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遊,打造鷹城新品牌——平頂山聚力打造文旅名城系列報導之一

2021-01-09 騰訊網

雲禪湖、丹陽湖、望嵩湖、天青湖、鸛魚湖五大湖區微波蕩漾,水草豐茂,鷺鳥嬉戲。汝州市城市中央公園空氣清新、恬靜迷人,市民漫步林蔭小道,悠然自得。

白龜湖國家城市溼地公園 記者 牛智廣攝

與此同時,距離汝州市區15公裡的陵頭鎮窯洞民俗村王灣則是另一番景象:竹影搖曳,山花爛漫,曲徑通幽,流水潺潺,工分牆、龍盤古井等老物件隨處可見,氤氳著濃濃的鄉愁。

如今的汝州,已是「綠廊相連、水網相通、文脈相續、城園相融」。5月11日,在全省文化旅遊大會上,汝州市作為全省首批10個全域旅遊示範區之一受到表彰。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鷹城大地處處演繹著「詩」與「遠方」相攜相隨的人間佳話,全域旅遊不斷萌生新的景象、鍛造新的品牌。

01

穩步推進全域旅遊創建

我市是古地新城,旅遊資源豐富,文化底蘊深厚,旅遊資源單體4205個,名列全省第二,有千手觀音證道祖庭香山寺、千年古剎風穴寺、國家重大考古發現汝官窯遺址、蘇軾父子三人的安息地三蘇園、全國保存最完整的明代縣衙葉縣縣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馬街書會等名揚中外的文化瑰寶。

堯山秋色 記者 李英平 攝

把文旅資源優勢變為經濟發展優勢,打造文旅強市、文旅名城,多年來一直是市委、市政府孜孜不倦的追求。我市把文旅產業作為一項戰略性支柱產業,堅持以市場為導向、服務為核心、項目為支撐、資源整合為抓手,全力打造海內外知名的旅遊目的地,在實現「近者悅,遠者來」美好願景的生動實踐中留下一串串鏗鏘足音。

項目建設加快實施。我市以大平臺、大項目建設為載體,加大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投入,開發建設了一大批重點旅遊項目。僅去年,我市就爭取省級以上資金6487萬元,用於文化旅遊項目建設。20家景區實施提升工程,28個重點文旅項目有序推進,魯山花瓷小鎮項目開工建設,寶豐縣創建成為我市首個省級旅遊標準化示範縣,汝州市成功創建成為首批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

全域旅遊持續推進。我市堅持「宜融則融,能融盡融」的發展思路,成立工作小組,下發《平頂山市全域旅遊發展三年行動計劃》《關於加快推進鄉鎮全域旅遊發展的意見》等文件,編制《平頂山市全域旅遊總體規劃(2017-2030年)》,全域旅遊創建工作有序推進。同時,我市充分發揮旅遊業融合能力和集成作用,大力推動旅遊與生態、文化、工業、農業等其他相關產業深度融合、創新發展,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旅遊環境不斷優化。我市一手抓硬環境提「顏值」,完善道路交通、標識標牌、集散中心等基礎配套設施,深入推進城市美化和「廁所革命」;一手抓軟環境增「內涵」,出臺實施行政執法公示、執法全過程記錄、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三項制度」,開展專項整治活動,從嚴查處違規違法行為,確保文旅市場健康有序發展。

「文化名家鷹城行」走進郟縣 記者 姜濤 攝

品牌形象顯著提升。僅2019年,我市就舉辦文化旅遊宣傳推介交流活動100餘場次,初步確立「老家河南·樂享平頂山」形象品牌。今年4月14日,市委宣傳部邀請8名省內知名文化和媒體專家學者蒞臨平頂山,舉行為期3天的「文化名家鷹城行」建言獻策暨集中創作活動。專家學者們盛讚鷹城厚重文化,紛紛為文化發展獻計獻策。

