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寧波人只說普通話不說寧波話(圖)

2020-12-18 搜狐網
對孩子而言,多了解一些知識總是一件好事 資料圖片

  這是進步了還是會讓人感到有些缺憾? 本報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什麼是寧波話? 它也在變化

  寧波人提起寧波話,說什麼的都有,下面這些隨機採訪———

  朱小姐:寧波話太硬了,說出來跟吵架一樣,真正的石骨鐵硬!

  顧先生:有一次我和外地的同事去西安,在商店裡看到一堆寧波人在嘰嘰呱呱說著寧波話買東西。同事對我說,瞧,老外真有錢,買這麼多。

我樂了,什麼老外,那是我老鄉!

  陳老師:我總覺得寧波話在變化,兩三代人一比較,有的詞語不見了,或是變掉了,又出現了許多新的詞語。還有,口音也在變化。 ……

  事件原委 小寧波為啥不說寧波話

  土生土長的寧波人不會說或者聽不懂寧波話,聽起來似乎有點不可思議,可這一現象著實存在,並且在新一代的小寧波人群中格外突出。最近,記者就對小寧波人是否會說寧波話一事進行了調查。記者共走訪了40個寧波家庭,調查發現,近30個小寧波人不會說或者聽不懂寧波話。這其中,有百分之八十的家庭都是父母雙方至少有一人非本地人。

  原因一 家庭缺乏語言環境

  「我們家是講普通話,因為老公是溫州人。」在銀行工作的何女士說,「兒子九歲了,只會普通話。」平時,何女士跟家中親戚交流都用寧波話,在家裡跟兒子講普通話,平時帶他去親戚家串門的時候,兒子就聽不懂大人們在交談什麼了。「很煩呢,孩子在家的時間多,沒有寧波話的語言環境,否則學話應該不難,老師也這麼說。」何女士說。

  原因二 幼兒園裡用普通話

  和何女士的兒子不同,做中學教師的胡女士全家都是寧波人,可上中班的女兒也不會說寧波話。「我女兒沒上幼兒園前在家都講寧波話的,女兒也講得挺好的。到幼兒園一看大家都講普通話,而且老師還不是本地人,所以在家也講普通話了。要命的是,我女兒現在只會聽寧波話不會講寧波話了,就是講也像外地人在講寧波話,怪得很。」後來胡女士乾脆不要女兒說寧波話了。「我們家的語言環境在這,我想以後她學會應該不成問題。」她說。

  原因三 普通話已經成為習慣

  章先生和愛人都是土生土長的寧波人,孩子今年開始上一年級。在家裡,章先生和孩子慣於用普通話交流,所以他的孩子一口非常標準的普通話。

  「學校有規定,在校必須講普通話,所以養成了孩子講普通話的習慣。」到了家裡,孩子願意用普通話與父母說話。「我和我愛人之間說寧波話,孩子也全都聽得懂,可是一開口他就會普通話了。現在我們也有意識地讓孩子說些寧波話,孩子說是能說,就是跟我們說得音調不一樣,聽著挺彆扭的。」章先生笑著說,「我們現在刻意讓他看一些寧波方言欄目《阿國電影》、《來發講啥西》,他都挺喜歡看的。」

  七嘴八舌 以後還要說寧波話嗎?

  昨天,記者就此事攔訪了不少市民,他們都認為,生活在寧波,能聽和說寧波話,非常重要,但是並不否認普通話的重要性。

  陳先生:寧波方言比普通話更加風趣幽默,寧波話是勞動人民長久智慧的結晶,對理解傳統文化有相當重要的貢獻,是寧波人和來寧波生活的人們必修的課程。

  曹女士:作為寧波人,如果不會說寧波話,那太不應該了吧!但是普通話也很重要,寧波現在是開放的城市,不會說普通話怎麼行?

