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5 22: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關注公眾號,與80萬蓬江人一起看
蓬江發布
權威報導 暖意用心 服務民生
點擊上方籃字關注並加入星標
完備的汙水管網,
有助於改善居民生活環境,
提高居民生活幸福指數。
近兩年,
蓬江區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
開展得如火如荼,
這背後離不開一群90後年輕人。
▼
蓬江區地下管網複雜,改造起來談何容易。在蓬江區城管局給排水管理股一群90後年輕人的不斷摸索和堅持下,這項利民工程得到穩步推進。
劉佛貴便是這個年輕團隊的成員之一。他負責項目的管網施工圖,早已牢牢刻在了他的腦海裡。哪條巷子要埋管,要怎麼埋,埋多深,他總能馬上答上來。在這群年輕人的努力下,蓬江區的截汙管網在一點點完善,而他們也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成長。
劉佛貴(左)和團隊人員在檢查排汙管道。
說服村民配合改造是關鍵
我們現在走的這條路,底下就埋著我們鋪設的管網,附近居民生活產生的汙水就是通過這些管網輸送到汙水處理廠去的。
劉佛貴負責的
棠下鎮石頭村截汙管網工程
已經完工並投入使用。
他帶著記者在村裡走訪時,
對這裡的道路十分熟悉。
早期城市建設汙水管網並不完善,尤其是城鄉接合部和農村區域。許多自建房的汙水都是直排到村裡的魚塘、河湧裡,附近河道逐漸變得黑臭難忍。
蓬江區水環境綜合治理項目一期和二期工程主要工作是鋪排、完善城市排汙管網及消除城市黑臭水體。這項工程在技術上不難實現,但劉佛貴還是感到挑戰重重。一開始,很多村民都不理解,劉佛貴在遊說時,甚至被人指著鼻子罵過。「這項工程的難點在於做通村民的思想工作,缺了點恆心、耐心,工程都很難推進。」他說。
劉佛貴和團隊人員研究生活汙水治理工程推進方法。
今年8月份,棠下五洞村農村生活汙水治理工程開工。由於村民的不理解,致使項目難以落地實施。五洞村離汙水處理廠比較遠,最理想的方案就是在村裡建設一套一體化汙水處理設施,相當於一個「可攜式」汙水處理箱,把汙水就地處理後達標排放。該方案需要用到的地塊被村民何伯租用來種菜。老人家不願把地方騰出來。幾番登門遊說未果後,有人提議,鶴山沙坪河附近村落情況和五洞村相似。
於是,劉佛貴把何伯和該村村民代表帶到了沙坪河,讓他們親身前去感受治理的效果。何伯看到別人村裡整潔舒適,沒有汙水橫流,村民的生活質量得到了切實改善。「何伯明白了這是件好事,回來後把地方騰了出來,支持汙水處理設施建設。」肩承著村民的期望,劉佛貴心裡的責任感也重了幾分。
團隊戰將都是「90後」新血液
記者了解到,劉佛貴所在股室的成員都是「90後」新血液。這個工程的成果是大家肩並肩、一步一個腳印探索得來的。
「最初只有2個人負責這個工程,後來越來越多人加入,大家一起去做這件事。」劉佛貴一邊看著蓬江區的汙水管網逐步完善,一邊也感受著自己和團隊隨著這個工程推進而不斷成長。
劉佛貴和團隊人員積極推進汙水管網工程建設。
劉佛貴說:
「我們在推動著工程,同時這個工程也推動我們的成長,讓我們體會到什麼叫責任擔當。」
從該工程籌備階段,劉佛貴一直都在跟進,工程動工後大伙兒更是一天不停。今年5月20日是劉佛貴夫妻商量好的結婚領證登記的日子,恰逢蓬江水環境二期項目立項關鍵階段。他當天下午下班後陪家人簡單吃了飯,就又趕回辦公室加班至凌晨。
經過一年多的改造,該工程的一期項目陸續迎來了竣工,二期項目也全面動工了。「最初大家沒明白過來這工程是幹嗎的,截汙效果如何。隨著一期項目完工後,截汙效果出來了,村裡的內河湧、魚塘等不黑不臭了,生活環境得到改善,村民就理解了。現在許多村還會主動配合我們,所以二期工程來自村民的阻力就沒那麼大了。」劉佛貴覺得,村民態度的轉變,說明了團隊的工作得到了肯定。
蓬江區水環境一、二期項目計劃累計新建截汙管網超過600公裡,截至目前,已完成約280公裡的建設任務。大約3年後,蓬江區的汙水管道將全面鋪成一張網,延伸到每家每戶。
引汙的「血管」打通了,城市生活汙水順管而走,被送到汙水處理廠這顆「心臟」,汙水經處理達標後排放。屆時,昔日「臭水溝」將華麗變身,水清波碧、魚翔淺底,成為居民休閒娛樂「打卡」點。每一個水體都將恢復到從前澄澈乾淨的模樣,讓城市水質得到徹底改善,人民群眾共享秀水長清。劉佛貴和股室的每一個治水人都正為這樣的情景不懈努力著。
原標題:《蓬江有一個「90後」團隊,用責任擔當搭建截汙網絡!》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