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二十年代,各大軍閥為了搶奪地盤,相互攻打。打仗除了兵力之外,最需要的東西是什麼?毫無疑問,是武器裝備。好的作戰武器,能事半功倍,給予敵人沉重的打擊。因此,不少軍閥都開始修建屬於自己的兵工廠。奉系大軍閥張作霖也不例外,在他執政東北後,不惜耗巨資修建兵工廠。
在張作霖的主張下,奉軍修建了當時中國最大的軍械加工中心——瀋陽軍工廠。該廠集煉鋼、機器、造槍為一體,車床是他不惜花重金從德國購來的。其實,張作霖修建瀋陽兵工廠,是打算把它打造成全中國,甚至全亞洲最好的兵工廠,以擴充奉軍的實力和作戰能力,而他確實也做到了這點。瀋陽兵工廠建好後,張作霖就把它交給了兒子張學良管理。
1928年4月,北伐軍馮玉祥、閻錫山等軍閥聯手對奉軍發起進攻,奉軍全線崩潰。5月9日,張作霖發表聲明願意同南京國民政府議和。5月24日,各路北伐軍發起總攻擊。此時的張作霖不僅要處理各路軍閥的進攻,還得和日本人周旋。日本提出要在滿蒙修路、開礦、租也、移民等無理要求,被他拒絕。因為張作霖認為東三省等地是中國的領土,主權所在,不容漠視!沒想到日本人對此懷恨在心,決定除掉他。
6月3日凌晨,張作霖乘京奉專列離京返回東北。火車在次日清晨5時30分經過皇姑屯時被炸,日軍早已在此埋好了炸藥,就等著火車經過。張作霖身受重傷,被送回大帥府不久,不治身亡,享年53歲。這便是震驚中外的「皇姑屯事件」。
張作霖遇害後,張學良接替了父親的位置,掌管東北。後來,他投靠了民國政府。在日軍侵華時,其主子主張「攘外必須先安內」,故命令張學良撤回在東北地區的士兵,把東三省拱手讓給了日軍,瀋陽兵工廠也落入敵手。日本是一個島國,資源匱乏,瀋陽兵工廠極大地彌補了他們的不足。日本人眼看如此大的兵工廠不費吹灰之力就得到了,增加了侵華的信心,擴充了日軍的實力。隨後,日軍對中國發起了侵略戰爭。
其實撤兵前,張學良有考慮過將瀋陽兵工廠毀掉。但他想到這是包括父親在內的無數人,耗費了無數心血才建成的,有些不忍。而且,當時兵工廠裡還有200多架飛機,上千門大炮,數千挺機槍。這些武器對軍事武器落後、匱乏的中國軍隊來說非常有用,他誤以為主子在不久的將來會出兵收復東北,基於對主子的信任,他才沒有毀掉兵工廠就撤兵了。
有人認為張學良不開一槍,就把東北白白送給了日本人,讓中國被日本侵略。這種看法,不全面。我們沒有身處張學良所處的環境,不能片面地去指責某個歷史人物。從歷史反省不足、過錯,加以改正,不讓歷史重演,這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