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真正的美食講究的是「色、香、味」俱全。很顯然,在評價一道菜的好壞時,「色」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牛肉類菜餚有很多人喜歡,比如醬牛肉、煎牛排、燉牛肉……它們要不就是略生的血紅色,要不就是滷製佐料的棕褐色。
可是,人們經常會在一些牛肉上看到綠色,甚至是有些發光的綠色,有時還會看到類似彩虹的顏色。遇到這種情況,不少人第一反應就是「這些肉都變質了嗎?」「要不要全部扔掉?」
各位稍安勿躁,牛肉會發光並非都是因為變質,或許是良心出品。接下來,就帶大家好好了解一下。
牛肉為啥會發光?
如果發現在把牛肉對光的角度改變後,之前會發出綠光或五彩斑斕的光的部位顏色不見了或變色了,那麼可以完全放心的吃下這塊肉,因為這只是神奇的物理作用——「光柵效應」。
「光柵效應」是怎麼形成的呢?
首先,肉類並不是一種單一的物質,而是由多種蛋白質、脂肪和礦物質組成,它們都具有各自獨特的化學性質,呈現不同的顏色。
在肉被切成很多塊之後,其中的肌纖維被切斷,形成了規則的凹凸結構,當光照射到肉上時,光會被反射、分裂或者折射,形成光柵效應。
紅肉的肌肉纖維含有大量的含鐵化合物,所以生肉會呈現紅色。在煮熟後,折射的紅色會被吸收,因此會產生令人不安的彩虹色或綠色。
「彩色肉」是怎樣形成的?
肉類中含有的各種物質是彩虹色形成的重要因素。不過,以下這些肉更容易變得色彩斑斕。
滷製或者醃製後的肉。這是因為滷製或醃製後保留了更多的水分,會反射更多的光。
「完美」的切肉片。這是因為光滑的表面更容易反射光,也會突出光柵效應。所以,一般自己家裡切的肉很少會出現彩虹色,而使用高速切片機的熟食店,或者是統一生產包裝的肉類才會出現。其他肉類。比如漢堡中用的圓形烤肉,它們的肌纖維密度更大,會更容易產生光柵效應。怎樣分辨好肉還是壞肉?
想要快速分辨一塊「綠色」的肉到底是好還是壞,方法其實很簡單。
首先,看肉的顏色會不會發生改變。
其次,聞聞這塊肉的氣味是否有變化。如果是腐敗變質而變成綠色的肉,在顏色變化的同時,也會產生腐敗的臭味和酸味。如果沒有發現腐敗的氣味,還有肉類的香味,那麼請放心的食用,這些「彩虹色」的肉不僅安全、而且質量還不錯。
所以,如果發現綠色或者彩虹色的肉,可以遵循「一看、二聞、再嘗」的方法來分辨是好肉還是壞肉,這樣就不會浪費掉這些美味的肉啦!
來源:科普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