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張學良向日本媒體坦言:當年不抵抗是因為自己判斷失誤

2020-12-09 蛋叔比比

為什麼晚兩天,因為我想寫的更深刻

1931年9月18日晚上10點20分,睡夢中的奉天人突然聽到一聲巨響,他們以為又是日本兵在演習。在此之前,城外的日軍2個月內進行30多場演習。

張學良

被這聲巨響驚醒的還有駐紮在奉天北城,東北軍北大營8000名士兵。在酣睡中被驚醒實在讓人惱火,但是面對「得罪」不起的日本人,只能心裡罵兩句,又昏昏欲睡。

10分鐘後,第一個炮彈落到北大營。

01 這不是演習

當然不是日軍演習,

那聲巨響是精通爆破技術的日軍中尉河本末守製造的。

當晚河本末守命令駐紮在奉天的關東軍,將南滿鐵路柳條湖路段炸毀。並從附近村莊抓來3個老百姓,強迫他們換上東北軍的軍服然後槍殺,偽裝是東北軍炸毀鐵路。

晚上11點,奉天城日本大合旅館內,關東軍參謀長板垣徵四郎沒有一絲睡意。他在房間裡焦急地來回走動,只為等待一個消息。

板垣徵四郎

晚上11點,柳條湖路段鐵路爆炸成功的電話打進旅館,板垣徵四郎在這裡下達進攻北大營的命令,理由是:東北軍炸毀鐵路,破壞中日關係。

奉天是東北軍的老家,1931年駐紮在瀋陽的日軍總兵力才1.5萬餘人,而東北軍有20萬人。當晚攻打北大營的日軍只有600人,北大營內卻有8000名關東軍,8000名正規的東北軍居然沒有防守過600名日本偷襲部隊。

為什麼北大營會淪陷?

當晚到底發生了什麼?

02北大營的深夜

北大營位於在奉天北郊大約3英裡處,是東北軍王牌第七旅駐紮地,王以哲擔任旅長。

北大營鳥瞰圖

當晚北大營按照規定9點鐘準時熄燈,晚上10點多鐘,大多數官兵結束一天訓練,都已經進入夢鄉。但是有一個人沒有,他就是620團3營9連上尉姜明文。

姜明文剛到各排各班查寢結束,回到宿舍已經是10點20分。就在要脫衣入睡時,他聽到那聲巨大的爆炸聲。

警覺的他覺得今晚有事情要發生,白天他就看見好幾個日本人在營地外轉悠。

他站起來點根煙看著窗外,不一會槍炮聲越來越近,北大營外有大量的人在行動的聲音。

不好,是敵人來了!

他第一時間傳令,全連人迅速起床,趕緊領取槍枝彈藥到操場集合。不一會整個3營都被9連的動作驚起,大家紛紛跑到武器庫準備戰鬥。這個時候其他營部的士兵也紛紛跑到操場,不知道到底發生什麼?3營的人最先拿到武器,但是不知道進攻的日本兵力有多少,所以不敢貿然出動迎擊,北大營內一片混亂。

03不準抵抗的命令

這個時候中校團副朱芝榮趕到操場, 只不過他不是號召大家趕緊去武器庫領取武器,而是傳遞旅長王以哲的命令。

「把槍枝彈藥送回庫房,士兵回去睡覺。如果日本人衝進去,要什麼給什麼,不準反抗更不準打。」

姜明文強壓著心中怒火,嘶啞的說到:「要命也給嗎?」

朱芝榮無奈的說的「這是旅長的命令。」

王以哲

這個時候一顆炮彈落進北大營,全旅大部人都驚醒了,日本兵正在分三路對北大營發起攻擊。

北大營操場上,有的士兵手上剛拿到槍,有的士兵把剛拿到的槍放回倉庫,營房內幾千名士兵聽到炮聲胡亂著逃跑中,還有數百名士兵依舊熟睡。

混亂的北大營,8000名戰士猶如無頭蒼蠅四處亂竄,他們需要一個總指揮。

這時候,7旅參謀長趙鎮藩站了出來,他是是當晚現場最高指揮官。但面對日本人的突然進攻,他也不敢拿主意,他趕緊打電話旅長王以哲,王以哲也慌了,他讓趙鎮藩再打電話向東北邊防軍長官公署的參謀長榮臻請示。

