菠蘿這玩意兒怎麼說呢,喜歡吃但卻很麻煩,因為需要精心處理(鹽水洗,有人說根本沒什麼用)。它的外表坑坑窪窪,長滿很多刺,幾乎一年四季都能吃到,因此貌似也不算什麼高大上的貴族。
不過,在古時候的歐洲,它十分尊貴,就連俄羅斯的凱薩琳大帝和英格蘭的查爾斯二世都是它的超級fans。
這是為什麼呢?
菠蘿的老家原本在南美洲,15世紀末,江湖混子哥倫布發現了它,就把它帶回西班牙。西班牙國王稱它為「水果之王」。英國女王聽說後嫉妒得不行,也把它搬上餐桌。物以稀為貴,它的身價一路飆漲,成為貴族和土豪們拿來炫富的吉祥物。
後來,它從西班牙、英國、法國傳入荷蘭,繼而傳遍歐洲、非洲和亞洲。直到17世紀明晚期,葡萄牙傳教士把它引進中國,並大範圍開始種植。
鳳梨跟菠蘿到底有什麼關係?
菠蘿在大陸叫作菠蘿,在臺灣就叫鳳梨。
而大陸地區的菠蘿的名與佛教有關。因口味與菠蘿蜜類似,菠蘿蜜的發音與佛教的波羅蜜多音譯相同;同時菠蘿外表的六角形結瘤與佛祖頭上的螺髻很像,因此而得名菠蘿。
據《臺灣府志》記載:果生於葉叢中,果皮似菠蘿蜜而色黃,液甜而酸,因尖端有綠葉似鳳尾,故名鳳梨。
又據《中國植物志》記載:鳳梨,俗稱菠蘿,為著名熱帶水果之一。鳳梨閩南話又稱旺來,象徵子孫旺旺來。因而在一些寺廟拜會上,會用鳳梨表示吉祥之意。
大陸的鳳梨其實是無眼菠蘿,是菠蘿的新品種。
挑選菠蘿也有訣竅。要挑個矮且體粗的,因為果肉結實肉多;然後就是看大小,大的好吃,熟得比較透,發育,味道甜。
削菠蘿的時候首先去掉頭部對半劈開,切成四分之一後去掉中間硬硬的長條芯,再慢慢削掉底部外皮就可以了。
直接吃很容易扎嘴,口唇發麻、發癢甚至紅腫,出現腹瀉、嘔吐、頭痛等症狀。這是因為菠蘿體內分泌了一種蛋白酶,口腔黏膜一旦碰到它就會產生強烈的刺激。解決這個難題就是用淡鹽水浸泡,或者煮沸後放涼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