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點梅花隨意綻,一杯淡酒看凡塵(詩六首)

2020-12-17 奎先達坂西

文/筆墨書畫(段玉玲)

一、七絕 美酒慰凡心

(中華新韻)

銀裝素裹如仙境,

林木清寒月影深。

萬點梅花隨意綻,

一杯淡酒看凡塵。

二、七絕 紅蕾攀枝

(平水韻)

九天飄逸梨花俏,

嫩蕾攀枝探牖扉。

庭院清香瀰漫處,

寒梅傲雪綻芳菲。

三、七絕 庭院梅影

(中華新韻)

山巒白雪紅霞映,

庭院梅花傲朔風。

清澈香茗今古論,

二三詩友侃天明。

四、五絕 雅趣賞梅

(中華新韻)

滿目風光好,瓊花萬裡飛。

蝸居孤冷日,獨賞一枝梅。

五、七律 豐年瑞雪入香齋

(中華新韻)

祖國山水全仙境,

疊嶂重巒罩起來。

誰道北方無暖意,

如今南域有寒災。

菊花飄落芳菲盡,

梅蕊初生璀璨開。

喜鵲報春屈指數,

豐年瑞雪入書齋。

六、五絕 尋詩稚趣

(平水韻)

飛雪山林白,天邊落日清。

尋思奇妙句,雅趣好詩生。

作者簡介:筆墨書畫(段玉玲),男,65歲,山東萊西人。1976年2月入伍,原在鐵五師服役,軍轉工後到煙臺車務段工作至退休。

推薦:劉國佼 編輯:李勳修

《青煙威文學創作苑》

相關焦點

  • 當代詩人詠雞足山虛雲寺古梅花詩50首
    梅花早布人間信,葭管時飛琴上灰。按候應知陰已往,佔雲可決泰將來。這般默露天心處,獨有禪翁預解懷。今冬臘月,梅花開得特好,微妙香潔,璀璨如雪,本寺方丈惟升和尚吟作五律《雞足山虛雲寺古梅》詩一首以志。全國各地詩人聞梅香而生雅興,首感詩評萬象梅關雪吟長發起,將吟詠雞足山虛雲寺古梅作為詩評萬象2019年開年社課;雲南翠微吟社張慶輝吟長等諸詩友亦見聞歡喜,即興吟作,集以刊出,怡雅同好。雞足山虛雲寺古梅作者:惟升和尚離塵向幽處,依佛護壇場。疏影招鸞落,飛花染衲香。骨清堪傲雪,心淨見空王。
  • 趙斌《三杯兩盞淡酒去,痴看李白狂笑顏》
    三杯兩盞淡酒去痴看李白狂笑顏若有三杯好酒酹月一杯自取一杯為李白>留上一杯喜歡李白。喜歡李白的「會須一飲三百杯」,喜歡李白的「飛流直下三千尺」,喜歡李白的「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喜歡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與李白一起,一起遊山玩水,一起飲酒作詩……這一切都那麼地痛快淋漓。自從學了第一首李白的《靜夜思》,我就總會想:是什麼,成就了李白?你瀟灑飄逸的身影,從頁頁詩篇走出。
  • 千杯雪酒浮梅影,萬盞梅茶品雪忠;連珠體詩十首,梅雪鍾情墨苑風
    窗外又飄起來雪,一樹梅花在冰天雪地裡開放。風雪之中,飄來淡淡梅香。無悔綻放一季的絢爛,默寫用真情演繹的詩篇。千杯雪酒浮梅影,萬盞梅茶品雪忠。曾經的曾經亦會在時光中走遠,唯留一絲清影在夢裡翩躚。留住生命中的感動,又何須那一個無奈的永遠。——皛玊題記
  • 景山詠花詩百首
    百花詩之六十六 金銀花初綻色白後轉黃,成雙成對泛清香。藥載典藏稱涼劑,一壺新綠賽瓊漿。百花詩之六十八 丁香花一樹柔情夏日長,含苞不放待天光。愁思不解東君意,提取香精供祖堂。美人蕉笑靨羞紅點絳唇,佛陀腳趾入凡塵。
  • 8首經典禪詩,獲得人生大自在,8位大德的禪機頓悟,你喜歡哪一首
