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轍與兩位禪師同做一夢,竟然由此揭露了蘇軾的前世身份

2020-12-11 念念隨筆

皆仁法師

提要:前世之說,世人大多覺得荒誕不經,所以多不相信。但是,宋朝蘇轍被貶到高安時,有一夜卻和兩位禪師做了一個一模一樣的夢,也正是因為這個夢,不經意間揭露了他兄長蘇軾前世的身份。

宋朝時,蘇軾的弟弟蘇轍曾被貶謫到江西高安。

那時,正好雲庵禪師是洞山的住持,兩人相交莫逆,時常相互拜訪。還有一位聰禪師,是四川人,當時住在聖壽寺中,也和二人交好。

一天晚上,雲庵禪師做了一個奇怪的夢。

他夢見自己和蘇轍、聰禪師三人一起出城,去迎接早已圓寂多年的五祖師戒禪師。

他一下子就驚醒了過來。

醒來後,他回想昨晚的夢境,心中覺得很是奇怪。

正巧這天蘇轍來訪,他就把自己夢中所見一五一十地告訴了蘇轍。

兩人正說到一半的時候,聰禪師恰好來訪。

於是,蘇轍迎上前開玩笑說:「剛剛雲庵禪師正在說他昨夜的夢境,禪師你該不會也是來說做夢的事情吧?」

聰禪師非常詫異地說:「你怎麼知道的?我昨夜夢見我們三人一起出城迎接師戒禪師,覺得此夢很是奇怪,於是便來洞山一探究竟。不料,你也在此。」

蘇轍忍不住拍手大笑道:「沒想到,世間果然會有做同樣夢境的奇事。某真是長見識了。」

過了一段時間後,蘇轍收到了兄長蘇軾寄來的信,說是已經抵達奉新,很快就可以和弟弟相見云云。

蘇轍見信大喜,於是就約上雲庵禪師和聰禪師,一起到城外二十裡處的建山寺等候。

不久後,他們就見到了風塵僕僕的蘇軾。

眾人坐定之後,說起了前陣子三人所做的夢境。

蘇軾臉上流露出驚詫的樣子,緩緩說道:「我在八九歲的時候,曾經夢見自己是出家僧人,常常往來於陝右各地。而母親在懷我之時,曾經夢見有一僧人前來借宿,她告訴我,她清楚地記得夢中的那位僧人損了一目,但是面上卻帶著喜悅的神色。」

雲庵禪師聽到這裡,忍不住震驚地說:「師戒禪師正是陝右人,他也恰巧失去了一隻眼睛。當初他在五祖寺退院之後,來到高安,最後在大愚寺圓寂。算算年頭,他也快圓寂五十年了。」

(皆仁註:退院,禪院住持隱退,稱之為退院或退居。)

蘇轍聞言望向了自己的兄長,自家兄長此時正好是四十九歲。

蘇軾從此仿佛記起了舊事一般,此後也常常穿著衲衣。

參考資料:

