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6月4日,皇姑屯事件,東北王張作霖被日本人謀害。同年6月21日,張學良主政東北,為抵制日本軍國主義,實現民族團結,於1928年12月29日宣布歸順南京中央政府,東北易幟。由於東北地區長期被日本軍國主義滲透,銅幣緊張,出現錢慌。張學良新政府,試鑄新銅幣 ,報送南京政府貨幣管理局審批。
東三省一分試鑄幣正面
正面圖案:上方是貨幣發行時間,中華民國十八年;中間是國徽,國徽外是珠圈;下方是製造地點,東三省。由於東北地區剛剛歸順中央,緊接發行貨幣,難免引起猜忌,所報錢幣圖案審核沒有通過,發回重新設計。退回的理由是:國徽被圈珠圈住,切與東三省並列。寓意欠佳。後來貨幣圖案略加改動,審核通過,開始正式發行貨幣。前期製作的貨幣就成了試鑄幣,沒有公開發行,鑄造量非常少。1930年5月中原大戰爆發,汪精衛聯合閻錫山,馮玉祥 同蔣介石為首的南京政府爭奪中央政府的控制權。張學良的東北軍成交戰雙方拉攏的對象。9月18日,張學良站到南京政府一方,出兵關內,佔領平津地區。10月15日,馮閻宣布投降,中原大戰結束。由於張學良出兵關內,所鑄錢幣流入平津地區,一分硬幣得以存留。1931年9月18日,窺視東北已久的日本,趁張學良出兵關內,東北空虛,侵略東北,張學良依照南京蔣介石政府主張,採取不抵抗,把剩餘軍隊撤入關內,東北全部淪陷。張學良背負逃跑將軍的罪名,為日後西安事變的爆發埋下伏筆。日本侵佔東北後,扶持滿洲政權。發行新鎳幣,對銅幣兌換,搜刮,使各時期的銅幣幾乎絕跡。
偽滿洲國發行的鎳幣
目前世上東三省早期試鑄幣,大小寫一分銅幣,僅存數套,一套存於中國國家博物院,上海和臺灣收藏家各有一套。還有一套出現在2016年秋拍會上。民間藏友或有所存,品相不好且仿品居多。我這枚流通品,包漿渾厚,品相完好,頗具收藏價值。
東三省一分試鑄幣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