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先生》:李氏朝鮮風雨飄搖,國讎家恨盪氣迴腸

2020-12-15 參考消息

電視劇《陽光先生》海報

參考消息網7月19日報導 曾聯手打造大熱韓劇《太陽的後裔》的「金牌搭檔」編劇金銀淑和導演李應福再度合作,推出新劇《陽光先生》。

這部時代劇以日據時期之前為背景,講述1900年到1905年期間——朝鮮巨變前夕——發生的故事,既有家國天下,也有兒女情長。

該劇於7月7日起在tvN熱播,也在奈飛上同步播映,從目前四集來看,在正劇盪氣迴腸的國讎家恨的外衣下,略帶些許言情色彩。

盪氣迴腸的國讎家恨

洋槍洋炮開啟了國讎家恨的故事

故事從發生於1871年的「辛未洋擾」講起,美國為了追究1866年「舍門將軍號事件」的責任,派軍隊開赴朝鮮、與其發生正面衝突。

雖然領教了洋槍洋炮的厲害,但朝廷內部仍自欺欺人地堅信美國人是戰敗而逃,也沒有像日本明治維新那樣進行根本性的改革,而是繼續閉關鎖國政策。這為日後更大的危機爆發埋下了隱患。

數十年後,朝鮮面對的不僅僅是外交危機,而是來勢洶洶、氣焰囂張的列強。他們試圖瓜分這片土地,朝鮮幾無招架之力,而每個個體都不可避免地在這歷史洪流中被裹挾前行。

劇中主角來自社會不同階層,在等級制度森嚴的李氏朝鮮,階級流動無非是痴人說夢,原生家庭往往就決定了人一生的命運。

然而,朝鮮的風雨飄搖已露出一角,西方列強依靠船堅炮利打開朝鮮的大門,國難當頭、危機四伏,但從某種意義上說,這種不確定性也給備受欺凌的底層民眾帶來翻身機會。

男女主角來自截然不同的身世背景

該劇前幾集以閃回的方式交代主角的身世背景。

男一崔宥鎮(李承憲飾)出身奴隸家庭,九歲時親眼目睹雙親的慘死,出逃後幸得瓷器店老闆搭救,跟著美國商人來到大洋彼岸的美利堅。多年後,宥鎮在海軍陸戰隊佔得一席之地,以軍官身份重返故鄉。

高愛信(金泰梨飾)貴為兩班貴族的小姐,其父母是堅持正義、為國獻身的革命先驅。爺爺希望身為高家獨後的她過上安穩的生活即可。

然而,或許是父母基因太過強大,愛信骨子裡就深埋下了革命、反抗的堅強種子:愛信從小心繫國家大事,志在成為保家衛國的鬥士。

具東魅(柳演錫飾)是日本最大的黑幫黑龍堂常駐朝鮮的堂主,他是屠夫之子,出身低賤,得到愛信的搭救後出逃日本,並打下一片小天地。回朝鮮後,暗中幫助日本欺壓朝鮮。

金熙成(卞耀漢飾)是個不學無術的二世祖,被送到日本留學,但實際上只是在那混日子,只想沉浸在紙醉金迷的世界裡醉生夢死。

母愛是決絕的勇氣

母親在關鍵時刻展露勇氣

前幾集的一大特點是突出母愛的偉大。

雖然身份不同,但各自母親在關鍵時刻展露出的決絕勇氣如此相似。

宥鎮的父母是士大夫家的奴隸,只是老爺的財產,在遭遇不公時磕頭求饒,忍氣吞聲地苟活。然而,當年幼兒子的生命受到威脅時,母親內心深處的憤怒都被觸發,爆發出不屈的力量奮死一搏:用尖釵抵住主人脖子,扯下銀珮,以自己的生命換給孩子生的希望。

國難當頭之際,一批愛國的有識之士加入到抵抗日本的行列中來,其中便有愛信的父母。不料他們被投靠日本的昔日同黨出賣,犧牲時將尚在襁褓中的愛信託給他人,送到爺爺身邊。具東魅的母親為了討回欠款,在冰天雪地的冬日裡跪在其他平民面前,受盡凌辱仍舊無法得償所願。為了不讓孩子也遭受這種苦難,甚至用刀劃傷孩子來趕走他。