《冷齋夜話》卷七

《寓簡》卷五

相關焦點

  • 蘇東坡與佛印禪師前世今生的故事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現在很多人只知道他是北宋大文豪和書畫家,曾任翰林學士,官至禮部尚書,卻不知道他的前世是一修行僧人。蘇東坡曾多次在詩文中提到自己的前世,例如:「我本修行人,三世積精煉。中間一念失,受此百年譴。」(《南華寺》)「前生我已到杭州,到處長如到舊遊。」
  • 三人同夢為證,一代文豪蘇東坡的前世竟然是……
    很多人在學校讀書時可能都讀過蘇東坡的作品,所以我們對這位大文豪並不陌生,但你可能不知道,傳說他的前世竟然是個出家人。蘇軾回翰林院圖蘇東坡的前世今生話說蘇東坡的母親剛懷孕時,曾經做了一個夢,在夢中她看到有一僧人到她家來要求借宿,這個僧人長得英挺俊秀,但卻有一隻眼睛失明
  • 誰說蘇轍才華不如蘇軾?這件事足以說明蘇轍才華不遜其兄
    這一年,蘇洵帶著蘇軾和蘇轍,父子三人一起從四川眉山老家趕往京師,參加當年的科舉考試。當時的主考官是歐陽修,他看到蘇軾的考卷,曾感嘆「如此年輕有為,老夫當放他出一頭地也」,這也是「出人頭地」這個成語的由來。放榜之日,兄弟二人都金榜題名。按照宋代的科舉制度,接下來兩人還要參加國朝的制科考試。兩人也早晚溫習,認真的做著考前的準備。
  • 一詞兩文,蘇軾與蘇轍讓張懷民留名千古
    當然,這一年,蘇東坡還有兩篇精緻和出彩的作品,《記承天寺夜遊》和《水調歌頭·黃州快哉亭贈張偓佺》,這一切竟然都跟被貶至黃州(今湖北黃岡)任主薄小吏的張懷民有關。黃州赤壁公元1082年,張懷民被貶來到黃州,同樣被貶黃州的蘇東坡已在此生活了三年,同為天涯淪落人的二人很快成了知己。張懷民剛來黃州時,住在承天寺。
  • 蘇轍奉命出使遼國認為受屈辱,遠在杭州的蘇軾聽聞,寫詩勸慰弟弟
    公元1089年(宋哲宗元祐四年),時年54歲的蘇軾,以龍圖閣學士的身份出任杭州知州。弟弟蘇轍遷翰林學士兼吏部尚書,八月份蘇轍奉命出使遼國,慶賀遼主生辰,在蘇轍的心目中認為遼國屬於卑事小國,出任使用臣受到了屈辱,寫詩給哥哥蘇軾抱怨不願意前往。
  • 蘇軾被雨驚醒,寫給弟弟蘇轍的一首詞,開篇7個字,便是經典名句
    宋代大文豪蘇軾,是個對宋代詞壇影響深遠的大詞人。他的詞一改之前婉約之風,豪放快意,煥然一新,獨樹一幟。蘇軾認為,無論是風景還是詠古,傷情還是愛國,都無不可入詞。詞應該和詩一樣,包羅萬象,隨心而詠。而據統計,蘇軾詩詞中,出現頻率最高的詞語,是「子由」二字。出場次數竟然高達229次,令人咋舌。這個子由,正是他的親弟弟,蘇轍。
  • 兄弟同被考,蘇轍有一題不會,蘇軾在桌子上敲幾下,考官稱讚不已
    蜀中才子,司馬相如、揚雄之後,首推蘇門三學士:蘇洵、蘇軾、蘇轍。父子三人,佔據唐宋八大家之三席,令人嘆為觀止。而更讓人料想不到的是,雖然後世更推崇蘇軾兄弟,但是他們的父親,卻是唐宋八大家中唯一沒有進士及第的人。蘇洵靠的是硬實力,真學問。
  • 從名字意蘊看蘇軾、蘇轍的人生發展
    要怪只能怪蘇軾一生太耀眼,生生把父親蘇洵、弟弟蘇轍襯成了背景板。蘇洵是一代散文大家,蘇轍呢,雖然被掩映在哥哥的光輝之下,但在大宋朝堂上也曾經如日中天過。我比較佩服的一點是,蘇洵早年為兩個兒子取名時,竟然能從名字的意蘊裡,準確預測出了兄弟倆未來的人生發展,可謂「一語成真」。
  • 蘇東坡自號東坡居士是因為前世是和尚嗎?蘇軾的字、號有什麼說法
    答案都是「因為」他「前世是個和尚」。關於蘇東坡「前世是位和尚」的說法還有好幾個版本:一個版本說蘇東坡的母親臨盆前夢見一個瞎了一隻眼的和尚前來投宿,驚醒後即生下蘇東坡。當蘇東坡長到八、九歲時,夢見自己變成一個和尚,在陝右一代走動。後來與雲庵禪師談及此事,雲庵驚呼說:「五戒和尚就是陝右人,一隻眼睛失明,晚年遊歷高安,在大愚過世。」
  • 蘇軾蘇轍兩兄弟的蘭花詩,怎麼都有一個共同點
    今天我們選了兩首詩詞,作者是蘇軾蘇轍兄弟,我們來看看他們是怎樣歌詠蘭花的。《題楊次公春蘭》蘇軾春蘭如美人,不採羞自獻。時聞風露香,蓬艾深不見。這首詩是蘇軾的弟弟蘇轍寫的,蘇轍沒有他的哥哥蘇軾出名,但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我們中秋夜朗誦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就是蘇軾懷念子由的,子由就是蘇轍的字。蘭花本來是生長在幽深的山谷裡,沒有多少人認識它的。但是有些喜愛蘭花的人就到深山裡去尋找,並將它們移栽到自己的庭院裡,以好每天和這樣的君子打交道。
