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城鎮:著力加強體制機制創新,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

2020-11-11 此時迪慶

塔城鎮地處世界自然遺產「三江併流」風景名勝區腹心地帶,是維西、香格裡拉、德欽、玉龍縣「雞鳴四縣」的結合部,交通便利、地理位置特殊。轄區面積807平方公裡,下轄7個行政村、120個村民小組,4472戶16085人。全鎮境內居住著傈僳族、納西族、漢族、彝族、普米族、白族、回族等8個民族,有來遠寺、達摩寺兩座藏傳佛教寺院,藏傳佛教安曲一處,基督教活動點一處,民族、宗教及邊界多因素並存。近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各類項目建設逐步增多,在項目建設中因徵地、欠薪等涉及群眾利益訴求而產生的矛盾糾紛增多,給全鎮維護社會穩定工作帶來了嚴峻挑戰。

2016年以來,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按照州委、縣委的有關工作要求,塔城鎮結合實際,在對全鎮基層社會治理面臨的形勢和問題認真分析研判的基礎上,按照務實管用的原則,以創建「平安塔城」為主題,以「114561」的維穩工作思路為引領,積極探索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模式,全鎮基層社會治理展現新氣象,取得了新成效,構建出黨委領導,政府負責,部門協同,群眾參與的基層社會治理格局。

建強綜治中心,打牢基層社會治理工作基礎

塔城鎮綜治中心在上級黨委政府的關心、支持下,於2017年8月中旬組建完成並開始運行,分別設立鎮、村兩級綜治中心。中心主任由鎮黨委書記擔任,副主任由鎮長、維穩副書記、派出所所長擔任。成員由鎮直各中心、站所、辦公室,駐鎮各單位負責人組成。設立維穩專幹崗、民宗幹事崗、寺廟管理崗、派出所民警崗及一個流動崗負責開展工作。實行集中辦公、派員進駐、聯動協作三種模式,實現一套人馬統一運作,形成工作合力,打牢基層社會治理工作基礎。目前,全鎮綜治中心組織體系建設成效顯著,基本形成了「人人肩上有擔子,個個身上有責任」,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主要圍繞五個方面開展相關工作:

(一)加強情報信息搜集研判,實現信息聯通、問題聯治。對影響社會治安、社會穩定的傾向性、苗頭性問題及時研判和預警。通過綜治中心各成員單位的橫向聯絡,以鎮黨委+村黨總支+村民小組黨支部+村民小組自治委員會+「五戶聯幫聯保」戶長+農戶的縱向聯繫,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覆蓋全鎮的情報信息搜集網絡。並在每周三上午對搜集到的信息進行集中研判,對重點工作明確責任、提出意見、作出具體安排部署,推動問題解決。

(二)完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達到矛盾聯排、糾紛聯調。各村對排查出來的矛盾糾紛按「五戶聯幫聯保」小組調解→村民自治委員會調解→村綜治中心調解」順序調解未果後,書面報送鎮綜治中心。鎮綜治中心根據矛盾糾紛類型協調相關中心站所進村入戶進行調解,全力確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自綜治中心建立以來,全鎮沒有發生群體越級上訪事件,沒有發生影響社會穩定的重大事件,一些群眾內部矛盾糾紛都能得到及時調解。今年以來,全鎮共排查矛盾糾紛32起,化解30起,調處率達94%,其中化解較大矛盾糾紛2件,歷史遺留重大矛盾糾紛1件。

(三)強化村村聯建,推進和諧交界建設。塔城鎮七個行政村共38個村民小組與德欽縣、香格裡拉市及玉龍縣接壤,面臨著較大的維穩工作壓力。面對這一情況,我鎮積極與毗鄰鄉鎮溝通交流,打破行政和地域限制,以組織共建、信息共享、糾紛共解、資源共護、制度共創、節日共慶為主要內容,探索並建立了「鄉鄉聯建」、「村村聯建」機制。通過聯建機制的建立,及時防範、應對、化解交界地區的社會穩定風險隱患。截至目前,已與霞若鄉、五境鄉、拖頂鄉及保和鎮4個毗鄰鄉鎮籤訂和諧邊界聯建協議4份,召開聯席會議4次,舉行聯建活動4次;轄區各村分別與玉龍縣、德欽縣相鄰村寨籤訂聯建協議3份,召開聯席會議8次,舉行聯建活動4次,形成了「邊界和諧穩定,大家齊抓共管」的格局,呈現出毗鄰鄉鎮之間政通人和、和諧幸福的良好景象。

