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綰為什麼要反叛劉邦?並不是劉邦對他不夠好,而是他真的害怕

2020-12-18 浮生夜裡挑燈看史

在西漢開國皇帝劉邦的開國功臣之中,有這麼一個,他跟劉邦同一天出生,跟劉邦進一所學堂讀書,並且跟劉邦從小玩到大。

等到劉邦起事後,他也是跟隨劉邦南徵北伐,數次立下大功。在劉邦稱帝之後,對這位發小也十分恩寵,不僅給他加官進爵,甚至最後還給他封王。

這個傳奇人物的名字叫做盧綰,劉邦建立漢朝之後,就封盧綰為燕王。可以說劉邦對盧綰還是很夠意思的,盧綰當上燕王之後,不是想著為劉邦守衛邊疆,而是選擇背叛劉邦。那麼盧綰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一:非劉姓的諸侯王都遭到了誅殺

在劉邦跟項羽爭霸天下的時候,劉邦為了籠絡各方軍事勢力,承諾奪得天下之後,會給他們封王。

等到劉邦打敗項羽,建立大漢帝國之後,按照承諾,就分封了七個異姓諸侯王,他們分別是:齊王(楚王)韓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趙王張耳、燕王臧荼、長沙王吳芮、韓王信。

但是很快他們就遭到了劉邦的清算,韓信本來被封為齊王,擁兵數萬。消滅項羽後,劉邦忌憚韓信的實力,先是解除韓信的兵權,將他改封為楚王。之後韓信又遭到別人誣告,被為淮陰侯。最後,呂后與蕭何合謀,將韓信,誘殺於長樂宮鍾室。

梁王彭越以 「反形已具」的罪名,被誅殺。燕王臧荼造反,被劉邦親自討平。九江王英布造反,被劉邦親自討平。韓王信投靠匈奴,與漢朝對抗,最後漢軍誅殺。七個諸侯王,只有趙王張耳跟長沙王吳芮沒有遭到劉邦的清算。

二:盧綰為了自保,不得不背叛劉邦

在劉邦除掉燕王臧荼之後,劉邦就趁著這次機會將自己的髮小盧綰封為燕王。盧綰是自己的信賴的人,給他軍隊既能幫助自己對付北方的匈奴,同時也能對付國內的諸侯王。

就這樣盧綰就成了新一代的燕王,他也沒有辜負劉邦對他的信任,在代地的陳豨發動叛亂的時候,盧綰就率軍攻打陳豨,同時還派手下的張勝去匈奴遊說,讓匈奴不要幫助陳豨。可見此時的盧綰,還是一心向著劉邦的。

但是讓盧綰沒想到的時候,張勝出使匈奴的時候,被臧荼的兒子臧衍勸服,反而回來勸說盧綰要留下陳豨,只有陳豨活著,盧綰的燕國才不會被劉邦惦記。

盧綰仔細一,確實是這個道理。其他的異姓諸侯王都遭到了劉邦的清算。等劉邦滅了陳豨,那劉邦的下一個目標可不就是自己嘛。

就算劉邦還顧念感情,不會對自己下手,但劉邦的老婆呂后可不會心慈手軟啊,畢竟韓信就是死在了呂后的手上。而現在劉邦病得很嚴重,將來肯定是呂后說了算,到時候盧綰肯定沒有好果子吃。

所以盧綰思前想後之後,還是決定跟劉邦對著幹,他就開始暗地裡支持陳豨造反。不過陳豨最後還是被劉邦打敗了,盧綰跟陳豨聯繫的事情,也被劉邦知道了。

劉邦得知昔日的髮小也選擇背叛自己,就派樊噲和周勃攻打燕國,盧綰自知已經無法再跟劉邦和談了,就帶著妻子兒女逃亡匈奴,最後在匈奴病死。

雖說劉邦對待異姓王的態度很不友好,但也並不是一棍子全打死,畢竟長沙王就一直受到劉邦的優待,而盧綰作為劉邦多年的好友,劉邦也不曾想過要對付盧綰,反而將北方最為重要的燕國交給燕國。但是盧綰擔心劉邦跟呂后會自己下手,毅然走向劉邦的對立面,最後在匈奴鬱鬱而終,實在是可惜。

