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拉斯加,有一項考古發現為人們對美洲新大陸的歷史提供了新的視角。出土的文物證明,在1492年克里斯多福·哥倫布登陸美洲之前,亞洲早已與這個新世界之間有了貿易活動。
研究人員在阿拉斯加一座有1000年左右歷史的房子裡發現了兩件青銅器,而這些青銅器經鑑定是出自於亞洲東部附近,也就是古代中國所在地,還有一種猜測是出自於當時的附屬國朝鮮地區。
據當時的報導稱,這一考古發現是在Espenberg得Rising Whale這一地區,該地點位於阿拉斯加西部西沃德半島北部,約30公裡長的海灘平原終點北極圈處。
「至少1000年來,當時圖勒人及其後代佔領了阿拉斯加西北部的海岸和鄰近的內陸地區,而Espenberg則一直保持著不間斷的文化延續。」Darwent(2013年)在他們的論文《1000 Years of House Change at Cape Espenberg, Alaska》(阿拉斯加Espenberg地區1000年歷史的房屋改造)中提到。
哥倫布不是第一個「發現」新大陸的人。
文物中其中一塊是青銅扣,上面貼著一塊皮革,經鑑定其生產日期可以追溯到公元600年,還有另一件是類似於哨子的青銅器。
目前來說,在阿拉斯加出土的考古文物中,還尚未有過青銅器出土,因此人們認為這些文物是從亞洲東部地區,極有可能是中國地區,然後通過貿易路線被帶到了阿拉斯加地區。根據美國網站北極研究中心的研究小組報告所說:
「雖然天然銅和隕鐵(即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純金屬)經常被北極和北極北部的史前居民用來製作各種物體,但沒有證據能夠證明,在歐洲人到達美洲之前,在今墨西哥北部地區已經存在金屬冶煉,鑄造或者製造合金金屬等技術。因此,這兩件從阿拉斯加出土的文物提供了迄今為止最明確和有力的證據,證明有色金屬工業及冶鍊金屬技術是通過白令海峽的史前貿易傳播到阿拉斯加的。」
而對於證明在哥倫布到達美洲之前,阿拉斯加與其他文明之間已經存在貿易的證據並不只有這兩件青銅器,在這個1000年歷史的屋內還發現了黑曜石遺骸遺骸,通過對遺骸的分析,發源地可以追溯到今俄羅斯的阿納德爾河谷附近。
此外,研究人員已經注意到阿拉斯加人的穿著和古代中國,朝鮮,日本和蒙古東部所穿的板甲設計有著很多相似之處。
由重疊的象牙和骨板製成的板甲在大約1000年前開始出現在阿拉斯加。而在東亞一些地區也發現了類似風格的板甲,且歷史同樣可以追溯千年之前。
俄羅斯的考古學家報告稱在西伯利亞鄂木斯克地區發現了一套完全由骨頭支撐的盔甲,而這套盔甲是屬於以為生活在四千年前的古代西伯利亞騎士。這套盔甲有多個大塊骨板組成,而每個骨板之間由一些骨頭碎塊連接而成。
中國比哥倫布更早發現美洲大陸?
1000年前,維京人探索了加拿大的部分地區,甚至在紐芬蘭的L'Anse aux Meadows建立了一個短暫的定居點,研究還表明,大約在這個時候,玻里尼西亞人已經到達南美洲,將紅薯帶回玻里尼西亞,並可能將雞這個物種帶到南美洲。
一名叫做Gavin Menzies的民間歷史學家提出了一個更有爭議的假設是,中國在哥倫布發現美洲之前70年就發現了美洲。然而,這一觀點引起了極大的爭議。
Gavin Menzies於1937年在中國出生,於1953年進入英國皇家海軍服役。他曾參加過多次重大軍事任務,並沿著哥倫布,達伽馬等古代航海家的航線多次環遊世界,並多次走訪亞洲沿海各國。退役之後,他潛心研究中國明朝時期的鄭和航海歷史。
他在他的歷史學家生涯中經常會提出一些顛覆傳統的觀點,同時他已經撰寫了三本備受爭議的書籍。在《1421年,中國發現了世界》,他聲稱由鄭和率領的中國艦隊於1421年航行至美洲地區。
之後,他還編寫了這本書的續集,《1434年:中國點燃了文藝復興之火》。他認為,在1430年,中國派出特使出訪義大利地區,並攜帶禮物拜訪了當時的羅馬天主教皇。
禮物中包含了大量關於中國文化和歷史的書籍和一些對於機械技術的介紹。正是這些有東方傳播過來的知識引發了歐洲人文藝復興的萌芽。
他還寫過一篇被正統學術界所嘲笑的文章,《失落的亞特蘭蒂斯帝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神秘揭示》
那麼孟席斯對中國早於哥倫布發現美洲這一觀點是否存在任何證據做支撐?
在他的一本名為《誰發現了美洲:不為人知的歷史》這本書中,孟席斯聲稱1418年所繪製的中國地圖支持了他的1421年明朝鄭和艦隊已經探索到了美洲的論點。
地圖出現詳細展示北美洲的河流和海岸以及南美洲的大陸。他還寫道,通過對當地印第安人和其他土著人的DNA檢測分析發現這些當地居民的DNA與是來自亞洲人的DNA有著極其特殊的關聯。
同時,他還用物種比對的方法來證明這一觀點。其中包括沉船,植物,動物等一系列證據。他發現在1430年出版的《異域圖志》中,包含了一些與美洲獨有的動物極其相似的描述,例如大樹獺和美洲豹等。
孟席斯聲稱這張地圖已經經過克裡斯蒂拍賣行的鑑定人以及歷史學家團隊的認證,他們一致認為這張地圖確實是在明朝時期編繪成的。而明朝時期是從1368年一直持續到1644年。
同時,地圖上的一些細節能夠進一步證實他的理論。在秘魯地區,有眾多城鎮和地區使用的是帶有中國特色的名字。
然而,孟席斯的理論受到主流學術界的廣泛嘲笑。2008年,倫敦大學歷史學教授 Felipe Fernandez-Armesto說,他的書簡直就是驢唇不對馬嘴。
而中國歷史學家也有對孟席斯的論調表現出不認同的態度,認為這簡直是在浪費時間,研究明史要比研究鄭和更有意義。
儘管西方歷史學家們都對孟席斯理論持有懷疑甚至貶低的態度,他仍然堅持著自己的理論。當孟席斯對主流觀點提出另類假設的時候,無論他提出了多麼令人信服的證據,得到的卻是大多數人的抨擊。
大膽假設,小心求證是大多數歷史學家慣用的研究方法,但這般不分青紅皂白的反駁,不得不讓人去思考西方學者們對權威挑戰者所表現出的消極心態。
歷史文章:
皇室和富人吃鹿,貧民只能吃魚蝦,動物殘骸揭示瑪雅文明社會矛盾
第一批環繞非洲旅行的人,發現了地圓說的證據,卻被當做騙子
神秘的航海家,腓尼基人,其發明影響了整個歐洲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