(四)聚焦工作重點,部門聯合依法推進宗教事務管理。

塔城鎮轄區有來遠寺、達摩寺兩座藏傳佛教寺院,藏傳佛教安曲一處,基督教活動點一處,共有118名僧人,其中塔城籍僧人67名,境外學經僧人4名,境外回流僧人1名。為加強對宗教工作的領導,塔城鎮成立了民族宗教工作管理服務站,按照縣委、縣人民政府關於藏傳佛教寺院管理「1133331」工作思路和要求,狠抓落實,積極作為,切實維護了藏傳佛教領域的和諧穩定。在明確建設和諧寺院的目標上,努力把我轄區藏傳佛教教職人員建設成為符合「四條標準」(即:政治上靠得住,堅定五個認同;宗教上有造詣,精進學識勤學苦修;品德上能服眾,遵紀守法品德高尚;關鍵時起作用,經得起考驗),綜合素質過硬的代表人士隊伍。做到:1、確保3個到位——日常工作做到感情到位、服務到位、管理到位。堅持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引領工作,用心做實寺院僧尼的服務工作,不斷深化與寺院僧尼的感情紐帶,切實強化寺院事務管理工作。我局在鎮黨委、政府的領導和大力支持下,持續深入推進《維西縣幹部「一對一」聯繫藏傳佛教寺院僧尼制度》,維西縣57個幹部職工掛鈎聯繫塔城戶籍僧人65人,每年至少入戶走訪慰問兩次,努力做到了「走出」真情、「走出實效」2、強化3個溝通——經常性加強與活佛、民管會和僧尼的溝通交流,及時了解和把握寺院活佛和僧尼的思想動態,全面掌握並督促指導好民管會工作。3、嚴格3個管好——嚴格管好宗教活動、管好宗教場所、管好僧人動態。與各寺院、安曲點籤訂《責任書》、《承諾書》,進一步推進《重大佛事報批制度》、《僧人請銷假制度》等制度,切實加強對寺廟及僧人的動態管理,並堅持記錄《藏傳佛教寺院溝通、服務、管理臺帳》,用溝通、服務、管理切實把宗教活動、場所、人員管好。4、做到3個在一起——寺院管理局幹部入駐寺院,與僧人學習在一起、工作在一起、活動在一起。堅持政治上團結合作、信仰上相互尊重,多接觸、多談心、多幫助,以理服人,以情感人,通過解決實際困難吸引人、團結人。5、堅決1個態度——堅決嚴厲打擊利用宗教進行的違法犯罪活動,打擊宗教極端勢力,抵制境外勢力利用宗教進行的滲透和破壞活動。塔城寺管局每年邀請縣公安局、鎮派出所、司法所等單位,不定期到各寺院、安曲點宣講《憲法》、《刑法》、《國家安全法》、《反分裂法》、《治安管理處罰法》等法律法規,引領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學法遵法、愛國愛教。2019年國慶期間開展了「愛國愛教、同心同行、共築中國夢」活動暨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系列活動,有效營造了宗教和順、民族團結的良好氛圍。

(五)堅持底線思維,著力防範化解重大風險

塔城鎮當前正處於轉型發展的關鍵期、脫貧工作的攻堅期和內外部環境複雜變化的風險易發高發期,防範化解重大風險,事關全鎮發展穩定全局。在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方面,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幾項工作。一是加強風險評估和預警。把社會穩定風險評估作為做決策、上項目、定政策的前置程序,對重大活動、社會熱點焦點問題以及可能引發群體性事件、個人極端事件等,嚴格落實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工作,增強前瞻性,把握主動權。二是加強應急演練。開展了「消除火災隱患,創造美滿生活,構建和諧社會」消防演練、「攜手防災減災,同心守護寺院」 地質災害應急演練等,進一步提升了我鎮的防災減災能力。三是加強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與廣大駕駛員和群眾籤訂道路安全責任書,與幹部職工籤訂不酒駕承諾書,動員廣大黨員幹部帶動親友積極維護道路交通安全。針對農用車違法載人頻發的問題,在深入開展嚴禁農用車違法載人的宣傳教育工作的同時,制定了有獎舉報機制,對農用車違法載人的有效舉報線索給予200元人民幣的獎勵,激發了群眾自我管理、自我監督的積極性。


強化體制創新,著力打通社會治理「最後一公裡」

為加強基層社會治理,構建富有活力的基層社會治理格局,塔城鎮在長期的基層社會治理實踐中將村民自治委員會和五戶聯幫聯保機制有機結合,不斷完善基層治理體系,提升了基層治理效能。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深入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織牢織密農村社會管理服務網底,塔城鎮黨委政府創造性地提出了「五戶聯幫聯保」制度。將住房相鄰的五戶組成一個聯保單元,並由村民推選出聯保戶長進行管理(戶長一般由黨員擔任)。聯戶成員之間開展扶貧幫困、糾紛調解、普法宣傳、環境整治、文明習慣養成等工作,做到互相學習、互相監督,促進扶貧政策宣傳到戶、惠農政策落實到戶,提升群眾滿意度。2019年,在縣委、縣政府的安排部署下,塔城鎮全面鋪開村民小組自治委員會建設,經過有效探索,將村民小組自治委員會與「五戶聯幫聯保」制度進行有機結合,把五戶聯幫聯保的戶長選舉為村民自治委員會主任及委員,使塔城鎮的村組治理體系由過去的「村組幹部—村民」演進為「村民自治委員會—聯保戶長—村民」的三級管理模式,有效提升了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水平,進一步激發了基層社會治理的活力。在一年多的實踐中,有效推進了精準扶貧政策的落實、和諧社會的創建、環境衛生的改善,極大激發了群眾自治的積極性,解決了基層治理的很多難題。