榮臻倒是給了明確的指示,那句經典的命令

「不準抵抗,不準動,把槍放到庫房裡,挺著死,大家成仁,為國犧牲!」

說完這句話,榮臻那邊的電話斷了。

此時日軍攻破北大營西門,衝入營內見人就殺,刺刀見人就捅。當晚不止北大營一處受到日軍偷襲,奉天的東塔機場也是日軍重點攻擊的對象,機場42架飛機沒有接受上級到命令不敢起飛,隨後被100多名日軍接管。1000多名日軍攻打瀋陽城內東三省兵工廠,這座曾是張家父子最引以為豪的兵工廠,讓日軍收穫頗豐。

04張學良在北平

事發當晚,奉天省多處告急萬分危機!那麼是誰給榮臻下達「不抵抗」的命令?發生這麼大的事,東北軍的最高指揮張學良在幹嘛?讓我們試著把焦點從北大營轉移到北平的中和戲院,這裡一場精彩的好戲正在上演。舞臺上著名戲劇藝術家梅蘭芳先生,正在出演《宇宙鋒》,臺下坐著許多達官顯貴和外國使者,觀眾中間端坐的正是「東北王」少帥張學良,旁邊是夫人于鳳至和女秘書趙四小姐。

此時的張學良,正是意氣風發的時候。

侵華日軍

1930年9月18日,由他出面調解中原大戰。這位年輕的少帥憑藉父輩積累的兵馬,幾乎不費一槍一彈就當上全國陸海空軍副司令,成為全國僅次於校長的二號人物。

晚上10點多,一個衛士兵急匆匆來到張學良旁邊,附著他耳邊說了幾句話。話語剛落,張學良臉色大變,獨自一人跟衛兵跳上汽車,離開了戲院。

夫人和趙四小姐以及一群外國使者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但是從張學良臉色中可以知道:有大事發生了!

張學良從戲院離開直接前往協和醫院,參謀長榮臻把電話打到了這裡。他聽著榮臻慌亂匯報,滿屋子的軍官露出期盼的眼神。他知道只要他說出一個「打」字,這些將領就會快速奔赴戰場浴血奮戰,因為那是他們的老家,他們的孩子、父母以及祖宗的墓地都在那黑土白雲間。可惜他沒有!這成為他一生的遺憾!

張學良

深深呼了一口氣,他對榮臻下達命令

「目前瀋陽空虛,抵抗無益,請轉告各級將士,應避免衝突,勿逞一時之憤,忍辱負重,以待『國聯』處理。」

89年後的今天,小學生都知道當晚張學良奉校長的命令,這是九年義務教育中《歷史》書本白紙黑字記載的。

但在1971年張學良接受日本NHK電視臺採訪這樣說:

「我這麼想假如他要這麼做不但對我中國不利,對日本也不利的。假設我是日本人,我絕不這麼做。如果這麼做後果一定是對日本很不好的,所以我想日本不會這樣做,我覺得九一八事變我判斷錯誤了。假如我真的知道日本要這麼辦,我當時可能我要跟日本要拼的。」

晚年張學良

一句「我判斷錯誤了」,

數百萬東北人做了14年亡國奴。

05東北軍的高級將領在哪裡?

當北大營遭受日軍屠殺時,少帥張學良正在北平看戲。那當晚王以哲在幹嘛?他是北大營旅長,作為一線指揮官,他為什麼不在軍旅裡坐鎮指揮?其他的東北軍高級將領又在哪裡?1931年9月18日王以哲早早回到了家,7旅僅有的三個團長看到旅長走了,順勢也回到家陪老婆孩子。東北邊防部二把手副司令長官張作相,此時正在老家錦州為父親籌辦喪事。

北大營雖然有8000人駐紮,但是一個高級將領都沒有。諾大的東北三省,20萬東北軍精銳,總司令在北平副司令在老家,東北焉能不淪陷。

抗日戰爭

由於缺少指揮官統一調度,還有上級不抵抗的命令,600名日軍肆意在北大營屠殺。幾個小時後北大營被日本人佔領,只有少部分東北軍逃了出來。

第二天奉天的百姓醒來,街道上貼滿了日本旗幟,日本人兵在街道巡邏,瀋陽宣布淪陷。

在少帥的指揮下,近20萬東北軍有序的撤往山海關,將東三省拱手讓給了日本關東軍。

東北軍撤走,留給日本不僅是肥沃的黑土地、數百萬的東北人,還有號稱全國最強大的東北邊防軍空軍。當晚一架飛機都沒有來得及起飛,262架嶄新的飛機全部留給了日本。東北在張作霖數十年經營下,地方財政充足,當晚17億銀元也被日軍接管。

