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仁川登陸有哪些弊端?如果是你你也不會選擇這裡,因為這是在賭

2020-12-09 歷史的集合號

在上個世紀的二戰和韓戰中,有很多次成功的登陸行動載入史冊,而最讓人如雷貫耳的莫過於法國諾曼第和韓國的仁川兩次成功的登陸。但是這其中的仁川登陸卻是在一片爭議聲中實施的,只不過他最終獲得了成功,那麼在這段歷史期間選擇在此地登陸到底都有哪些弊端呢?下面就一起來梳理一下,看看到底有哪些弊端制約了這次行動,如果是你的話你是否也會拒絕在這裡進行登陸呢!

可以說選擇仁川絕對是「一場豪賭,」要麼功成名就,要麼功虧一簣、滿盤皆輸。

這裡的位置距離漢城(今首爾)近在咫尺,離朝鮮的空軍基地金浦約有32公裡,所以在這裡進行登陸是比在其它地方都更加危險的。因此地理位置使此地登陸如能成功便會順利切斷對手退路的同時,也成為了一個非常嚴重的弊端。

爬到登陸艇上的士兵

如果考慮登陸條件有什麼局限性的話,那麼仁川便是整個半島的海岸線上最不適合登陸的地區,因為這裡只有海堤和碼頭,雖然這裡面朝大海但我們印象中應該是美麗景色的海邊卻沒有沙灘,彎彎折折的海岸線增加了極大的難度。

配合行動的海軍

泥漿遍地

「用美國人當時的話來形容就是這裡有5.5萬碼就像是快要變硬的巧克力軟糖一樣黏糊糊的泥漿地,非常不適合徒步靠岸,如果登陸艇錯過了最佳登陸的時間,落潮以後還無法上岸的人員就會成為活靶子,要是泥沼中還埋設了地雷的話,那麼情況就會更糟。

可想而知當士兵們在如此泥濘不堪的地方登陸時,一旦錯過漲潮的時間便會遭到極大的體力消耗,即便他們順利登陸想必也沒有過多的體能去作戰了。

眾多的登陸艇

而且這裡的水道非常狹小、慢長,同時海水波濤洶湧,登陸艇如果擠在狹小的水道中,只要有一個被擊毀那麼剩下的就會互相擁擠、碰撞,連掉頭的空間都沒有,後果不堪設想。

登陸時間有限

如果考慮水文狀況的話就會更糟,因為能夠事實登陸的水文條件少得令人難以置信,在1950年9月和10月分別只有兩次適合登陸的潮汐,一個是9月15日,另一個是10月11日,這兩天的潮汐正好適合登陸行動。在第一個日子裡潮汐會漲到31.2英尺的高度,第一次漲潮的最佳時間在早晨6點59分。

上岸的士兵

10月11日的潮汐高度會漲到30英尺,同樣適合登陸行動,只不過當時的態勢不允許他們選擇10月份的時機,那麼9月15日就成為了最佳的時機,但這裡真的適合登陸嗎?

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在當時幾乎是除了制定者麥克阿瑟以外的所有人,都對這個計劃感到了無比的震驚,除了少數人支持外,大多數人則是直接反對,就連李奇微和哈裡曼甚至是杜魯門也認為這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一位負責兩棲作戰的參謀開普斯少校說道:「仁川簡直就是一個魔鬼製造的夢魘。」

戰場上的美軍

太平洋艦隊的高級將領斯特魯布上將則指出這裡登陸的機會少到令人無法相信,言外之意就是這是一個無法執行的計劃。

不過,如今再來回想這段歷史時,我們誰都知道這次行動是非常成功的,「就連麥克阿瑟也說過這次行動的勝算只有五千比一的概率,但顯然他在這場賭局中賭贏了。」即便當時阻力重重、困難重重,但他還是力排眾議、堅持己見,最終實施了讓很多人都心驚肉跳的登陸。那麼在文水、地理位置、登陸條件都不具備優勢反而均是弊端的情況下換了是你,你會選擇在這裡登陸嗎?

