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城鎮地處世界自然遺產「三江併流」風景名勝區腹心地帶,是維西、香格裡拉、德欽、玉龍縣「雞鳴四縣」的結合部,交通便利、地理位置特殊。轄區面積807平方公裡,下轄7個行政村、120個村民小組,4472戶16085人。全鎮境內居住著傈僳族、納西族、漢族、彝族、普米族、白族、回族等8個民族,有來遠寺、達摩寺兩座藏傳佛教寺院,藏傳佛教安曲一處,基督教活動點一處,民族、宗教及邊界多因素並存。近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各類項目建設逐步增多,在項目建設中因徵地、欠薪等涉及群眾利益訴求而產生的矛盾糾紛增多,給全鎮維護社會穩定工作帶來了嚴峻挑戰。
2016年以來,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按照州委、縣委的有關工作要求,塔城鎮結合實際,在對全鎮基層社會治理面臨的形勢和問題認真分析研判的基礎上,按照務實管用的原則,以創建「平安塔城」為主題,以「114561」的維穩工作思路為引領,積極探索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模式,全鎮基層社會治理展現新氣象,取得了新成效,構建出黨委領導,政府負責,部門協同,群眾參與的基層社會治理格局。
建強綜治中心,打牢基層社會治理工作基礎
塔城鎮綜治中心在上級黨委政府的關心、支持下,於2017年8月中旬組建完成並開始運行,分別設立鎮、村兩級綜治中心。中心主任由鎮黨委書記擔任,副主任由鎮長、維穩副書記、派出所所長擔任。成員由鎮直各中心、站所、辦公室,駐鎮各單位負責人組成。設立維穩專幹崗、民宗幹事崗、寺廟管理崗、派出所民警崗及一個流動崗負責開展工作。實行集中辦公、派員進駐、聯動協作三種模式,實現一套人馬統一運作,形成工作合力,打牢基層社會治理工作基礎。目前,全鎮綜治中心組織體系建設成效顯著,基本形成了「人人肩上有擔子,個個身上有責任」,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主要圍繞五個方面開展相關工作:
(一)加強情報信息搜集研判,實現信息聯通、問題聯治。對影響社會治安、社會穩定的傾向性、苗頭性問題及時研判和預警。通過綜治中心各成員單位的橫向聯絡,以鎮黨委+村黨總支+村民小組黨支部+村民小組自治委員會+「五戶聯幫聯保」戶長+農戶的縱向聯繫,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覆蓋全鎮的情報信息搜集網絡。並在每周三上午對搜集到的信息進行集中研判,對重點工作明確責任、提出意見、作出具體安排部署,推動問題解決。
(二)完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達到矛盾聯排、糾紛聯調。各村對排查出來的矛盾糾紛按「五戶聯幫聯保」小組調解→村民自治委員會調解→村綜治中心調解」順序調解未果後,書面報送鎮綜治中心。鎮綜治中心根據矛盾糾紛類型協調相關中心站所進村入戶進行調解,全力確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自綜治中心建立以來,全鎮沒有發生群體越級上訪事件,沒有發生影響社會穩定的重大事件,一些群眾內部矛盾糾紛都能得到及時調解。今年以來,全鎮共排查矛盾糾紛32起,化解30起,調處率達94%,其中化解較大矛盾糾紛2件,歷史遺留重大矛盾糾紛1件。
(三)強化村村聯建,推進和諧交界建設。塔城鎮七個行政村共38個村民小組與德欽縣、香格裡拉市及玉龍縣接壤,面臨著較大的維穩工作壓力。面對這一情況,我鎮積極與毗鄰鄉鎮溝通交流,打破行政和地域限制,以組織共建、信息共享、糾紛共解、資源共護、制度共創、節日共慶為主要內容,探索並建立了「鄉鄉聯建」、「村村聯建」機制。通過聯建機制的建立,及時防範、應對、化解交界地區的社會穩定風險隱患。截至目前,已與霞若鄉、五境鄉、拖頂鄉及保和鎮4個毗鄰鄉鎮籤訂和諧邊界聯建協議4份,召開聯席會議4次,舉行聯建活動4次;轄區各村分別與玉龍縣、德欽縣相鄰村寨籤訂聯建協議3份,召開聯席會議8次,舉行聯建活動4次,形成了「邊界和諧穩定,大家齊抓共管」的格局,呈現出毗鄰鄉鎮之間政通人和、和諧幸福的良好景象。
