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看世界|香港全面水資源管理策略

2020-12-12 中國水網

導讀:香港在2008年推行《全面水資源管理策略》,用來確保香港的供水穩定及支持可持續發展,其管理經驗值得學習借鑑。小編借著業餘時間,根據香港水務署公開資料編輯彙編形成了本文,用心之良苦,誰看誰知道!(本文整理自香港水務署官方網站)

一全面水資源管理策略概述

香港水務署於2008年推行《全面水資源管理策略》(以下簡稱「策略」),其中制訂了平衡用水供求的「策略」,以確保香港的供水穩定及支持可持續發展。「策略」的重點是「先節後增」,強調節約用水,以控制用水需求增長,並增加供水的水源。

「策略」主要分兩方面:用水需求管理及供水管理。用水需求管理中包括加強公眾教育、宣傳節約用水、推廣使用節水用水裝置、加強漏損控制及擴大海水衝廁的使用量。供水管理中包括加強保護水資源、積極開拓新的供水水源(包括海水、再生水、中水回用及雨水回收)。

自「策略」推行以來,我們正在進行第三方的後評估研究。後評估範圍包括評估現行「策略」的效益,預測至2040年的遠期用水需求及供應,尋求新的水資源管理措施,以及在有需要時適當調整現行措施,然後制定新的「策略」。目前後評估團隊正在研究新的水資源管理措施,以應對按最新數據預測的香港遠期供水需求,這部分工作計劃於2018年完成。

二香港水資源概況

目前香港的供水系統共有3個原水來源,即本地集水區收集的雨水、從廣東引入的東江原水,以及衝廁用海水。3個原水系統的水量分別佔2017年全港12.58億立方米總用水量的26%、52%和22%。依靠著3個原水來源,香港多年來一直有可靠的原水供應。

1本地雨水資源

(1)本地雨水收集方式和水量

香港既沒有天然湖泊和河流,也缺乏足夠的地下水資源。為了發展的需要,香港一直面對著尋找穩定及充足水源的艱巨挑戰。多年來,香港已開發了一個龐大的雨水收集及貯存系統。如今,香港約有三分之一的土地被規劃為集水區,用於收集並貯存雨水。大部分集水區範圍和郊野公園範圍重疊,並受到《郊野公園條例》保護。

圖1 香港集水區和水塘分布示意圖

香港過去十年的全年總用水需求量超過920萬立方米,但本地雨水收集量僅佔總用水量的20%~30%,遠不足以應對龐大的用水需求。此外,香港的降雨量並不穩定,浮動可最高達到年2億立方米,加上地勢大多起伏不平,要收集和貯存珍貴的雨水更是難上加難。

圖2 香港近十年雨水收集量

(2)水塘溢流取捨的考量

香港的降雨量在旱季與雨季之間有很大差異,因此需要建設水塘作為緩衝,以調節旱雨兩季水資源供求不均的情況。設計集水區和水塘容量時,主要考慮集水區在乾旱年收集的雨水和水塘的存水量,能否應對供水範圍內的用水需求。

而水塘之所以溢流,是因為小型水塘(如大潭水塘群和香港仔水塘)和中型水塘(如石壁水塘及大欖涌水塘)在大雨期間收集過量雨水所致,並不涉及額外的成本支出。若要降低這些水塘發生溢流的機率,則有必要加高壩體以增加水塘的存水量。然而,此項工程將涉及高昂的施工成本,而所增加的存水量在大部分狀況下都作用不大。因此,必須考慮資本投入的性價比和收集溢流雨水量的效益產出之間的平衡關係。

經實測,各水塘在2015、2016和2017年的溢流量分別為330萬立方米、2850萬立方米和4840萬立方米。我們目前正在研究減少溢流量的方案。自2014年開始,大潭水塘群收集的雨水已用來補充海水衝廁系統,大幅減少了大潭水塘群的溢流量。

