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最愛中國的小鎮:全鎮人自稱為「中國人」,中文定官方語言

2021-01-20 雨融YUKON

一個普通外國人突然自稱是中國人可能還有人相信,但一整個鎮子的外國人都自稱為中國人就真的非常引人矚目了。而德國就真有這麼一個小鎮,人人都自稱是中國人,這裡的人們幾乎各個都是中國通,對咱們幾千年來極其深奧的中國文化有著狂熱的追求,這個鎮的名字就叫做迪特福特。

而且這裡的中國情結可不僅僅是說說而已,而是真真切切的落到實處的。從一百多年起這裡就開始熱情的表達自己對咱們國家的熱愛。雖然這裡的大多數人們可能標準的中文說不出幾句,但中文卻在這裡被定為是官方語言,可以說是相當的」有愛「了。這裡也會過咱們國家不少的傳統節日,尤其是春節時期的氣氛更是濃烈。

不過有趣的是,因為距離實在太遠等各種原因這裡的人們其實並不能很好的明白咱們的春節是怎麼過的。但出於熱愛,每年的二月份這裡都會舉辦極為盛大的中國狂歡節,人們都穿著咱們國家歷朝歷代的傳統服飾,扮成皇帝、官家小姐在大街上狂歡遊行,還有著舞龍舞獅、二胡京劇等各種傳統節目,可以說是非常有中國味了。而這樣的狂歡節至今以及舉辦了有一百多年了,而且名氣也越來越大,不少其他國家的朋友從外國趕去參加。

在這個小鎮還有著一座揚名海外的「中國人泉」,外觀看上去就是一個非常高大的清朝官員的模樣,穿著傳統的服飾,昂首挺胸直視著來來往往的行人,其腹部有一股噴泉常年源源不斷的噴出水流,整體很有創意。這也成為了這裡的一個地標,成為了遊人們喜歡的地方。

那麼為什麼距離我們千裡之外的小鎮會對咱們國家有著這麼深的感情呢?雖然一直以來都沒有最確切的原因,但有兩個說法是傳播最為廣泛的。第一個是說因為當年這個小鎮的人們因為不願納稅躲在城牆根下,而被官員罵像躲在長城腳下的中國人一樣(那個時候的人對中國有誤解),所以久而久之就成了如今這樣。不過不得不說那時候歐洲對咱們國家實在是曲解太深,現在看來不由覺得是知識淺薄。

第二種說法就明顯更可靠一些,是因為幾百年前迪特福特的人們就與咱們的祖輩有著通商來往,漸漸的咱們國家的茶葉、陶瓷以及各種各樣的文化產物就被帶入了這裡。而這裡的人們也非常的喜歡這些,對中國的古文化非常的嚮往,一代代下來交流也更加密切,也就有了如今的景象。

其實不管哪一種才是真的,如今迪特福特與咱們國家之間這樣一種緊密的聯繫,無疑就像是一座文化之間的橋梁,能讓更多人了解到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十分可貴。