(四)聚焦工作重點,部門聯合依法推進宗教事務管理。
塔城鎮轄區有來遠寺、達摩寺兩座藏傳佛教寺院,藏傳佛教安曲一處,基督教活動點一處,共有118名僧人,其中塔城籍僧人67名,境外學經僧人4名,境外回流僧人1名。為加強對宗教工作的領導,塔城鎮成立了民族宗教工作管理服務站,按照縣委、縣人民政府關於藏傳佛教寺院管理「1133331」工作思路和要求,狠抓落實,積極作為,切實維護了藏傳佛教領域的和諧穩定。在明確建設和諧寺院的目標上,努力把我轄區藏傳佛教教職人員建設成為符合「四條標準」(即:政治上靠得住,堅定五個認同;宗教上有造詣,精進學識勤學苦修;品德上能服眾,遵紀守法品德高尚;關鍵時起作用,經得起考驗),綜合素質過硬的代表人士隊伍。做到:1、確保3個到位——日常工作做到感情到位、服務到位、管理到位。堅持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引領工作,用心做實寺院僧尼的服務工作,不斷深化與寺院僧尼的感情紐帶,切實強化寺院事務管理工作。我局在鎮黨委、政府的領導和大力支持下,持續深入推進《維西縣幹部「一對一」聯繫藏傳佛教寺院僧尼制度》,維西縣57個幹部職工掛鈎聯繫塔城戶籍僧人65人,每年至少入戶走訪慰問兩次,努力做到了「走出」真情、「走出實效」2、強化3個溝通——經常性加強與活佛、民管會和僧尼的溝通交流,及時了解和把握寺院活佛和僧尼的思想動態,全面掌握並督促指導好民管會工作。3、嚴格3個管好——嚴格管好宗教活動、管好宗教場所、管好僧人動態。與各寺院、安曲點籤訂《責任書》、《承諾書》,進一步推進《重大佛事報批制度》、《僧人請銷假制度》等制度,切實加強對寺廟及僧人的動態管理,並堅持記錄《藏傳佛教寺院溝通、服務、管理臺帳》,用溝通、服務、管理切實把宗教活動、場所、人員管好。4、做到3個在一起——寺院管理局幹部入駐寺院,與僧人學習在一起、工作在一起、活動在一起。堅持政治上團結合作、信仰上相互尊重,多接觸、多談心、多幫助,以理服人,以情感人,通過解決實際困難吸引人、團結人。5、堅決1個態度——堅決嚴厲打擊利用宗教進行的違法犯罪活動,打擊宗教極端勢力,抵制境外勢力利用宗教進行的滲透和破壞活動。塔城寺管局每年邀請縣公安局、鎮派出所、司法所等單位,不定期到各寺院、安曲點宣講《憲法》、《刑法》、《國家安全法》、《反分裂法》、《治安管理處罰法》等法律法規,引領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學法遵法、愛國愛教。2019年國慶期間開展了「愛國愛教、同心同行、共築中國夢」活動暨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系列活動,有效營造了宗教和順、民族團結的良好氛圍。
(五)堅持底線思維,著力防範化解重大風險。
塔城鎮當前正處於轉型發展的關鍵期、脫貧工作的攻堅期和內外部環境複雜變化的風險易發高發期,防範化解重大風險,事關全鎮發展穩定全局。在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方面,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幾項工作。一是加強風險評估和預警。把社會穩定風險評估作為做決策、上項目、定政策的前置程序,對重大活動、社會熱點焦點問題以及可能引發群體性事件、個人極端事件等,嚴格落實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工作,增強前瞻性,把握主動權。二是加強應急演練。開展了「消除火災隱患,創造美滿生活,構建和諧社會」消防演練、「攜手防災減災,同心守護寺院」 地質災害應急演練等,進一步提升了我鎮的防災減災能力。三是加強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與廣大駕駛員和群眾籤訂道路安全責任書,與幹部職工籤訂不酒駕承諾書,動員廣大黨員幹部帶動親友積極維護道路交通安全。針對農用車違法載人頻發的問題,在深入開展嚴禁農用車違法載人的宣傳教育工作的同時,制定了有獎舉報機制,對農用車違法載人的有效舉報線索給予200元人民幣的獎勵,激發了群眾自我管理、自我監督的積極性。