  林小姐:我覺得生活在寧波,學寧波話很有必要,跟一個寧波人用寧波話交流,雙方有一種親切感。特別是一個單位裡面,大家都是來自五湖四海的,同個地方的人碰在一起,用同一種方言交流,能立刻拉近彼此間的距離。我現在就在非常用功地學寧波話,每天跟我們單位的寧波人請教,跟她們用寧波話說話,為自己創造語言環境嘛。

  葛同學:我是外地人,現在正在學說寧波話。不會說寧波話,對以後的就業有影響。我們的學兄學姐都說,很多單位招人,要求聽得懂、會說寧波話。我想如果對打算在寧波定居的人來說,會說寧波話會為今後的生活帶來很多便利吧!畢竟很多寧波中年人還是用方言交流的。

  李先生:我來寧波3年,只能聽懂少部分寧波話,不會說,飽受方言之苦。每次同事、朋友聚會,大家開口閉口都是寧波話,有說有笑的,心裡就特別失落,覺得自己不合群,而你這個時候冒出來普通話的話,大家都會覺得挺突然的,所以每次他們談得正歡的時候,我就會在一邊默默當聽眾。所以啊,在寧波生活,學一門方言真的很有必要。

  專家觀點 方言是本土文化的根

  「現在的小孩子進入幼兒園、上學交流用的多半也是普通話,很多家長熱衷於讓自己還未上幼兒園的孩子說普通話,卻反而將方言『晾』在了一邊,那麼作為小孩子,久而久之便不太會說自己的方言了。有的孩子即使說寧波方言的,也不夠地道,有時會蹦出普通話用來替代個別詞句,這就是現在為什麼有部分寧波青年人聽不懂、不會講、不太懂稍微『深奧』一些的寧波老話的原因了。」這是新幹線語言學校孫老師的觀點。

  「從我教學的情況看,小寧波人對學習寧波話很有興趣,孩子很有語言天賦。」從事寧波話教授很多年的孫老師告訴記者,方言,是中國多元化地域文化的承載者,是中國民間思想最樸素的表現形式,也是含義最豐富最深刻的語態。要不要學說寧波話,也是見仁見智的事情。但是不管如何,作為新一代的寧波人,對寧波本土文化有義務、責任繼承下去,而不能隨便捨棄。

  「如果寧波人的後代連自己的母系文化都不了解,那他的根在哪裡?如果連母語文化都丟棄了,是多麼可悲呢!而學習方言,學習方言文化,則是繼承本土文化的最好形式。」孫老師說。

  「假若能夠讓孩子在上幼兒園時學點寧波自己的方言,採用寓樂於教的方法進行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將方言編入童謠及融入遊戲當中應該可行。只有通過通俗的形式才能讓孩子便於記學,同時通過學方言也能讓孩子從小了解民俗文化,這其實也是一樁非常有意義的事情。」江東區一位幼兒老師這樣說。

  怎麼學說寧波話

  專家觀點 學寧波話的途徑

  新幹線寧波話老師孫老師:學寧波話的方法有很多。除了去專門的語言學校外,平時去菜場,老的社區的時候,不妨做個有心人,自己觀察,多跟寧波人交流。

  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家庭的語言環境很重要。讓孩子跟著父母親一起生活一段時間,在家的時候多跟他用方言交流,平時多灌輸寧波話的單詞,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說對了,會說了,家長應該給予鼓勵。

  市民建議找寧波人陪聊 效果:

  「學說寧波話,找寧波人陪聊,我認為是最有效率的辦法。」平時,林小姐非常留心觀察同事們之間講話。「想學寧波話,要從學會聽開始。」林小姐說。聽懂沒問題之後,林小姐就拉上自己的好朋友(當然是寧波人),作自己的陪聊。「我還與她約法三章,她跟我說話,必須用寧波話,她一旦不說寧波話,就要『挨罰』,她還要指出我哪裡說得不對,還要鼓勵我說寧波話,不要怕說不好丟面子,還要矯正我口音,要求嚴著呢!」

  「一個月後,我的寧波話水平果然突飛猛進,這都要感謝我那個好陪聊,哈哈。」

  上菜場學寧波話 效果:

