民,他們都是歐洲人,但他們卻自稱是「巴伐利亞的中國人」,這是怎麼回事呢?下面小編就來介紹下。
  • 住著白人的德國小鎮,年年過春節,過得比中國還熱鬧,自稱中國人
    每年的春節,我們當中的絕大多數人都會選擇回到自己的家鄉和親朋好友一起熱熱鬧鬧的過年,甚至在國外也會有許多海外同胞聚在一起熱熱鬧鬧的過年。但是,在一個遙遠的德國小鎮,這裡都住著白人,他們每年這個時期也會過春節,而且還會在街上舉辦一些熱鬧的活動,其場面一點也不比中國的春節遜色。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小編來帶你了解一下其中的秘密吧!
  • 德國小鎮的中國狂歡節,那裡的老外都自稱是中國人
    92年每年天主教大齋節前的最後一個星期四,德國小鎮迪特福特都會變成中國城。福高皇帝就是當天的焦點人物,他會站在轎子上繞著整個迪特福特小鎮一圈,巡視他的「王國」和「子民」。同時,在狂歡節那天,市長會被貶職為皇帝的大官吏,此外還有太監和御林軍等角色。
  • 德國有個小鎮,迷戀中國文化說中文,個個「自稱」中國人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因為我們的國家百廢俱興,導致了很多「崇洋媚外」思維的存在,在很多人眼裡,只要是西方的就是高大上的。然而,在大洋彼岸的另一邊,卻有著這樣一群老外崇拜著中國,也熱愛著中國。位於德國的巴伐利亞州有個叫做迪特福特的小鎮,乍一看,這裡完全就是一個普通的德國小鎮。
  • 這個國家將春節定為法定假日,中文成了官方語言
    說起與中國關係最好的國家,你一定會不假思索的說,當然是巴基斯坦了。沒錯,巴鐵的真誠讓兩國人民看在心裡,記在心上。但是世界上還有另一個國家,它不僅將春節定位法定節假日,還將中文作為官方語言之一,它就是蘇利南。
  • 中國在世界上唯一的飛地,當地自稱中國人,在這建中國旅遊城可好
    然而最不可思議的是,德國的巴伐利亞竟然有一塊中國在世界上唯一的「海外飛地」--迪特福特小鎮。小鎮有2000多位居民,他們稱自己是 「留德華」 中國人,是歐洲國家唯一一個把中文當官方語言的地區。不知是什麼原因,他們從內心崇拜中國傳統文化。無論老人還是孩子,無不處處模仿中國,唯一與此格格不入的是:這裡人們的血統卻是真正的日耳曼人。
  • 歐洲有個神奇小鎮,官方語言是中文卻沒有1個華人,春節比中國還有年味!
    、自稱「中國城」、「中國人」的德國小鎮,跳出來說:他們的中國春節,可比中國人過春節熱鬧多了~這個地方就是德國的迪特福特(Dietfurt)小鎮。👆點擊關注點讚【驢叔】視頻號迪特福特小鎮,一個略顯陌生的名字,它位於德國的巴伐利亞州,人口只有6000多,沒什麼中國人,但,這裡卻自稱為「巴伐利亞的中國」。
  • 熱愛中國文化的純白種人,自稱中國人,辦中國節,自1928年至今
    外國人到底有多了解中國文化,要是不出國一趟,恐怕誰也不知道。對於大多數中國人來說,這幫「歪果仁」可能也就會說一句「你好」,或者在華人街看過潮汕人的舞龍舞獅,吃過「中華名小吃」左宗棠雞。 在德國巴伐利亞州有一個小鎮叫迪特福特鎮,鎮上居民每年都會舉辦「中國狂歡節」。
  • 德國有個「瘋狂」中國城,痴迷中國文化,說中國話過中國年
    眼看著已經正月初四了,不少人的春節假期即將結束。許多人都感嘆,春節越來越沒有意思了。期盼著很久的年夜飯,並沒有記憶中美味。缺少鞭炮的聲音,缺少大雪的渲染。若不是紅彤彤的對聯提醒著自己,真的沒有感受到是在過春節。
  • 這群德國人自稱是中國人,竟以漢語為官方語言!
    領土面積357167平方千米,人口約八千萬人!以德意志人為主體民族。 德國是歐洲第一大經濟體,也是歐盟的創始會員國之一!其社會保障制度完善,國民具有極高的生活水平。以汽車和精密工具機為代表的高端製造業,也是德國的重要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