美國陸戰一師和中國交手後,對於志願軍,留下一句話卻和日本有關

志願軍會哭泣!是因為打不過美國人?不,流淚的原因讓人敬佩

朝鮮打韓國,美國來幫忙,最後一次進攻時還有多少人?答案很沮喪

相關焦點

  • 麥克阿瑟為什麼選擇仁川?——從軍事地理角度解讀仁川登陸
    而且仁川港的潮汐也很奇特,每個月只有一天的滿潮,每個滿潮日的高潮時間也只有早晚各三小時,而美軍的登陸艦艇由於吃水所限(直接搶灘的小型登陸艇吃水為7米,大型登陸艦吃水為8.8米),只有在滿潮時才能進入港灣。9月之後的滿潮日依次是9月15日、10月11日和11月2日,這也是後來美軍登陸之所以選擇9月15日的根本原因。也就是說,如果判斷出美軍將要在仁川登陸,那麼登陸日就只能是9月15日。
  • 韓國仁川因為什麼而出名,而你又去過仁川的哪些地方呢?
    韓國仁川是韓國第三大城市,有很多地方其實一直被大家忽略了,前段時間小編的文章得到了很多網友的讚賞,所以今天,我還帶大家跟著來自星星的你一起去探索一下韓國仁川哪些好玩的地方,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仁川松島石山
  • 麥克阿瑟為什麼選擇仁川?——從軍事地理角度解讀仁川登陸
    也就是說,如果判斷出美軍將要在仁川登陸,那麼登陸日就只能是9月15日。換句話說,要在仁川組織反登陸,就只要在9月15日這一天嚴防死守,其他日子都不需要派部隊來守!因為美軍的登陸艇就根本上不了海灘。即使是9月15日的滿潮,滿潮的具體時間只有早上6時59分和晚上7時19分兩次,中間整整相距13個小時!
  • 仁川登陸是一場豪賭,麥克阿瑟為什麼如此堅決要在仁川登陸呢?
    雖然在朝鮮在仁川的駐軍不多,但是畢竟已經屬於戰略後方了。從這裡登陸,顯然是有困難的。即使搶灘登陸成功了,是否能夠佔領灘頭陣地打開局面,還是另一回事。此外,仁川在很多人眼裡並不是一個好的登陸點。從地理、地形和潮汐情況是非常不適合進行登陸作戰的,可聯合國軍偏偏選擇了這裡。所以在很多美軍的眼裡,仁川登陸完全是一場豪賭,賭贏了尚且完美,可賭輸了結果就書難預料了。
  • 仁川登陸隨想錄
    美國政府和美軍的一個正日子到了,韓戰仁川登陸70周年。這個登陸,在當時不到一個月後,便刺激、培養了中國出兵抗美援朝的態度、意志和決心,中國人民志願軍開弓沒有回頭箭。 如今,抗疫不力、大選將至的單邊主義領導者、霸權主義模範者、孤立主義標杆者,要能輕易放過這個日子口兒,那真是辛苦了。
  • 七十年前的仁川登陸—分隔南北的灘涂
    仁川是朝鮮半島中部西海岸的一個港口,距漢城僅40公裡,處在東西最狹窄的「蜂腰部位」。美軍如果在這裡登陸並展開部隊,就等於在朝鮮軍隊後方把道路斬斷,從而使其陷入包圍之中。但是美軍從仁川登陸,在理論上又恰恰違反了基本的軍事常識,因為仁川港有著由巨大海潮落差而形成的寬達24公裡的淤泥灘,是「世界上最不宜進行登陸作戰的港口之一」。
  • 金日成的驕狂,遭致戰局逆轉,中國參謀算準麥帥23天後仁川登陸