    △ 遁入深山,斬除心魔這首詩即是他修佛之作,他安閒地坐在溪水邊,看溪水自由地從身旁流過。這首詩描寫悟道所得,已經達到了超然物外的境界。他隱居深山,只求簡陋的茅屋安身,粗糙的飯食也可果腹,但是他心地明朗,對世間的功利與是非都毫不介懷,故而心境安閒自在。既然心中沒有是非,自然也不會在意別人的看法;既然看透生死,人生浮沉自然也就與他無關了。這種超然物外的境界正是由於心中無一物的表現。
  • 梅花詩句_描寫梅花的50首古詩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早梅 - 唐代·齊己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前村深雪裡,昨夜一枝開。風遞幽香出,禽窺素豔來。明年如應律,先發望春臺。山園小梅二首 - 宋代·林逋眾芳搖落獨暄妍,佔盡風情向小園。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樽。剪綃零碎點酥乾,向背稀稠畫亦難。日薄從甘春至晚,霜深應怯夜來寒。澄鮮只共鄰僧惜,冷落猶嫌俗客看。憶著江南舊行路,酒旗斜拂墮吟鞍。
  • 淡淡清馨入夢來,梅花萬朵綻瓊臺
    淡淡清馨入夢來,梅花萬朵綻瓊臺。急覓狼毫輕點綴,疏影橫斜淺墨裁。無雪江南盼雪來,翩翩六角入情懷。最美瓊妃清客念,疏影搖枝醉玉臺。飛落九天著素妝,西風漫舞夢蝶忙。報春驛使枝頭悄,衝凍細尋那縷香。沿舊路,踏蒼茫。女兒心事朵裡藏。碧羅伴我冰林覓,豔魄薄衣待玉郎。
  • 花中之魁 凌寒獨自開 二十一首寫梅花的詩送給你
    【一】梅花,遺世獨立,不畏嚴寒,只為人間送去幽香陣陣。《梅花》宋·王安石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九】梅花似雪滿山坡,有何辦法能把我的身子也化為幾千幾億個,讓每一棵梅花樹前都有一個陸遊常在?《梅花絕句·其一》宋·陸遊聞道梅花坼(chè)曉風,雪堆遍滿四山中。
  • 冬至梅詩精選五首:葭灰動,一陽生,梅花先趁小寒開
    這首冬至詩描寫了他此時此境的心情。既看到了希望,也深感壓力的存在。 這天的晚上,是冬至的交節,那麼葭灰佔律只是想像中的,因為皇帝和他不在宮廷,無法舉行大典。但是按照古老的說法,此時此刻,葭灰必會隨著節氣的到來飛動,代表太陽的回歸。 那麼最敏感此時太陽的,除了新生的蒹葭和飛舞的葭灰,就是這個季節的梅花了。
  • 由「本是青燈不歸客」一詩看不歸客的出世與入世之道
    以上,是一首被廣為傳誦的一首小詩,不工整,平仄不押,語意跳躍,從各方面來看這都不算是一首好詩,事實也確實如此,這首詩的刻意拼湊銜接很明顯。但,這不妨礙它朗朗上口,廣為流傳,更是被許多人喜歡。可見,只要切中人心,詩,也可以是各種各樣的形態。
  • 古體詩創作,凡塵雲仙組詩《天地萬物十首》,每一首都是經典
    組詩《天地萬物十首》作者:凡塵雲仙(李雲茂),當代1.組詩《天地萬物十首》的作者,是凡塵雲仙(李雲茂),當代詩人、作家。當然,凡塵雲仙(李雲茂)先生,是作者,組詩《天地萬物十首》,每一首詩都是凡塵雲仙(李雲茂)先生創作的。
  • 六首王維詩: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隨意揮寫,得大自在山居秋暝唐:王維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山中景,山中情。一山一林,一樹一石,皆是自然。在這裡,沒了世間喧囂,沒了凡塵熱鬧,只有古廟鐘聲和著鳥鳴蟲叫。悠然自在,放空思緒,沒有人追趕,沒有人怒喊。你就是最純粹的你。
  • 七夕詩九首‖——莫嘆世間多故事,但欣天上脫凡塵
