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香港在2008年推行《全面水資源管理策略》,用來確保香港的供水穩定及支持可持續發展,其管理經驗值得學習借鑑。小編借著業餘時間,根據香港水務署公開資料編輯彙編形成了本文,用心之良苦,誰看誰知道!(本文整理自香港水務署官方網站)
一全面水資源管理策略概述
香港水務署於2008年推行《全面水資源管理策略》(以下簡稱「策略」),其中制訂了平衡用水供求的「策略」,以確保香港的供水穩定及支持可持續發展。「策略」的重點是「先節後增」,強調節約用水,以控制用水需求增長,並增加供水的水源。
「策略」主要分兩方面:用水需求管理及供水管理。用水需求管理中包括加強公眾教育、宣傳節約用水、推廣使用節水用水裝置、加強漏損控制及擴大海水衝廁的使用量。供水管理中包括加強保護水資源、積極開拓新的供水水源(包括海水、再生水、中水回用及雨水回收)。
自「策略」推行以來,我們正在進行第三方的後評估研究。後評估範圍包括評估現行「策略」的效益,預測至2040年的遠期用水需求及供應,尋求新的水資源管理措施,以及在有需要時適當調整現行措施,然後制定新的「策略」。目前後評估團隊正在研究新的水資源管理措施,以應對按最新數據預測的香港遠期供水需求,這部分工作計劃於2018年完成。
二香港水資源概況
目前香港的供水系統共有3個原水來源,即本地集水區收集的雨水、從廣東引入的東江原水,以及衝廁用海水。3個原水系統的水量分別佔2017年全港12.58億立方米總用水量的26%、52%和22%。依靠著3個原水來源,香港多年來一直有可靠的原水供應。
1本地雨水資源
(1)本地雨水收集方式和水量
香港既沒有天然湖泊和河流,也缺乏足夠的地下水資源。為了發展的需要,香港一直面對著尋找穩定及充足水源的艱巨挑戰。多年來,香港已開發了一個龐大的雨水收集及貯存系統。如今,香港約有三分之一的土地被規劃為集水區,用於收集並貯存雨水。大部分集水區範圍和郊野公園範圍重疊,並受到《郊野公園條例》保護。
圖1 香港集水區和水塘分布示意圖
香港過去十年的全年總用水需求量超過920萬立方米,但本地雨水收集量僅佔總用水量的20%~30%,遠不足以應對龐大的用水需求。此外,香港的降雨量並不穩定,浮動可最高達到年2億立方米,加上地勢大多起伏不平,要收集和貯存珍貴的雨水更是難上加難。
圖2 香港近十年雨水收集量
(2)水塘溢流取捨的考量
香港的降雨量在旱季與雨季之間有很大差異,因此需要建設水塘作為緩衝,以調節旱雨兩季水資源供求不均的情況。設計集水區和水塘容量時,主要考慮集水區在乾旱年收集的雨水和水塘的存水量,能否應對供水範圍內的用水需求。
而水塘之所以溢流,是因為小型水塘(如大潭水塘群和香港仔水塘)和中型水塘(如石壁水塘及大欖涌水塘)在大雨期間收集過量雨水所致,並不涉及額外的成本支出。若要降低這些水塘發生溢流的機率,則有必要加高壩體以增加水塘的存水量。然而,此項工程將涉及高昂的施工成本,而所增加的存水量在大部分狀況下都作用不大。因此,必須考慮資本投入的性價比和收集溢流雨水量的效益產出之間的平衡關係。
經實測,各水塘在2015、2016和2017年的溢流量分別為330萬立方米、2850萬立方米和4840萬立方米。我們目前正在研究減少溢流量的方案。自2014年開始,大潭水塘群收集的雨水已用來補充海水衝廁系統,大幅減少了大潭水塘群的溢流量。
(3)集水區的保護與法律保障
香港政府將大部分集水區劃定為郊野公園,以保護香港珍貴的自然環境,每一個市民都有責任確保它們不受汙染。郊遊的市民遊覽這些地方時,必須時刻謹記保護珍貴的水源地。此外,由於集水區和水塘有可能發生山洪,郊遊市民絕不允許在這些地方嬉水貨遊泳,以免發生意外。
根據《水務設施條例》第30(2)(a)條,禁止任何人進入水務設施,或用其中的水流進行清洗衝刷的;第30(2)(b)條,禁止任何人用水務設施中的水衝洗動物或允許動物進入水務設施的;以及第30(2)(c)條,禁止任何人向水務設施拋擲或擺放任何物件。一旦觸犯上述條款,經簡易程序即可頂嘴,最高可處罰款5萬元港幣,並監禁2年。如,曾有郊遊市民在大嶼山二澳水澇漕集水區嬉水而遭到檢控,最終各被罰款500港幣亦曾有郊遊市民在元朗上清潭灌溉水塘放生動物而遭檢控,最終被判罰款1500元。
為推廣禁止汙染珍貴的飲用水源的號召,香港水務署已實現了持續性的教育和宣傳活動以提高公眾意識,包括在集水區和水塘附近豎立警告牌或橫幅、派發單頁、張貼海報等。此外,我們也在集水區和水塘進行定期巡查,並在有必要時根據條例執法。市民如懷疑有人想違反《水務設施條例》,也可通過香港水務署24小時熱線進行舉報。
2東江原水
(1)概述
香港自身集水設施的集水量不足以應對香港的用水需求且波動極大,為解決雨量不足、不穩的挑戰,香港自1965年起引入東江原水,以滿足本地用水需求。
(2)東江原水供港歷史
早在1960年,香港政府已意識到單純靠貯存雨水不足以應對急劇增長的用水需求,而向廣東省購買淡水是最便捷的解決方法。1960年11月15日,香港政府與廣東省政府達成協議,每年從深圳水庫引入2270萬立方米原水。
編輯:王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