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慶祝首屆「世界窮人日」 中國部分教區和慈善機構已作出響應

2020-12-11 基督教資訊平臺

河北進德老年之家接收了一位特困人士來回應教宗的號召(圖:信德網)

11月19日是天主教教宗方濟各所設立的首屆「世界窮人日」,來踐行聖經「記念窮人」的教導。中國天主教部分教區和慈善機構對此迅速做出了響應。

信德網報導,天主教太原教區、南京石鼓路天主教堂、河北進德老年之家等地均做出了關懷窮人的行動。

天主教太原教區為回應教宗的「世界窮人日文告」,在 「世界窮人日」當天開展了具體的活動和關懷行動,並對未來關懷窮人的工作做出計劃,共同肩負支持窮人的使命。

其具體活動包括:1、建議各堂區成立教友愛心服務團體,為堂區範圍內的窮人開展服務;2、鼓勵各堂區開展各類公益慈善的講座和宣傳活動;3、每位信友提高公益慈善意識,積極參與關懷窮人的活動;4、重視家庭中的老人和常常被忽視的成員;5、司鐸在19日帶領教友為窮人祈禱,在彌撒講道中闡釋福音中貧窮的意義和關愛窮人的價值;6、教區社服中心(士傑公益)將於2018年1月6日18:00舉辦「教區第二屆慈善晚會」,邀請各位教友報名參加;7、各堂區的公益慈善活動可以申請教區社服中心(士傑公益)協助開展。

南京石鼓路天主教堂則正在組織「江蘇南京窮人日活動」愛心義賣召集令,呼籲大家捐贈閒置物品並對物品進行統一整理歸納,進行義賣,所得將全部用於堂區慈善事業。而河北進德老年之家接收了一位特困人士來回應教宗的號召。

2017年11月17日下午,石家莊天主教河北進德老年之家迎來了該院2017年度義務接收的被一輛120救護車帶來的第四位特困人士。在老人院成立的15年來,共免費接收孤寡老人78人。進德老年之家常務副院長王花蕊表示,老人院這次是以實際行動響應教宗關愛窮人的號召,她也希望更多的教會人士能在世界窮人日為窮人提供一次實際的幫助。

這位特困人士癱瘓四年,生活不能自理,他的疾病把本就貧困的家庭徹底拖垮,其妻子自幼左半身重症小兒麻痺症,其女兒在他出事半年後被迫輟學,時年14歲,因沒有學歷只能打零工,收入微薄。照顧這位特困人士的一直是他80歲的老母親和老父親,父親因操勞過度罹患癌症,今年不幸離世。現一家人住在舊房子裡,前後共欠下外債28萬餘元。      

梵蒂岡電臺報導,世界窮人日是2016年11月20日教宗方濟各在慈悲禧年閉幕之際宣布的節日,旨在號召整個基督徒團體向窮人、弱小者,以及那些尊嚴被踐踏的男女,伸出援助之手。世界窮人日文告題目是《我們愛,不可只用言語,而要用行動》。

