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旅遊,激發鄉村振興新活力——平頂山市聚力打造文旅名城(二)

2021-02-17 寶豐城事

7月4日,在山清水秀的魯山縣堯山鎮想馬河村,陽陽農家院的8個房間全部住滿了遊客。「全村大大小小的『農家樂』有79戶,其中一些是貧困戶開辦的。『農家樂』已成了村民增收、貧困戶脫貧致富的『聚寶盆』。」想馬河村委會主任孫國營介紹道。通過開辦「農家樂」,村民的年收入達10萬元左右,還帶動了不少貧困勞動力就近就業。另外,村民採摘的野生獼猴桃、黑木耳等土特產也能在家門口銷售。

遊客在平頂山博物館牡丹園拍照  記者 牛智廣 攝

近年來,我市積極順應文化和旅遊消費提質轉型升級新趨勢,從供需兩端發力,不斷激發消費潛力,有力推動了經濟增長。2019年,我市國內旅遊收入306.5億元,同比增長18.2%。「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一首《青花瓷》道盡中國古典之美。「天青色」正是大宋官窯汝瓷的代表作。相傳800多年前,宋徽宗一日夢醒,憶起夢中雨過天晴的顏色,希望能將其燒製成瓷。工匠們踏訪多地,終於在今天的寶豐燒出了這種氤氳絕美之色。如果說「天青色」是寶豐的歷史底色,那麼精彩紛呈的民俗文化就是點綴其間的顆顆明珠。目前,寶豐縣域初步形成了東部以香山寺、父城遺址、白雀寺為代表的觀音文化,西部以清涼寺汝官窯遺址為代表的汝瓷文化,南部以馬街書會為代表的曲藝文化,北部以趙莊、肖旗、商酒務為代表的魔術文化。

寶豐馬街書會現場  記者 牛智廣 攝

綿延700多年的馬街書會是「中國十大民俗」之一,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被認證為世界最大規模的民間曲藝大會。每年正月十三,全國各地的說唱藝人會集在馬街村,以天作幕、以地為臺、以曲會友。近年來,寶豐縣著力打造「馬街書會」這一文化品牌,不僅使馬街成為各地民間曲藝人心中的「聖地」,也逐步形成了以曲藝演出貿易為核心的文化市場,其規模在全國獨佔鰲頭。

寶豐魔術節表演現場   記者 牛智廣 攝

而有著「中國魔術之鄉」之稱的寶豐縣趙莊鎮大黃村、周營村,獨創「魔術演藝+銷售」模式,帶動魔術經濟大發展。目前,寶豐縣擁有1400多個民間表演團體、5.5萬多名從業人員,全縣民間團體年創演出收入達10.7億元,帶動魔術道具、歌舞服裝等相關文化產業年創收入4.22億元。在魯山縣墨子古街,由河南堯山投資集團重金打造的《堯山傳奇》大型室內歌舞劇,一經推出便好評如潮。墨子古街景區常年安排十多位貧困人員務工,僅景區所在的堯山鎮賈店村就有9人。堯山鎮旅遊產業的蓬勃發展,直接或間接帶動了400多名貧困人員在家門口就業或創業。近年來,我市鼓勵打造中小型、主題性、特色類的文化旅遊演藝產品,促進演藝、娛樂、工藝美術等行業創新發展,引導文化和旅遊場所增加參與式、體驗式消費項目;此外,注重利用新技術發掘中華文化寶貴資源,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豐富多樣的文旅消費產品,滿足遊客的「吃、住、行、遊、購、娛」等體驗需求。

位於汝州市幸福大道的中國汝瓷小鎮   汝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供圖汝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副局長桂愛紅介紹說,該市通過舉辦中國(國際)汝瓷文化周、歷史名窯陶瓷燒制技藝大賽、紀念曲劇登臺等重點文化活動,挖掘特色文化資源,開展行業交流,提升汝瓷、曲劇等知名度和美譽度,提升市場佔有率;舉辦溫泉鎮湯王街廟會、大峪鎮桃花節、怪坡金秋旅遊文化節等大型文旅活動,打造重點文旅品牌。