  上菜場買菜,是小王給自己下的規定。「我是台州人,來寧波3個月後,想學寧波話,聽單位的阿姨說,上菜場學寧波話不錯,我就嘗試了幾次,發現效果還不錯。」「嘎居」(這麼貴)、「皮泥言」(便宜些),是小王去過一次菜場後,學到的方言。

  「學寧波話,貴在堅持,而且一定要大膽,學了之後,一定要去運用。」這個是小王的經驗總結。

  多聽多看方言欄目 效果:

  每天看方言欄目、聽方言廣播是山東來的張先生學寧波話的一個辦法。廣播裡的《阿拉講大道》、《消閒午間》,電視臺的《阿國電影》、《來發講啥西》他是每天必聽必看。「多聽多看方言欄目,對學寧波話有幫助的。」

  張先生說,聽看方言欄目只能作為學寧波話的一種手段,因為學寧波話,畢竟在開口說嘛。

  挽救方言,看看其他城市怎麼做

  蘇州 舉行方言大賽

  2005年4月16日、17日,由蘇州市教育局、蘇州市團市委、蘇州市廣播電視總臺主辦的「蘇州話大王」方言賽在滄浪區少年宮拉開了帷幕。大賽採用小學生對擂賽的方式,分設個人賽和團隊賽,目的是通過比賽讓小學生們重新審視方言的價值,傳承悠久的吳文化,體味家鄉文化的底蘊,加深對吳儂軟語的了解和喜愛。

  上海 外來打工者

  滬語配音《天下無賊》

  2006年12月29日,上海閘北區團委舉辦了一場上海話配音大賽,其中新上海人成為參與者的主角。「方言版的配音比普通話版更有接近性,聽上去蠻親切!」「這上海話配音版雖然有點外地腔,但新上海人喜歡說上海話,蠻有趣的。」視頻帖發布到網上後,引來了很多網友的關注,不少網友更對新上海人熱衷學習上海話引發了討論。 記者宗珵周科娜