相關焦點

  • 盧綰是劉邦最信任的髮小,他為什麼要反叛
    就是這樣與劉邦從小一起長大,又出生入死的盧綰,最後之所以走上反叛之路,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原因: 一、劉邦對異姓王大開殺戒,讓盧綰產生了極度不安全感 對於盧綰為什麼會造反,司馬遷和班固都有評價。司馬遷在《史記》中評價道:「內見疑強大,外倚蠻貊以為援,是以日疏自危」;班固評價道:「見疑強大,懷不自安」。為什麼盧綰感到不安和自危呢?
  • 劉邦最要好的是誰?不是張良蕭何韓信,而是同日出生的他
    文 | 百川盧綰,男,漢族,公元前256年生,壽命約66歲。屬相蛇,星座約為天秤座,江蘇豐縣人。劉邦最要好的是誰?不是張良蕭何韓信,而是同日出生的他。《史記·列傳第三十三》記載「盧綰者,豐人也,與高祖同裡。
  • 曾經與劉邦同甘共苦的盧綰,為何最終選擇了背叛?
    西漢建國後,受封燕王的盧綰,與代相陳狶勾結背叛劉邦的故事,很令人費解,跟劉邦一起從沛縣出來的兄弟,盧綰是封爵最高的一位,也是唯一背叛的一位。 盧綰之所以背叛劉邦,一方面是擔心自己步韓信、彭越後塵,被呂后滅族。另一方面,也他手下的一幫人,害怕自己失去富貴,慫恿而導致的。
  • 為何開國元勳都接連背叛劉邦?連異姓兄弟盧綰都與劉邦反目成仇
    漢高祖劉邦經過幾十年的紛爭與努力之後,終於建立了漢朝。在劉邦打天下的時候,整個天下並不是只有劉邦一個人打下來的,而是很多個諸侯一起打下來的,在打下來天下之後。劉邦把這些人分成了諸侯王。而最後唯一一個沒有被廢除的長沙王,主要原因也是因為他過於老實,沒有絲毫謀反的心理,而劉邦也不能把所有的王全部殺掉,要留一個告誡世人,他劉邦並不是一個忘恩負義過河拆橋的人,給自己留下一點口德。
  • 劉邦為什麼要殺樊噲?
    那麼,既然劉邦和樊噲關係那麼鐵,為什麼劉邦還要殺樊噲呢,其實說起來,劉邦要殺樊噲也只是一時起意而已。當然,要搞清楚歷史人物之間的關係,什麼時候都不能脫離當時的歷史背景。那麼今天既然我們是要來分析劉邦為什麼要殺樊噲,不妨先來看看劉邦和樊噲當時所處的歷史背景是怎麼樣的。
  • 兄弟的背叛:盧綰為何與劉邦反目成仇?有人想挽回,可是已經晚了
    論起戰功,有一大票功臣出生入死,汗馬功勞絕不會輸給盧綰,可是,劉邦還是以交情優先,想要封盧綰為王,但他又怕群臣不服,假意說要選擇群臣中有功者為燕王。群臣明知劉邦想要王盧綰,卻也奉承巴結地說什麼「盧綰功最多,可王燕」,根本就是上演一場上下交相賊的戲碼。
  • 劉邦手下都是因為什麼而造反的?不是因為殺功臣
    劉邦建立漢朝以後,有很多異姓諸侯王和大臣造反。其中包括燕王臧荼、燕王盧綰、韓王信、淮陰侯韓信、淮南王英布、代國相陳豨等人。這些異姓諸侯王和大臣到底為什麼謀反,是因為謀反被殺,還是因為怕被殺而謀反。接下來,就讓我們從史料中一探究竟。
  • 劉邦消滅了所有異姓王 卻唯獨留下了他 他就是長沙王吳芮
    今天我們談論的是劉邦關於根除這個姓氏的故事。為了鞏固他作為最厲害的人地位,劉邦開始計劃要根除他之前封存的八個不同的姓氏的王爺,以防止他自己的好不容易得到的江山,將來會落入這些姓氏的手中。首先最慘的是臧荼,他被劉邦拿來第一個開刀的。他曾被項羽叫做顏王。後來呢,項羽被劉邦擊敗後。
  • 為何劉邦能除韓信卻不下手,呂雉殺韓信是自作主張,還是劉邦授意
    劉邦本來也不是什麼仁慈的人,為何只把韓信貶官而不殺他呢?劉邦與韓信劉邦雖然是皇帝,但是,做事也要講證據,也不能亂殺無辜,況且韓信是異姓諸侯王,當初天下並不止韓信一個異姓王,還有燕王臧荼、梁王彭越、韓王信、淮南王英布、燕王盧綰、趙王張敖、
  • 劉邦為何不為戚夫人留下後路?不是劉邦忘記了,而是他不願意
    看到這,也許大家會感到疑惑,呂后作為劉邦的妻子,為何也在劉邦的打擊對象之中呢? 這其實並不意外。在劉邦稱帝的過程中,除了劉邦自己掌握的軍隊和那些異姓王所掌握的軍隊以外,第三股最大的勢力,就屬呂后一黨了。