工作人員展示汝瓷作品  記者 盧曉兵 攝

舞鋼市集中凸顯美食品牌,鼓勵支持體現舞鋼特色的餐飲企業積極申報國家、省級特色餐飲品牌,將寶劍、艾草製品、老粗布、山區雜糧、紅薯、土雞蛋、蜂蜜、核桃和食用菌等旅遊紀念品、工藝品、土特產做優做精,引導企業向下遊產品延伸,做大做強。2019年12月31日下午,郟縣旅遊特色品牌評選結果公布,餄餎面、豆腐菜、燉三寶、紅牛肉等入選郟縣「十大美食」,薛店石磨麵粉、姚莊金鑲玉、綠禾富硒雜糧、黃班長豆腐菜等入選郟縣「十大特產」。郟縣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局長仝軍教介紹說,在全縣範圍內評選出「十大美麗鄉村」「十大美景」「十大美食」「十大旅遊特色店」「十大特產」,創建獨具特色的系列郟縣旅遊品牌,將有力推動郟縣文化旅遊產業和全域旅遊發展。2018年以來,該縣累計接待來自南陽、鄭州等省轄市遊客超過百萬人次,帶動購物、餐飲等行業持續升溫,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舞鋼市二郎山旅遊開發有限公司整合附近尹集鎮的譽森生態園、楊莊鄉的豐瑞農莊農業觀光園和舞鋼花卉博覽園等資源,開發「景區+鄉村」旅遊新產品,積極組織省內外團隊到這些園區開展春季賞花(桃花、魯冰花、油菜花等)、夏秋水果採摘(草莓、桃子、葡萄等)、農業觀光等鄉村主題旅遊,累計發團5萬餘人次,使這些園區增收近百萬元,形成了產業融合發展共同體。

葉縣桃花節    葉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順應經濟轉型升級和消費品質提升新趨勢,建設文化和旅遊消費試點城市,我市正積極完善夜間經濟公共服務,支持新華怡購城片區、衛東萬達商業區、寶豐馮異路小吃街、汝州中大街歷史文化街區、郟縣美食廣場、葉縣葉公古街、舞鋼水燈節區域等特色片區大力發展夜間文旅消費經濟,探索規劃湛河水上夜遊、白鷺洲水上體育項目體驗等線路,打造「樂享鷹城夜」特色夜間經濟品牌。

寶豐魔術道具市場火爆  記者 牛智廣 攝

新華區重點培育、建設、提升一批夜間經濟消費街區,以怡購城片區為載體,打造集文化展示、娛樂休閒、餐飲購物為一體的旅遊目的地文創體驗中心。據新華區特色商業區管理服務中心主任董永成介紹,目前怡購城片區作為新華區重點打造的「夜經濟生活圈」,已入駐商業企業和商戶1587家,帶動就業2.5萬人。眼下,新華區怡購城片區夜市經濟十分火爆,僅6月上旬舉行的「龍蝦美食節」就帶來了4萬人次的客流量,創收超百萬元。另外,我市將落實職工帶薪休假、錯峰休假制度,推動重點景區適度降低門票價格,鼓勵發行使用旅遊一卡通、電子消費券等措施,拉動旅遊消費。我市文化廣電和旅遊部門還將在提升入境旅遊環境、推進消費試點示範、推動景區提質擴容、發展假日和夜間經濟、促進產業融合發展和加強市場監管執法等方面推出一系列措施,進一步激發文化和旅遊消費潛力。6月13日是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在全社會共同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圍繞「非遺傳承 健康生活」主題,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非遺展演、網上直播等系列活動。其中,通過阿里巴巴、京東、蘇寧、拼多多、美團等電商平臺參與「非遺購物節」網絡銷售,本地7家非遺企業實現線上銷售額147.5萬元,助推文旅市場的復甦復興。魯山綢當天在抖音平臺直播銷售3萬元,線下實體店銷售10417元,直播帶貨逐漸成為新潮流。

郟縣冢頭鎮李渡口村展示銷售特產  記者 田秀忠 攝

我市堅持政府宣傳形象與企業營銷產品的方式,建立「政企聯手、部門聯合、上下聯動」的市場拓展機制,整合各類營銷資源,對外集中推介平頂山「老家河南·樂享平頂山」文化旅遊形象;制定旅遊精準營銷方案,通過新技術、新渠道、新媒體,開展直達潛在遊客的精準營銷。加強與網絡媒體、電商平臺的合作,利用移動網際網路、微信、微博、微電影等新技術手段,提高城市品牌宣傳推廣效果;藉助抖音視頻等,推出一批網紅景區、網紅鄉村、網紅民宿、網紅美食。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局長徐淵介紹說,我市將成立市文化旅遊產品研發中心,打造「鷹城禮物」品牌,持續鞏固提升汝瓷、唐鈞、絹花等優質文旅產品的文化價值和經濟價值,開發一批能反映平頂山歷史文化特色和當前發展成果的紀念品和禮品,持續改進位作工藝,完善包裝設計,彰顯地方文化特色。    