(一)聯治安保穩定。通過 「矛盾雙方和解→聯保小組調解→組長調解」的「矛盾糾紛聯調」,各類矛盾糾紛在基層得到了有效化解。「村民自治委員會+五戶聯幫聯保」有效提升了政府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政府對農民群眾呼聲的回應速度、回應效率、回應質量大大提高,群眾安全感逐年提升。

(二)聯發展促脫貧。廣大農戶發展產業積極性不斷提高,對專業合作社、致富帶頭人的扶持更加精準,扶持力度不斷加強,全鎮農業組織化程度顯著提升。在脫貧攻堅戰中,戶長在扶貧政策宣傳、惠農政策宣傳、政策「明白人」培訓、農村環境整治等方面都發揮了積極作用。脫貧攻堅迎檢中,戶長指導聯戶成員熱情迎檢、客觀評價,實事求是地反映了全鎮脫貧攻堅成效。

(三)聯鄰裡促鄉風。當前農村因電視、網絡的普及,曾經走村串戶、三五成群在樹蔭下、庭院裡拉家常的光景已難再現,「五戶聯幫聯保」的出現,加強了鄰裡間的溝通交流,促進了鄰裡和睦。戶長通過鄰裡的拉家常,有效宣傳消防知識、交通安全知識、森林防火知識,村容村貌不斷改善。

(四)聯防控阻疫情。塔城鎮是維西縣的東大門,是疫情防控的前沿陣地。在非洲豬瘟疫情防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在村民小組自治委員會領導下,「五戶聯幫聯保」小組積極配合鎮黨委政府開展卡點值守、消毒隔離等工作,為疫情防控工作發揮了積極作用。今年以來,為了有效阻斷疫情輸入,塔城鎮「五戶聯幫聯保」小組共設立83個過往行人及車輛檢查點,有效阻斷了疫情輸入。戶長每天精準掌握外來人員近14天活動軌跡,並第一時間上報村「兩委」,對村組內的外來人員精準排查和管控。在當好監督員的同時當好宣傳員,通過流動音響、微信等形式挨家挨戶宣傳疫情防控知識,在公共區域設置「雲南抗疫情」二維碼,群眾、外來人員掃碼出入,切實做到精準管控。

(五)聯人心聚合力。通過「村民自治委員會+五戶聯幫聯保」制度的運行,村內人居環境、社會治安環境得到明顯改善,道路交通安全和消防安全形勢得到好轉,農村群眾享受到了實實在在的「紅利」。群眾參與村級公益事業的積極性提高了,主動接受並響應村「兩委」的管理和號召,鄰裡之間的矛盾糾紛大幅減少,人心聚攏了,各村的發展活力進一步得到激發。