還有當時全國最大的東北兵工廠,這是張家父子的命根子。裡面有各種火炮3000多門,輕武器12萬多支,能夠生產當時世界先進的各種武器。這些裝備本來用於保衛家國的,卻成為關東軍日後屠殺國人的武器來源。

哦,對了!還有張大帥的遺體。

張作霖

張作霖在1928年被炸身亡,因為事發意外,當時陵園沒有修建好。張家一邊出巨資修建陵園,一邊把大帥的遺體暫放在大帥府。1931年大帥陵園還沒有修建好,日本人就打進來了。

日本人佔領了大帥府,張作霖的遺體被搬到東北一座偏僻小寺廟珠林寺。此後大帥遺體一直放在珠林寺,一直到1937年才被張景惠下葬安置。

張學良自1931年離開東北,再次回到已是下輩子。

06血肉長城第一人

今天9·18的炮火已經過去整整89年,很多歷史印象無法還原,但當晚有這樣一位抗日英雄,他的故事值得被人永遠歌頌。

他是黃顯聲,被譽為「血肉長城第一人」。

黃顯聲

1918年黃顯聲考入北京大學,面對搖搖欲墜的家國,他決定棄筆從戎。1931年「九一八」事件前,他擔任瀋陽市公安局長。當晚他拒絕執行上級下達的「不抵抗」命令,他率領公安局警察與日軍進行殊死搏鬥,但他們畢竟不是軍隊面對人數眾多的日軍,最後無奈撤退出瀋陽。

隨後他號召全國的愛國人士,組建遼寧抗日義勇軍繼續抗日,當20萬關東軍浩浩蕩蕩撤出關外,黃顯聲的隊伍成為東北耀眼的紅色旗幟。

當晚20萬東北軍不戰而退,昔日榮光的大帥府被日軍層層包圍。

不知道地下有知張大帥會不會想起,臨死前他對夫人囑託:「我受傷太重……恐怕不行啦……叫小六子(張學良乳名)快回瀋陽,好好幹吧!」

看歷史風雲,品百味人生

我是蛋叔,每天瞎比比,你可別全信期待你的關注、點讚和評論。

參考文獻:

