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非遺進校園,相伴學生助成長!

2020-12-25 澎湃新聞

雨花非遺進校園,相伴學生助成長!

2020-12-22 19: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近日,一場別開生面的傳統中醫公開課在砂子塘魅力之城小學開展,通過老師的現場授課、師生的互動體驗,讓學生在輕鬆愉悅的環境中,了解中國傳統中醫藥的知識內容,提升了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學習興趣。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雨花區委、區政府積極響應,認真組織,在雨花區教育局的統籌下,依託湖南雨花非遺館的非遺課程及傳承人師資,展開了一系列2020年非遺進校園課程及活動,進一步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課本、進課堂、進校園。

2020年雨花非遺進校園活動分為四個階段分批展開。非遺公開課通過現場展示洪源剪字、活字印刷、泥書等非遺作品,以及現代非遺文創產品等方式,進入雨花區8所中小學校。非遺科普中醫進校園以「中醫」為主題,通過教學生體驗辨識中藥材,認識人體穴位,學做中醫體操八段錦等課程教學,進入雨花區4所中小學校。

非遺精品系列課程進校園從理論知識到實踐操作、創新設計、課程成果展示,組織7項成熟非遺項目,為29所雨花區中小學校量身打造非遺特色精品課堂。非遺進校園結業成果展根據雨花區教育局統籌安排,將依託雨花區各中小學展開,通過非遺課堂學習小故事、非遺課程作品展示、非遺學習短視頻展播等環節,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全方位展示2020年非遺進校園成果。

據悉,早在5年前,雨花非遺館就整合「非遺+教育」資源,打磨出了國家級非遺灘頭年畫等11個寓教於樂的非遺勞動教育課程,賡續中國工匠學徒制的古老傳統。雨花非遺館作為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基地裡大多數項目屬於手工技藝類,傳承人們一生只做一件事、做好一件事,極具匠心精神。

非物質文化遺產靠什麼繼續保護和傳承發展?今年以來,非遺課堂惠及1500名中小學生,帶動研學旅行6150人,形成了7門18課時的非遺特色精品課程,同時,非遺進校園還惠及到了偏遠學校和貧困學生。非遺進校園在發揮普及教育與研究創新優勢的同時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讓學生們近距離感受「非遺」獨特的文化魅力,把本土「非遺」文化融入學校教育和學生課餘生活,助力非遺的血脈傳承。

中華文化,一脈相承,讓非遺走進校園既緊迫又重要。雨花區在全區開展「灘頭年畫」「湘西竹編」「茶文化」「女書」等15個各具特色非遺項目的體驗、學習、傳播活動,讓非遺項目在學校教育中的有序傳承。

