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客在平頂山博物館牡丹園拍照 記者 牛智廣 攝
近年來,我市積極順應文化和旅遊消費提質轉型升級新趨勢,從供需兩端發力,不斷激發消費潛力,有力推動了經濟增長。2019年,我市國內旅遊收入306.5億元,同比增長18.2%。「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一首《青花瓷》道盡中國古典之美。「天青色」正是大宋官窯汝瓷的代表作。相傳800多年前,宋徽宗一日夢醒,憶起夢中雨過天晴的顏色,希望能將其燒製成瓷。工匠們踏訪多地,終於在今天的寶豐燒出了這種氤氳絕美之色。如果說「天青色」是寶豐的歷史底色,那麼精彩紛呈的民俗文化就是點綴其間的顆顆明珠。目前,寶豐縣域初步形成了東部以香山寺、父城遺址、白雀寺為代表的觀音文化,西部以清涼寺汝官窯遺址為代表的汝瓷文化,南部以馬街書會為代表的曲藝文化,北部以趙莊、肖旗、商酒務為代表的魔術文化。寶豐馬街書會現場 記者 牛智廣 攝
綿延700多年的馬街書會是「中國十大民俗」之一,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被認證為世界最大規模的民間曲藝大會。每年正月十三,全國各地的說唱藝人會集在馬街村,以天作幕、以地為臺、以曲會友。近年來,寶豐縣著力打造「馬街書會」這一文化品牌,不僅使馬街成為各地民間曲藝人心中的「聖地」,也逐步形成了以曲藝演出貿易為核心的文化市場,其規模在全國獨佔鰲頭。寶豐魔術節表演現場 記者 牛智廣 攝
而有著「中國魔術之鄉」之稱的寶豐縣趙莊鎮大黃村、周營村,獨創「魔術演藝+銷售」模式,帶動魔術經濟大發展。目前,寶豐縣擁有1400多個民間表演團體、5.5萬多名從業人員,全縣民間團體年創演出收入達10.7億元,帶動魔術道具、歌舞服裝等相關文化產業年創收入4.22億元。在魯山縣墨子古街,由河南堯山投資集團重金打造的《堯山傳奇》大型室內歌舞劇,一經推出便好評如潮。墨子古街景區常年安排十多位貧困人員務工,僅景區所在的堯山鎮賈店村就有9人。堯山鎮旅遊產業的蓬勃發展,直接或間接帶動了400多名貧困人員在家門口就業或創業。近年來,我市鼓勵打造中小型、主題性、特色類的文化旅遊演藝產品,促進演藝、娛樂、工藝美術等行業創新發展,引導文化和旅遊場所增加參與式、體驗式消費項目;此外,注重利用新技術發掘中華文化寶貴資源,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豐富多樣的文旅消費產品,滿足遊客的「吃、住、行、遊、購、娛」等體驗需求。位於汝州市幸福大道的中國汝瓷小鎮 汝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供圖汝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副局長桂愛紅介紹說,該市通過舉辦中國(國際)汝瓷文化周、歷史名窯陶瓷燒制技藝大賽、紀念曲劇登臺等重點文化活動,挖掘特色文化資源,開展行業交流,提升汝瓷、曲劇等知名度和美譽度,提升市場佔有率;舉辦溫泉鎮湯王街廟會、大峪鎮桃花節、怪坡金秋旅遊文化節等大型文旅活動,打造重點文旅品牌。工作人員展示汝瓷作品 記者 盧曉兵 攝
舞鋼市集中凸顯美食品牌,鼓勵支持體現舞鋼特色的餐飲企業積極申報國家、省級特色餐飲品牌,將寶劍、艾草製品、老粗布、山區雜糧、紅薯、土雞蛋、蜂蜜、核桃和食用菌等旅遊紀念品、工藝品、土特產做優做精,引導企業向下遊產品延伸,做大做強。2019年12月31日下午,郟縣旅遊特色品牌評選結果公布,餄餎面、豆腐菜、燉三寶、紅牛肉等入選郟縣「十大美食」,薛店石磨麵粉、姚莊金鑲玉、綠禾富硒雜糧、黃班長豆腐菜等入選郟縣「十大特產」。郟縣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局長仝軍教介紹說,在全縣範圍內評選出「十大美麗鄉村」「十大美景」「十大美食」「十大旅遊特色店」「十大特產」,創建獨具特色的系列郟縣旅遊品牌,將有力推動郟縣文化旅遊產業和全域旅遊發展。