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邱夢思 編 | 白晨
8月31日,商務部發布2020年第35號公告,決定即日起對原產於澳大利亞的進口裝2升及以下容器的葡萄酒進行反補貼調查。此前,商務部已經對澳葡萄酒啟動反傾銷調查,這也意味著中國正式對澳葡萄酒開啟了「雙反調查」。
彼時,不少行業人士認為:澳洲酒的市場大概率會受到牽連和影響。
如今,距離商務部對澳大利亞葡萄酒啟動「雙反調查」已兩月有餘,市場上關於澳洲酒即將加稅的傳言不斷,甚至有部分進口酒商發出了將根據市場行情進行調價的通知。而近日,還有彭博社發文稱:11月6日起中國停止進口澳大利亞葡萄酒。此消息雖未被證實,對澳洲酒在國內市場的發展而言,無異於「雪上加霜」。
那麼,接連遭受政策層面「利空」消息的澳洲酒現在境況如何?對此,微酒記者展開了採訪調查。
商家曾「應激」囤貨
一位從業超過20年的進口商透露:「商務部啟動『雙反調查』後,進口商擔心要增稅,所以不少人在前段時間加緊訂貨並催促澳洲酒莊儘快發貨。」
「澳洲酒在三季度末出現了有力反彈。」有知情經銷商認為:這與上述酒商訂貨在階段「激增」有關。
值得注意的是,微酒記者從澳大利亞葡萄酒管理局發布的最新出口報告中也找到兩點支撐:
第一,截至2020年9月30日,澳洲酒在過去年12個月對中國大陸出口額上升了4%至11.7億澳元,平均出口額上升了18%至9.54澳元/升(離岸價);第二,高價格區間特別是30澳元/升或以上價格的葡萄酒出口中國大陸創下矚目的漲幅。
此外,還有進口酒商進一步指出了數據背後的真相:「據粗略估計,富邑集團佔到澳洲對華紅酒出口額的近六成,也就是說,澳洲酒近一年來出口中國這份漂亮的成績單主要動力來源於富邑集團。」
「而8月和9月正是富邑集團新財年大量發貨的時間。」在上述酒商看來,8月18日商務部啟動對澳洲酒反傾銷調查的事件反而刺激了進口商在那兩個月加快囤貨。
「但那只是階段性的應激反應。」有酒商透露說:「其實到了9月後期很多人都不敢再訂貨,主要是因為算不準什麼時候增稅,以及增多少稅。」
渠道價在漲,奔富傳出「茅臺行情」
對於澳洲酒的市場情況,四川酒樂糖酒有限公司總經理唐宇表示:「我感覺今年澳洲酒的銷售情況較為理想,有部分澳洲酒的進口價格和批價一直在漲。」
「漲的只是渠道環節的價格,漲幅也不大,而且沒有傳遞到終端零售價。」有酒商指出:因為今年進口葡萄酒的整體環境確實不太好,除了奔富之外,其他的澳洲酒銷售情況相比往年只能說持平或者略差一些。
多位奔富進口商也告訴微酒記者:「今年7月以來,奔富的批價有小幅上調,不同產品的調價幅度不同。」
而對於澳洲酒「領頭羊」的奔富逆勢增長的表現,市場上甚至有其走出了「茅臺行情」說法。
不過,奔富進口商王亮(化名)卻認為:「實際並沒有那麼誇張。」
王亮還解釋說,「奔富的價格上漲一是和進入新財年價格上調有關,二是和產品庫存有直接的關係。另外因為『雙反調查』,讓不少進口商有看漲的預期;但實際上目前奔富多數系列產品的市場庫存充足,很多客戶拿到貨想要快速迴轉現金流,還是會往外賣。」
在一位行業觀察人士看來,「奔富雖然的確極具品牌力,但進口葡萄酒產品多且雜,可替代性產品有很多;如果漲的太猛,消費者也難以消化。」
四川朗雲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蕭欽月也告訴微酒記者,「其實不少酒商有漲價的預期和準備,但在葡萄酒進口數據連續下跌的背景下,但凡有庫存的廠家,都不會輕易選擇冒著損失客戶的危險率先漲價。」
而針對澳洲酒未來的價格是否會上調,一位進口商則認為:「當後期庫存逐漸減少,需求上漲的時候,價格自然會往上走。」
面臨「不確定」風險的持續影響
綜上來看,一方面是澳洲葡萄酒對中國市場有著極強的依賴性,另一方面是「雙反調查」可能將帶來的增稅甚至「停止進口」等不確定的風險。
而從市場層面來看,現在有不少酒商都處於觀望狀態,訂貨都變得更加謹慎。
有行業人士認為,「不論是從短期還是長期來看,澳洲葡萄酒都將遭遇一定的挑戰。」
針對「雙反調查」可能會帶來的持續影響,微酒記者採訪了多位酒商以及行業人士,從正面影響來看,主要有以下兩點:
第一,幫助進口商去庫存。部分酒商可以用即將增稅和漲價的說法,來促使下遊客戶進貨。蕭欽月表示,「行業底價提升速度可能要取決於過去幾年的底價庫存的消化速度,某種意義上來講可以幫助消化社會庫存,長期可能是有利於市場發展的。」
第二,大規格包裝產品的機會來臨。據了解,商務部對澳洲酒啟動「雙反調查」的兩份公告都明確指出,調查對象是裝入2升及以下容器的葡萄酒。蕭欽月認為,這對於類似於BIB(盒中袋)的大規模包裝產品是個不錯的機會;且國際市場對PET和BIB包裝葡萄酒的接受度和認可度已經越來越高,疫情期間屢創銷售記錄。
從負面影響來看,王亮認為,短期不明顯,長期的影響會比較大,作為進口量最大的國家,未來澳洲酒的市場份額極有可能會被其他國家蠶食。
其次,在面臨加稅以及政策不穩定的情況下,可能會有越來越多的進口商開始不願意冒風險進貨,當然要看最終是否增稅以及相應的幅度,有溢價能力的品牌商可以消化掉稅的波動,但有的也會選擇不做澳洲酒或者轉行。
對此,一位在法國擁有酒莊的莊主告訴微酒,「這兩天,已經有近20家經營澳洲酒的進口商諮詢業務合作,想要把經營重心從澳洲酒轉移至法國酒。」
「因為很多酒商都認為,後期如果加稅就要轉移品牌,越早做這個準備受到的損失越小。」上述酒商補充說。
整體來看,「雙反調查」已經迅速由政策層面傳導至了市場與終端,澳洲進口酒商的反應各不同:有人仍在觀望之中,也有人已經在著手尋找退路,也有人尋求新的機會以及業務增長點。不過,在政策壓力之下,有品牌影響力的澳洲酒也表現出較強抗壓能力,走出了「獨立行情」。
未來,面臨「不確定」風險的持續影響,澳洲酒會如何變化,微酒記者也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