來源 | 區融媒體中心記者吳禕瑋

原標題:《雨花非遺進校園,相伴學生助成長!》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非遺進校園」|羌族草編進校園 編織五彩非遺夢
    編者按: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保護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進一步推動「非遺進校園」工作,中國青年網開展了「多彩非遺 相伴成長」2018全國「非遺進校園」優秀實踐案例徵集宣傳活動並推舉出十大優秀案例。今天中國青年網帶大家走進「四川省北川縣羌族草編進校園實踐案例」。 草編授課老師吳敏在北川縣永安小學授課。
  • 雨花非遺館上榜全國非遺與旅遊融合十大優秀案例,看非遺與現代的融合
    「六位一體」的「非遺+」活態傳承發展模式雨花非遺館首創中國「非遺+旅遊、非遺+教育、非遺+展覽演藝、非遺+文創產品、非遺+科技、非遺+市場」的「非遺+」活態傳承發展模式,形成了「賞非遺、學非遺、玩非遺、購非遺、吃非遺」的產業鏈,大力增加了非遺的文產經濟附加值,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
  • 連續兩年入選全國非遺「雙十佳」,廣州「非遺進校園」步穩行遠
    每周三下午,廣州市白雲區竹料第二小學的洪拳武術興趣班裡,都能看到學生們紮實的馬步,聽到虎虎的拳風。竹料村位於流溪河畔,水運發達,自古便是商貿之地,當地人素來重視練武防身,竹料洪拳由此傳承而來。如今,竹料二小洪拳隊蓬勃成長,也成為廣州「非遺進校園」的生動寫照。
  • 法治微電影進校園 春風化雨助成長
    為加強青少年法治宣傳教育,豐富學校法治教育的內容和形式,使中小學生對法律知識理解得更深刻更形象,培養中小學生的法治理念,近日,廣西玉林市司法局、玉林市教育局開展玉林市「法治微電影進校園」活動,在玉林市玉東新區玉東小學體育館舉行玉林市「法治微電影進校園」啟動儀式。
  • 這場交流會,手把手教你怎麼把非遺送進校園
    優秀傳統文化如何與年輕群體的成長一同升華?古老手藝為什麼能在校園裡生根發芽?廣州為何連續兩年入選全國「非遺進校園」十大優秀實踐案例和十大創新實踐案例?——廣州市非遺進校園交流會於12月7日在廣州購書中心舉辦,與會專家學者、非遺一線工作者、傳承人和學校師生同臺,共論讓「學生哥」愛上非遺的「廣州模式」秘訣究竟在哪。
  • 非遺進校園|凝聚教師力量,架起廣府非遺傳承之橋
    2016年,廣州市越秀區教師進修學校嘗試以中小學校為非遺傳承主陣地,充分挖掘和利用廣府地區非遺資源優勢,聘請非遺項目傳承人,以美術教師為主要授課對象,傳授非遺項目技藝,以學促教,以「教」帶「教」,因地制宜開展廣府文化實踐活動,有效擴大了非遺進校園的實施範圍及影響力。在第二屆「非遺進校園」優秀實踐案例徵集宣傳活動中,廣東省廣州市廣府非遺進校園實踐案例入圍十大優秀實踐案例。
  • 連續兩年「雙入選」全國十佳 看「非遺進校園」的「廣州模式」
    每個周三下午,廣州市白雲區竹料第二小學的洪拳武術興趣班裡,都能看到學生們紮實的馬步,聽到虎虎的拳風。近年來,竹料二小的洪拳隊,在各級武術比賽中摘金奪銀,名聲赫赫。竹料村位於流溪河畔,水運發達,自古便是商貿之地,當地人素來重視練武防身,竹料洪拳由此傳承而來;如今,竹料二小洪拳隊紮根鄉土,蓬勃成長。
  • 第二屆「非遺進校園」優秀實踐案例和2020非遺與旅遊融合發展優秀...
    中國青年網副總編輯王海發布第二屆「非遺進校園」十大優秀實踐案例和十大創新實踐案例,並為入選第二屆「非遺進校園」優秀實踐案例的申報單位代表頒發證書。中國旅遊報社副社長胥波發布2020非遺與旅遊融合發展優秀實踐案例。
  • 福建漳州:「非遺」進校園 傳遞匠心傳承文化
    薌城實驗小學開展非遺進校園活動   「非遺」進校園是弘揚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形式近年來,伴隨「『非遺』進校園」的日益深入,「『非遺』進校園」活動也從形式多樣到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從而讓「『非遺』進校園」邁向一個理論與實際逐漸融合的新階段。不僅讓「非遺」保護工作越來越接地氣,更為關鍵的是,其廣泛的社會影響力以及在少年兒童中的認同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幅提升。福建漳州傳統文化像一粒種子在孩子們心中生根發芽,喚起孩子們對漳州「非遺」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 非遺進校園活動 走進光明田寮小學