來源:魅力塔城

編輯:都市時報一點關注 陽作譜

審核:祝小涵

相關焦點

  • 堅持問題導向構建社會治理新格局
    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建設,需要堅持問題導向,把專項治理與系統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結合起來,構建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全會提出,「堅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社會治理體系」,「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
  • 煙臺市長島綜合試驗區靶向聚焦 持續發力 構建簡約高效基層治理...
    煙臺市長島綜合試驗區靶向聚焦 持續發力 構建簡約高效基層治理體系新格局 2020-10-14 16:24:28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從「治理」到「智理」:構建社會治理新格局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光明網訊(記者 劉夢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治理之路,善於把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勢轉化為社會治理優勢,著力推進社會治理系統化、科學化、智能化、法治化,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治理體系
  • 朱政學在北戴河區調研基層社會治理時強調 強化黨建統領 創新體制...
    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的重要論述以及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深入分析和科學把握新形勢下社會治理的特點和規律,強化黨建統領,創新體制機制,努力構建「多網合一、一網多能」的基層社會治理網格化服務管理新格局,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北京日報]孫柏瑛:以街道體制改革打造首都基層治理新格局
    ,而且闡釋了它在首都基層社會治理中承擔的更重要職責及更大作用。《條例》的立法精神凸顯,市委市政府通過整體性首都基層治理制度變革,面向首都基層治理問題,整合轄區資源,聚合多元力量,努力構建多元主體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新格局。構築基層多元共治的組織制度基礎,街道承擔「居間統籌」與「多元聚合」的職責。《條例》最為突出的特點是賦予街道一系列統籌轄區、指揮調度的角色和功能,將街道事務治理與其統籌職權對接。
  • 有序推進基層社會治理創新
    有序推進基層社會治理創新,需要密切聯繫國情社情民情,將中央的頂層設計轉化為規範化的規章制度和可操作的政策措施,進一步提高基層社會治理的針對性、實效性。完善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治理體制,推進社會治理精細化,構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是推進社會治理創新的總體要求。
  • 適應新時代 構建社會治理新格局
    2020年8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時,就正確認識和把握中長期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講了六點意見。其中提到,要以共建共治共享拓展社會發展新局面。發言中,習總書記重點談了社會治理中的基層治理,他強調「要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使每個社會細胞都健康活躍,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將和諧穩定創建在基層」。
  • 山丹東樂鎮著力提升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
    以政治統領貫穿始終,確保基層治理強基固本。始終堅持黨建引領,著力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把加強基層黨的建設、鞏固黨的執政基礎作為貫穿社會治理和基層建設的一條紅線,組織引導全鎮廣大黨員幹部群眾及鄉賢等各方力量同心共向,持續深化鞏固黨支部建設標準化。
  • 姜曉萍:國家治理現代化進程中的社會治理體制創新
    原標題:國家治理現代化進程中的社會治理體制創新 四、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社會治理體制創新的關鍵,是構建新型社會治理體系,促進社會治理能力的現代化。
  • 一網共治,通海縣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
    玉溪市通海縣通過抓資源整合,強化基層黨組織引領作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紅色陣地」,以黨建網為基礎,構建「黨建引領、多網融合、一網共治」的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主要做法織密織牢「紅色網格」,強化黨對基層社會治理工作的核心引領。
  • 著力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原標題:著力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點任務並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
  • 與時俱進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
    社會治理就其基本含義而言,是指維護社會秩序、促進社會團結、激發社會活力、防範社會風險的一系列體制機制、組織安排和工作過程。人類社會在發展的不同階段,受不同的歷史文化影響,基於不同的國情和治理需求,形成了不同的社會治理制度和體制機制。改革開放40年來,我們黨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斷探索適應我國國情的社會治理體制機制和方式方法,取得了顯著成效。
  • 範希春:著力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市場體系是市場機制發揮作用的必要條件,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構建體系完整、機制健全、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高標準市場體系,是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內容。
  • 著力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原標題:著力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點任務並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
  • 構建社會治理新格局,黨建如何發揮引領作用?
    如何在黨建引領下推進基層治理走向智能化、精細化,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是一個迫切的時代課題。對此,《學術前沿》特邀上海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高立偉教授從當前我國基層治理智能化、精細化面臨的主要問題入手,分析了黨建引領下基層治理智能化、精細化的理念更新與路徑轉換。
  • 海南海口龍華區:聚焦「四力」推動城市基層治理創新發展
    隨著自貿港建設進程加快推進,社會結構日益分化、社會生活日益多樣化、社會個體日益多元化,新的經濟和社會組織大量湧現,這也對加強和改進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強化黨建引領,是貫穿城市基層治理的一條主線。
  • 蕭山北幹街道「鄰聚力」項目 構建基層城市治理新格局
    社區、物業、業委會三駕馬車同向發力,形成目標一致、協同配合、責任共擔的社區治理新格局,在作為蕭山區樓宇經濟和商、住中心「C」位的北幹街道,這並不是個例。 社區的「360民情圓桌會」、老舊小區的「準物業」機制、輻射全街道的「鄰聚力」項目……一項項行之有效的物業管理模式逐漸構建起基層社會治理新矩陣,讓北幹人安居樂業的幸福指數節節攀升。
  • 呼和浩特回民區:全面啟動「紅色領航」工程 創新城市基層治理
    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基層治理的重要論述和自治區「五化協同」工作思路、市委組織部「青城先鋒工程」要求,回民區立足區情實際,著力打造黨建領航基層治理——「一核引領、一體響應、一網覆蓋」新格局,全面啟動「紅色領航」基層治理工程,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貫穿基層治理全過程,全方位構建符合老城區特點的治理新格局。
  • 市北區敦化路街道創新實施「紅色合伙人」機制凝聚基層治理「新...
    市北區敦化路街道創新實施「紅色合伙人」機制凝聚基層治理「新力量」 2020-04-12 17: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撫州構建城鄉基層網格治理新格局
    本報撫州訊 (記者李耀文 通訊員黃芳) 今年以來,撫州市積極探索「黨建+網格治理」模式,全市3.24萬名普通黨員擔任網格員,聯繫群眾48.6萬戶,構建起城鄉基層網格治理新格局。  全面覆蓋,網格治理添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