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漳州:「非遺」進校園 傳遞匠心傳承文化

2020-12-24 中國文明網

薌城實驗小學開展非遺進校園活動 

  「非遺」進校園是弘揚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形式。近年來,伴隨「『非遺』進校園」的日益深入,「『非遺』進校園」活動也從形式多樣到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從而讓「『非遺』進校園」邁向一個理論與實際逐漸融合的新階段。不僅讓「非遺」保護工作越來越接地氣,更為關鍵的是,其廣泛的社會影響力以及在少年兒童中的認同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幅提升。福建漳州傳統文化像一粒種子在孩子們心中生根發芽,喚起孩子們對漳州「非遺」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多彩活動覆蓋縣區 非遺種子在校園落地生根 

  「這個怎麼剪才不會斷?」「木偶為什麼不聽我使喚呢?」「看我繡得好看不?」近日,剪紙、木偶、漳繡、漳州木版年畫、棉花畫等漳州「非遺」項目的傳承人走進南靖縣高新園區中心小學,現場為學生展示「非遺」項目的製作,勾起了孩子們的好奇心,大家紛紛圍觀,親手體驗起來。

  在薌城實小、在龍文鴻浦小學、在華安縣新圩中心小學……一張張細膩雅致的剪紙作品、一件件精美絕倫的棉花畫、一張張獨具一格的漳州木版年畫、一幅幅精巧絕美的漳繡作品、一場場生動驚豔的漳州木偶戲……

  這是漳州市正在開展的「2020年漳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活動的一個縮影。「非遺」進校園系列活動由漳州市文化和旅遊局、漳州市教育局聯合發起,漳州市藝術館主辦,目的在於通過現場互動、交流、動手體驗的方式,讓學生零距離感受「非遺」的魅力、充分了解民間傳統文化,進一步增強文化自信。

  「非遺」融入日常教學 傳承再煥時代活力 

  12月1日上午,南靖縣豐田華僑學校廣場上人聲鼎沸,喝彩聲、掌聲陣陣。在這裡舉行的漳州「非遺」進校園活動最後一個節目,是「越南竹竿舞」。

  「越南竹竿舞」是漳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之一。據了解,南靖縣豐田鎮是華僑聚集地。由於外來文化隨著華僑的遷入而在此紮根,隨著時間的推移便成了本地文化,「越南竹竿舞」正是這樣延續而來,連名稱都沒有改變。十二年一貫制的豐田華僑學校作為該項目的傳承點,結合平時的校園活動,將竹竿舞融入日常教學,每周安排初一年級、小學三至六年級進行竹竿舞訓練,幼兒園大年段早操活動也把竹竿舞作為其中一項內容。

  該校「非遺」傳承人王淑梅老師告訴記者,竹竿舞活動旨在讓學校學生積極參與傳統舞蹈,通過活動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和良好的藝術修養,教會學生感受美、表現美、鑑賞美、創造美,展示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園文化,展示豐田華僑學校藝術教育和僑鄉的特色成果。

  同樣把「非遺」項目融入日常教學的還有龍海市白水中心小學。該校是福建省優秀傳統文化培育學校,2019 年被福建省教育廳推薦為全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學校,是龍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龍海剪紙的主要傳承基地,也是漳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學校,學校白水剪紙工作坊被評為 2019年全國終身學習品牌項目。據了解,白水中心小學還開發了校本課程--白水剪紙,該課程被評為 2019年福建省中小學精品校本課程。

  像豐田華僑學校、白水中心小學這樣的學校,在漳州還很多。12月1日,漳州市發布《關於公布首批漳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特色學校名單的通知》,確定漳州市實驗小學等39所學校為首批漳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特色學校。記者發現,申報項目除了大家熟悉的大鼓涼傘、漳浦剪紙、木偶等,還有漳州窯、何陽拳、竹馬戲、東山歌冊等,本地特色鮮明。

  零距離體驗感受 提升文化遺產認知保護意識 

  今年,為了讓更多的在校學生能夠更好地學習和傳承漳州「非遺」項目, 除舉行漳州「非遺」進校園活動,向師生宣講有關我市「非遺」的項目和歷史傳承保護等常識,手把手教授學生有關「非遺」的技藝手法外,漳州市文化和旅遊局、漳州市教育局還從12月9日起組織開展《漳州非遺小課堂2》錄製工作。

  經過多年來分類推進、分步實施,「非遺」進校園活動取得明顯效果,深受師生喜愛。薌城實小楊炳光老師說,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非遺」進校園不但豐富了孩子們的校園文化生活,也進入孩子們的大腦和心靈,為非物質文化的傳承與保護,為樹立大國文化自信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校園裡的孩子們通過零距離體驗和感受,對「非遺」傳統文化有了更深的認識。學生家長紛紛表示,孩子通過聽講、動手體驗,不僅有了非常美好的經歷,對傳統文化也有了更深的認識,不再覺得「非遺」離自己很遙遠,而是與生活密切相關,有力提升了兒童對文化遺產的認知水平和保護意識。