相關焦點

  • 這個德國小鎮居民自稱「中國人」,中文是官方語言,春節比我們還熱鬧?
    中國狂歡節0小時候最盼望的就是過年穿新衣、放鞭炮、看春晚一家人其樂融融,熱鬧極了到了現在生活好起來了但很多人卻在說年味越來越淡瞭然而,在德國巴瓦利亞一個叫迪特福特的小鎮裡雖然選舉方式滿是喜感,但是這個「皇帝」還是很厲害的,在連續的5天狂歡裡,就連當地鎮長都要被「貶職」為他的大官吏。當然還有選妃哦~如今,在迪特福特,中國狂歡節已經當地人最重要的節日,甚至超越了歐美傳統的聖誕節。
  • 這個德國小鎮自稱「中國人」,過春節,選皇帝,官方語言還是中文
    現在網上也有很多國外旅遊景點的介紹,相信大家都已經看得眼花繚亂,對於第一次出國的朋友來說就害怕出去上當受騙,那麼今天我就給大家推薦一個地方吧,這是一個非常有特色的德國小鎮——迪特福特。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它的獨特之處吧。
  • 德國一小鎮居民自稱「中國人」,中文為官方語言,已過了92個春節
    巴伐利亞(名稱源於羅馬人)州是是德國面積最大的聯邦州,歷史悠久,而且保留了許多傳統。那裡有個小鎮叫「迪特福特」,也稱「中國城」,聽到這個名字你一定以為那裡住了很多華人,但實際上,小鎮居民全都是日耳曼人。
  • 這個德國小鎮火了!居民自稱「中國人」,春節已持續90年,比我們還...
    在德國巴伐利亞,一個叫迪特福特的小鎮裡,每年2月,畫風居然是樣的:放煙火舞龍0舞獅0這......要不是臉不同,就差點以為這是中國哪個地方的新年狂歡了。城內建築為典型的中部巴伐利亞風格,靜靜的小巷,尖尖的教堂,擺滿鮮花的住宅,可以想像,如果沒有狂歡節,這裡是怎樣一派幽靜的景象。(上圖源於龍傲德的博客)很多迪特福特人以做「巴伐利亞的中國人」為自豪,他們認為舉辦「巴伐利亞-中國狂歡節」並把家鄉稱為「巴伐利亞的中國」,都是出於對中國文化的敬仰。
  • ...德國小鎮火了!居民自稱「中國人」,春節已持續90年,比我們還熱鬧!
    (上圖源於龍傲德的博客)很多迪特福特人以做「巴伐利亞的中國人」為自豪,他們認為舉辦「巴伐利亞-中國狂歡節」並把家鄉稱為「巴伐利亞的中國」,都是出於對中國文化的敬仰。但其實他們是純正的日耳曼人,迪特福特小鎮的大部分人連一句完整的中國話都不會說,只會一些簡單的中文詞。
  • 德國一小鎮,過春節已有90年,說漢語,穿中國服飾,自稱是中國人
    德國一小鎮,過春節已有90年,說漢語,穿中國服飾,自稱是中國人陽曆現在已經是2019年了,農曆還有不到十天的時間要過春節了,周圍的人也在陸陸續續回家,春節是一個團聚的日子,也是一個喜慶的日子。不過現在沒有以前的熱鬧了,小的時候是盼望著春節,而現在是討厭過春節,因為很多人都在大城市過年,所以來往都比較少了,所以沒有年味。春節是我國獨有的節日,但是在德國的一個地方,這裡已經過了有90多年的春節,而且一點都不比咱們國內的差,可以說十分隆重,此地名叫迪特福特小鎮。這個小鎮上面的人數還不到三千人,所以平日裡大家都十分的冷清,都在自己的家裡待著。
  • 德國有個小鎮,迷戀中國文化說中文,個個「自稱」中國人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因為我們的國家百廢俱興,導致了很多「崇洋媚外」思維的存在,在很多人眼裡,只要是西方的就是高大上的。然而,在大洋彼岸的另一邊,卻有著這樣一群老外崇拜著中國,也熱愛著中國。位於德國的巴伐利亞州有個叫做迪特福特的小鎮,乍一看,這裡完全就是一個普通的德國小鎮。
  • 這群德國人自稱是中國人,竟以漢語為官方語言!
    領土面積357167平方千米,人口約八千萬人!以德意志人為主體民族。 德國是歐洲第一大經濟體,也是歐盟的創始會員國之一!其社會保障制度完善,國民具有極高的生活水平。以汽車和精密工具機為代表的高端製造業,也是德國的重要象徵。
  • 德國小鎮的中國秘密:6000多德國人扮演中國人!
    你聽說過最愛中國的德國小鎮嗎?德國有個叫迪特福特的小鎮,將中文作為官方語言,春節過得比中國人都熱鬧,路標是漢字,建築是中國風,連村民的穿著打扮都是中國清代官員的造型。迪特福特的漢字路標從1928年至今,這個名叫迪特福特的德國小鎮連續舉辦了92屆中國節,每年的這個時候,連遠在他鄉的迪特福特居民都會不遠萬裡準時回家過節。
  • 德國小鎮的中國狂歡節,那裡的老外都自稱是中國人
    92年每年天主教大齋節前的最後一個星期四,德國小鎮迪特福特都會變成中國城。為了符合狂歡節的主旋律,當地的肉店招牌甚至直接改名為「中國肉店」,麵包店則轉變為「中國麵包店」,除了有德國人最愛的啤酒,還出售新鮮的「中國甜甜圈和椒鹽脆餅」。歐式深色橡木餐桌和椅子上面掛著紅色中國燈籠,那種衝突感仿佛燈下坐著西方的騎士和中國的關羽在一塊進餐。
