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雞蛋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每個人都會的一個必備生存技能。在大家的觀念裡,雞蛋最簡單的做法就是水煮,營養成分高,全家老少都適合吃。
可是為什麼每個人煮出來的雞蛋形態不一樣呢?不是破殼就是粘殼,還有嚴重的整個雞蛋都給煮爆在開水裡了,請問這是在煮溫泉蛋嘛?
所以說,儘管操作步驟很簡單,但是內含的道理卻有很多,不然為啥別人煮出來的雞蛋既不粘殼又不會爆呢?雞蛋究竟是冷水下鍋還是熱水下鍋?為什麼別人煮出來的是流心蛋黃,而我做的蛋黃老如橡皮呢?
這一系列的問題裡都包含著一定的技巧與方法,只有當我們去一一解開之後,才會明白其中的原理。那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關於煮雞蛋的哪些小妙招吧!
煮雞蛋小妙招
1、雞蛋冷水下鍋:不要再使用沸水放雞蛋的方法啦!這是造成雞蛋煮爆和不易剝殼的「罪魁禍首」,沸水的高溫瞬間讓雞蛋膨脹,很容易就會煮爆開來。正確的方法是在冷水時就將雞蛋放入鍋中,一起隨水煮開後調小火煮3~5分鐘即可。
冷水放雞蛋
2、降低雞蛋含水量:一般新鮮的雞蛋二氧化碳含量高,蛋白pH較低,易凝固在殼上不容易剝,這是導致煮出來的雞蛋粘殼的重要因素之一。正確的操作方式應該是把新鮮雞蛋放置半個月左右後,待雞蛋自身二氧化碳蒸發一部分後再煮,就不會粘殼了。
雞蛋放置降水分
3、煮後冷水浸泡:雞蛋煮好後放入冷水中浸泡幾分鐘,會使得雞蛋更好的剝殼。這個原理通熱脹冷縮,利用冷水來降低雞蛋的溫度,從而把蛋白的體積縮小,就使得雞蛋很好剝殼了,但需要注意的是要使用飲用礦泉水,因為自來水有一定的細菌,而雞蛋經過高溫加熱,已經把阻止細菌通過的蛋殼膜破壞掉,細菌很容易進入雞蛋內。
雞蛋煮好後用冷水浸泡
關於煮雞蛋的妙招技巧還有很多,像加鹽煮雞蛋、煮前泡泡水等方法都可以嘗試的,畢竟生活中的小妙招都是試出來的!煮雞蛋除了有很多的妙招,同時還有各式各樣的方法,不要以為雞蛋只有一種煮法!
雞蛋的花樣煮法
1、常見煮雞蛋:將雞蛋清洗乾淨,與冷水一同放入鍋內開大火煮5~8分鐘左右,雞蛋即可煮熟,隨後撈出放入清水中浸泡1分鐘左右即可食用。
水煮雞蛋
2、溏心蛋:蛋白全熟,蛋黃呈流質的半熟水煮蛋。溏心蛋的關鍵是煮蛋的時間,水沸後在鍋裡燜煮3~5分鐘即關火撈出。
溏心蛋
3、溫泉蛋:類似於低溫慢煮蛋,在60~70攝氏度的溫水中,煮至蛋白和蛋黃都處於半凝固狀態。鍋中水燒開後調小火,雞蛋打在湯勺中,慢慢下沉湯勺至蛋液淹沒在水中而不散,加入5分鐘左右就能將細膩爽滑的溫泉蛋做好啦。
溫泉蛋
4、太陽蛋:日常最容易看見的煮蛋方式,其實也可以說是煎蛋,但又有一定的區別。方法是熱鍋冷油,將少量食用油在鍋底抹勻,大約在鍋內溫度有3成熱時打入雞蛋,小火煎至蛋白凝固,萌萌的太陽蛋就完成啦。
太陽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