    圖片/網際網路《七夕》絕句六首(一)夜半無人蛙鼓琴,葡萄架下去聽音。牛郎織女天仙配,不老情歌唱到今。(二)王母金簪興浪波,隔河相望淚婆娑。(六)又臨七夕雨紛紛,多少天仙打溼裙。抬眼銀河無限渺,情緣未老總騰雲。
  • 六首吟詠梅花的詩詞,寒梅傲雪,暗香迎袖
    1、梅花,中國十大名花之首,有「花中之魁」的稱號。梅花原產於我國南方,有三千多年的栽培歷史,是古人比較喜歡吟詠的意象之一。梅花香氣清幽,沁人心脾,聞起來會讓人有一種神清氣爽的感覺。林逋的性格中帶著幾分孤傲和清高,和梅花凌寒獨自盛開的品格是十分相像的,這也是林逋鍾愛梅花的原因吧。2、許多文人和林逋一樣喜愛梅花,喜愛以梅花的品格自比。今天選擇了幾首,和大家分享。雖然正值盛夏,我們也可以到詩詞中一睹雪中寒梅的風採,感受一番別樣的清幽。
  • 詩話泰州——秦觀詠梅佳作《和黃法曹憶建溪梅花》
    一來,蘇東坡首和此詩就在1084年。這麼好的詩,若作於四年前,才被人發現並和韻,於理不通。二來,秦觀應該是寄詩黃州,向遭受貶謫的蘇東坡問好,表達仰慕思念之情。信到之日,正好是黃州春梅開放之時。也就是秦觀的梅花詩觸及他內心最柔軟的那個點。不敢說,這首詩讓蘇東坡決定遠離官場,但至少起了推波助瀾的功用。而秦觀對於蘇東坡安家宜興的想法,也是非常高興的。他早年就曾說:「我獨不願萬戶侯,惟願一識蘇徐州。」高郵與宜興很近,以後可以就近請教了。
  • 「宋人不知詩而強作詩」 來!看這8首水平如何?
    我們常常說「唐詩宋詞」,潛意識裡認為唐代的詩是最好的,宋代的詞是最好的,事實上,唐代也有詞,宋代的詩也不錯。 今天推薦的8首五言詩,皆出自宋人之手,宋人作詩水平如何?看完之後自見分曉。
  • 古代梅花詩畫:老梅愈老愈精神!
    [宋] 沈子蕃 梅鵲圖軸《梅花》南北朝 庚信  當年臘月半,已覺梅花闌。  不信今春晚,俱來雪裡看。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應酬都不暇,一嶺是梅花。疊花如品字,發枝若羽飛,蕊須分下上,花頭見偏側,副枝如丫,有其疏密,分其大小,一左一右,則成天理。【述梅妙理】  寫梅作詩其來一也。名之雖異,意趣實同。古人以「畫為無聲詩,詩乃有聲畫」,是以畫之得意,猶詩之得句。有喜樂憂愁而得之者,有感慨憤怒而得之者,此皆出一時之興耳。
  • 人如竹節松為伴,詩是梅花我是仙.
    邁步湖灘尋一韻,踏歌陌上寫多篇。人如竹節松為伴,詩是梅花我是仙。雅趣常歡壺有酒,典章自習隱田園。相逢一杯酒,流水若為情。賞看痴呆。《西安防疫封控》有感(一)好好學習響應號召重防疫,居家不出俱隔離。吃喝豐盛常坐臥,養尊處優久無趣。手機刷屏時時看,各種群聊少話題。自尋器械家鍛鍊,保持運動贅肉祛。
  • 【薦讀】14首經典數字詩,一首一個名句,讓人拍案叫絕
    高明的詩人將數字入詩,有的使情感更加深厚,有的使描寫更加細緻,有的使音律更和諧…… 今天推薦14首經典而有趣的數字詩,一起體會數字與文字結合的奇妙。
  •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梅影尋蹤,詩畫合璧的梅花圖集
    詩裡沒有直接出現梅的畫面,也沒有任何對梅的形象描繪,但讀後,早梅的形象卻鮮明可觸。這是因為詩人的議論,緊緊扣住了一個「早」字,突出了早梅的性格。這個就是:南北朝謝燮的《早梅》 「迎春故早發,獨自不疑寒。 畏落眾花後,無人別意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