 點我-看更多同城熱點及便民信息

相關焦點

  • 鄉村旅遊,激發鄉村振興新活力——平頂山聚力打造文旅名城系列報導...
    我市從市場需求出發,強化規劃引領,印發了《平頂山市旅遊產業轉型升級實施方案》《加快推進鄉鎮全域旅遊發展的意見》,編制完成《旅遊目的地建設規劃》以及重點縣(市、區)、鄉鎮規劃等,發展鄉村旅遊,助力鄉村振興。按照鄉村旅遊發展的布局和特色,各地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鄉村旅遊紅紅火火。
  • 激發鄉村旅遊活力 激活鄉村振興動能
    激發鄉村旅遊活力 激活鄉村振興動能 www.gxbszx.gov.cn  2021-01-12 10:52  閱讀:2079次  作者: 潘 濤  編輯:吳黃蘭  來源:靖西市政協網
  • 打造水鄉文化IP杏壇鄉村振興添活力
    據了解,今年以來,杏壇瞄準鄉村振興,強化基層治理,推進鄉村共建共治共享;加快推進「山水永春」和「甘竹灘」(右灘)兩個示範片項目建設。當前,杏壇正以示範片區建設為抓手,將鄉村振興逐步推向深入;著力水鄉文化IP的打造,助力杏壇在廣佛鄉村旅遊中脫穎而出。
  • 聚焦聚力「五大振興」 奮力推動鄉村振興
    「五大振興」 奮力推動鄉村振興       本報訊 (記者 焦同帥)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鄄城縣著眼鄉村振興目標任務,聚焦聚力「五大振興」,奮力開啟新時代鄉村振興新篇章。   推動產業振興,培育鄉村發展新動能。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是基礎。鄄城縣始終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不斷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積極探索土地經營新模式,鼓勵農民將土地經營權流轉到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及種植大戶手中,逐步實現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生產。   推動人才振興,激發鄉村發展新活力。
  • 南白店鄉村驛站:打造旅遊振興鄉村的驛站典範
    鄉村振興戰略,是新的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鄉村全面振興,是這一戰略的方向和目標。作為第四屆河北省旅遊發展產業大會提出的106公裡長的一條將正定、靈壽、平山串聯起來的風景廊道——滹沱河生態走廊。道路串聯了革命聖地西柏坡和歷史文化名城正定,串接60餘個村莊,使「中國從這裡走來」與「中國夢從這裡啟航」相互連通。
  • 激發文化活力 助推鄉村振興
    以文化促振興,是泉港區鄉村振興工作的重要抓手。該區通過深挖文化資源,厚植鄉村底蘊,激發鄉村活力,為鄉村振興提供精神支柱和文化滋養,文化「軟實力」成為了鄉村振興的「硬支撐」。強化文化築基 厚植鄉村底蘊連日來,泉港文化中心一角不斷傳出嫋嫋弦樂。
  • 朱麗穎:讓文化底蘊助力鄉村振興
    臨淄是古齊文化發祥地、世界足球起源地,身為臨淄人有義務、有責任學好齊文化,繼承和發揚好齊文化,並抓住這個有利優勢,更好的挖掘和推介文化底蘊,讓這座厚重的古城洋溢活力、綻放光芒,助力鄉村振興,實現農村美、農民富。齊,一個傳奇的諸侯國,鼎盛時期無出其右,湧現出無數風流人物,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 全域旅遊,打造鷹城新品牌——平頂山聚力打造文旅名城系列報導之一
    堯山秋色 記者 李英平 攝 把文旅資源優勢變為經濟發展優勢,打造文旅強市、文旅名城,多年來一直是市委、市政府孜孜不倦的追求。汝州、寶豐、郟縣整合文化資源,實施精品化戰略,加大科技投入,培育文化消費市場,以「說唱文化+傳承體驗」「特色文化+特色小鎮」「古寨文化+美麗鄉村」「汝窯文化+鄉村公園」為支撐,建設文化旅遊體驗觀光集群。汝州、魯山、寶豐、郟縣發揮古村落、山水優勢資源,大力支持民宿行業發展,打造特色品牌,建設民宿助力鄉村振興集群。
  • 小葫蘆 大創意——我市文旅產業賦能鄉村振興見聞
    這是我市積極推動文旅產業發展,為鄉村振興賦能的生動縮影。鄉村不僅是都市人寄託鄉愁的歸處,亦是文旅產業振興的另一個戰場。近年來,我市積極推動文旅產業發展,打造獨具特色的農旅文化,助力鄉村振興。而金正動畫,則是眾多文旅產業中的優秀代表之一。
  • 長安唐村:激發鄉村活力 打造心中的詩與遠方
    這裡「望得見秦嶺,看得見鄉村,記得住鄉愁,體驗得了田園生活」,是西安市在打造城鄉融合方面的一次大膽探索。從傳統村落到西安鄉村旅遊示範點,「身份」轉變背後是一場鄉村振興的美麗故事。走進唐村,漫步終南山下、滈河岸邊,土牆、老屋、村史館鱗次櫛比青石板路延伸至百花深處。來到一間土牆大瓦房前,門口的卡通標誌、內部精緻的布置以及琳琅滿目的圖書,告訴我們這是「唐小豆鄉村圖書館」。