目前,我市有A級景區45家,旅行社和服務網點100多家,星級飯店23家,鄉村旅遊經營單位7000多家,旅遊商品生產企業200多家,旅遊業從業人員10萬人,擁有「中國曲藝之鄉」「中國汝窯陶瓷藝術之鄉」「中國觀音文化之鄉」「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等光彩奪目的城市名片。2019年,全市接待海內外遊客6039.2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314.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3.6%和18.2%,均創歷史新高。

白龜湖溼地公園 微友「果紅翟」供圖

02

謀劃文旅產業美好藍圖

在市十一屆人大三次會議閉幕式上,市委書記周斌指出,要把文旅康養作為戰略性支柱產業來培育,作為各類資源融合轉化的重要載體來抓實,作為展示鷹城形象的亮麗名片來打造,作為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產業來經營,「憋大招」、打「組合拳」,大力發展觀光遊、文化遊、工業遊、鄉村遊、健康遊,實現旅遊業由觀光型向體驗型、景區化向全域化、過境地向目的地轉變。

藍圖已繪就,奮進正當時。我市將堅持文化引領、產業融合、生態優先、開放合作、創新驅動,以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為主線,以全域旅遊為主導,融入紅色文化,「強點」「優線」「擴面」相結合,多業態發展,提供優質文化旅遊產品和服務,著力打造「老家河南·樂享平頂山」文化旅遊品牌,加快文旅名市建設。

魯山縣想馬河景區步步驚心項目

目前,「一核兩帶四集群」的壯美文旅畫卷正在鷹城大地徐徐展開——

建設輻射帶動明顯的文化旅遊休閒度假核心。以白龜湖國家城市溼地公園、平頂山博物館、香山寺、花山小鎮、市遊客中心、應國遺址、香山古鎮、高科技和工業研學遊為依託,以市城鄉一體化示範區為龍頭,文化旅遊資源全面整合、一體打造,建設文化旅遊核心休閒度假區。

▲建設資源特色突出的山水文化帶和生態休閒帶。以汝州、魯山、寶豐、郟縣的山水、古村落、寺、瓷、酒、湯、曲劇、曲藝、魔術、紅色文化等為支撐,建設山水文化產業帶;以舞鋼、葉縣、衛東、湛河的田園生態農業為支撐,建設集觀光、採摘、餐飲為一體的生態休閒產業帶。

▲建設業態類型多樣的四大文化旅遊產業集群。汝州、魯山以「山、水、佛、湯、寺、林」特色優勢資源為基礎,全面整合轄區旅遊資源,加快重點旅遊項目建設步伐,建設山水康養度假集群。舞鋼、葉縣以豐富的鄉村旅遊資源、生態農業為基礎,完善度假設施、生態綠道等基礎服務設施,構建田園休閒觀光集群。汝州、寶豐、郟縣整合文化資源,實施精品化戰略,加大科技投入,培育文化消費市場,以「說唱文化+傳承體驗」「特色文化+特色小鎮」「古寨文化+美麗鄉村」「汝窯文化+鄉村公園」為支撐,建設文化旅遊體驗觀光集群。汝州、魯山、寶豐、郟縣發揮古村落、山水優勢資源,大力支持民宿行業發展,打造特色品牌,建設民宿助力鄉村振興集群。

白龜湖溼地公園 微友「天倫之樂」供圖

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局長徐淵向記者展示了文旅產業發展的美好前景:到2025年,我市文化旅遊產業日益壯大,競爭力持續增強,近悅遠來的文旅名城初步形成。到2035年,全市文化旅遊空間布局更加優化、綜合效益進一步提升,國際文化旅遊目的地基本確立,綜合實力位居全省前列。