(3)集水區的保護與法律保障

香港政府將大部分集水區劃定為郊野公園,以保護香港珍貴的自然環境,每一個市民都有責任確保它們不受汙染。郊遊的市民遊覽這些地方時,必須時刻謹記保護珍貴的水源地。此外,由於集水區和水塘有可能發生山洪,郊遊市民絕不允許在這些地方嬉水貨遊泳,以免發生意外。

根據《水務設施條例》第30(2)(a)條,禁止任何人進入水務設施,或用其中的水流進行清洗衝刷的;第30(2)(b)條,禁止任何人用水務設施中的水衝洗動物或允許動物進入水務設施的;以及第30(2)(c)條,禁止任何人向水務設施拋擲或擺放任何物件。一旦觸犯上述條款,經簡易程序即可頂嘴,最高可處罰款5萬元港幣,並監禁2年。如,曾有郊遊市民在大嶼山二澳水澇漕集水區嬉水而遭到檢控,最終各被罰款500港幣亦曾有郊遊市民在元朗上清潭灌溉水塘放生動物而遭檢控,最終被判罰款1500元。

為推廣禁止汙染珍貴的飲用水源的號召,香港水務署已實現了持續性的教育和宣傳活動以提高公眾意識,包括在集水區和水塘附近豎立警告牌或橫幅、派發單頁、張貼海報等。此外,我們也在集水區和水塘進行定期巡查,並在有必要時根據條例執法。市民如懷疑有人想違反《水務設施條例》,也可通過香港水務署24小時熱線進行舉報。

2東江原水

(1)概述

香港自身集水設施的集水量不足以應對香港的用水需求且波動極大,為解決雨量不足、不穩的挑戰,香港自1965年起引入東江原水,以滿足本地用水需求。

(2)東江原水供港歷史

早在1960年,香港政府已意識到單純靠貯存雨水不足以應對急劇增長的用水需求,而向廣東省購買淡水是最便捷的解決方法。1960年11月15日,香港政府與廣東省政府達成協議,每年從深圳水庫引入2270萬立方米原水。