「不抵抗將軍」的真相——《世紀老人張學良的多彩人生》——徐慶全 趙 傑

揭秘「皇姑屯事件」:始末、動機與餘波——經姍姍

相關焦點

  • 張學良為何實行「不抵抗政策」,將自己的國土讓給日本殺父仇人?
    作為中國近現代極具爭議的歷史人物,張學良的許多行動和決定都直接影響著中國的歷史進程:東北的統一統一、西安事變的全面抗日。但是人民最津津樂道,也是張學良最為人詬病的地方,就是他推行的「不抵抗政策」,使東北淪陷敵寇之手。
  • 張學良晚年道出918事變「不抵抗」原因,直言怕打不過
    這麼說吧,九一八事變前,日本在東北駐軍不足兩萬,東北軍在東北有七八萬人,在關內十餘萬人。九一八後,日本迅速增兵至十萬。而東北軍不僅不向關外增兵,而是徹底地夾著尾巴匆忙從東北撤往關內,以至於大帥府的大批金銀,東北軍的火炮、飛機等全部扔給了日本。破案了?918事變「不抵抗」原因「九·一八」事變當晚,張學良招待宋哲元等將領,攜于鳳至及趙四小姐觀看梅蘭芳的演出。
  • 九一八事變,張學良為什麼不抵抗?
    但面對日軍的進攻,東北軍最高統帥張學良卻下令不得抵抗,身負家很國讎的張學良為什麼不抵抗?12月22日,東北地方當局代表蔡運升受張學良委派,與蘇聯代表談判,達成《伯力協定》。 3,張學良判斷失誤,以為日本人只不過是小打小鬧。後來也證明九一八事變確實是關東軍部分軍官的私自行為,也就是所謂的「下克上」,日軍高層並沒想搞那麼大。1991年5月,張學良在紐約回憶起這段歷史。
  • 松花江上——令張學良「不抵抗」的密電
    汪精衛說:「去歲(1931年)放棄瀋陽,再失錦州,致三千萬人民,數十萬土地,陷於敵手……」將近一個世紀過去了,備受爭議的不抵抗命令到底是誰下達呢?大陸的版本一致是蔣介石,這個說辭流行了半個多世紀。但是,隨著張學良口述歷史及相關史料的解密,不抵抗命令的真相也逐漸揭開神秘的面紗,向我們展示一個不一樣的答案。
  • 九一八事變不抵抗究竟是不是蔣介石下的命令?誰才是不抵抗將軍?
    下達不抵抗命令的人是張學良,因此他獲得了「不抵抗將軍」的稱號,一度被義憤填膺的中國人口誅筆伐,然而後來坊間傳聞張學良之所以不抵抗,是因為遠在南京的蔣介石嚴令他不許和日本人發生衝突。那麼到底是張學良不抵抗,還是蔣介石不抵抗呢?今天我們就通過張學良本人晚年的回憶以及一些史實來解開這個歷史的謎團。
  • 晚年的張學良道出原因
    而張作霖離世之後,他的兒子張學良代替他接管了東北,張學良這個人歷史上對他的評價也並不是很高,而這個評價不高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918事變,面對著日本人的進犯,張學良命令自己的東北軍全部轉入關內
  • 九·一八事變東北軍不抵抗,命令是誰下的,蔣介石還是張學良?
    一提九·一八,人們總會想到張學良不抵抗的懦弱。不過,近些年來的又一說法讓大家更為迷茫,因為很多人開始相信,當年張學良之所以不抵抗,是聽了蔣介石的命令。於是,這段關於國恥的成因便成了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紛爭。那今天我們不妨一起來探秘一下,東北軍當年拒不抵抗,其源頭到底在誰身上。
  • 探尋歷史懸案真相:「不抵抗」命令到底是誰下達的?
    1991年5月28日,張學良在紐約曼哈頓中城貝公館接受紐約東北同鄉會會長徐松林偕老報人李勇等8人訪談時,有人提問:「大陸拍攝的電影《西安事變》說:蔣介石下手諭,令你對日本侵略採取不抵抗政策。究竟有沒有這道手諭呢?」張學良回答:「是我們東北軍自己選擇不抵抗的。我當時判斷日本人不會佔領全中國,我沒認清他們的侵略意圖,所以儘量避免刺激日本人,不給他們擴大戰事的藉口。『打不還手,罵不還口。』
  • 張學良:我對「九·一八」事變判斷錯誤了
    次日凌晨3時第七旅向東突圍而出,有些軍官堅持服從榮臻的命令不肯離開,最後被士兵強行架走,電張學良,報稱:「日兵自昨晚10時開始向我北大營駐軍實行攻擊。我軍抱不抵抗主義總算沒有以挺著死的方式為國捐軀。」張對此表示認可,在19日同《大公報》記者談話時表示:「吾早已令我部士兵,對日兵挑釁不得抵抗,故北大營我軍早令收繳槍械,存於庫房,昨晚日軍以三百人攻入我軍營地,開槍相擊,我軍本無武裝,自無抵抗。」
  • 張學良一生吃喝嫖賭,為何能活到一百多歲?晚年道出長壽原因
    東北軍 張學良和楊虎城將軍發動的西安事變,對我國抗日做出了巨大貢獻,促成了國內抗日戰線的統一,但也因為這件事他被蔣介石軟禁了五十年,他的一生經歷大起大落,年輕時候吃喝嫖賭抽無一不沾,但是張學良卻非常長壽,活到了一百多歲,雖然他的一生承擔著很多的爭議,但是最終能夠安度晚年,這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情