正如具東魅所說的,「朝鮮的母親們為了拯救自己的孩子,要麼自我了斷,要麼被殺,再或者……選擇被拋棄。」

在當時,朝鮮女性地位低下,但這些看似軟弱順從的女子展現出的無比堅韌和頑強,讓那些身居高位、危急關頭只想保命的男性汗顏。

各色角色複雜 辯證地看待歷史

外強入侵是國恥

外強入侵是國恥,但落後、腐朽、專制的朝鮮的社會弊病不該因此被掩蓋。崔宥鎮、具東魅身上流著朝鮮人的血,但他們拒絕承認自己是朝鮮人。由於貧賤的出身,在朝鮮他們根本就沒有地位可言,甚至不被當做人來看待,是母國先背叛了他們、迫使他們遠走他鄉。

在筆者看來,在觀看歷史題材劇時,我們更傾向於將關注的焦點投向列強對朝鮮的欺負、蹂躪,這種思考方式忽視了原有的封建等級制度對平民百姓的欺壓。

該劇至今已推出四集,劇情線初見端倪,三位男主角都愛上了高愛信,不難猜測之後感情戲佔據的比重會有所提高。

劇情發展的關鍵所在或是他們迥異的價值取向,愛信是來自貴族階級、卻決心投身革命的女子,遊手好閒的紈絝子弟金熙成毫無吸引力,具東魅是有性格缺陷的「叛國者」,身為美國軍官的崔宥鎮始終認為母國待他有愧,看樣子不會為了朝鮮而戰。

故事究竟會走向何方,讓我們拭目以待。(文/鄭雅鈺)

