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在中央的指示下,英德建立了紅茶商品基地,當時的紅茶並非內銷產品,主要目的是外銷賺取外匯。三年後,英德生產出了第一批紅茶,當時濃強鮮爽帶有濃鬱花香的英德紅茶深受外國人好評。
1961年,為培育適合英德紅茶發展的優良茶樹品種,茶科所的科學家們從引進的雲南大葉群體(1956年引進)在新生公司茶園中共分離出22棵無性系單株,當時「英紅9號」的實際編號為「英茶17號」。
時任中南局書記陶鑄,分別1963年和1964年兩次到英德縣視察,1964年視察時親自到廣東省公安廳主管的廣東省新生公司(後改為英德茶場)和廣東省英德茶葉試驗站指導工作。
1963年在英德茶場茶山隊的茶園中繁育無性系種苗。
1964年春移植到廣東茶科所中區品種園,開展初步品比試驗。由於選育地處在英紅地界。科技人員對入選的單株重新命名為英紅系列,其中「英茶17號」正式定名為「英紅9號」。
1985在湛江開展區域性試驗。為便於書寫推廣,「英紅9號」重命名為「英紅九號」。
1986年「英紅九號」被廣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認定為省級良種,並建立良種苗木繁育基地。
1988年12月頒發良種證書(證書編號:粵審茶1988010),其審定評語為:「經品比試驗和生產鑑定,該品種品質優良,產量高。萌芽早,生育期長,發芽密度中等,屬重芽、喬木型大葉種,適制紅茶,可在亞熱帶、熱帶紅茶區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