強化體制創新,著力打通社會治理「最後一公裡」
為加強基層社會治理,構建富有活力的基層社會治理格局,塔城鎮在長期的基層社會治理實踐中將村民自治委員會和五戶聯幫聯保機制有機結合,不斷完善基層治理體系,提升了基層治理效能。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深入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織牢織密農村社會管理服務網底,塔城鎮黨委政府創造性地提出了「五戶聯幫聯保」制度。將住房相鄰的五戶組成一個聯保單元,並由村民推選出聯保戶長進行管理(戶長一般由黨員擔任)。聯戶成員之間開展扶貧幫困、糾紛調解、普法宣傳、環境整治、文明習慣養成等工作,做到互相學習、互相監督,促進扶貧政策宣傳到戶、惠農政策落實到戶,提升群眾滿意度。2019年,在縣委、縣政府的安排部署下,塔城鎮全面鋪開村民小組自治委員會建設,經過有效探索,將村民小組自治委員會與「五戶聯幫聯保」制度進行有機結合,把五戶聯幫聯保的戶長選舉為村民自治委員會主任及委員,使塔城鎮的村組治理體系由過去的「村組幹部—村民」演進為「村民自治委員會—聯保戶長—村民」的三級管理模式,有效提升了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水平,進一步激發了基層社會治理的活力。在一年多的實踐中,有效推進了精準扶貧政策的落實、和諧社會的創建、環境衛生的改善,極大激發了群眾自治的積極性,解決了基層治理的很多難題。
(一)聯治安保穩定。通過 「矛盾雙方和解→聯保小組調解→組長調解」的「矛盾糾紛聯調」,各類矛盾糾紛在基層得到了有效化解。「村民自治委員會+五戶聯幫聯保」有效提升了政府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政府對農民群眾呼聲的回應速度、回應效率、回應質量大大提高,群眾安全感逐年提升。
(二)聯發展促脫貧。廣大農戶發展產業積極性不斷提高,對專業合作社、致富帶頭人的扶持更加精準,扶持力度不斷加強,全鎮農業組織化程度顯著提升。在脫貧攻堅戰中,戶長在扶貧政策宣傳、惠農政策宣傳、政策「明白人」培訓、農村環境整治等方面都發揮了積極作用。脫貧攻堅迎檢中,戶長指導聯戶成員熱情迎檢、客觀評價,實事求是地反映了全鎮脫貧攻堅成效。
(三)聯鄰裡促鄉風。當前農村因電視、網絡的普及,曾經走村串戶、三五成群在樹蔭下、庭院裡拉家常的光景已難再現,「五戶聯幫聯保」的出現,加強了鄰裡間的溝通交流,促進了鄰裡和睦。戶長通過鄰裡的拉家常,有效宣傳消防知識、交通安全知識、森林防火知識,村容村貌不斷改善。
(四)聯防控阻疫情。塔城鎮是維西縣的東大門,是疫情防控的前沿陣地。在非洲豬瘟疫情防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在村民小組自治委員會領導下,「五戶聯幫聯保」小組積極配合鎮黨委政府開展卡點值守、消毒隔離等工作,為疫情防控工作發揮了積極作用。今年以來,為了有效阻斷疫情輸入,塔城鎮「五戶聯幫聯保」小組共設立83個過往行人及車輛檢查點,有效阻斷了疫情輸入。戶長每天精準掌握外來人員近14天活動軌跡,並第一時間上報村「兩委」,對村組內的外來人員精準排查和管控。在當好監督員的同時當好宣傳員,通過流動音響、微信等形式挨家挨戶宣傳疫情防控知識,在公共區域設置「雲南抗疫情」二維碼,群眾、外來人員掃碼出入,切實做到精準管控。
(五)聯人心聚合力。通過「村民自治委員會+五戶聯幫聯保」制度的運行,村內人居環境、社會治安環境得到明顯改善,道路交通安全和消防安全形勢得到好轉,農村群眾享受到了實實在在的「紅利」。群眾參與村級公益事業的積極性提高了,主動接受並響應村「兩委」的管理和號召,鄰裡之間的矛盾糾紛大幅減少,人心聚攏了,各村的發展活力進一步得到激發。
來源:魅力塔城
編輯:都市時報一點關注 陽作譜
審核:祝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