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進步了還是會讓人感到有些缺憾? 本報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什麼是寧波話? 它也在變化
寧波人提起寧波話,說什麼的都有,下面這些隨機採訪———
朱小姐:寧波話太硬了,說出來跟吵架一樣,真正的石骨鐵硬!
顧先生:有一次我和外地的同事去西安,在商店裡看到一堆寧波人在嘰嘰呱呱說著寧波話買東西。同事對我說,瞧,老外真有錢,買這麼多。
我樂了,什麼老外,那是我老鄉!
陳老師:我總覺得寧波話在變化,兩三代人一比較,有的詞語不見了,或是變掉了,又出現了許多新的詞語。還有,口音也在變化。 ……
事件原委 小寧波為啥不說寧波話
土生土長的寧波人不會說或者聽不懂寧波話,聽起來似乎有點不可思議,可這一現象著實存在,並且在新一代的小寧波人群中格外突出。最近,記者就對小寧波人是否會說寧波話一事進行了調查。記者共走訪了40個寧波家庭,調查發現,近30個小寧波人不會說或者聽不懂寧波話。這其中,有百分之八十的家庭都是父母雙方至少有一人非本地人。
原因一 家庭缺乏語言環境
「我們家是講普通話,因為老公是溫州人。」在銀行工作的何女士說,「兒子九歲了,只會普通話。」平時,何女士跟家中親戚交流都用寧波話,在家裡跟兒子講普通話,平時帶他去親戚家串門的時候,兒子就聽不懂大人們在交談什麼了。「很煩呢,孩子在家的時間多,沒有寧波話的語言環境,否則學話應該不難,老師也這麼說。」何女士說。
原因二 幼兒園裡用普通話
和何女士的兒子不同,做中學教師的胡女士全家都是寧波人,可上中班的女兒也不會說寧波話。「我女兒沒上幼兒園前在家都講寧波話的,女兒也講得挺好的。到幼兒園一看大家都講普通話,而且老師還不是本地人,所以在家也講普通話了。要命的是,我女兒現在只會聽寧波話不會講寧波話了,就是講也像外地人在講寧波話,怪得很。」後來胡女士乾脆不要女兒說寧波話了。「我們家的語言環境在這,我想以後她學會應該不成問題。」她說。
原因三 普通話已經成為習慣
章先生和愛人都是土生土長的寧波人,孩子今年開始上一年級。在家裡,章先生和孩子慣於用普通話交流,所以他的孩子一口非常標準的普通話。
「學校有規定,在校必須講普通話,所以養成了孩子講普通話的習慣。」到了家裡,孩子願意用普通話與父母說話。「我和我愛人之間說寧波話,孩子也全都聽得懂,可是一開口他就會普通話了。現在我們也有意識地讓孩子說些寧波話,孩子說是能說,就是跟我們說得音調不一樣,聽著挺彆扭的。」章先生笑著說,「我們現在刻意讓他看一些寧波方言欄目《阿國電影》、《來發講啥西》,他都挺喜歡看的。」
七嘴八舌 以後還要說寧波話嗎?
昨天,記者就此事攔訪了不少市民,他們都認為,生活在寧波,能聽和說寧波話,非常重要,但是並不否認普通話的重要性。
陳先生:寧波方言比普通話更加風趣幽默,寧波話是勞動人民長久智慧的結晶,對理解傳統文化有相當重要的貢獻,是寧波人和來寧波生活的人們必修的課程。
曹女士:作為寧波人,如果不會說寧波話,那太不應該了吧!但是普通話也很重要,寧波現在是開放的城市,不會說普通話怎麼行?