  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至2020年,漳州市組織的「非遺」進校園活動已經進入全市各地的34所學校,包括漳浦剪紙、棉花畫、漳州木版年畫、漳繡技藝、漳州木偶頭雕刻等「非遺」項目。「非遺」傳承人現場表演相應的「非遺」項目技藝,受到了廣大師生的一致好評。漳州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希望評選上的學校進一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強「非遺」傳播,進一步提高全市師生「非遺」傳承與保護意識,全力推動「非遺」文化的保護傳承與發展。(漳州文明網綜合)

相關焦點

  • 非遺進校園|凝聚教師力量,架起廣府非遺傳承之橋
    孩子們或穿戴剪紙披風、雲肩,進行走秀展示;或塗抹油彩,架起身段,唱上一曲傳統粵劇,舉手投足間傳遞著對廣府優秀文化的傾心與熱愛。越秀區廣府文化藝術實踐工作坊大南路小學匯演。廣州是一座擁有2200餘年歷史的文化名城,非遺資源十分豐富,是全國率先開展「非遺進校園」活動的城市之一。
  • 雨花非遺進校園,相伴學生助成長!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雨花區委、區政府積極響應,認真組織,在雨花區教育局的統籌下,依託湖南雨花非遺館的非遺課程及傳承人師資,展開了一系列2020年非遺進校園課程及活動,進一步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課本
  • 「非遺進校園」走進青島黃海學院 打造非遺傳承的高校大課堂
    半島全媒體記者 劉金震 通訊員 李鎮江 12月8日上午,青島市「非遺進校園」揭牌儀式在青島黃海學院體育館舉行。此次活動由青島市文化和旅遊局主辦,青島市手工藝協會、青島黃海學院承辦,旨在進一步推動青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在校園中的普及推廣與傳承。
  • 秦州區文化館「傳統文化進校園非遺文化進課堂」活動走進太京鎮窩...
    在秦州區文化館組織的「文化潤童心 經典永傳承」傳統文化進校園非遺文化進課堂活動現場,窩駝學校孩子們剪剪紙、練書法、畫國畫、彈古琴,好不熱鬧。在活動啟動儀式上,太京鎮窩駝學校校長黃應軍說:「學校是文化的聚集地,傳統文化和非遺文化走進窩駝學校,必將在傳統藝術薰陶中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和人文情懷,豐厚學生的文化底蘊,掀起學習傳統文化的熱潮。」
  • 傳承文化根脈 共築民族未來——2019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福建宣傳展示展演系列活動即將啟動
    27福州市慶祝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分會場系列活動5月28日--6月8日福州市各個非遺傳承示範基地依託福州市48家非遺傳承示範,讓廣大市民近距離的了解福州市的優秀傳統文化。28匠心築夢--福州市非遺文創設計大賽5月-10月福州市群眾藝術館保護傳承非遺瑰寶,發展利用非遺資源,激發文化設計創意活力,讓福州非遺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與時俱進。
  • 非遺文化魅力再展現,田寮小學傳承在校園
    除「抗疫」主題非遺展外,今天,中國結、棉塑等非遺項目也通過小課堂的形式走進學生們的校園生活,由中國結代表性傳承人楊林娟老師、棉塑代表性傳承人羅曉琳老師為學生們普及非遺文化知識,帶領學生們領略非遺文化的魅力。
  • 田心學校開展非遺文化進校園主題活動
    (通訊員 鍾浴榕)為堅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立場,傳承中華文化基因,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營造非遺文化傳承發展的良好環境,近日,田心學校開展了非遺文化進校園主題活動。
  • 文化孟津|「非遺」進校園 「剪」出傳統文化美
    文化孟津|「非遺」進校園 「剪」出傳統文化美 2020-12-18 16: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非遺進校園」|羌族草編進校園 編織五彩非遺夢
    編者按: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保護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進一步推動「非遺進校園」工作,中國青年網開展了「多彩非遺 相伴成長」2018全國「非遺進校園」優秀實踐案例徵集宣傳活動並推舉出十大優秀案例。今天中國青年網帶大家走進「四川省北川縣羌族草編進校園實踐案例」。 草編授課老師吳敏在北川縣永安小學授課。
  • 匠心傳藝 加強美育 非遺公開課走進中學校園
    中國青年網北京9月19日電(記者 王曉芸) 9月17日,「匠心傳藝逐夢翱翔」北航實驗學校中學部學生美術作品亮相北航藝術館,由北航實驗學校中學部學生創作的水墨畫、篆刻、創意拼貼畫等百餘幅作品參展。同時,為了加強對學生的藝術薰陶,本次展覽還展出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藝術品,匠心傳藝,讓學生們進一步了解非遺文化。北航實驗學校中學部學生美術作品亮相北航藝術館。