03

凝心聚力打造文旅名城

毋庸置疑,雖然文旅康養資源豐富,但是由於認識不到位、融合不緊密、產業發展無名牌、基礎設施不完善等,我市資源優勢並沒有充分發揮出來。

「受財政壓力大、動員社會資本參與不夠有力有效等因素影響,全域旅遊創建資金投入不足,全域旅遊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進展緩慢或停滯,直接影響創建工作的整體進展。」舞鋼市旅遊發展中心副主任王寧認為,目前平頂山旅遊產業的發展多為利用現有的自然山水資源進行開發建設,產品結構單一,多產業融合發展程度較低。就拿舞鋼市來說,冶鐵文化和鋼鐵冶煉加工相融合的工業旅遊產品開發進展緩慢,獨特性不夠,對遊客吸引力不強。另外,破解門票經濟向產業經濟轉變的辦法不多、措施不力,缺乏能為遊客提供精神層面體驗和感受的核心產品,產業鏈條短板明顯,賓館民宿、餐飲美食、旅遊商品、娛樂場所等質量、數量不能滿足遊客的「吃、住、行、遊、購、娛」等體驗需求。

微友「等待是美好的」供圖

市假日旅行社總經理王春傑說,我們既要打造時尚城市,又要建設詩意田園,開發具有濃鬱風土人情的特色產品,促進鄉村文化旅遊業多樣化、個性化、專業化發展,使遊客在文化演藝、節慶和農事體驗中感受鄉土民風,在農業採摘園、觀光園中領略田園生活,在城鄉互動、文旅融合、獨具魅力的旅遊體驗中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留得住鄉情。

打造文旅名城,人才特別是高端人才是重要的支撐。2017年7月,原市旅遊局(現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聯合河南城建學院成立市旅遊研究院,旨在打造平頂山的旅遊智庫、業界智源、學術高地,為我市發展全域旅遊提供人才保障。

市旅遊研究院院長孫亞輝建議,我市應當在全力打造全域旅遊目的地上著力,推動以陶瓷文化、曲藝文化、根親文化等為代表的品牌影響力顯著擴大,推動文化和旅遊服務質量、服務效能明顯提升,實現旅居者心怡、遠來者心悅。