  • 蘇軾蘇轍這中間又有什麼講究?
    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蘇軾和蘇轍這一對親兄弟吧。首先呢,我們來看一下他和弟弟為何分別名為「軾」和「轍」的原因吧。蘇洵為何給兒子取名蘇軾蘇轍?古代是極重取名的,作為一代文豪的蘇洵,為自己的兩個兒子取名,自然也花了不少心思。蘇洵長子名蘇軾,次子名蘇轍。這中間又有什麼講究?
  • 蘇軾蘇轍兩兄弟開創的宋代蜀學到底是什麼學問?
    十年後,蘇洵編寫《易傳》過程中病重去世,囑咐蘇軾繼續完成。因此,蘇軾、蘇轍是宋代蜀學的開創者。 不過,要說蘇軾、蘇轍以博大的胸懷與傑出的學識憑空創造一種儒家學說體系,也是不科學的。他們的家鄉巴蜀地區相對中原雖然較偏僻,但學術根基卻十分深厚。
  • 蘇軾蘇轍蘇洵過巴山巫峽,船工問蘇軾:能給俺講講巫山神女嗎?
    宋仁宗嘉佑四年十一月,蘇軾、蘇轍、蘇洵守喪回京,然途中,又逗留稍許。一日,船將行至瞿塘峽,經天險,蘇洵恐船上書籍觸水黴變,故而令家丁數人,載一千卷藏書,自旱路東行,直至汴京。是日,上午,蘇軾、蘇轍、蘇洵過夔門天險,得沿江觀賞八陣圖遺蹟,而後,蘇軾、蘇轍、蘇洵又榻荒草、尋幽徑,至白帝廟前。於此,三人得見正殿之中,劉備、關羽、張飛、諸葛亮之繪塑,俄而時過,蘇軾、蘇轍、蘇洵又至正殿西側之觀星亭小憩,但見有一石桌,而桌上刻有一詩文,乃為杜甫所作,名為《秋興八首》。
  • 蘇軾給蘇轍寫的經典詩,2017年高考考過,一個選擇題難住不少考生
    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應夢武林春。 單于若問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 這是一首七律,和蘇軾的其它律詩相比,其實不算十分經典,但卻很有意思。這是蘇軾寫給弟弟蘇轍的,當時蘇轍是翰林學士,奉命去遼國為遼主賀壽。
  • 蘇軾與蘇轍兄弟的明月詩情
    道家謂天上有白玉京,故蘇軾以銀闕代指明月。一杯酒還未飲盡,明月已如水流般越湧而出。「亂雲脫壞如崩濤」句應和前句的「湧」字,寫雲波因明月之湧如潰奔的濤水般四散開來,羈亂無縛。「誰為」兩句,大展想像,以天上皎月喻天公的眸子,指出天公的眸子,應當以銀河千斛的水才能滌洗。「湛然」在此指淡泊,於是令它靜看世間之人,照得我深感恬淡,連心都靜下來了。「角尾」指東方。
  • 蘇轍,蘇子由——潁濱遺老傳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嶽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
  • 蘇軾、蘇轍、蘇洵是蘇氏的驕傲,你了解蘇氏的歷史嗎?
    眉山三蘇,蘇洵、蘇軾、蘇轍三父子,均為唐宋八大家的一員,蘇軾更是中國最為頂尖的文人形象。蘇姓的得姓考察根據蘇洵《老泉祖族譜後錄》,眉山蘇氏的始祖是高陽,與屈原同宗共祖,「帝高陽之苗裔兮」,高陽即五帝中的顓頊,乃是黃帝的孫子。蘇氏之先岀於高陽。
  • 蘇軾半夜被雨驚醒,抬手寫下一首詞給蘇轍,開頭7字就是千古名句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偉大的文學家、詩人、詞人、書畫家、政治家、哲學家、佛學家還有美食家,四川眉州眉山人,與其父蘇洵、其弟蘇轍並稱為「三蘇」,「唐宋八大家」之一。他讀完蘇軾的考卷後,讚嘆不已,以至於後來還特意向蘇軾要了以前的文章來看,這一看倒是驚訝到了歐陽修:「讀軾書,不覺汗出,快哉快哉,老夫當避路,放他出一頭地也」。
  • 淨慈寺事件轟動北宋:蘇軾攜歌伎直闖禪院,善本禪師一皺眉便輸了
    所以北宋的士大夫很願意結交僧人,這蘇軾便是其中一個。蘇軾在杭州時任通判,這官當得很清閒。於是,蘇軾經常出入禪院和有名的酒樓。他與善本禪師關係其實不錯,善本禪師可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那個董仲舒的後代呢。文人去的酒樓裡,歌伎大多是只賣藝的,那時候的官員可不想低調。歌伎能歌善舞,還能唱文人的詞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