    仁川登陸這可是一個天才的軍事家給出的評價,那分量可想而知。這樣說吧,如果金日成根據雷英夫的報告作出軍事部署,麥克阿瑟軍事生涯中的最輝煌時刻,就是他的滑鐵盧。麥克阿瑟一生中最輝煌的時刻,就是仁川登陸。這場登陸戰的勝利,西方已經把他看成了一個神話:麥克阿瑟天下無敵!麥克阿瑟自己,也認為仁川登陸是他最精彩的一戰。
  • 深夜閒話 《仁川登陸作戰》:成功的機率只有五千分之一?
    9月15日,以美軍為主的聯合國軍在仁川登陸,開始大規模反攻。」這是百度詞條對仁川登陸作戰的解釋。勺子本著堅決效忠黨國的崇高精神觀看了這一部資本主義社會拍攝的電影《仁川登陸作戰》你說啥?戰爭片?在勺子看來這是導演打著戰爭片的幌子,拍了一部集諜戰、愛情、動作三位一體並沒有仁川登陸戰什麼事的政治宣傳神片。為什麼這麼說,別急,讓我緩口氣。————此處為概括與調侃式分析的「三八線」,嘿嘿嘿————
  • 《仁川登陸》酷評:誰是最可愛的人?
    ———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朝鮮與韓國的夜間衛星照片對比他是誰?當我翻閱英國記者丹尼爾·圖德的著作《太極虎韓國:一個不可能的國家》中提到的韓國宗教信仰中有一種偶像崇拜是道格拉斯·麥克阿瑟時,我絲毫不以為驚訝,因為曾經有好些人讓我評價20世紀東亞的政治家時,我只說了一個人———道格拉斯·麥克阿瑟,沒有之一。
  • 韓國仁川文化印象
    仁川戰略地位十分重要。仁川坐落在漢江西入黃海的漢江口南側,幾乎所有地理書籍對仁川的描述都少不了一句話——「外有小島屏障、潮差大」,充分說明了仁川港的自然地理環境特徵。仁川位於朝鮮半島東西方向最為狹窄的「蜂腰部位」,是控制朝鮮半島的咽喉。仁川位於北緯37°28',距離北緯38°線十分相近。仁川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在仁川歷史上,有過3次登陸,成為影響世界歷史進程的事件。
  • 麥克阿瑟為何選擇在仁川登陸,而非己方掌控的釜山?
    然而麥克阿瑟選擇的登陸地點,卻遭到美軍上層的強烈反對,他居然看中了仁川。這是一處完全違背軍事常識的登陸地,海潮漲落差位居世界第二,達到驚人的6.5米,雖然在高潮期水位能達到10米,然而維持時間甚短。一旦計算偏差,大批艦艇將陷進數公裡長的爛泥灘中動彈不得。
  • 史之今日:1950年9月15日,仁川登陸
    「在這座山上,在我腦子裡描繪能夠對付現在絕望情況的唯一方法就是投入美國陸軍和轉敗為勝的唯一的戰略機動——仁川登陸方案,並且分析了具體實施的可能性」。但是,究竟在什麼地方登陸呢?而且預定在仁川登陸的兵力只有兩個師,很可能遭到各個擊破,由於沒有預備兵力,這種局面將格外危險。按登陸計劃,要從第8集團軍抽調陸戰旅用於第一波登陸,將可能危及釜山防線穩定;如果釜山保不住,仁川也將崩潰。
  • 仁川登陸復盤——麥克阿瑟本該輸掉的豪賭
    「要想複製一場坎尼式的勝利,你不僅需要一個漢尼拔,還需要一個瓦羅。」——施裡芬按照平行世界理論,世界上本該存在很多種可能,然而由於客觀觀察者的存在,使得各種概率塌縮成了唯一的結果——這便是歷史。從17時發起登陸到日落僅有1小時多,登陸部隊必須登陸,必須在入夜前建立牢固的灘頭陣地並且奪取港口,考慮到仁川港的25萬人口,這將是個艱巨任務。可見登陸當天整個過程是一環扣一環,容不得絲毫差錯。登陸前奏是持續2天多的火力準備,目的是消滅月尾島上的人民軍炮兵火力。美軍選擇在白天執行炮兵射擊,目的是利用低潮位時段,人民軍將誤以為是普通的對岸炮擊行動而不是登陸作戰。