記者 田秀忠 盧曉兵

來源:平頂山日報

老家河南 樂享平頂山

相關焦點

  • 鄉村旅遊,激發鄉村振興新活力——平頂山聚力打造文旅名城系列報導...
    隨著我市全域旅遊的發展,鄉村旅遊已成為人們親近自然、陶冶情操、休閒娛樂的重要方式,成為我市推進消費升級、脫貧攻堅、富民強縣的重要途徑,在鄉村振興中發揮著重要作用。01鄉村旅遊亮點紛呈豐富的自然山水、優美的田園風光、多樣的農業產業、多元的鄉土文化,共同構成了平頂山鄉村旅遊的自然與人文資源。
  • 鄉村旅遊,激發鄉村振興新活力——平頂山市聚力打造文旅名城(二)
    ,打造重點文旅品牌。2019年12月31日下午,郟縣旅遊特色品牌評選結果公布,餄餎面、豆腐菜、燉三寶、紅牛肉等入選郟縣「十大美食」,薛店石磨麵粉、姚莊金鑲玉、綠禾富硒雜糧、黃班長豆腐菜等入選郟縣「十大特產」。郟縣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局長仝軍教介紹說,在全縣範圍內評選出「十大美麗鄉村」「十大美景」「十大美食」「十大旅遊特色店」「十大特產」,創建獨具特色的系列郟縣旅遊品牌,將有力推動郟縣文化旅遊產業和全域旅遊發展。
  • 平頂山:打造文旅名城,讓「美麗風景」變身「美麗經濟」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張建新 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王冰珂8月19日,記者從平頂山市文化旅遊大會上獲悉,該市將以全域旅遊為主導,融入紅色文化,強點、優線、擴面相結合,多業態發展,到2025年,實現全市旅遊總收入突破550億元、近悅遠來的文旅名城初步形成的發展目標。
  • 平頂山:打造文旅名城,讓「美麗風景」變身「美麗經濟」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張建新 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王冰珂8月19日,記者從平頂山市文化旅遊大會上獲悉,該市將以全域旅遊為主導,融入紅色文化,強點、優線、擴面相結合,多業態發展,到2025年,實現全市旅遊總收入突破550億元、近悅遠來的文旅名城初步形成的發展目標。
  • 打響溫泉康養新品牌 打造全域旅遊「金名片」 ——訪縣文廣旅體局...
    打響溫泉康養新品牌 打造全域旅遊「金名片」 ——訪縣文廣旅體局黨委書記鄭宏 2020-07-03 02: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鷹城文旅基
    鷹城文旅基地掠影 (河南/若水苑)11月11日上午,天氣晴朗。在平頂山市電協會秘書長姬國平陪同下,慕名來到位於東城國際三樓的平頂山文旅基地,佔地面積7000平方米,含二期,主要包括非遺、手工製作和特色旅遊產品三部分,是古城、古鎮、古街的升級版、城市版。
  • 環球融創未來城,在文旅名城打造文旅項目
    環球融創未來城,在文旅名城打造文旅項目 來源:吉屋網   發布時間:2020-12-29
  • 聚力打造「文旅松州•生態高原」精品 讓人民看得見蔚藍讓百姓留得住鄉愁
    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縣地處中國之西、阿壩東北,素有「天府源、古松潘」美譽,轄7鎮10鄉122個村(社)7.6萬人,自然和旅遊資源豐富,是藏羌回漢多民族聚居的對外開放縣,歷經兩千餘年秦漢文化浸潤,既是「封建王朝」軍事重鎮、「茶馬互市」貿易中心,也是岷江涪江發源地、長江黃河生態屏障地、工農紅軍長徵紀念地,更是全國生態文明建設、民族團結進步和全域旅遊示範縣等。
  • 契合「全域旅遊」戰略 萬科助西昌全新文旅IP打造
    集合八大城市資源,助推西昌文旅IP落地 西昌,海拔1500米,是世界公認最適宜的居住高度,常年平均氣溫17℃,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是全國首批、四川唯一的國家級旅遊度假區,被評為中國最值得去的十座小城市之一,經過全域發展的「黃金十年」,其傾力打造的「大涼山」旅遊品牌
  • 淄博聚力打造齊文化「超級IP"!文旅」潛力股「變」績優股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錢玉明 通訊員 張雅娜 淄博報導泱泱齊風、活力淄博,9月19日,淄博市文化旅遊發展大會在淄博會展中心C館舉行,百餘位業界翹楚、受邀嘉賓齊聚一堂,圍繞淄博市文旅產業的高質量發展、知名旅遊城市打造、歷史文化名城的文旅產業布局規劃等關鍵問題展開探討,共啟文旅融合發展的大幕,共商文旅發展合作之大計。
  • 山東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省 打造全域旅遊新版圖
