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黃河五十景」之一的濟南百裡黃河風景區,中心區位於濟南濟濼路北端的濼口黃河大壩。
黃河濟南濼口段 高遠攝
這裡有號稱「水上長城」的黃河險工,有百年鐵路大橋至今通暢。
黃河風光 高遠攝
這裡有元代大書畫家趙孟頫傳世名作《鵲華秋色圖》裡的鵲山和華山隔河相望。
濟南百裡黃河風景區 高遠攝
這裡還是著名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洛口黃河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高遠攝
1933年8月18日,中共濟南市委書記李春亭、中共青島市委書記李偉仁、共青團山東特委代理書記孫善帥、中共山東省委巡視員張福林、中共郯城縣委組織委員孫善師、中共益都縣委書記段亦民、中共魯南特派員唐東華、中共益都縣委書記鄭心亭、中共青島市委秘書王常怡9名中共黨員領導幹部,被國民黨反動派在這裡殘忍殺害,史稱濼口九烈士。
濼口九烈士紀念碑 高遠攝
為紀念這段革命歷史,2005年4月3日,「濼口九烈士紀念碑」落成揭幕。
紀念碑記載烈士生平 高遠攝
上世紀三十年代,大革命失敗後,國民黨反動派瘋狂捕殺山東省各級中共黨組織,大批共產黨人被捕、被殺害。
李春亭、孫善帥等9人被捕後,不畏敵人嚴刑拷打,始終嚴守黨的機密。在獄中,他們同敵人展開了多種形式的鬥爭,他們以鋼鐵般的意志,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在生與死的考驗面前,始終保持了共產黨人的氣節,最後在濟南濼口刑場英勇就義。
洛口九烈士紀念碑 高遠攝
祖茂林,又名祖晨、祖繩,化名李春亭,1901年出生於安徽。1931年6月任濟南市委秘書長,8月任中共濟南市委書記。1932年5月,奉命組建青島市委,任市委書記。1932年6月初由於內奸高振東的出賣,祖茂林在青島被特務逮捕。
洛口九烈士紀念碑 高遠攝
李偉仁,原名劉遠翔,1904年生於四川省嶽池縣,1925年底入黨,曾任中共青島市委書記,1932年5月在青島被捕。
孫善帥,原名孫鎮東,1908年生於山東省臨沂縣(今臨沂市蘭山區),1931年冬入黨,曾任共青團山東省特委代理書記,1933年2月在濟南被捕。
張福林,原名張夢蓀,1910年生於山東省博興縣,1928年入黨,曾任共青團青島市委書記,1932年5月在青島被捕。
孫善師,原名孫鎮國,1904年生於山東省臨沂縣(今臨沂市蘭山區),與孫善帥為同胞兄弟。1926年冬入黨,曾任中共郯城縣委組織委員,1932年7月在郯城被捕。
濼口九烈士紀念碑 高遠攝
段亦民,原名段明光,1900年生於山東省臨朐縣,1926年秋入黨,曾任中共益都縣(今青州市)縣委書記,1932年9月在益都被捕。
唐東華,原名唐紀虞,1905年生於江蘇省邳縣,1927年春入黨,曾任中共徐海蚌特委魯南特派員,1932年10月在郯城被捕。
鄭心亭,原名鄭雲岫,1909年生於山東省益都縣,1926年入黨,曾任中共益都縣委書記,1932年8月在益都被捕。
王常怡,原名王清怡,1905年生於山東省黃縣(今龍口市),1931年入黨,曾任中共青島市委秘書,1932年5月在青島被捕。
如今,這裡風景如畫,烈士的鮮血澆灌的花朵扮美了祖國江河。
你們的英勇獻身,共和國不會忘記,人民不會忘記。
黃河濼口浮橋 高遠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