  • 仁川登陸:中國竟提前23天算出美軍登陸地點,且時間精確到分鐘!
    歷史將永遠銘記這一時刻,就在麥克阿瑟決定仁川登陸的同一天,中國軍人已算出了自以為天下無敵的麥克阿瑟二十三天後將展開的登陸戰的地點,而登陸具體時間甚至精確到了分鐘,與麥克阿瑟的絕密計劃可謂毫釐不差。——《決戰朝鮮》01仁川登陸決策1950年8月23日,麥克阿瑟做出了仁川登陸的決策
  • 聞博:仁川登陸復盤——麥克阿瑟本該輸掉的豪賭
    期間登陸行動僅遭遇到人民軍輕武器反擊。美軍要再次感謝人民軍不殺之恩,因為若是德軍352步兵師從奧馬哈灘頭穿越過來,保不定灘頭更加惡劣的仁川能來個一打的仁川之獸。一張著名的仁川登陸照片,由於海堤陡峭,登陸艇的艙門不能放下,士兵只能利用簡易木梯攀爬越過海堤。
  • 韓國仁川的必遊景點全在這裡了!
    這裡是中韓友誼的見證地,在館內有許多來自中國的展品,你還可以試穿中國傳統服飾,體驗多樣的中國文化,而且在這裡還可以看常設的各種韓中藝術團的公演。因為經典韓劇《來自星星的你》,仁川大學已躋身仁川著名景點的行列。這裡的校區場地很大,建築也都是一排排有規律地排列著,很像中國的大學。
  • 仁川登陸,入境韓國
    在這道關口你將被錄入韓國防疫系統的特殊人群名單,並根據區域和目的地進行分類。我們的目的地是光州,因此被設定的路線是先乘坐大巴車去一個叫光明的火車站,然後乘火車前往光州。經過兩個多小時的排隊等待,在仁川機場順利出關,這已經算是最快的速度了。仁川是當年韓戰美軍的登陸地,在機場的顯示屏上,我們看到包括紐約等地全球各地航班的到達信息,表明韓國首都依然對全球直接開放。
  • 韓戰中如何準確預測美軍仁川登陸
    這期間,毛澤東主席一直在思考朝鮮問題,他覺得美帝國主義不會讓朝鮮人民軍如此輕鬆地獲取這麼重要的戰果。在這之前,我一直在毛主席、周總理身邊做軍事參謀。後來為了鍛鍊我,讓我去部隊代職。韓戰爆發後,一天我突然接到指示我立即回北京的命令。
  • 去看看曾經著名的仁川登陸之地,也許會有意外的驚喜
    以當年仁川登陸而知名的這個港口城市是韓國連接世界各地的重要交通樞紐。仁川被稱為是韓國的西大門。仁川港是韓國僅次於釜山港的第二大港口,韓國最大的國際機場仁川機場是大部分遊客到韓國的必經之地。 但真正在仁川停留觀光的遊客並不多。因為仁川沒有什麼很知名的景點。 仁川有一個登陸作戰紀念館,但位置比較偏,不太方便去。語言不通的話,只能打車過去。從地鐵1號線仁川站打車來回人民幣大概150多元。
  • 韓國遊記:登陸仁川
    路過小群島,韓國的,這距離朝鮮比較近,我們也要登陸!,挺雄偉壯觀的,如果不跟中國比,它還是挺牛逼的。站臺旁邊有附近景點地圖月尾島這裡是當年美軍仁川登陸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