相關焦點

  • 第二屆京津冀天主教慈善晚會在北京舉辦
    中新社北京10月27日電 (李晗雪)「2018第二屆京津冀天主教慈善晚會」27日在北京舉行。晚會由中國天主教愛國會、中國天主教主教團和北京、天津、河北天主教會及進德公益基金會聯合主辦,通過現場捐款和書畫作品慈善拍賣為京津冀扶貧項目募款。
  • 澳門歷史最悠久的慈善機構——仁慈堂
    一直以來,仁慈堂都順應社會環境作出調整,適應不同的政局,並在澳門的社會事務,甚至政治事務中發揮作用。 亞洲最古老的西方慈善機構 仁慈堂的歷史是與澳門的歷史一起交織發展的,甚至比澳葡政府的歷史還要悠久。早在十六世紀,澳門開埠不久,仁慈堂的前身「仁慈堂弟兄會」就在澳門成立了。
  • 中國天主教安徽教區劉新紅主教祝聖典禮舉行
    5月3日,中國天主教安徽教區劉新紅主教祝聖典禮在蕪湖天主堂舉行。中國天主教「一會一團」及中央統戰部、國家宗教局,省直有關部門和部分市、縣(市、區)的領導應邀觀禮,部分省(市)和天主教安徽教區的神甫、修女和省內信教群眾等參加了祝聖慶典活動。  祝聖儀式按照中國天主教主教團《主教聖秩授予典禮》規定的內容和程序進行。
  • 程芬:從疫情響應看中國公益慈善機構可以向美國同行借鑑些什麼?|...
    其次,中美慈善事業發展階段和水平存在差距。美國的慈善行業發展已到成熟階段;而中國慈善行業發展階段相對比較初級。我們的政府很強大,一直是救災和應急管理的絕對主體,尤其在2008年甚至2011年之前,社會捐款由政府接收或統籌使用,我們的救災組織主要跟著政府行動,不太擅長跟公眾溝通,尤其涉及到款項如何使用的問題。
  • 中國天主教愛國會簡介是什麼?
    中國天主教愛國會成立於1957年8月2日。它是由全國天主教廣大神長教友組成的非營利性愛國愛教的群眾團體。眾所周知,新中國成立之初,中國天主教仍處於殖民地狀態,管理教會的權利掌握在外國傳教士手中。為了純潔教會,廣揚福音,中國天主教愛國的廣大神長教友,自下而上地發起了中國天主教反帝愛國運動。
  • 中國天主教愛國會成立60周年紀念會在北京舉行
    中新社北京7月19日電 (記者 楊程晨)中國天主教愛國會成立60周年紀念會19日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中共中央統戰部常務副部長張裔炯、國家宗教事務局局長王作安等出席。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王作安對中國天主教愛國會提出四點希望:  ——要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宗教工作的重要講話精神,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堅決擁護和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不斷增強堅持獨立自主自辦教會的信心和決心。
  • 民國時期的廣州慈善機構
    圖片來源: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官網 民國初年,慈善組織無疑是最引人注目的現象和最廣泛的話題之一。 朱友漁是社會學家和上海英國聖公會的傑出領導,他總結道,他所處時代的中國慈善機構顯示了一個「新的民族特點……過去囿限於小的社會團體的社會意識……衝出局限,融入民族大意識之中」。他認為,這個變化要求政府和人民更加團結一致、齊心協力,「擴展慈善領域」。
  • 有條不紊推進天主教中國化的理論和實踐
    中國天主教主教團主席馬英林金秋十月,舉世矚目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勝利召開。報告全面總結過去5年的工作和歷史性變革,作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大判斷,深刻闡明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系統闡述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基本方略,面向未來提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大政方針和行動綱領,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徵程。習近平在報告中關於宗教工作和宗教問題的論述,與全國宗教工作會議的精神是一致的。
  • 中國天主教主教團
    1980年5月23-30日,中國天主教第三次全國代表會議在北京隆重召開。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會議,標誌著中國天主教在文革後進入了全面恢復和重建階段。這次會議距中國天主教第二屆代表會議有18年之久,是粉碎「四人幫」之後天主教界的首次盛會。在這次會議上,成立了中國天主教主教團和中國天主教教務委員會,時稱「兩會一團」。這兩個教務組織的成立,對推進教務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 中國天主教愛國會