林小姐:我覺得生活在寧波,學寧波話很有必要,跟一個寧波人用寧波話交流,雙方有一種親切感。特別是一個單位裡面,大家都是來自五湖四海的,同個地方的人碰在一起,用同一種方言交流,能立刻拉近彼此間的距離。我現在就在非常用功地學寧波話,每天跟我們單位的寧波人請教,跟她們用寧波話說話,為自己創造語言環境嘛。
葛同學:我是外地人,現在正在學說寧波話。不會說寧波話,對以後的就業有影響。我們的學兄學姐都說,很多單位招人,要求聽得懂、會說寧波話。我想如果對打算在寧波定居的人來說,會說寧波話會為今後的生活帶來很多便利吧!畢竟很多寧波中年人還是用方言交流的。
李先生:我來寧波3年,只能聽懂少部分寧波話,不會說,飽受方言之苦。每次同事、朋友聚會,大家開口閉口都是寧波話,有說有笑的,心裡就特別失落,覺得自己不合群,而你這個時候冒出來普通話的話,大家都會覺得挺突然的,所以每次他們談得正歡的時候,我就會在一邊默默當聽眾。所以啊,在寧波生活,學一門方言真的很有必要。
專家觀點 方言是本土文化的根
「現在的小孩子進入幼兒園、上學交流用的多半也是普通話,很多家長熱衷於讓自己還未上幼兒園的孩子說普通話,卻反而將方言『晾』在了一邊,那麼作為小孩子,久而久之便不太會說自己的方言了。有的孩子即使說寧波方言的,也不夠地道,有時會蹦出普通話用來替代個別詞句,這就是現在為什麼有部分寧波青年人聽不懂、不會講、不太懂稍微『深奧』一些的寧波老話的原因了。」這是新幹線語言學校孫老師的觀點。
「從我教學的情況看,小寧波人對學習寧波話很有興趣,孩子很有語言天賦。」從事寧波話教授很多年的孫老師告訴記者,方言,是中國多元化地域文化的承載者,是中國民間思想最樸素的表現形式,也是含義最豐富最深刻的語態。要不要學說寧波話,也是見仁見智的事情。但是不管如何,作為新一代的寧波人,對寧波本土文化有義務、責任繼承下去,而不能隨便捨棄。
「如果寧波人的後代連自己的母系文化都不了解,那他的根在哪裡?如果連母語文化都丟棄了,是多麼可悲呢!而學習方言,學習方言文化,則是繼承本土文化的最好形式。」孫老師說。
「假若能夠讓孩子在上幼兒園時學點寧波自己的方言,採用寓樂於教的方法進行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將方言編入童謠及融入遊戲當中應該可行。只有通過通俗的形式才能讓孩子便於記學,同時通過學方言也能讓孩子從小了解民俗文化,這其實也是一樁非常有意義的事情。」江東區一位幼兒老師這樣說。
怎麼學說寧波話
專家觀點 學寧波話的途徑
新幹線寧波話老師孫老師:學寧波話的方法有很多。除了去專門的語言學校外,平時去菜場,老的社區的時候,不妨做個有心人,自己觀察,多跟寧波人交流。
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家庭的語言環境很重要。讓孩子跟著父母親一起生活一段時間,在家的時候多跟他用方言交流,平時多灌輸寧波話的單詞,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說對了,會說了,家長應該給予鼓勵。
市民建議找寧波人陪聊 效果:
「學說寧波話,找寧波人陪聊,我認為是最有效率的辦法。」平時,林小姐非常留心觀察同事們之間講話。「想學寧波話,要從學會聽開始。」林小姐說。聽懂沒問題之後,林小姐就拉上自己的好朋友(當然是寧波人),作自己的陪聊。「我還與她約法三章,她跟我說話,必須用寧波話,她一旦不說寧波話,就要『挨罰』,她還要指出我哪裡說得不對,還要鼓勵我說寧波話,不要怕說不好丟面子,還要矯正我口音,要求嚴著呢!」
「一個月後,我的寧波話水平果然突飛猛進,這都要感謝我那個好陪聊,哈哈。」
上菜場學寧波話 效果:
上菜場買菜,是小王給自己下的規定。「我是台州人,來寧波3個月後,想學寧波話,聽單位的阿姨說,上菜場學寧波話不錯,我就嘗試了幾次,發現效果還不錯。」「嘎居」(這麼貴)、「皮泥言」(便宜些),是小王去過一次菜場後,學到的方言。
「學寧波話,貴在堅持,而且一定要大膽,學了之後,一定要去運用。」這個是小王的經驗總結。
多聽多看方言欄目 效果:
每天看方言欄目、聽方言廣播是山東來的張先生學寧波話的一個辦法。廣播裡的《阿拉講大道》、《消閒午間》,電視臺的《阿國電影》、《來發講啥西》他是每天必聽必看。「多聽多看方言欄目,對學寧波話有幫助的。」
張先生說,聽看方言欄目只能作為學寧波話的一種手段,因為學寧波話,畢竟在開口說嘛。
挽救方言,看看其他城市怎麼做
蘇州 舉行方言大賽
2005年4月16日、17日,由蘇州市教育局、蘇州市團市委、蘇州市廣播電視總臺主辦的「蘇州話大王」方言賽在滄浪區少年宮拉開了帷幕。大賽採用小學生對擂賽的方式,分設個人賽和團隊賽,目的是通過比賽讓小學生們重新審視方言的價值,傳承悠久的吳文化,體味家鄉文化的底蘊,加深對吳儂軟語的了解和喜愛。
上海 外來打工者
滬語配音《天下無賊》
2006年12月29日,上海閘北區團委舉辦了一場上海話配音大賽,其中新上海人成為參與者的主角。「方言版的配音比普通話版更有接近性,聽上去蠻親切!」「這上海話配音版雖然有點外地腔,但新上海人喜歡說上海話,蠻有趣的。」視頻帖發布到網上後,引來了很多網友的關注,不少網友更對新上海人熱衷學習上海話引發了討論。 記者宗珵周科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