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新致軟體(688590.SH)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上市。登陸A股首日,新致軟體大漲151.26%。隨著新致軟體的上市,運行將近一年半的科創板,上市公司數量達到200家。
截至12月7日,200家公司的總市值規模已經超過3萬億元。其中,總市值超過千億元的有中芯國際、金山辦公、傳音控股3家,百億市值對應77家公司。
數據上看,科創板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行業聚集效應進一步明顯。集成電路公司從13家增長至23家,形成了聚集效應明顯、產業鏈上下遊完備的產業集群。生物醫藥公司從25家增長至45家,涵蓋了生物製藥、化學製藥、體外診斷、醫用材料等領域,而且科創板對龍頭企業的吸引力不斷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 200家上市公司中,民營企業佔157家,佔比接近80%,已經挑起科創板大梁。
200家公司撐起3萬億市值
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7日收盤,科創板已經有中芯國際、金山辦公、傳音控股3家上市公司市值超過千億,百億市值對應77家公司,整個板塊市值已經超過3萬億。
從融資數據上看,截至12月7日,科創板200家合計募集資金總額2876.58億元,平均募集資金淨額為14.38元,中位數為8.40億元,最大值為中芯國際532.30億元,最小值為上緯新材1.08億元。
業績上看,截至12月7日,科創板200家上市公司2019年合計實現營業收入2646.31億元,歸母淨利潤242.88億元,扣非歸母淨利潤202.67億元。
經過一年多的發展,科創行業集聚特徵更加鮮明。
科創板200家上市公司所屬行業高度集中在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新興產業。200家公司中,新一代信息技術(包括集成電路)和生物醫藥領域合計佔比達55%,分別為65家、45家,高端裝備、新材料和節能環保各有42家、25家和23家。
尤其是高端醫療設備、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行業吸引了一批具有關鍵核心技術、科技創新能力突出的企業選擇在科創板上市。
相比較百家時期,科創板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行業聚集效應進一步明顯。集成電路公司從13家增長至23家,形成了聚集效應明顯、產業鏈上下遊完備的產業集群。生物醫藥公司從25家增長至45家,涵蓋了生物製藥、化學製藥、體外診斷、醫用材料等領域。
科創板對龍頭企業的吸引力不斷提高。中芯國際、君實生物、奇安信等龍頭企業正式登上科創板,形成了良好的示範效應,彰顯了科創板的板塊優勢。
從200家企業看,八成以上(167家)企業選擇第一套上市標準,第二套10家,第三套1家,第四套15家,第五套7家。
對比看,科創板包容性進一步體現:一是未盈利上市企業達到16家,且不再是生物醫藥的專利,集成電路、網絡安全等行業也有公司「試水」;二是CDR取得「零的突破」,九號公司成為科創板首家發行CDR的上市公司。
科創屬性彰顯,民營企業撐起大梁
科創板企業,大多數保持了較高的研發投入,推動上市企業科技創新能力不斷加強。
截至12月7日,剔除神州細胞、百奧泰、澤璟製藥、康希諾、前沿生物、艾力斯6家後194家科創公司,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比例平均為12.35%,最大值為寒武紀122.32%,最小值為上緯新材1.89%。其中近6成公司上市後提高了研發投入強度,38家公司研發投入佔比超過營業收入的兩成。
平均每家公司研發人員數量超過300人。掛牌科創板公司合計擁有發明專利超過1.7萬項,平均每家擁有89項發明專利,中位數27項。52家公司實際控制人擁有博士學歷。
有意思的是,一些企業上市之後,還在一些關鍵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比如在集成電路領域,華潤微充分利用產業鏈一體化的生產能力及技術資源,其國內首條6英寸商用SiC晶圓生產線正式獲得量產,成為我國集成電路產業自主發展的標誌性事件。醫藥製造領域,澤璟製藥的多納非尼一線治療晚期肝癌臨床研究結果入選美國臨床腫瘤學會2020年會,得到國際腫瘤學界的高度認可,多納非尼新藥註冊申請已於2020年5月被藥審中心受理,在商業化之路上又邁進一步。
高端裝備製造領域,中國通號實現了我國高鐵、地鐵全套列車控制系統技術的完全自主化和產品的100%國產化,完成了高鐵CTCS-3級列控系統、地鐵CBTC列控系統等軌道交通核心自主技術的重大突破,將軌道交通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從根本上保障了國家鐵路建設和運輸安全。
2020年前三季度,200家科創板上市公司經營業績總體保持穩中有升的態勢,收入利潤整體實現雙增長,共計實現營業收入2092.90億元,同比增長15.59%,共計實現淨利潤248.33億元,同比增長64.15%。176家公司實現盈利,145家公司實現收入增長,9家公司收入翻番;130家公司實現淨利潤增長,三成的公司淨利潤增幅在50%以上。
在科創板這一A股科技創新的頂級戰場,民營企業再次擔起大梁。梳理200家已上市公司發現,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分別有12家和1家,而民營企業達到157家。另外,還有14家外資企業加入了科創板。
從實控人角度來看,截至12月7日,科創板200家公司中實際控制人為個人的共有171家,其中20家公司的實際控制人為外國國籍,佔比12%,52家公司的實際控制人擁有博士學歷,佔比30%;實際控制人為國資委、地方政府、國家機關的共有11家;實際控制人為大學和集體企業的各有1家;此外,有16家公司無實際控制人,佔比8%。
百萬用戶都在看
經過三輪股災,9成倉位最大回撤僅5%!興全基金創業元老杜昌勇:低點時敢重倉,左側布局中能克服恐懼太罕見!量化私募遭大面積回撤,千億巨頭竟也在列,發生了什麼?背後或藏兩大主因,何時才能恢復?剛剛!中行被重罰5050萬,銀保監對"原油寶"連開5張罰單,相關業務遭暫停,人事也有調整!中行最新回應來了震驚!11份罰單牽出內幕交易窩案!2人洩密9人交易,從發小、姐妹到主治醫生,通通被罰…來看眾生相剛剛!中央再次定調樓市,時刻繃緊調控這根弦,釋放什麼信號?不斷完善政策工具箱,這一表態有何深意?多家金融機構被通報,發生了什麼?國辦和銀保監會聯合出手,小微貸款「雜費」多,利率7.6%融資成本達22%券商中國是證券市場權威媒體《證券時報》旗下新媒體,券商中國對該平臺所刊載的原創內容享有著作權,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否則將追究相應法律責任。
ID:quanshangcn
Tips:在券商中國微信號頁面輸入證券代碼、簡稱即可查看個股行情及最新公告;輸入基金代碼、簡稱即可查看基金淨值。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總市值突破3萬億!科創板200家公司背後:民企挑大梁,未盈利上市企業16家…》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