  • 終於定了!中文正式成為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官方語言
    此前,她的官方語言有阿拉伯文,英文,法文,俄文和西班牙文。根據UNWTO章程規定,該修正案經全體大會通過後,尚須三分之二以上成員國履行批准手續後方可生效。自2007年修正案通過以來,為推動各成員國儘快履行批准手續,促成中文成為UNWTO官方語言早日生效,中方聯合UNWTO做了大量工作。2021年1月,修正案批准國達到106個,符合法定數量,修正案正式生效。
  • 熱愛中國文化的純白種人,自稱中國人,辦中國節,自1928年至今
    狂歡的人群中央是一個24人抬起的轎子,上面坐著「高皇帝」,他是整場遊行最受關注的人,連本地的市長也要為「高皇帝」抬轎子。 除了中國人狂歡節,迪特福特人對中國的感情還表現在很多其他方面,比如他們喜歡自稱「巴伐利亞的中國人」,當地有很多中國學校和中國展覽館,中文也是小鎮的官方語言之一。只是他們似乎沒有找到很好的中文老師,鎮上沒有幾個人真的會說中文。
  • 感受中國遊客對韓國熱情 中文幾乎成「官方語言」
    感受中國遊客對韓國熱情 中文幾乎成「官方語言」     韓傳統歌舞劇記者通過6月18日在首爾的一日見聞,深切感受到中國遊客對韓國的熱情。  2013年第一季度,中國內地訪韓遊客數首次超越日本,成為韓國旅遊市場的主力。18日,首爾細雨霏霏,但這絲毫沒有影響中國遊客們遊覽和購物的熱情。韓國著名連鎖零售品牌樂天(Lotte)商場共十餘層,穿梭其間,記者發現,中文幾乎已經成為「官方語言」。
  • 德國巴伐利亞一小鎮,居民92年來堅持過「春節」,自稱也是中國人
    如果說中國的影響力有多大,從德國巴伐利亞州一個叫做【迪特福特】的小鎮就可以看出來。這個小鎮上的居民,每一年都要過「中國春節」。而且人家老外過得「春節」,竟然要比現在我們的正牌春節還要熱鬧。什麼舞龍、踩高蹺、放煙火等節目是一樣不落,鎮上的居民還紛紛自稱他們也是「中國人」!
  • 德國「中國村」:白人沒有中國血統卻說著中文,還過了92次春節
    中國的影響力巨大,在現在的發展進程之下,倒是吸引了很多老外來到中國,相反也會有很多中國人來到海外生根發芽。早在明清時期,就出現了多次的移民熱潮,那時候東南亞國家則成了華人最喜歡的地方,大多數華人在東南亞國家開設工廠,做起了生意。
  • 歐洲有個神奇小鎮,官方語言是中文卻沒有1個華人,春節比中國還有年味!
    、自稱「中國城」、「中國人」的德國小鎮,跳出來說:他們的中國春節,可比中國人過春節熱鬧多了~迪特福特小鎮,一個略顯陌生的名字,它位於德國的巴伐利亞州,人口只有6000多,沒什麼中國人,但,這裡卻自稱為「巴伐利亞的中國」。
  • 德國奇怪的小鎮,明明是德國人,卻執意說自己是地地道道的中國人
    外國人給我們的印象就是有著一副和我們不一樣的面孔,說著和我們不一樣的語言,會中文的國家其實也是佔少數的,但是今天小編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德國的一個小鎮,它奇怪之處就在於明明當地人都是德國人,卻執意要說自己是地地道道的中國人,怎麼回事呢?快來一起看看吧。
  • 德國奇怪的小鎮,明明是德國人,卻執意說自己是地地道道的中國人
    外國人給我們的印象就是有著一副和我們不一樣的面孔,說著和我們不一樣的語言,會中文的國家其實也是佔少數的,但是今天小編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德國的一個小鎮,它奇怪之處就在於明明當地人都是德國人,卻執意要說自己是地地道道的中國人,怎麼回事呢?快來一起看看吧。
  • 這個國家將春節定為法定假日,中文成了官方語言
    說起與中國關係最好的國家,你一定會不假思索的說,當然是巴基斯坦了。沒錯,巴鐵的真誠讓兩國人民看在心裡,記在心上。但是世界上還有另一個國家,它不僅將春節定位法定節假日,還將中文作為官方語言之一,它就是蘇利南。
  • 中文成為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官方語言,「中文+」發展更進一步
    2007年11月,在UNWTO全體大會第17屆會議上,中方提議將中文列為該組織官方語言。全體大會採納了中方提議,並通過了對《世界旅遊組織章程》第三十八條的修正案,即「本組織的官方語言為阿拉伯文、中文、英文、法文、俄文和西班牙文」。根據UNWTO章程規定,該修正案經全體大會通過後,尚須三分之二以上成員國履行批准手續後方可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