  • 張學良愛國家放棄東北獨立 背上「不抵抗」黑鍋
    救東北,靠全國——背上「不抵抗」的黑鍋  「九一八事變」發生時,正在北平養病的張學良,立即召開緊急會議,討論反抗日本侵略,解救東北危亡之策。他認為,日本出兵東北,只是其侵華野心的第一步,抗擊日本侵略東北,必須依靠全國主力,著眼全局,方能奏效。他認為當時的南京政府代表全國,要靠中央的全局部署,才能有效抗擊日本。
  • 「九·一八」事變時是誰下令「不抵抗」
    [摘要]張學良說:是我們東北軍自己選擇不抵抗的。 在「九·一八」事變中,東北軍及其少帥張學良執行「不抵抗政策」,多年來都定義說:是蔣介石下令讓張學良不抵抗,張學良替蔣介石背了黑鍋,張學良也被人們罵做「不抵抗將軍」。
  • 探秘當年蔣介石與張學良密會,定下不抵抗政策的正太飯店現狀
    1931年9.18事變發生前,9月12日,蔣介石由漢口乘專車來石家莊,張學良自北平乘專車前去,二人在石家莊晤談。會晤後,張學良告訴下屬:日軍可能要在東北動手,蔣氏要求張嚴令東北全軍,凡遇到日軍進攻,一律不準抵抗。本文圖中便是,當年二人在石家莊秘密會晤商議對日執行不抵抗政策的地點:石家莊正太飯店!
  • 張學良是如何把東北拱手相讓的,如果抵抗日本人還能打進中國嗎?
    九一八爆發後,如果張學良堅決抵抗。第一仗必勝。第一仗不是戰役,而是一次戰鬥。1931年入侵的日軍會被全部消滅。日軍再次侵華,東北軍很可能會贏得第一次會戰的勝利。日本人怎麼佔領的東北也沒人清楚,只知道多了很多說鳥語的。當時還有大部分農村人分不清東北歸中國還是歸張作霖。
  • 張學良晚年承認,如果那個人沒被張作霖處決,日本也不敢侵略中國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向中國邁出了第一步,開始對華侵略,以後日本的行動逐漸加強,我國面臨極大危險,而蔣介石卻一心只想打內戰,剷除異己,正是張學良與楊虎城聯合發動西安事變,勸蔣介石與國共聯合抗日,才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 蔣介石過生日張學良送了他一個鐘錶,老蔣毫不生氣,回了兩件禮物
    張學良是中國近代史上鼎鼎有名的人物,作為民國時期奉系軍閥的「頭子」,他最為人稱道的還是他在抵抗日本侵略者時的膽略。在九一八事變爆發之後的一段時間裡,其實張學良還是很支持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的,這點可以在他晚年口述的回憶錄中得到證明:是我們東北軍自己選擇不抵抗的,我當時判斷日本人不會佔領全中國,我沒認清他們的侵略意圖,所以儘量避免刺激日本人,不給他們擴大戰事的藉口。
  • 張學良恢復人身自由,去美國找自己的紅顏知己,為何不回家鄉呢
    曾經的少帥張學良,在「九一八事變」中選擇不戰而逃,把東北三省讓給了日本人,不顧老百姓的死活,因此他被千夫所指,被人詬病了一輩子。▲張學良劇照在晚年的時候,張學良談到這件事情,並沒有把給鍋甩給蔣介石,而說是自己拿的主意,聽起來讓人感覺匪夷所思。
  • 張學良晚年重獲自由後,為什麼一直沒有回大陸呢?
    張學良晚年重獲自由後,為什麼一直沒有回大陸呢?1991年3月10日,張學良獲準赴美探親,曾公開表示有回祖國大陸探親的意向。中央知道後,便派人去邀請張學良回大陸,派去的人是張學良的老部下呂正操。1991年5月29日,張學良和呂正操兩位老人在分別了幾十年之後又見面了。他們之間進行了長達1小時之久的單獨談話。呂正操轉交了鄧穎超的親筆信,張學良看到鄧穎超的親筆信,感慨萬端。使用放大鏡,將發花的眼睛貼近信紙反覆看了兩遍。然後,他對呂正操動情地說:「周恩來我熟悉,這個人很好。請替我問候鄧女士。」
  • 張學良晚年拿著中國地圖凝視東三省許久後說了6個字,字字戳心!
    張學良晚年拿著中國地圖凝視東三省許久後說了6個字,字字戳心!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使全中國的愛國志士團結起來一致抗日,中國人民用了整整14年的時間才把日本鬼子趕出中國,而促成民族統一戰線的功臣張學良將軍卻被整整關了54年。
  • 九一八事變時,張學良如果堅決抵抗,抗日戰爭將會如何發展?
    而這一切的根源,就在於九一八事變,張學良放棄抵抗,不戰而逃,將東北大地拱手讓於日寇,在「送」給日本一個巨大的後勤基地的同時,也讓日本人的侵華信心急劇膨脹。所以一直以來,中國人都有一種不甘的「假設」——如果張學良當初能拿出一個血性男兒的勇氣,率領東北軍與日軍抗爭,結果會怎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