相關焦點

  • 百年前的李氏朝鮮老照片
    點上面「容縣李氏大宗祠"加入李氏大家族
  • 朝鮮國王李氏,老子李耳的後裔,遼東李氏一支,都不是外人
    公元1392年,明朝建立已有二十五年,而對於朝鮮則是一個新時代的開始。時年五十八歲的李成桂在開京壽昌宮即位,次年改國號朝鮮國,由此開創了朝鮮李氏王朝五百年的基業。然而,很少人知道,這位姓李的朝鮮王卻是老子李耳的後裔,遼東李氏的一支。
  • 凝固在古建築中的首爾城史 揭秘李氏朝鮮王朝
    1392年,李成桂建立朝鮮王國。1394年,他將都城從開城遷到漢陽。1405年,李氏朝鮮王朝正式宣布定都漢陽(今首爾),之後展開了大規模的首都建設。李氏朝鮮王朝自成立之初,就積極向中國的明王朝學習。因此,首爾的古代建築有著濃厚的明代印記:
  • 3分鐘看懂高句麗、百濟、新羅、高麗、李氏朝鮮,到底是什麼關係
    朝鮮半島自古以來與我國相鄰,有時,它屬於中原王朝或割據政權的勢力範圍之內。有時,它則是獨立出來,成為藩屬國等。十萬年前,朝鮮半島上就有人類活動的跡象,而大約公元前1000時,那裡進入了文明社會。漸漸的,古朝鮮、高句麗、百濟、新羅、高麗等政權在這片土地先後建立。
  • 李氏朝鮮的祔廟制度:朝鮮世祖、燕山君等如何祭奠先人
    李氏朝鮮以儒教思想作為國家社會理念,以性理學(朱子學在朝鮮半島的稱呼)為基本思想。而將君臣關係(王統)、師弟關係(道統)、父子關係(正統)相結合,以儒家義理名分之正統論來替代原有的血統論,是李氏朝鮮王朝落實性理學思想的主要手段。宗廟作為君臣關係的王統之象徵,其祔廟理論的整備過程也反映出李氏朝鮮王室正統論的確立過程。
  • 士林派登場:李氏朝鮮朋黨政治的序曲
    李氏朝鮮王朝(1392-1910)前後五百餘年,其中有兩百餘年被後人定義為「朋黨政治」。一般認為,李氏朝鮮的朋黨政治肇始於朝鮮宣祖(1567-1608年在位)時期,因官職上任方式之爭而引發的、以金孝元(1542-1590)為首的東人黨與以沈義謙(1535-1587)為首西人黨的分裂(東西兩黨的名字源於金、沈二人的家分別位於漢城的東西兩端)。不過,本文關注的是東西兩黨分裂之前的局面。在兩黨分裂前,其實還共享著同一個稱謂——士林派。
  • 為了讓李氏朝鮮徹底離開北元
    其後,李氏朝鮮(1392年、洪武25年)篡位成立,還是因為北元,李氏朝鮮繼續在明和北元見左右搖擺。在這期間,高麗、李氏朝鮮有一個地方——耽羅(今韓國濟州島),朱元璋本來是可以收復的。濟州島的先民來源於殷商時代的山東半島移民,三國時期耽羅國先後臣屬於唐朝、新羅、百濟等,但唐高宗時期滅高句麗、百濟後,被新羅暗中襲擊丟掉了朝鮮半島北部的中國領土。
  • 首爾「七宮」的由來:李氏朝鮮時期的私廟與私親追崇
    韓國歷史上的李氏朝鮮時期尊崇朱子學,信奉神靈歆享,故為逝去的體魄修建陵廟。所謂廟,乃供奉祖上神主並進行祭祀的場所。在李氏朝鮮時期,王室有宗廟,士庶有家廟。筆者曾撰文介紹過首爾的宗廟,本文重點介紹位於首爾特別市鍾路區巖井洞、青瓦臺附近的「七宮」——韓國前近代時期的私廟。「七宮」是指朝鮮時期保留至今的七座私廟,其中供奉有幾代國王或王世子的生母神主。
  • 李氏朝鮮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三大妖女」,她們是誰,都幹了什麼?
    受中國影響較大的朝鮮也喜歡紅顏誤國的說法,在朝鮮李氏當政時也有三大妖女,她們分別的肅宗寵妃張禧嬪,燕山君寵妃張綠水,明宗時期外戚尹元衡小妾鄭蘭貞,這幾個女人都以陰險狠毒而著稱,都曾差點毀了李氏政權。朝鮮第一妖女——張禧嬪張禧嬪本名張玉貞,原來只是朝鮮後宮中一個身份卑微的普通宮女,因為容貌出眾,比較有心計,為了能夠得到肅宗的寵愛,想盡了辦法。
  • 明朝滅亡時 朝鮮王朝的李氏曾組建一支軍隊計劃反清復明
    做為大明帝國的附屬國,朝鮮李氏王朝也加入了反清復明的隊伍當中,李朝孝宗——忠宣大王李淏[hào],立志以光復大明為己任。清順治元年(1644年)冬季,攝政王多爾袞召見李氏兄弟,將昭顯世子李澄放還回國,同時降低了朝鮮歲貢標準。次年春天,李澄返回漢城,隨行的清朝使節勒令仁祖李宗出城迎接「天朝使者」。
  • 為什麼李氏朝鮮會尊崇明朝,還將「崇禎」年號用了上百年呢?
    公元1392年(明洪武二十五年),李成桂推翻高麗王朝,自立為王,上奏明太祖朱元璋冊封,朱元璋封國號為「朝鮮」,並將朝鮮列為永不討伐的藩屬國之一。因為歷史上曾經出現箕子朝鮮、衛滿朝鮮等王朝,歷史學界為了區別李成桂所建立的朝鮮,一般稱為李氏朝鮮。
