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我們村的變化,那可是翻天覆地,以前我們村以養豬為主,村裡臭氣燻天、髒亂不堪,現在你看看多乾淨,花花草草多漂亮,後面我們也逐步搞民宿,發展旅遊。」薊州區東施古鎮韓家筏村村民陳永富說到村裡的變化非常自豪,韓家筏村的變化是薊州區發展全域旅遊的一個縮影。「十三五」期間,薊州區做精旅遊產業,以「旅遊+」為引領,堅持全域式布局、全社會參與、全方位建設,把生態空間做優,把山水特色做足,把旅遊價值放大。
上世紀90年代以來,薊州區開始發展旅遊產業,農家樂旅遊如雨後春筍般迅速發展,帶火了景點、帶富了村民。經過了20多年的發展,旅遊已經成為了薊州的支柱產業,「十三五」時期,如何讓薊州的旅遊產業更上一層樓,薊州區對旅遊產業進行了全新規劃。
五年間,薊州區成功入選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設立了區級旅遊發展專項資金,成立了旅遊發展委員會,建成了智慧旅遊大數據中心,獲批了國家級旅遊業改革創新先行區,抓好了旅遊集團企業化運行,整合資源完成4個國有景區經營企業化改造,實現管理權與經營權分離。
在景區建設方面,薊州區實施了智慧旅遊、旅遊廁所A級創建、旅遊驛站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薊州區智慧旅遊大數據中心上線運行,在景區及城區建立了旅遊諮詢服務中心,提升了盤山、長城、八仙山等景區基礎設施水平,推進了小穿芳峪鄉野公園、大巨各莊香草園景區建設,完成了黃崖關長城創建國家5A級景區景觀價值評定和軟硬體改造提升,建成了梨木臺生態遊步道環線,車神架、國色天香牡丹園等一批景區開業運營,郭家溝、北方江南、薊洲國際度假旅遊區被評為國家3A級旅遊景區,楊津莊牡丹生態植物園、侯家營萬畝荷塘成為平原旅遊新亮點,伊甸園、旅遊水鎮等項目也籤約落地,開始建設,開通了「津門最美天路」──津圍北二線,京哈高鐵薊州站於2019年正式通車運營,實現了40分鐘通達首都北京,旅遊片區實現公交全覆蓋,開通了十餘條旅遊專線。州河灣夜市開街運營,東城金街滿鋪經營,夜間經濟助推消費升級。
五年來,薊州區瞄準都市休閒度假需求,以產業鏈帶動消費鏈,穩步推進旅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了農家院提升改造三年行動計劃,旅遊鄉鎮實施農家院公司化運營,不斷提升農家院質量和水平,打造了郭家溝、毛家峪、小穿芳峪、西井峪等一批旅遊名村,創建中國最美休閒鄉村11個、中國模範旅遊鄉村18個、全國特色景觀名鎮名村5個,一批提升改造後的精品民宿更是在節假日一房難求,農家院品質的提升為鄉村振興激發新活力同時,薊州區積極推動農旅結合,圍繞萬畝牡丹園、北方江南、紫雲水岸香草園等項目,建成了一批安全放心「蔬果園」、色彩紛呈 「花草園」、鄉土風情「遊樂園」。
五年來,薊州區舉辦了漁陽梨園情旅遊文化節、長城國際馬拉松、翼裝飛行長城穿靶大挑戰、天津漁陽金秋旅遊節等重點主題活動,豐富了廣大遊客的旅遊項目,啟動研發了「薊州禮物」系列紀念品,並藉助中國旅遊產業博覽會、「北京市民走進薊縣」等主題活動,加大宣傳、外出拓展客源市場。同時,薊州區強化旅遊安全管理,建立了綜合執法體系,開展了節假日旅遊市場檢查,打擊違法違規經營行為,並將29188890民生熱線打造成薊州統一的旅遊諮詢投訴平臺,不斷提高經營服務水平。
2070萬人次、2400萬人次、2660萬人次、2800萬人次……五年來,薊州區接待遊客人數逐年增加,即便今年受到了疫情影響,薊州區2020年「十一」期間的遊客數量也恢復到去年同期的九成,旅遊收入不降反增。全區旅遊綜合收入,從2016年的109.6億元,增長到2019年的165億元,農家院已經發展到2600戶,床位6.1萬張,帶動農民就業6萬人,受益人口達18萬人。
「十三五」期間,薊州區堅持全時空布局,增強核心景區、旅遊重鎮、精品特色村旅遊服務功能,開發了一批平原地區休閒農莊、特色民宿、紅色展覽館、主題攝影園,打造了旅遊全鏈條,強化了旅遊龍頭項目支撐,推動了景區遊、鄉村遊向休閒度假轉型,整合激活了關聯產業,形成了集聚效應,進一步叫響了薊州全域旅遊的品牌。
津雲新聞記者 霍豔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