    深圳晚報訊 (記者 劉雲惠裡 通訊員 潘志瑩) 近日,2020年度非遺進校園活動走進深圳市光明區田寮小學,為該校學生帶來了精彩的「抗疫」主題非遺展和生動的非遺小課堂手工課。中國結、棉塑等非遺項目文化的代表性傳承人來到非遺小課堂現場授課。
  • 校園活動 南外雨花國際學校 「崇美尚藝 藝路同行」第二屆藝術節
    校園文化藝術節立足整合現有的校園文化內容,集中在一段時間內形成聲勢和規模,打造文化活動品牌,營造有利於學生健康成長的校園文化氛圍。藝術節中湧現出各方面的人才,能夠樹立同學們的自信,使學生幹部的能力也得到鍛鍊和提高,同時帶動多數同學對各方面知識學習的興趣,使同學們的集體觀念得到增強,是一種學生們喜聞樂見的藝術活動形式。為期兩周的南外雨花國際學校第二屆藝術節,正如火如荼地進行當中。
  • 非遺進校園案例連續兩年「雙入選」全國十佳,廣州如何做到的?
    廣州如何讓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年輕群體的成長,讓古老手藝在校園裡生根發芽?12月7日,廣州市非遺進校園交流會在廣州購書中心舉辦,這場交流會聚集了專家學者、非遺一線工作者、傳承人和學校師生同臺,共論讓「學生哥」愛上非遺的「廣州模式」秘訣究竟在哪。
  • 米林縣舉辦首屆非遺進校園文化藝術節
    近日,米林縣中學舉辦第二屆學校共建日暨首屆非遺進校園文化藝術節活動,全校師生及學生家長共計2000餘人參加。上午10時,由各年級學生組成的方陣隊,身穿民族服飾,整齊一致地依次走過主席臺。在雄壯的國歌聲中,全體師生、家長肅然起立,齊聲高唱國歌,注目國旗緩緩升起。
  • 田心學校開展非遺文化進校園主題活動
    (通訊員 鍾浴榕)為堅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立場,傳承中華文化基因,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營造非遺文化傳承發展的良好環境,近日,田心學校開展了非遺文化進校園主題活動。
  • 陝西小學「非遺」進校園 文化傳承從小學生開始
    陝西小學「非遺」進校園 文化傳承從小學生開始 11月25日—28日,在西安高新區中小學「中國夢我的夢」百幅美術作品展活動現場,記者看到721件作品中,無論是紀實的攝影、靈巧的剪紙,還是精巧的手工、新穎的石頭畫,每一根線條、每一縷色彩、每一筆創意,都寄託著小作者對陝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熱愛和繼承,以及對美好生活的無限嚮往和追求,也彰顯著高新二小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所具有的獨特視角。
  • 新化「武術(非遺)進校園」啟動儀式舉行
    「武術(非遺)進校園」啟動儀式現場。師生表演。紅網時刻5月11日訊(新化分站記者 黎明明)為大力傳承和弘揚中華傳統體育文化,培養青少年良好的心理素質和身體素質,5月10日,新化在琅塘鎮中心學校成功舉行了「武術(非遺)進校園」啟動儀式。本次活動由新化縣文體廣新局和新化縣教育局主辦、新化縣琅塘鎮中心學校承辦。
  • 「非遺進校園」走進青島黃海學院 打造非遺傳承的高校大課堂
    半島全媒體記者 劉金震 通訊員 李鎮江 12月8日上午,青島市「非遺進校園」揭牌儀式在青島黃海學院體育館舉行。此次活動由青島市文化和旅遊局主辦,青島市手工藝協會、青島黃海學院承辦,旨在進一步推動青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在校園中的普及推廣與傳承。
  • 「非遺進校園」——走進青島西海岸新區高校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14日訊 為進一步推動青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在校園中的普及推廣與傳承,由青島市文化和旅遊局主辦,青島市手工藝協會、青島黃海學院承辦的青島市「非遺進校園」揭牌儀式於12月12日上午在青島黃海學院體育館舉行。
  • 管樂大師進校園 為學生成長搭建廣闊平臺(組圖)
    李嵐松教授聆聽了樂團學生演奏的曲目後,給予了高度評價。並對樂團學生強調了「一點天賦、找到良師、選好樂器、刻苦練習」對學習樂器孩子的重要性。姜斯文秘書長評價樂團是島城一流的學生管樂團,鼓勵樂團師生積極參加國家級別的管樂賽事。最後李嵐松教授又重點對巴松聲部的學生進行面對面的指導。
  • 深圳大鵬:南澳「非遺」進校園
    11月5日,第三屆深圳非物質文化遺產周南澳辦事處「非遺」進校園活動在南澳幼兒園落下帷幕。活動於11月3日—11月5日分別走進南澳中心小學、南澳中學以及南澳幼兒園,表演、教學了南澳4個「非遺」項目,讓師生們近距離地感受「非遺」的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