編輯:王媛媛

相關焦點

  • 全球32億人口面臨水資源短缺 水資源綜合管理迫在眉睫
    提高水資源綜合管理策略和技術,成為解決水資源危機的重中之重。聯合國糧農組織日前發布《2020年糧食及農業狀況》報告,聚焦全球水資源短缺挑戰,關注提升用水效率、生產率和可持續性。報告顯示,當前全球32億人口面臨水資源短缺問題,約有12億人生活在嚴重缺水和水資源短缺的農業地區。「水是各項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基石。」
  • 水資源管理與景觀設計
    水循環管理可能面臨著一個很大的風險問題,你會發現它可能佔用了寶貴的水資源,因為你設計得很好,但是沒有水資源可用,或者是你設計的景觀很漂亮,但是在洪水來的時候,不能發揮它應用的作用。所以這也是給我們提出了一個全新的課題。
  • 水資源管理迫在眉睫,哪些儀器儀表「大顯身手」
    水是各項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基石,人們生計和文明的延續都離不開水,為了避免水危機,我們必須保護水資源,水資源管理迫在眉睫。水資源管理迫在眉睫受人口增長、汙染以及氣候變化等因素影響,全球水資源短缺壓力不斷增大。據統計,過去20年間,全球人均淡水供給量減少20%以上。
  • 守護水資源 擦亮「水」招牌
    水是上天饋贈,需要珍惜與呵護。作為浙江重要的水源涵養區,衢州市龍遊縣承擔著「節水、護水、愛水」和涵養錢塘江流域生態環境的重大使命,必須守護好優質天然水資源這一「金字招牌」。2020年,龍遊縣全面完成水資源管理「三條紅線」控制指標,其中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交接斷面水質達標率、城鎮供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均達到100%;全縣萬元GDP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相對2015年分別下降36%和44%,用水效率指標提升顯著;同年6月,成功獲評為全省第二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
  • 南灣水庫管理局全面加強水庫汛後工程檢查維護與水資源調度管理
    全面開展汛後大檢查。  汛期過後,對大壩、溢洪道、輸水洞、洩洪洞工程及閘門、機電設備等進行了全面檢查,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制定維修計劃,重大維修項目制定維修實施方案,逐項落實維修措施。    積極爭取維修項目資金270餘萬元,對洩洪洞洞身和洩洪洞出口啟閉機液壓缸進行維修,水雨情自動測報系統進行維修和完善,利用衛星實時傳送水雨情信息,對閘門和機電設備進行了全面保養,保障水庫工程設備完好和安全運用。
  • 新加坡「四大水喉」 化解水資源危機
    為了提高2011年以後供水的可靠性和自給自足能力,新加坡開始謀劃「維持可持續性的水供」新策略。2002年,國家長期水供策略擬定,新加坡人形象的稱之為「四大水喉」。「四大水喉」即淡化海水、新生水、國內集水區和外來供水。根據預計,到2011年新生水和淡化海水將達到新加坡每日用水需求量的30%和10%。新加坡正在逐漸擺脫建國以來對從馬來西亞購買水資源的高度依賴。
  • 藝康集團推出智能水資源導覽器,幫助企業優化水資源管理
    上海2019年3月18日 /美通社/ -- 全球水、衛生、公眾健康、能源技術和服務領域的領導者 -- 藝康集團推出了藝康智能水資源導覽器(ECOLAB SMART WATER NAVIGATOR),這是一個免費的在線工具,旨在幫助世界各地的企業優化其設施的水資源管理,以應對日趨嚴峻的全球水資源短缺問題。
  • 印發廣東省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實施方案的通知
    嚴格執行水資源管理責任制,逐步建立符合我省實際的水資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體系,以水資源可持續利用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二)指導原則。  ——民生優先,人水和諧。堅持以人為本,以建設現代化民生水利為目標,著力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水資源問題。
  • 雲南舉行2019年度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工作考核結果
    省水利廳及時向省委組織部報告了年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結果。三是考核責任體系逐步完善。實現管理責任制省、市、縣三級政府全覆蓋,有力促進了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由部門推動向政府全面推動轉變。  認真落實水利行業強監管各項措施,以問題為導向,嚴管實改,科學管理更有效。一是突出智慧管理,建立水資源監控能力和「智慧水務」平臺。全面推進水資源取、用、排的動態管理,實現了對重點取水戶用水量、水電站發電量等取水量數據的實時監控,形成了支撐水資源管理工作的業務平臺和決策支持環境。
  • 信息化為水資源管理插上科技翅膀
    近年來,山東省臨沂市以深入推進水資源稅改革為契機,按照「先試點、後推廣」工作思路,抓住精準核定水量、打通用戶與管理方「孤島」壁壘這一關鍵,利用信息化技術開發應用水資源稅遠程在線監控系統,實現了財政、稅務、水利部門和取水戶用水及涉稅信息四方共享,有效解決了水資源管理和水資源稅徵管中存在的突出問題,趟出了一條「在線監控、精準計量、信息共享、多方共治」的信息化管水治稅新路子。
