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溫州都市報、記者:蔣文澤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
在剛剛過去的元旦假期裡,初具雛形的公園路吸引了不少市民的遊玩。那麼,同期公布提升方案的中山公園進展如何?「中山公園十二景」會設計成什麼樣?近日,記者採訪了項目的相關負責人。
中山公園改造力爭6月完工
溫州中山公園位於市區公園路,面積4.8公頃,前接華蓋山,後靠積穀山。公園於1927年2月,溫州各界人士為紀念孫中山先生籌款建造,1930年10月落成。2019年7月,鹿城區歷史文化街區公園路片區改造提升進場施工,其中中山公園改造提升,也納入了其中。
中山公園曾是溫州人必去的「打卡地」,裡面的兒童樂園更是一代人兒時流連忘返的地方。而從歷史文化上說,中山公園有中山紀念堂這座重要的建築,背後蘊含著「中山精神」。不僅如此,溫州第一座書院「東山書院」也曾位於此處。
而積穀山又有池上樓遺蹟,相傳晉代詩人謝靈運在積穀山下的謝池巷住過,還在他睡覺時夢中得「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之佳句,傳為一時美談。
鹿城區歷史文化街區建設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說,中山公園的改造提升方案著重放在留住鄉愁和沉澱文化上,改造完成後公園將添十二景。
「所謂『中山公園十二景』就是中山思賢、東山問學、好灣步月、池塘春草、赤壁夕照、謝村紅葉、臥樹龍吟、古洞飛霞、留雲晚眺、晚晴東院、幼圃初陽、枕流坐釣。公園目前還處於封閉施工階段,涉及改造提升內容較 多,力爭2020年6月完工。」該負責人說。
孫中山曾為溫州描繪藍圖
中山紀念堂坐落於公園正門東首,建成於1932年11月,建築面積488平方米,磚木結構,中西結合,平面呈凸字形。建築臺基以白色規整塊石迭砌,閣樓外圍設有平座、欄杆,正中橫額「中山紀念堂」五字。「
中山公園十二景」中一景——「中山思賢」就是改造提升中山紀念堂,將在原有的基礎上,突出場所精神、溫州文化。
那麼如何突出場所精神、溫州文化?鹿城區歷史文化街區建設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說,在改造思路上,一方面體現「中山精神」;另一方面還將在場館內陳列孫中山和溫州的事跡,增加地方特色。
「我們在收集孫中山的相關資料時發現,實際上孫中山跟溫州有著許多淵源,如孫中山在《建國方略》提出的東方大港構想。」該負責人說。
據《溫州港史》記載,早在戰國時期,溫州就出現了原始港口的雛形。唐代,中國商人開闢了日本值嘉島直達溫州的航線。清代長期「海禁」,溫州港海上貿易受阻。公元1876年,《煙臺條約》籤訂,溫州被闢為通商口岸。
孫中山在《建國方略》中,提出溫州應該建設「東方大港」的構想為溫州描繪了壯麗的藍圖。1984年5月,溫州被列為中國進一步對外開放的14個沿海港口之一,擴大自主權,港口發展新添動力。
不僅如此,孫中山還為溫州規劃了宏大的鐵路藍圖,還提出了實現這一藍圖的具體主張。據《建國方略》,溫州在浙江省之南,甌江之口,此港比之寧波,其腹地較廣,周圍地區者皆生產甚富者,如使鐵路發展,必管有相當之地貿易無疑。
其中東南鐵路系統,以東方、南方大港(孫中山計劃建設中的南海港E1)為始點,經過浙江、福建、江西三省及江蘇、安徽、湖北、湖南及廣東的一部分,共建13條鐵路。其中包含溫州的辰州線。孫中山指出,該地區農、礦、物豐富,且人口稠密,建設鐵路,利益必多。
鹿城區歷史文化街區建設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說,改造前的中山紀念堂,跟全國其他地方的紀念堂大同小異,沒有地方特色。改造後的「中山思賢」,不僅有中山紀念堂的由來,還有溫州精神的體現。
中山公園十二景
(圖片僅供參考,最終以實際為準)
中山思賢
1927年,為紀念孫中山先生,溫州拆除城牆,依傍積穀山闢建中山公園。中山紀念堂怎麼來的、孫中山與溫州有何關係、孫中山提出的《建國方略》與溫州東方大港又有何淵源、對溫州有何影響,這些都將在這裡得到體現。
東山問學
「溫州好,書院講堂開;鄒魯當年曾媲美,山川何地不生才?小別惜追陪。」該景點將重點體現「皇祐三先生」率先在溫州播種中原文化種子,開「東南鄒魯」之先河;「元豐九先生」去汴京太學學習,研究和傳播「伊洛之學」,催生了永嘉學派等文化人群體的故事。
好灣步月
此處曲折,形成不同的景致,迎著月光,感受一番悠閒靜謐的雅致。
池塘春草
「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永嘉太守謝靈運寓居此間創作了膾炙人口的《登池上樓》,引起歷代文人墨客朝拜登臨欣賞,並歌頌這裡的好山水。
赤壁夕照
清代曾儒璋在《東山八景》組詩中有「飛霞春曉、池塘春草、山樓夜雨、赤壁夕照、碧波秋月、蓼岸歸鴻、帶橋殘雪、雪亭松濤」等八景。
謝村紅葉
溫州城裡積穀山池上樓是永嘉謝氏的發祥地,臨近謝池巷。《光緒永嘉縣誌》載:「謝公去郡時,留其孫超祖侍太夫人於此,遂為永嘉人,村因以名」。
相傳謝村紅葉四時不謝,故又有「四季紅葉村」之稱。司空圖《寄崔道融旅寓永嘉》詩讚「紅葉謝村秋」。
臥樹龍吟、古洞飛霞
相傳,晉時永嘉人劉根隱居在飛霞洞修煉,身旁總是飛霞繚繞而得名。後劉根在此洞修煉得道,故又名飛霞山。飛霞洞旁有一株老樟樹。依樹建有臥樹樓,為晚清著名景點。臥樹樓上曾掛有一副回文名聯「臥樹樓臺樓樹臥,飛霞洞口洞霞飛」。
留雲晚眺
在亭中遠眺甌江,俯瞰公園秀色。名為「留雲亭」,有挽留雲霞之意。亭柱上有聯曰:「草長池邊思謝客;霞飛洞口憶仙蹤。」亭上舊聯為:「往開春草池邊,尋謝客遊蹤,蒼苔已沒;雲起飛霞洞口,覓劉仙遺址,老樹猶存。」
晚晴東院
東山書院為華蓋山(舊稱東山)上王景山先生講學之所,為當時全國知名書院之一。清雍正九年(1731),移建東山書院於積穀山麓。清雍正十年(1732),書院落成,頗具規模,來學者日眾。
幼圃初陽
將在保留原有兒童娛樂設施的基礎上,進行改造提升。
枕流坐釣
沿河可作為垂釣的景點,提供人們抒發情感的意境之處。
溫州人如何追夢「一帶一路」?
這組手機漫遊大數據讓你秒懂!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