  • 樊噲隨劉邦出生入死,為何劉邦臨死之前,一定要下令殺了他?
    同時他還是劉邦親戚,娶了呂后妹妹呂嬃,對劉邦有著救命之恩,為何劉邦臨終前要處死樊噲?我們一起往下看。樊噲因狗肉與劉邦相識,後來劉邦芒碭山起義,樊噲也一起參與。因在戰場上英勇殺敵,立有平沛縣、攻城陽、破秦河守軍等戰功,在軍中獲得頭號猛將這個稱號。不僅如此,他還多次在危險中拯救劉邦。
  • 雍齒曾多次背叛劉邦,為何劉邦依然讓他封侯拜相
    哪怕臣子並沒有反叛之心,但只要有反叛的能力,君主也會對臣子進行打壓甚至是除去對方。漢朝初立,劉邦曾誅殺不少有功之臣。但您可能並不知道,為人務實的劉邦,居然會放過一名多次背叛自己的臣子,並且劉邦還讓他做到了封侯拜相,這個人就是雍齒。
  • 劉邦建立西漢,手下能人眾多,為何只對周勃如此信任?
    周勃攻打開封時最先衝到城下,可以說,自劉邦在沛縣起兵以來,周勃首當其衝。立了赫赫戰功。定陶之戰,秦軍章邯打敗了楚軍項梁的部隊並殺死了項梁。鉅鹿之戰後,劉邦、項羽領兵向東回到碭郡,也就是睢陽(今河南商丘縣南一裡)。周勃跟劉邦共打了一年零兩個月的仗。楚懷王封劉邦為安武侯,任命他為碭郡郡長。沛公任命周勃為虎賁令。又隨沛公再次平定魏地。
  • 呂雉真的給劉邦戴綠帽子了嗎?
    一,權勢女人不替老公來幾頂綠帽,那就不是權勢女人了女主專制,一般伴隨著權勢女人養男人。為什麼呢?因為掌握大權的人已經死了,權利才落到她們手中,有了大權,還有什麼不敢幹的?她們替已經死去的老公戴上綠帽就理所當然了。
  • 樊噲一生為劉邦出生入死,甚至還救過劉邦的性命,為何劉邦要殺他
    俗話說得好「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在歷代開國君主之中,劉邦絕對是排得上號的人物,世人對他印象最深刻的事情,就是他手底下的功臣命運都比較悲慘。比如韓信、彭越、英布等等,如果讓他們重新選擇的話,估計不會考慮再做劉邦的臣子了。
  • 審食其和呂后關係不正當,為何劉邦不殺審食其,還封他做闢陽侯?
    這段出自《史記》的記載顯示,趙兼希望通過審食其的關係跟劉邦搭上話,從而救他姐姐出監獄。趙兼的思路是,他找審食其,審食其找呂后,呂后找劉邦,通過這樣的一步步傳話,讓他姐姐走出監獄的大門。為什麼趙兼不通過其他路徑找劉邦呢?
  • 雍齒背叛了劉邦,為何劉邦抓住他後沒有殺他,還給他封了侯?
    當時有個叫做雍齒的人,是沛縣的世族,在劉邦起義的時候,他也跟隨著劉邦揭竿而起,成為了劉邦的屬下,但是雍齒在沛縣時就十分看不起劉邦,即便到了現在加入了起義軍,他也認為劉邦無法成大器
  • 劉邦為何要殺韓信?換成別的帝王,可能也會殺他
    ▲韓信(影視劇形象) 就在劉邦要翻臉之際,一旁的張良、陳平提示劉邦,漢軍危難,如不答應韓信,恐怕難逃一劫,索性直接立他為王。 所以劉邦才改口罵道:「大丈夫平定諸侯,要做就做真王,何必做代理王呢?」並答應了韓信的要求。 韓信這才發兵相救。
  • 劉邦一生敗給過兩個人,助他一統天下的最大功臣,不是韓信而是他
    當然劉邦二哥也要親自下地幹活,說明是小地主家庭出身。幹亭長也說明劉邦家有點小錢,古代這種芝麻綠豆官的官俸極低,要家裡贊助的,就圖個在鄉裡威風一把。劉邦的不拘小節、殺功臣、臨變丟棄家眷,這些就造成了大家印象裡的流氓習性,沒有重點著墨劉邦早點的遊俠習性,作為楚人遠出魏,做張耳門客,沒點本事能做?司馬遷在史記中對士、遊俠褒揚不遺餘力啊。
  • 韓信死後,他的兵法或許沒有失傳,一人學了皮毛,害苦了劉邦
    遺憾的是,韓信被呂雉殺於長樂宮,他的用兵韜略從此失傳。作為中國最優秀的軍事家之一,韓信的兵法真的失傳了嗎?其實不盡然,有一個人,曾學到韓信兵法的皮毛,曾一度讓劉邦非常頭疼,劉邦幾乎出動了漢朝初年所有的名將,耗費兩年的時間才將他打敗。這個人,就是陳豨。陳豨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