相關焦點

  • 一個外鄉人眼中的寧波人
    最早知道寧波還是30年前,從飯桌上祖父的話語中得知,祖父早年隨其舅舅學生意,經營企業,解放後企業改制,順其自然當了廠長,在那個年代有機會跑遍大半個中國,從小的記憶他聊得最多的是上海、紹興和寧波,提及寧波每次總不得不說其石骨鐵硬的寧波話,「咋渦啊」,「咋攏攏啊」……,總是給你一種要讓你醍醐灌頂的壓力,一開口,一股傾倒式的氣勢油然而生。
  • 明天的孩子還會說寧波話嗎?(圖)
    「地塞米松」的觀點是:教寧波話,因為「畢竟普通話以後在學校可以學。」而自己的外甥更是成了「地塞米松」的「參照物」,「他現在連寧波話都不會說。再過20年甚至50年,土生土長的寧波人連方言都不會說,那不是讓我們很沒面子?」  事實上,「地塞米松」的帖子引出了一個比較現實的問題:長期以來,我們在推廣普通話的同時,在無形中抵消了方言的話語空間。
  • 「寧波話八級」的「老外」:我是中國文化的粉絲
    網絡配圖 「寧波話八級」的「老外」:我是中國文化的粉絲。「將麵粉壓扁,再把餡兒放進去,然後包起來……」在妻子的指導下,美國人馬特正忙著製作湯圓,動作雖略顯笨拙,卻能時不時蹦出一兩句純正的「寧波話」。 在浙江寧波的「朋友圈」,馬特可是一名紅人。之前,馬特連說帶比劃、有模有樣地教著其他「老外」講寧波話的視頻廣為流傳,網友紛紛稱其為「寧波話八級」的「馬老師」。
  • 「寧波全域一碼通」小程序上線!新增五項便民功能!
    據寧波市公安局消息,「寧波全域一碼通」開發團隊進一步優化了系統功能,推出了「寧波全域一碼通」小程序版本,昨日起將在全市試運行。 自我市推出「寧波全域一碼通」以來,截至目前,寧波全市累計發放的「寧波全域一碼通」數已超過1012萬人,其中,採用微信端「甬行碼」出行的有574萬餘人。
  • 寧波的夏天,是屬於小海鮮的
    烹小鮮如持家,需要從小著眼,用心經營,傾力守護。——紀錄片《小海鮮》寧波的夏天,從黏噠噠的梅雨季開始,又悶又熱又潮溼,低氣壓讓人透不過氣。一到夏天,寧波民眾的口味也變得刁鑽起來,一貫的清淡難以下飯,油膩的肉類看著也沒胃口,加上雨下不停的黃梅天,讓人滿腦子想著的都是那口鹹鮮味~圖/文 sarah一直在路上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尋找寧波小海鮮中國的每個地方都有那麼一些美食
  • 寧波傳統名菜「雪菜大湯黃魚」,是老寧波人揮之不去的鄉愁
    在浙江,烹調東海大黃魚,是寧波人的看家本領之一,寧波大廚們的廚藝往往是出神入化的。所以寧波菜以黃魚入饌者繁多,其中以雪菜大湯黃魚、腐皮包黃魚、苔菜拖黃魚、黃魚羹最為有名。雪菜大湯黃魚,是浙江寧波市傳統的漢族名菜,屬於寧波十大名菜之一,此菜湯汁奶白鮮潔,魚肉鮮嫩,雪菜鮮脆爽口。
  • 寧波機場推出手繪機場交通圖 旅客可「按圖索驥」
    昨天,張先生到寧波機場乘機,在陽光服務櫃檯問詢時,一下子被櫃檯上一張手繪交通圖所吸引。該圖不但直觀呈現了機場及周邊重要公共設施、景點的交通線路、交通工具、時刻表等信息,而且手繪地圖相當有設計感。你可能不知道,這可是寧波機場陽光服務團隊新推出的一大力作。  寧波機場陽光服務團隊,從2007年成立到現在已經走過10個年頭。
  • 為什麼上海人那麼熱愛說本地方言?丨視知地圖炮
    到1949年,本地籍居民只佔上海總人口的15%, 剩下的85%來自江蘇、浙江、廣東、安徽、福建、山西等全國19個省份,其中 最多的是蘇北移民, 佔總人口的45%,寧波人也不少,佔了20%。當時的上海移民眾多,方言混雜,大致可以分為五類: 廣東話、寧波話、蘇州話、蘇北北方話、上海本地土話。 從理論上講,當時的上海話應該受使用人數最多的蘇北話影響最深。
  • 為什麼成都和綿陽的人不愛說普通話?網友:廣元話最難懂!
    為什麼成都和綿陽的人不愛說普通話?網友:廣元話最難懂!我們四川是天府之國,物產豐富,旅遊資源更沒得說。來過四川旅遊的人都知道,這裡的人都不說普通話,你去景區周邊的小店包括導遊,不是成都話就是綿陽話。來四川如果你不學幾句四川等於沒有來過四川一樣,就像去重慶不是火鍋一個道理。
  • 寧波人:低調,低調
    但錢紅霞知道,這只是一些數據,無關緊要,數據的背後,是寧波有著一個龐大的高端奢侈品消費群體。  「都是比較有資本的人,但寧波的消費者沒有溫州人的高調。」錢紅霞說。  熱衷消費奢侈品的是哪些人?他們喜歡什麼樣的奢侈品?買奢侈品做什麼用的呢?