    山東省威海榮成市、臨沂沂南縣、煙臺蓬萊區、德州齊河縣、濟南章丘區5個縣(市、區)入列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名單。 李信君 攝榮成市是山東發展全域旅遊的受益地之一,近年來該市以全域旅遊為引擎,突出旅遊賦能、生態加碼、產業升級的作用,叫響了「冬賞天鵝·夏遊牧場」的北方全季型休閒度假城市品牌。
  • 章丘布局「齊魯古道·文旅走廊」,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8月25日,濟南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力打造『五個濟南』加快建設黃河流域中心城市」系列新聞發布會。記者從會上獲悉,近年來,章丘圍繞「文化章丘、文旅名城」建設,突出資源優勢,強化文化賦能,重點做好文化品牌、文化服務、文化傳承和文旅融合四篇文章,將以章萊路為山軸、繡源河為水軸規劃布局 「齊魯古道·文旅走廊」,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 從「景點旅遊」走向「全域旅遊」,齊河打造「你嚮往的生活」
    齊河縣充分發揮緊靠省城的區位優勢,依託獨特的「黃河水鄉、生態齊河」自然人文資源,產業推進、項目落地、環境提升,以文化旅遊大項目建設為支撐,深入實施「文旅活縣」工程,從零起步,通過「無中生有、有中生優」等持續性、突破性、顛覆式創新,構建起了全域旅遊目的地產業體系,在一片黃河荒灘上創新建立了「產城一體」的文旅新城。
  • 全域旅遊丨景城相融,以文促旅 屯溪區全域旅遊邁向新高度
    近年來,安徽省以建設創新型文化和旅遊強省目標,印發《關於促進全域旅遊發展加快旅遊強省建設的實施意見》,重點實施「精品打造、項目建設、四級聯建、兩翼協同」等四大工程,不斷提升旅遊業現代化、集約化、品質化、國際化水平,深化旅遊改革,加快推進項目建設,全省全域旅遊發展呈現速度加快、結構優化
  • 濟南:聚力文旅深度融合 激活泉城創新動能
    雖是北方的旅遊淡季,「網紅」濟南的文化旅遊業態依然豐富多彩,市民遊客出遊熱情依舊高漲。趵突泉的泉湧冬霧、大明湖的靜波朦朧、悅立方的潮動浪漫、「泉城書店」的靜謐溫馨……無不流淌在歷史深厚的泉城濟南的血液中,生長在正在崛起的時尚國際都市裡。2019年文旅融合元年,濟南持續聚力文旅深度融合,不斷激活泉城創新動能。
  • 章丘:全域旅遊為文旅名城注入更多活力
    近年來,章丘發展全域旅遊引進了多個文化旅遊大項目,以「大項目」為支點,堅持全景打造,撬動章丘旅遊發展的新局面。據宋亦舟介紹,章丘聚力打造「山泉河湖城」五大片區,改變原來布局散、規模小的旅遊發展局面,實現章丘旅遊發展的蝶變。
  • 李鎮江:做活大美江湖水文章 打造全域旅遊新名片
    近年來,湖南創新以縣域為基礎的全域旅遊發展模式,在全域旅遊基地的建設路上,縣委、縣政府是基礎而龐大的執行者。黨的十九大召開之際,湖南省旅遊發展委員會聯合紅網啟動「十九大時光·湖南旅遊工作巡禮」系列報導之二——「書記縣長談旅遊」,聽縣委書記、縣長如何談全域旅遊與旅遊扶貧。旅遊強省,必先強縣;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以實踐為證,最好的全域旅遊時代,正在到來。
  • 章丘攜手全國知名旅遊休閒品牌打造「文旅名城」:讓厚重歷史文化活...
    烏鎮、古北水鎮景區總規劃師、設計師——陳向宏團隊,與國內極少數連續六年入選中國企業500強之一的深圳華僑城團隊,都屬國內頂尖、世界一流,似乎沒有太多交集。資料圖:繡源河風景區文化:打造文旅名城 融入現代泉城新時代撤市設區後,章丘開啟了融入現代泉城的新時代,依託龍山文化、泉水文化、清照文化,變區位優勢、交通優勢、生態優勢為發展優勢,順勢確立了「濟南東部衛星城」的發展定位和「打造產業高地、宜居新區、文旅名城」的發展目標。其中,打造文旅名城是關鍵一招。
  • 奉節開啟全域旅遊新篇章: 全力打造長江三峽第一旅遊目的地
    文旅融合、城旅融合、交旅融合、農旅融合、商旅融合、體旅融合……地處長江三峽國際黃金旅遊帶核心區的重慶市奉節縣,境內擁有雄甲天下的夔門、名冠九州的瞿塘峽、馳名中外的白帝城、世界奇觀天坑地縫等景區。近年來,奉節縣堅持一切產業圍繞旅遊打造、一切項目圍繞旅遊布局、一切產品圍繞旅遊開發、一切要素圍繞旅遊保障,高位統籌推進全域旅遊發展。
  • 鷹城文旅基地掠影(河南/若水苑)
    鷹城文旅基地掠影 (河南/若水苑)11月11日上午,天氣晴朗。在平頂山市電協會秘書長姬國平陪同下,慕名來到位於東城國際三樓的平頂山文旅基地。據平頂山市衛東區文化廣電和旅遊局黨組書記朱新政介紹,該文旅基地佔地面積7000平方米,含二期,主要包括非遺、手工製作和特色旅遊產品三部分,是古城、古鎮、古街的升級版、城市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