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2400字 閱讀時長約8分鐘
近年來,韓廟鎮緊緊圍繞 「打造鄉村振興的商河樣板」目標,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立足實際,搶抓機遇,順勢而為,開啟新時代鄉村全面振興新篇章。
01 聚力產業發展,為鄉村振興提供強力支撐
建設植保科技特色小鎮。堅持工業強鎮不動搖,強力推進濟南市植保科技工業園建設,引進總投資14億元的7個植保科技項目,預計2021年上半年全部投產達效,年底實現工業產值15億元、稅收3000萬元。推進現代農業「一村一品」。加快土地流轉,擴大蔬菜、果品等種植規模,成立大屯香梨、恆凱糧食、忠臣益民等專業合作社,新增棚室面積2000畝,適度規模經營面積達2.4萬畝。發揮大屯、站南等村畜牧養殖傳統優勢,建設全市最大的優億鮮蛋雞養殖基地、全市第一家支部領辦的畜牧養殖合作社。打造「採荷小鎮」直播基地。以「採荷小鎮」為平臺,建設省內唯一一家將村播直播和物聯網農業相結合的新型農村直播基地,2019年銷售秋葵20萬斤,扒雞10萬隻,總銷售額400多萬元,形成一二三產融合發展鏈條,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
02 聚力人才建設,為鄉村振興積蓄髮展動力
引人才。建立多類別高層次人才信息庫,對接省、市高層次實用人才申報5人,引進青年人才8人,全國歐美同學會創業大賽申報1人,省、市高層次創新創業項目大賽12個。搭平臺。採荷小鎮項目申報市級鄉村振興專家服務基地,山東中知合創企業孵化器有限公司申報市級眾創空間並通過初審,申報山東惠民中聯科技有限公司院士工作站。優服務。常態化組織宣傳「雁歸商河」人才政策,定期培訓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鄉村振興致富帶頭人,制定常態化聯繫走訪機制,領導幹部對引進人才進行一對一服務。
03 聚力文化育人,為鄉村振興凝聚正能量
傳承紅色文化。深入挖掘紅色歷史資源,傳承革命老區優良傳統,舉辦慶祝建黨周年、紀念抗戰勝利、致敬抗美援朝老戰士等活動,建設五寨村紅色展館,編印《韓廟鎮紅色傳統教育讀本》,錄製老黨員事跡視頻10餘期,走訪新中國成立前入黨的老黨員30餘次。弘揚慈孝文化。藉助「四德」表彰暨孝文化節等載體,開展「慈孝韓廟」系列活動,每年為90歲以上長壽老人和新中國成立前入黨的老黨員祝壽,形成孝老敬老、崇德向善的和諧社會風氣。豐富群眾文化。每年組織鼓子秧歌匯演、廣場舞大賽、少兒非遺展演、「送戲下鄉」等文化活動60餘場,連續多年舉辦店子張廟會文化節、文化體育民俗等活動,群眾精神文化生活不斷豐富。
04 聚力環境提升,為鄉村振興樹立新形象
改善出行條件。完成30公裡道路拓寬、所有村街巷硬化,群眾出門就是柏油路;打通站北-樂陵、東孫—惠民、趙寨—惠民、黃家—陽信、西孫—陽信的多條斷頭路,趙韓路拓寬東延直達惠民縣城,出行條件全面改善。提升路域環境。堅持樣本引路、示範帶動,打造8個美麗鄉村示範點和以趙韓路、燕韓路、韓陽路為主的林下草花景觀帶,以點帶面、從線到片,路域環境不斷提升。優化人居環境。以國家衛生鎮創建為抓手,高標準完成公廁建設5處,完成1200畝造林和5萬平方米綠化建設;投資200餘萬元改造提升二十四孝石刻園,栽綠化苗木32種,做到三季有花、四季有綠。充分發揮黨員在殘垣斷壁清理等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中的示範帶動作用,清理殘垣斷壁和廢棄房屋419處,62850平。打造杆子行、東燕、後窪埃、店子張、大馮等市級「出彩人家」示範村5個;積極推進清潔取暖、改廁提升、大氣汙染防治、黑臭水體治理等工作,空氣品質全市名列前茅。
05 聚力黨建引領,為鄉村振興築牢根基
頭雁隊伍提升。選優配強村黨組織帶頭人,充分發揮「頭雁」引領作用,建設過硬黨支部,動態建立94名村級後備人才庫,培養鄉村振興主力軍。新村融合發展。以組織融合為統領,通過開展「話新村、謀發展、促融合」等主題黨日、新村重陽宴、「慶豐收,迎雙節,融合發展促增收」文藝匯演等活動,統籌推進治理融合、經濟融合、人文融合,推進新村全面融合發展。集體經濟增收。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圍繞畜牧養殖、生態農業等產業,成立大屯村、亓家寨、杆子行村等黨組織領辦合作社9個,打造村集體增收新途徑。各村在「三資」清理工作中,回收宅基地376處139935.6平,閒散地1097畝,實現集體增收35.5萬元,黨組織服務保障能力全面提升。
【來源:濟南商河黨建】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