  • 憶寧波——酸胖的小我遊記
    前幾天回憶了南方的小美食,不覺勾起了懷念,小我有幾年是頻繁出差的,感受了不同城市特點,現將此情作追憶,紀念剛剛逝去的3字頭年華。小我每到一個新的城市,總是帶入感很差,先能找出這個不行,那個不好,什麼都不如瀋陽。倒不是小我愛家,只是人的陌生感帶來的一點小淺薄。
  • 寧波兩日遊攻略:寧波裡藏著的「小江南」
    寧波博物館由其建築為首位中國籍「普利茲克建築獎」得主王澍設計的,投資2.5億元,佔地60畝,總建築面積3萬平方米。對王澍有些了解的人應該知道,他的設計都很注重對自然與歷史的融合,寧波博物館自然也不例外。
  • 寧波首支城市潮尚EP,唱響寧波人的「阿拉暇意」
    Hot聽&音樂人葉匡衡,是地道的寧波人。出生於老街巷中體驗著寧波暇意生活長大的他,特別喜歡在歌曲創作中加入對城市的熱愛。從燈火璀璨的城市景象,到老底子寧波人的生活印跡,無不是葉匡衡的創作靈感來源。
  • 寧波人的驕傲!華盛頓市中心的方尖碑內竟然有塊寧波石碑
    常敏毅寫道:「這真使我驚訝得說不出話來。在美國首都莊嚴的建築物裡,竟有寧波人的傑作!這誰能相信?然而它確實鑲嵌在這裡,而且已有近150年之久。這塊碑的周邊刻有僧侶、遊龍、武士和精緻的花紋。」據了解,這是清鹹豐三年(1853年),浙江寧波府向美國政府贈送的一塊花崗石碑,上面鐫刻的正是晚清名臣徐繼畬在《瀛寰志略》中介紹華盛頓的兩段按語。
  • 四川話、河南話、粵語到底哪種方言,當年只差一票當選普通話?
    文/一度歷史觀V先不談四川話、河南話、粵語當年只差一票當選普通話的歷史,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人們對普通話這一概念的認知,最早是由何人提出的,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早在1902年,中國一位名叫吳汝綸的學者曾去日本考察,日本人曾向他建議中國應該推行國語教育來統一語言。
  • 中國喜歡說方言三座城市,本地人幾乎不說普通話,老外也被帶偏
    由於中國包含的範圍比較廣泛,如今能夠看到很多的城市,由於每個地方處於的地段不同,因此文化方面會出現很大的差異,就連方言也完全不同,其中有些城市的方言通俗易懂,可有些城市卻很難以理解,為了讓大家能夠更好的溝通和交流,於是就開始提倡說普通話,今天要說的是中國最喜歡說方言三座城市,本地人幾乎不說普通話
  • 寧波驚現極光,是"歐若拉"來了?
    昨晚,小編朋友圈都被刷屏了!寧波上空就驚現&34;!更有人說,看見極光會帶來好運,一生總要去看一次極光。那麼,只出現在高緯度地區的&34;,為什麼會驚現寧波呢?話不多說,反正小編也沒有見過極光,不如去一探究竟吧!
  • 東北人為什麼不說山東話?
    有人在網上問過一個問題:為什麼東北大部分是山東人的後代,但是卻有著獨特的東北話,不是應該山東話嗎? 作為純粹的老東北人,這個問題,小編還是有資格回答的。 首先要申明一點,東北其實是有人說山東話——嚴格來說是膠東話的人群的。
  • 山東省資訊|說一說,青島、寧波和廈門的旅遊景點哪裡更好?
    山東省的朋友們,一起來看下最近身邊發生了什麼新鮮事兒~~1、說一說,青島、寧波和廈門的旅遊景點哪裡更好?菜市場一眼望去,青一色的疙瘩菜堆得滿滿當當,家庭主婦們也都張羅開了山東傳統小鹹菜—辣菜疙瘩絲。它是一種風味獨特的鹹菜極品,形狀為圓球狀,底部有一個很長的鬚根,似蘿蔔一樣長在地下,樣子像個疙瘩,吃起來有一股別樣的辣味,因此叫辣菜疙瘩。多少年來一直深受家鄉人的青睞。如今現代人的吃法是這樣的,以我山東德州老家的做法為例:先把買來的新鮮綠頭辣菜疙瘩洗乾淨,去掉根須及莖蒂,然後切成稍微粗一點的鹹菜條。
  • 百餘只「獅子」齊聚寧波,來這場展覽一飽眼福
    唐海獅葡萄銅鏡、明元始天尊騎獅木雕、清壓繃石獅、磁州窯獅子燈臺、醒獅圖……今天上午,《百獅獻瑞——甬上獅子藝術藏品展》在海曙區檔案館四樓東展廳展出,百餘只造型材質各異、精巧唯美的「獅子」薈萃一堂,讓人大開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