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2 19: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近日,一場別開生面的傳統中醫公開課在砂子塘魅力之城小學開展,通過老師的現場授課、師生的互動體驗,讓學生在輕鬆愉悅的環境中,了解中國傳統中醫藥的知識內容,提升了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學習興趣。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雨花區委、區政府積極響應,認真組織,在雨花區教育局的統籌下,依託湖南雨花非遺館的非遺課程及傳承人師資,展開了一系列2020年非遺進校園課程及活動,進一步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課本、進課堂、進校園。
2020年雨花非遺進校園活動分為四個階段分批展開。非遺公開課通過現場展示洪源剪字、活字印刷、泥書等非遺作品,以及現代非遺文創產品等方式,進入雨花區8所中小學校。非遺科普中醫進校園以「中醫」為主題,通過教學生體驗辨識中藥材,認識人體穴位,學做中醫體操八段錦等課程教學,進入雨花區4所中小學校。
非遺精品系列課程進校園從理論知識到實踐操作、創新設計、課程成果展示,組織7項成熟非遺項目,為29所雨花區中小學校量身打造非遺特色精品課堂。非遺進校園結業成果展根據雨花區教育局統籌安排,將依託雨花區各中小學展開,通過非遺課堂學習小故事、非遺課程作品展示、非遺學習短視頻展播等環節,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全方位展示2020年非遺進校園成果。
據悉,早在5年前,雨花非遺館就整合「非遺+教育」資源,打磨出了國家級非遺灘頭年畫等11個寓教於樂的非遺勞動教育課程,賡續中國工匠學徒制的古老傳統。雨花非遺館作為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基地裡大多數項目屬於手工技藝類,傳承人們一生只做一件事、做好一件事,極具匠心精神。
非物質文化遺產靠什麼繼續保護和傳承發展?今年以來,非遺課堂惠及1500名中小學生,帶動研學旅行6150人,形成了7門18課時的非遺特色精品課程,同時,非遺進校園還惠及到了偏遠學校和貧困學生。非遺進校園在發揮普及教育與研究創新優勢的同時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讓學生們近距離感受「非遺」獨特的文化魅力,把本土「非遺」文化融入學校教育和學生課餘生活,助力非遺的血脈傳承。
中華文化,一脈相承,讓非遺走進校園既緊迫又重要。雨花區在全區開展「灘頭年畫」「湘西竹編」「茶文化」「女書」等15個各具特色非遺項目的體驗、學習、傳播活動,讓非遺項目在學校教育中的有序傳承。
來源 | 區融媒體中心記者吳禕瑋
原標題:《雨花非遺進校園,相伴學生助成長!》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