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大眾創業 萬眾創新」成為了企業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的助推劑,「雙創」成為熱詞紅遍祖國大地,全國颳起一陣「雙創」風。在這場惠民利企的風潮中,眾多個人、企業享受政府的服務與扶持,得到了發展,也湧現出許多創業創新的典型。
三明是「全國首批微小企業創業創新基地示範城市」,為了落實相關政策,切實服務扶持當地中小微企業,引導企業創新發展,形成良好地「雙創」氛圍,由三明市財政局牽頭,市經信委、科技局等5部門參與,組建了三明市「雙創辦」,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文件,進一步釋放及提升了創業創新活力。
做創客與企業的橋梁 助力創客創新創業
福建三明職業技術學院畢業生張怡婷,在今年六月份參加首屆中國(廈門)女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其設計健康環保的家居產品項目,獲得實戰組一等獎以及最佳人氣獎,並獲得20萬元獎勵及100萬元的創業獎勵基金。
11月24日,張怡婷的帶隊老師、三明紡織行業協會秘書長張淑雲表示,好產品更需要好的推廣,而大力推廣便需要投入大量的財力物力。雙創辦通過紡織行業協會及時解決了創客的三大難題:一是資金緊張,在原料採購上存在著量小价高,而通過雙創辦的協調,有些企業甚至可以無償供應原材料。二是創客的知識面和經驗有限,因此雙創辦還會帶著創客走訪各企業專家,為創客提供技術支持。三是幫助創客與企業溝通,牽線搭橋,解決創客需要的特殊新材料打樣問題。
「創新助理」平臺化服務 助推企業良性發展
「網際網路眾籌也是雙創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項目。只有讓更多的人了解這種新模式,企業才能發展壯大。」這是雲創工坊謝建德利用網際網路技術服務當地中小微企業的模式。
日前,三明市首家省級創客空間——雲創工坊聯合三明市生產力促進中心舉辦「網際網路+眾籌未來」實戰培訓,近百家企業、服務機構和眾多創業者學習並借鑑了國內優質眾籌項目,提升了企業網際網路眾籌融資水平。
據悉,雲創工坊作為集科技服務、網絡服務、平臺服務等為一體的眾創空間,一直擔當著為中小企業的智慧財產權申報、跟蹤、項目可行性報告分析等職責,可以說是為中小企業提供政策助理、情報助理、知識管理、財經助理、創新助理等一系列服務功能的超級管家。「政府對企業的關心力度加大了,資金對接更緊湊了,企業的運作更簡便化,政府所服務的內容也逐步增多了。」對於雙創辦的服務,雲創工坊謝建德如是評價。
「稅費瘦身」 助力小微企業輕裝上陣
「我們的企業基本是拎包入駐的。」已入駐創新園區的三明市儒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同慶說,他是做智能保險柜開發的,「除了辦公耗材以外,其他的都是雙創辦為我們提供的。」
小吳是西南政法大學2013年畢業的法律專業學生,卻熱衷於智能研發。他和他的團隊有了許多的專利產品,準備回家鄉創業,把團隊的研發成果轉化為生產力。一次偶然的機會,他來到三明市雙創辦舉辦的「創新創業大賽」,了解了相關政策,並在相關人員的引導下順利與雙創辦結緣,而後入駐創新園區。
吳同慶此次來雙創辦的目的也是為了進一步了解項目推進及創業資金扶持的相關事項。「總的來說,雙創辦為我們這樣剛出大學校門的大學生提供了超級平臺,非但入門檻低、成本低,在政策解讀、資金服務甚至試產分析等方面都給予我們很大的幫助。雙創辦就是我們創業企業的娘家了。」吳同慶說。
創新品控讓沙縣小吃大轉型
提及「沙縣小吃」,估計國人都不陌生,那標配的「情侶套餐」——拌麵加扁肉早已深入人心。品牌響了,固然是好事,然重口難調,好產品總是有那麼些不良商家的惦念,於是乎,真假李逵上演了。
為淨化市場,提升沙縣小吃品牌美譽度,沙縣政府決定以公司化運營、市場化運作的新模式進行創新轉型。沙縣人民政府副縣長卓強表示:「保障原材料供應,統一CI,只有運用公司化運作,才能做到產品的可塑性,才能保障產業鏈的穩定。」為此,沙縣先後投入1000多萬元,建設了融理論教學、工藝技術培訓、實習示範、成果展示等功能齊全的沙縣小吃培訓中心大樓,實行長期辦班和短期實訓相結合。據悉,截至2016年5月,已舉辦各類培訓班463期,培訓學員20849人次。今年6月,還新開設了沙縣小吃餐飲連鎖經營管理暨助理經營師培訓班,培訓課程包括餐飲經營管理、門店運營管理、配送中心建設、企業財務管理等內容。
雙創服務 永不止步
三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雙創工作,在政策、平臺、金融、人才、環境等各方面強化措施,出臺了《關於全面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創建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城市示範工作的施意見》等30個相關的政策性文件,進一步釋放創業創新活力。
「三明小微企業佔很大比重,只有強化創新才能走出一片新天地,也只有加強政府的服務,才能形成良好地創業環境很氛圍。」三明市財政局副局長、市雙創辦主任鄭長秋表示。(王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