    中國天主教愛國會在西城柳蔭街14號。1958年於北京正式成立。1982年,在北京成立中國天主教主教團,為中國天主教各教區的領導機構。有成員56人。並成立中國天主教教務委員會。第二屆教務委員會有委員172人。
  • 天主教
    1949年後,大批中外籍教職人員和一些教徒從大陸來到臺灣,教廷於1949年12月30日把臺灣劃分為臺北、高雄兩個監牧區,1950年10月6日、1952年8月7日,又先後建立臺中和嘉義、花蓮3個監牧區。1952年8月7日,教廷以臺灣作為中國第21個教省,臺北監牧區升格為總教區,郭若石任總主教。1961年至1963年,建新竹、臺南兩教區,高雄、嘉義、臺中、花蓮均升為教區。
  • 澳門歷史最悠久的慈善機構,建立了中國第一所西式醫院
    Belchior Carneiro,1516-1583)建立,負責慈善救濟的工作,建築因此而得名。它是澳門歷史最悠久的慈善機構,也是第一家來自歐洲的慈善機構。主教賈尼路賈尼路主教出生於葡萄牙中部的科英布拉,1568年抵達澳門。畢竟,那時的澳門只是一個小漁村,賈尼路主教發現本地醫療服務極為匱乏,次年就創立了「聖拉斐爾醫院(Hospital de S.
  • 區天主教愛國會、區基督教兩會開展宗教中國化座談會和憲法普法...
    區天主教愛國會、區基督教兩會開展宗教中國化座談會和憲法普法宣傳活動 2020-12-03 17: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天主教歷史及中國天主教的歷史
    天主教亦稱公教、羅馬公教、羅馬天主教。在全世界大多數國家,新教、東正教、天主教統稱基督教。在中國,基督教一般只指新教,不包括東正教和天主教。東派教會自稱正教,西派教會自稱公教。大主教會及其教皇制,作為獨特的單一教會和體制,至此乃正式確立。    中世紀時,天主教是西歐各國封建社會中佔統治地位的宗教,16世紀宗教改革運動後,天主教在歐洲部分國家喪失統治地位。
  • 詹思祿:天主教中國化有三點神學依據
    中國天主教中國化是賜予初期教會這一特恩的同一個聖神對中國教會提出的要求,要求中國的信徒們從本民族所熟知的話語(包括禮儀形式、建築風格、文學載體、藝術表達等)傳遞信仰信息,對教規教義作出符合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符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闡釋,實現「為一切人成為一切人的」聖經教訓。第三,從福音對律法的揚棄找到天主教中國化的新途徑。眾所周知,猶太教是基督宗教的搖籃。
  • 慈善歷史之旅第四站:澳門·仁慈堂
    今天小編要重點介紹的是——仁慈堂,因為它可以說是亞洲範圍內歷史最悠久的西式慈善機構。在這幾個世紀中,作為繁忙的貿易港口,澳門擁有配置妥善的社會福利設施。在這其中,仁慈堂——這座澳門做古老的教堂,其作用功不可沒。一直以來,仁慈堂都順應社會環境作出調整,適應不同的政局,並在澳門的社會事務甚至政治事務中發揮作用。
  • 天主教的感恩和節約糧食觀
    天主教教義教規有感恩食物、節約糧食、儲存糧食、反對貪食、救濟窮人的諸多美德。感恩食物。「天主,求你降福我們,和我們所用的食物,及一切恩惠,因我們的主基督。阿門!」「全能永生永王的天主,你賜給我們一切的恩惠,我們讚頌感謝你,因我們的主基督。
  • 高舉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旗幟 堅持宗教中國化方向
    紮實推進民主辦教 堅持走中國化道路福建省天主教愛國會 福建省天主教教務委員會進入新世紀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保護和指引下,福建天主教會紮根八閩大地,堅持獨立自主自辦原則,紮實推進民主辦教,堅持中國化發展方向,著力維護和諧穩定大局,為建設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福建作出了應有貢獻。
  • 房興耀:天主教已選出11名教區主教
    但是由於多方面的原因,有44個教區長期空缺主教,這一現象已經嚴重影響了天主教福音在我國的傳播。今年57歲的房興耀是山東省臨沂教區的主教。在去年12月舉行的天主教第八次代表大會上,他當選為新一屆中國天主教愛國會的主席。和房主教同時當選的,還有來自昆明教區的馬英林主教。他被選為中國天主教主教團的主席。
  • 中國天主教第九次全國會議閉幕 房興耀連任愛國會主席
    央視新聞12月29日報導,中國天主教第九次全國代表會議當天在北京閉幕。房興耀主教連選連任為中國天主教愛國會主席。值得注意的是,房興耀當年被祝聖為主教時,獲得了中國和梵蒂岡的「雙重認可」。 沈斌、詹思祿、方建平、雷世銀、劉元龍、郭金才、黃炳章、舒南武、嶽福生、孟青錄、吳琳、李山、裴軍民、楊曉亭、何澤清、施雪琴、楊永強等17人當選中國天主教愛國會、中國天主教主教團副主席。 房興耀出生於1953年6月,男,漢族,山東臨沂人。1989年12月晉鐸,1997年7月晉牧,任天主教臨沂教區主教。當時獲得中國和梵蒂岡雙重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