  • 五大振興推動美麗鄉村發展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近年來,四川宜賓南溪區堅持將創建全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先進區作為美麗新南溪建設的重要抓手,聚力五大振興,全域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宜居鄉村建設、鄉風文明善治、農村生活水平提升等各項工作,加快構建「一帶、兩核、四線、多點」的鄉村振興格局。
  • 繪就美麗鄉村新畫卷——祁縣打造「水、文、綠」鄉村振興融合廊帶
    繪就美麗鄉村新畫卷——祁縣打造「水、文、綠」鄉村振興融合廊帶 2020-11-26 18:00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珠海:文旅融合打造灣區鄉村旅遊新名片
    古村與珠海高新區三所現代高校空間相鄰、發展相融,一起組成「大學小鎮」,為百年古村煥新注入活力。原生態村落與文旅產業有機融合,讓鄉村「留得住鄉愁,看得見未來」。珠海在對標最高、最好、最優建設美麗鄉村的同時,也在全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鄉村旅遊目的地。
  • 聊城:小葫蘆 大創意——我市文旅產業賦能鄉村振興見聞
    在這裡,當地政府攜手山東金正動畫股份有限公司,傾力打造運河葫蘆風情文創小鎮,讓原本一個只能賣一兩元的葫蘆,搖身一變,成為百元「金葫蘆」,重新煥發了生機。這是我市積極推動文旅產業發展,為鄉村振興賦能的生動縮影。鄉村不僅是都市人寄託鄉愁的歸處,亦是文旅產業振興的另一個戰場。
  • 民宿助力鄉村振興 彭州打造文旅產業發展新格局
    為貫徹落實成都市委十三屆四次全會通過的《關於弘揚中華文明發展天府文化,加快建設世界文化名城的決定》,深入組織開展天府文化「可閱讀、可感知、可欣賞、可參與、可消費」行動,彭州市著力推動文化旅遊融合發展、創新發展。借力第二屆中國·彭州龍門山民宿發展峰會的舉行,彭州市探索民宿創新發展,聚焦鄉村文旅融合,助推鄉村振興,打造文旅產業發展新格局。
  • 峨邊「綠色崛起 全域旅遊」 奮力打造大小涼山鄉村振興新典範
    盤活全域大資源 打造旅遊「第三極」峨邊旅遊資源豐富,黑竹溝擁有北緯30°神秘風光,正憑其生態、文旅產業、市場價值,吸引越來越多的關注。8月18日,峨邊縣政府與四川旅投旅遊創新開發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川旅投」)合資成立子公司,要聯手打造世界級旅遊目的地、國家級滑雪旅遊目的地,打響中國睡谷、世界迷蹤品牌IP。
  • 客都人家康養文旅綜合體:文旅復甦新引擎 鄉村振興新活力
    自客都人家首次點亮「梅江花月夜」之後,這個尚未開業的旅遊景點就成為市民遊客出行打卡的好去處。作為粵東最全業態的一站式旅遊新地標,客都人家不僅成為文旅復甦的新引擎,還為鄉村振興帶來了新活力。
  • 平頂山:打造文旅名城,讓「美麗風景」變身「美麗經濟」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張建新 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王冰珂8月19日,記者從平頂山市文化旅遊大會上獲悉,該市將以全域旅遊為主導,融入紅色文化,強點、優線、擴面相結合,多業態發展,到2025年,實現全市旅遊總收入突破550億元、近悅遠來的文旅名城初步形成的發展目標。
  • 平頂山:打造文旅名城,讓「美麗風景」變身「美麗經濟」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張建新 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王冰珂8月19日,記者從平頂山市文化旅遊大會上獲悉,該市將以全域旅遊為主導,融入紅色文化,強點、優線、擴面相結合,多業態發展,到2025年,實現全市旅遊總收入突破550億元、近悅遠來的文旅名城初步形成的發展目標。
  • 「鄉村振興」韓廟鎮:聚力五大振興 繪就美麗鄉村新畫卷
    全文共2400字 閱讀時長約8分鐘近年來,韓廟鎮緊緊圍繞 「打造鄉村振興的商河樣板」目標,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立足實際,搶抓機遇,順勢而為,開啟新時代鄉村全面振興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