  • 五大高耗水量行業加劇中國水資源危機-水資源承載力 水危機 水利...
    面對寫滿「危機」、「赤字」的中國「水簿」,各級官員和企業、個人必須行動起來,正視基本的國情水情,提高重水、惜水、護水、管水的水生態文明意識,全民共建節水型社會。同時,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終結拼水耗的非科學發展之路。像守住 18億畝耕地紅線一樣,為我們及子孫後代守住水資源紅線,守住中華民族的生命之源。
  • 權威發布|以水而定、量水而行!濱州將全面提升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
    馬玉明介紹,濱州堅持把水資源作為最大剛性約束,結合濱州發展實際,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堅持以水定城、以水定業、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全面提升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做好規劃頂層設計。以黃河流域水資源超載區治理為抓手,高規格編制發展規劃。突出水資源最大剛性約束,強化總量強度雙控行動,建立水資源監測預警機制,推進用水方式由粗放向節約集約轉變。
  • 水利部部署各地整改1215個水資源管理問題
    中國日報2月25日電 水利部近日印發通知,以一省一單方式向各省級行政區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反饋了2019年度水資源管理監督檢查發現的問題,要求有關地區和有關單位切實做好問題整改工作。根據水利部監督工作部署,2019年10月至11月,水利部組織各流域管理機構開展了2019年度水資源管理監督檢查工作。檢查範圍涵蓋31個省級行政區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共抽查了161個縣級行政區,825個取水口(其中重點取水口224個)、291條河流(其中68條跨省河流)和67個重要飲用水水源地。
  • 【國際水資源學會中國委員會】李原園:為全球水資源治理提供中國...
    國際水資源學會中國委員會(以下簡稱委員會)作為我國與國際水資源學會的對口機構,更要發揮學會國際聯絡廣泛的優勢,貼緊新時期我國治水的新內涵、新要求,講好中國治水故事。  一是以世界水資源大會為平臺,宣傳我國水利建設與改革發展成就。世界水資源大會是國際水資源學會組織的世界性會議,是確定世界水議程、水政策和傳播水科學領域新知識的重要國際平臺。
  • 熊永蘭張志強曲建升:加強流域水資源管理 嚴控河流汙染
    本文基於對國際河流汙染治理案例的調查和我國水汙染形勢與趨勢的分析,提出應從加強流域管理的角度全面控制我國水汙染問題,促進人水和諧。國際河流汙染治理典型案例1.歐洲萊茵河水汙染治理。德國的萊茵河是目前世界上跨界流域治理汙染最成功的一條河流。
  • 世界水資源利用情況
    水是人類發展不可缺少的自然資源,是人類和一切生物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當今世界,水資源不足和汙染構成的水源危機成為任何一個國家在政策、經濟和技術上所面臨的複雜問題和社會經濟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1992年1月聯合國在冰島舉行了水和環境國際會議,呼籲尋找新的途徑,對淡水資源作出評價、發展和管理。
  • 市水務局舉辦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培訓班
    11月26日,市水務局舉辦2020年淮北市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培訓班。今年是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十三五」期末考核年,是《國家節水行動方案》《國家節水行動安徽省實施方案》和《淮北市節水行動計劃》全面貫徹落實之年。
  • 為城市打造更多水資源空間(他山之石)
    鹿特丹的城市路面不透水、傳統管道排水能力有限,增加了排澇壓力,極易受洪水侵襲。對此,鹿特丹市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措施,通過打造創新建築設施,採取與水共存的適應性管理策略,為水資源提供更多空間,也為城市生活創造出更舒適的環境。
  • 他山之石:新加坡城市水管理經驗與啟示
    為加強雨水循環利用,同時減輕城市內澇,新加坡政府將水資源規劃與城市規劃相銜接,統籌土地利用,設置集水區和雨水收集池。集水區是供水排水管網全面覆蓋、統一供應、統一收集、統一處理的用水區域。集水區內實現了雨水、汙水的全收集和全分離。降雨半小時後的雨水經收集處理後進入附近水庫作為水源,初期雨水及生活汙水經由汙水處理廠處理後循環再生或外排入海(見圖1)。
  • 榮昌發布節水行動實施方案 全面提升水資源利用效率
    近日,榮昌區政府辦公室印發《榮昌區節水行動實施方案》(下稱《方案》),將實施五大重點節水行動,推進31項重點目標任務,全面提升水資源利用效率,形成節水型生產生活方式,保障全區水安全。為達到用水總量強度雙控的目的,榮昌將對區域流域用水總量和強度實行嚴格控制,對用水全過程進行嚴格管理,將水資源節約和保護的主要指標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