  • 南韓「李氏朝鮮最後女王」李海瑗逝世 享耆壽...
    記者蕭採薇/綜合報導若是有看過南韓古裝劇的人,都一定知道過去韓國過去也曾經是由「皇族」治國,在朝鮮半島統治518年的「李氏王朝」(又稱李氏朝鮮)在1910年被日本併吞終結。雖然王朝已滅,但皇族的血脈卻還是流傳下來,直至近日,朝鮮皇室的最後一位翁主李海瑗病逝,享耆壽100歲。朝鮮皇室的最後一位翁主李海瑗病逝。(圖/翻攝自韓網) 李海瑗在1919年4月24日出生,雖然在她出生前9年,朝鮮王朝就已經被日本併吞,但她從小在在雲峴宮生活,也有著皇族名「李珍」。
  • 明朝已亡,朝鮮君臣為什麼一想到萬曆、崇禎皇帝就流淚?
    萬曆皇帝李氏朝鮮 古代李氏朝鮮(現在的朝鮮和韓國),一直是中國的藩屬國,向中國朝貢稱臣,接受中國的冊封。明朝與李氏朝鮮幾乎同時立國,明朝建國後,就定下15個永不徵討的國家,其中就包括朝鮮。而李氏王朝的國名「朝鮮」也是明朝皇帝給確定下來的。明初,高麗統使李成桂奪取高麗王朝王位,自立為王向中國稱臣,並上表「請更國號」,「帝命仍古號曰朝鮮」。朱元璋定下「朝鮮」之稱。朝鮮者,朝日鮮明之義也。
  • 《陽光先生》能打敗《鬼怪》創韓國收視率巔峰?
    但《陽光先生》卻從籌備起就被劇迷密切關注,7月初這劇終於開播。收視率開門紅,口碑也很不錯,豆瓣8.4分。新劇這麼多,為何劇迷獨寵《陽光先生》?小編覺得該劇的一大賣點是演員!這次《陽光先生》為了敲下他出演男一號崔宥鎮,下了血本、重金相邀。據業內人士爆料,李秉憲這次貌似是以單集不少於2億韓元的片酬接拍《陽光先生》,這劇一共24集,也就是說李秉憲一部劇就穩賺48億韓元的片酬!
  • 李氏朝鮮歷史上,三個亂政的后妃是誰,她們最終的結局如何
    在李氏朝鮮歷史上,出現過三個亂政的女人,被稱為「三大妖女」。這「三大妖女」分別是張綠水、鄭蘭貞和張玉貞。依朝鮮王朝的從母法,她的身份也只能是低下的賤民。在等級森嚴的李氏朝鮮,像她這樣的身份,甚至得不到張漢弼的承認。因此,她從小就只能生活在和她同等身份的賤民中。而她的未來,也只能做妓生和官婢,服務於有身份的達官貴人。正是這種令人絕望的身份,讓張綠水一直迫切希望能改變命運。張綠水憑著嬌豔動人的姿色,先在齊安大君的府中做家妓。
  • 【聽聞閣】朝鮮使者的盛京身影(三)!
    他們想拜訪的第四位名士周錦總算肯於和他們見面,卻一問三不知,「且令學堂先生代談」,令李氏兄弟頗為失望。他們要拜訪的第五位名士才是張裕昆。由於父親早逝,張裕昆為了維持家庭生活,棄學從商,在30歲時過上了「品題圖書,分列花石」的富裕生活。但張裕昆一沒有取得科舉功名,二沒有出仕做官,三沒有文學著述,四沒有巨額財產,在當時的盛京並沒有多少知名度。
  • 箕子朝鮮、三國時代、王李朝鮮、南北分治——朝鮮半島5000年簡史
    箕子朝鮮接下來就是箕子朝鮮了,箕子是中國人,「商末三仁」(箕子、微子、比幹)之一,他是商紂王的叔父,商朝滅亡時,箕子不願意投降周王朝,於是率領家族和弟子以及商朝的一些遺民翻山越嶺來到朝鮮,搶了朝鮮地盤,在這裡建立了箕子朝鮮(位於朝鮮半島北部)。
  • 李氏入閩
    宋季,其洪之孫、宏禮次子小七由雙峰上村徙於泉州永春縣。明洪武初年,小七裔孫祖友卜居官林鄉,為官林始祖。其後裔於官林繁衍生息,漸為當地望族。官林鄉舊屬福建永春縣九十都,今名獅峰。 後漢乾祐戊申歲(948),尚芬十世孫李聖由福州三山泉湖肇基仙遊鳳山前縣勳陽,是為汾陽始祖。而李聖之弟李英,則由福州三山肇基於峙溪,是為峙溪始祖。世稱「閩學四賢」、「延平先生」的理學大儒李侗,亦是尚芬十二世孫也。
  • 朝鮮李朝很腐朽,能延續五百多年,原因很複雜
    李氏朝鮮立國於14世紀90年代,滅亡於20世紀初期,前後存在了五百多年。李氏朝鮮在明朝朱元璋在世的時候,被朱元璋冊封為藩屬國,到清朝滅亡前夕,才被日本吞併,可以說其存在年限,幾乎涵蓋了明清兩朝的總和。而李氏朝鮮在歷史上,也以腐朽、蒙昧著稱,但為什麼還能存續這麼久的時間?
  • 鶴山客家李氏源流——李氏文化
    今縣屬南坑口、龍眠、橫水、白水帶、雲鄉、雙石各村之李氏同此一系,清初自嶺東而來者也。」為尋宗探源,筆者根據這一線索,搜集了福建和鶴山的客家《李氏族譜》多部,獲得較詳盡的資料。茲據以整理,力求客觀地介紹這一支系李氏輾轉遷到鶴山的過程。李氏溯源    關於李氏起源,資料甚為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