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開展早教活動。
■第一醫院思明分院黨員志願者進社區開展志願服務活動。
「青少年成長驛站」開展紙藝課。
下午四點半,「愛心媽媽」周小珠接了讀二年級的女兒放學後,就一起來到了霞溪社區書院的圖書室。一會兒,幾個孩子陸陸續續來了,周小珠趕緊安排孩子們做作業。原來,這是社區的四點半課堂,每天都有不同的「愛心媽媽」來這裡照顧孩子們。
從平臺搭建、嫁接多方資源到社區組織孵化,中華街道霞溪社區黨委不斷創新服務的工作方法,從居民身邊的小事實事做起,持續提升居民的幸福感。
文/圖 記者 戴懿
通訊員 張志鵬 陳炳坤
創立全市首家社區家教學校 17載建成學習型社區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倡導全民閱讀」再次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裡。而中華街道霞溪社區正以實際行動落實「學習型社會建設」。
學習型社會建設落地到社區,便體現在社區書院建設的點點滴滴。在霞溪社區,早在2002年就創辦了我市第一所社區家教學校。那時候,黨員陳垂康從市總工會退休後,積極參與社區建設和牽頭創辦家教學校,自學家教理論常識,編寫教材和參考資料。
家教學校一開始僅針對家長和孩子,慢慢地,學校融入了市民學校課程、政治課堂等,內涵不斷豐富。2013年,學校整合了大黨委成員單位的資源,建立人才庫,各單位黨員發揮特長為居民帶來了各式各樣的課程,涉及健康、教育等多個方面。家教學校曾被評為全國家庭教育工作先進集體。
2016年,家教學校轉型為社區書院。經過學校多年的「薰陶」,社區居民對社區的認同感不斷加強,他們也從被動接受服務,到主動服務社區,成為社區書院的志願者,積極為社區書院的活動出謀劃策。
「一室多用」黨建帶群團 「工青婦」活動豐富多彩
與霞溪社區居委會一牆之隔的中華街道商圈黨建服務中心,設有中華街道政治生活館、信仰空間,這裡也是霞溪社區大黨委成員單位、社區黨員學習的陣地。霞溪社區黨委書記符小芳說:「在這裡我們可以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紅色的力量,黨員過組織生活,學習紅船精神,重溫入黨誓詞,特別激動。」不僅如此,共建單位也時常組織黨員來這裡學習,「一室多用」,為有效開展黨建工作提供了陣地保障。
群團組織是黨的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心積極引入「工、青、婦」,思明區總工會在中心設置了職工幸福加油站,開展培訓、減壓活動,實現共助共建,抱團服務。植樹節活動、職場伽人體驗班、趣味化學、桌遊俱樂部……3月和即將到來的4月,每個星期都有豐富的活動。
思明團區委設置的「青少年成長驛站」實現資源共享,每周開設紙藝課程,帶領青少年探索紙藝的奧秘;思明區婦聯設置「和合之家」反家暴服務中心和婦女兒童家庭關愛中心,為幸福家庭建設添磚加瓦。
值得一提的是,一個個群眾組織也在不斷孵化。愛心媽媽志願者服務隊就是最靚麗的隊伍之一。她們主動引進資源,為社區的孩子開辦了繪本閱讀班;成立朝霞匯讀書社,鼓勵孩子讀書並分享好書。該項目還獲得了去年思明區社區書院特色項目評選三等獎。
優勢互補形成合力
服務面更廣力度更大
「廈門人真好!」已經80多歲的韓奶奶,每次見到社區的工作者或者上門義診的醫生,總要如此感嘆!韓奶奶是獨居老人,患有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病,腿腳也不靈便。在社區黨委的牽線下,第一醫院思明分院的醫生與韓奶奶結對子,每個月上門為她義診並指導用藥。平時韓奶奶有什麼疑問,都可以通過電話與醫生直接溝通。
這只是大黨委成員單位積極參與社區服務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霞溪社區不斷拉近轄區單位之間的距離,共建單位主動提供資源清單,認領服務項目,互聯互動,優勢互補,形成合力,讓社區黨建工作煥發出新活力,也讓服務群眾的面更廣、力度更大。
2012年,霞溪社區黨委與中山路商圈黨委共同成立了「愛心幫扶基金」,吸納了商圈企業和社區黨員的愛心資金,幫扶社區的困難群體。愛心的力量在不斷延續、擴展,幫扶面也擴大到了全街道。截至去年12月,收到捐款累計61.62萬元,累計支出47.72萬元,累計幫扶約1354人次。
聲音
打造霞溪黨建新品牌
霞溪社區黨委書記符小芳:社區書院上什麼課,居民說了算。比如現有的繪本班深受家長孩子的喜愛,今年我們將對繪本班擴班。同時,社區搭建好大黨委平臺,將「大手拉小手 跟黨一起走」主題教育活動從思北小學拓展到轄內的三所學校,並啟動「唱響我和我的祖國」活動,打造霞溪黨建工作的一個新品牌。另外,霞溪社區還將從公共衛生、關愛未成年人等方面入手,開展均等化服務試點工作。
展開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