2018年以來,該縣累計接待來自南陽、鄭州等省轄市遊客超過百萬人次,帶動購物、餐飲等行業持續升溫,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舞鋼市二郎山旅遊開發有限公司整合附近尹集鎮的譽森生態園、楊莊鄉的豐瑞農莊農業觀光園和舞鋼花卉博覽園等資源,開發「景區+鄉村」旅遊新產品,積極組織省內外團隊到這些園區開展春季賞花(桃花、魯冰花、油菜花等)、夏秋水果採摘(草莓、桃子、葡萄等)、農業觀光等鄉村主題旅遊,累計發團5萬餘人次,使這些園區增收近百萬元,形成了產業融合發展共同體。葉縣桃花節 葉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順應經濟轉型升級和消費品質提升新趨勢,建設文化和旅遊消費試點城市,我市正積極完善夜間經濟公共服務,支持新華怡購城片區、衛東萬達商業區、寶豐馮異路小吃街、汝州中大街歷史文化街區、郟縣美食廣場、葉縣葉公古街、舞鋼水燈節區域等特色片區大力發展夜間文旅消費經濟,探索規劃湛河水上夜遊、白鷺洲水上體育項目體驗等線路,打造「樂享鷹城夜」特色夜間經濟品牌。寶豐魔術道具市場火爆 記者 牛智廣 攝
新華區重點培育、建設、提升一批夜間經濟消費街區,以怡購城片區為載體,打造集文化展示、娛樂休閒、餐飲購物為一體的旅遊目的地文創體驗中心。據新華區特色商業區管理服務中心主任董永成介紹,目前怡購城片區作為新華區重點打造的「夜經濟生活圈」,已入駐商業企業和商戶1587家,帶動就業2.5萬人。眼下,新華區怡購城片區夜市經濟十分火爆,僅6月上旬舉行的「龍蝦美食節」就帶來了4萬人次的客流量,創收超百萬元。另外,我市將落實職工帶薪休假、錯峰休假制度,推動重點景區適度降低門票價格,鼓勵發行使用旅遊一卡通、電子消費券等措施,拉動旅遊消費。我市文化廣電和旅遊部門還將在提升入境旅遊環境、推進消費試點示範、推動景區提質擴容、發展假日和夜間經濟、促進產業融合發展和加強市場監管執法等方面推出一系列措施,進一步激發文化和旅遊消費潛力。6月13日是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在全社會共同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圍繞「非遺傳承 健康生活」主題,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非遺展演、網上直播等系列活動。其中,通過阿里巴巴、京東、蘇寧、拼多多、美團等電商平臺參與「非遺購物節」網絡銷售,本地7家非遺企業實現線上銷售額147.5萬元,助推文旅市場的復甦復興。魯山綢當天在抖音平臺直播銷售3萬元,線下實體店銷售10417元,直播帶貨逐漸成為新潮流。郟縣冢頭鎮李渡口村展示銷售特產 記者 田秀忠 攝
我市堅持政府宣傳形象與企業營銷產品的方式,建立「政企聯手、部門聯合、上下聯動」的市場拓展機制,整合各類營銷資源,對外集中推介平頂山「老家河南·樂享平頂山」文化旅遊形象;制定旅遊精準營銷方案,通過新技術、新渠道、新媒體,開展直達潛在遊客的精準營銷。加強與網絡媒體、電商平臺的合作,利用移動網際網路、微信、微博、微電影等新技術手段,提高城市品牌宣傳推廣效果;藉助抖音視頻等,推出一批網紅景區、網紅鄉村、網紅民宿、網紅美食。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局長徐淵介紹說,我市將成立市文化旅遊產品研發中心,打造「鷹城禮物」品牌,持續鞏固提升汝瓷、唐鈞、絹花等優質文旅產品的文化價值和經濟價值,開發一批能反映平頂山歷史文化特色和當前發展成果的紀念品和禮品,持續改進位作工藝,完善包裝設計,彰顯地方文化特色。點我-看更多同城熱點及便民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