  • 大理州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培育民族文化自信
    近年來,大理州圍繞「遺產豐富、氛圍濃厚、特色鮮明、民眾受益」的大理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目標,大力弘揚民族文化,以非遺進校園為重要抓手,在全州各地廣泛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非遺教育普及活動,使非遺教育潤物細無聲地在學校師生心裡建立起了民族文化自信。
  • 常泰街道積極推動閩南文化進校園 特色課程促傳承
    鯉城區常泰街道文化底蘊深厚,民間文藝活躍,非遺項目繁多。近年來,常泰街道積極推動閩南文化進校園,非遺項目課程、泉州歌訣比賽等活動在轄區各中小學內隨處可見;舉辦「對山風」民間文化節、閩南文化假期活動營等,開展閩南文化傳承工作,讓閩南文化煥發出新的生機。
  • 陝西小學「非遺」進校園 文化傳承從小學生開始
    陝西小學「非遺」進校園 文化傳承從小學生開始 11月25日—28日,在西安高新區中小學「中國夢我的夢」百幅美術作品展活動現場,記者看到721件作品中,無論是紀實的攝影、靈巧的剪紙,還是精巧的手工、新穎的石頭畫,每一根線條、每一縷色彩、每一筆創意,都寄託著小作者對陝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熱愛和繼承,以及對美好生活的無限嚮往和追求,也彰顯著高新二小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所具有的獨特視角。
  • ...的匠心傳承!|中國工藝美術|福建博物院|馮久和|展覽|匠心|壽山石
    憨態可掬的豬,展翅欲飛的鶴,青綠沁香的苦瓜……11月27日下午,"匠心·傳人"馮氏三代壽山石雕刻藝術大展在福建博物院開展。此次展覽薈萃了馮久和、馮其瑞、吳美英、馮偉一家三代創作的壽山石雕精品近300件,見證壽山石界匠心傳承。馮偉發言開幕式現場當天下午3時開幕儀式在福建博物院隆重舉行。
  • 武陵源天子山中心學校:傳承非遺文化 打造特色校園
    除精緻的校園引人眼球外,學校的「非遺」傳承更是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圍鼓作為當地最具有代表性的非遺項目「敲」進了校園,奏響「非遺」傳承新樂章。   作為一種傳統的民間文藝,圍鼓起源極早。在張家界市的區縣鄉村都有分布,目前已被列入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目。在武陵源農村,圍鼓是最普及的樂器,每逢紅白喜事都有圍鼓和鎖吶表演。並隨其發展和興旺賦予了許多新的內容和豐富的內涵。例如:表演形式中融進了生產、生活、鄉土風情、時代特徵等內容,同時注入獲得感,幸福感等更多元素。   隨著社會的發展,時間的推移,很多非物質文化傳承面臨著困局。
  • 米林縣舉辦首屆非遺進校園文化藝術節
    近日,米林縣中學舉辦第二屆學校共建日暨首屆非遺進校園文化藝術節活動,全校師生及學生家長共計2000餘人參加。上午10時,由各年級學生組成的方陣隊,身穿民族服飾,整齊一致地依次走過主席臺。在雄壯的國歌聲中,全體師生、家長肅然起立,齊聲高唱國歌,注目國旗緩緩升起。
  • 深圳大鵬:南澳「非遺」進校園
    11月5日,第三屆深圳非物質文化遺產周南澳辦事處「非遺」進校園活動在南澳幼兒園落下帷幕。活動於11月3日—11月5日分別走進南澳中心小學、南澳中學以及南澳幼兒園,表演、教學了南澳4個「非遺」項目,讓師生們近距離地感受「非遺」的獨特魅力。
  • 張傲月頂尖舞者走進校園 傳承文化、傳遞愛心
    日前,由中國舞蹈家協會、山東省文聯主辦,中國文聯舞蹈藝術中心、山東省舞蹈家協會承辦的「頂尖舞者進校園」活動,在濟南舉辦。中國頂尖舞者們走進濟南校園,掀開了一陣舞蹈風,為師生們帶來了一場精妙絕倫的舞蹈盛宴。青年舞蹈演員張傲月、韓宇、李德戈景、張婭姝參與此次活動,傳承文化、傳遞愛心。
  • 傳承客家文化 爭做非遺小傳人
    每年6月的第二個星期六是我國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為了傳承和保護好我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繼承優良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培養全校師生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保護的興趣,形成具有鮮明特色的校園文化,6月開始,龍南縣文化館聯合龍南師範學校附屬小學、龍南四中等學校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活動。
  • 連續兩年入選全國非遺「雙十佳」,廣州「非遺進校園」步穩行遠
    竹料村位於流溪河畔,水運發達,自古便是商貿之地,當地人素來重視練武防身,竹料洪拳由此傳承而來。如今,竹料二小洪拳隊蓬勃成長,也成為廣州「非遺進校園」的生動寫照。近年來,廣州「非遺進校園」工作步穩行遠,形成了學校、社區、家庭、非遺界多方聯動、主動參與的文化生態系統。廣州也因此成為全國唯一一個連續兩年入選全國「非遺進校園」十大優秀實踐案例和十佳創新實踐案例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