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節日元宵節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的來歷習俗

2021-02-13 因你而美麗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是中國亦是漢字文化圈的地區和海外華人的傳統節日之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正月十五稱為元宵節。

中國古俗中,上元節(天官節、元宵節)﹑中元節(地官節、盂蘭盆節)﹑下元節(水官節)合稱三元。元宵節始於2000多年前的秦朝。漢文帝時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漢武帝時,「太一神」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馬遷創建「太初曆」時,就已將元宵節確定為重大節日。

傳統習俗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拉兔子燈等。此外,不少地方元宵節還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

2008年6月,元宵節選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元宵節

時間:農曆正月十五

英文:Lantern Festival

是中國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因此又稱「上元節」,即農曆正月十五日。在古書中,這一天稱為「上元」,其夜稱「元夜」、「元夕」或「元宵」。而元宵這一名稱一直沿用至今。

習俗

由於元宵有張燈、看燈的習俗,民間又習稱為「燈節」。此外還有吃元宵、踩高蹺、猜燈謎、去百病、舞龍、賞花燈、舞獅子等風俗。

演變

中國古代曆法和月相有密切的關係,正月十五,人們迎來了一年之中第一個月滿之夜,這一天理所當然地被看作是吉日。早在漢代,正月十五已被用作祭祀天帝、祈求福佑的日子。後來古人把正月十五稱「上元」,七月十五稱「中元」,十月十五稱「下元」。最遲在南北朝早期,三元已是要舉行大典的日子。三元中,上元最受重視。到後來,中元、下元的慶典逐漸廢除,而上元經久不衰。

節日由來

農曆正月十五是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元夜、燈節。相傳,漢文帝(前179—前157年)為慶祝周勃於正月十五勘平諸呂之亂,每逢此夜,必出宮遊玩,與民同樂,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稱元月,漢文帝就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這一夜就叫元宵。司馬遷創建《太初曆》,將元宵節列為重大節日。隋、唐、宋以來,更是盛極一時。《隋書·音樂志》日:「每當正月,萬國來朝,留至十五日於端門外建國門內,綿亙八裡,列戲為戲場」,參加歌舞者足達數萬,從昏達旦,至晦而罷。當隨著社會和時代的變遷,元宵節的風俗習慣早已有了較大的變化,但至今仍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時期就有了。據資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太一:主宰宇宙一切的神),被後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

元宵,原意為「上元節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節」主要活動是晚上的吃湯圓賞月,後來節日名稱演化為「元宵節」。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張燈結彩,人們賞燈,猜燈謎,吃元宵,將從除夕開始延續的慶祝活動推向又一個高潮,成為世代相沿的習俗。元宵在早期節慶形成過程之時,只稱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後稱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響,又稱上元,唐末才偶稱元宵。但自宋以後也稱燈夕。到了清朝,就另稱燈節。在國外,元宵也以The Lantern Festival而為人所知。

節日紀念

傳說元宵節是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而設。漢高祖劉邦死後,呂后之子劉盈登基為漢惠帝。惠帝生性懦弱,優柔寡斷,大權漸漸落在呂后手中.漢惠帝病死後呂后獨攬朝政把劉氏天下變成了呂氏天下,朝中老臣,劉氏宗室深感憤慨,但都懼怕呂后殘暴而敢怒不敢言。

呂后病死後,諸呂惶惶不安害怕遭到傷害和排擠。於是,在上將軍呂祿家中秘密集合,共謀作亂之事,以便徹底奪取劉氏江山。此事傳至劉氏宗室齊王劉襄耳中,劉襄為保劉氏江山,決定起兵討伐諸呂隨後與開國老臣周勃,陳平取得聯繫,設計解除了呂祿,「諸呂之亂」終於被徹底平定平亂之後,眾臣擁立劉邦的第二個兒子劉恆登基,稱漢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來之不易,便把平息「諸呂之亂」的正月十五,定為與民同樂日,京城裡家家張燈結彩,以示慶祝。從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個普天同慶的民間節日——「鬧元宵」。

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馬遷創建「太初曆」時,就已將元宵節確定為重大節日。

相關焦點

  • 中國傳統節日-元宵節-農曆正月十五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時間為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根據道教"三元"的說法,正月十五又稱為"上元節"。元宵節習俗自古以來就以熱烈喜慶的觀燈習俗為主。
  • 2017年元宵節是幾月幾日? 中國元宵節的來歷及習俗(圖)
    2017年2月11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元夜、燈節。元宵節有哪些習俗呢?元宵節有吃湯圓、猜燈謎的習俗,詳情如下:中國元宵節的來歷及習俗(圖片來源:資源庫 版權歸原作所有)中國元宵節的來歷 農曆正月十五是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元夜、燈節。
  • 正月十五元宵節的來歷、習俗,快來了解一下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是中國亦是漢字文化圈的地區和海外華人的傳統節日之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正月十五稱為元宵節。  有關元宵節來歷的說法多種多樣,有3種說法流傳較廣。
  • 元宵節的來歷由來 為什么正月十五要過元宵節的原因故事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是中國亦是漢字文化圈的地區和海外華人的傳統節日之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正月十五稱為元宵節。》》
  • 正月十五元宵節及習俗
    正月十五元宵節及習俗                                                                                            農曆正月十五正是我國的傳統佳節—元宵節!正月十五是什麼節日?
  • 元宵節的習俗傳說和來歷:2018元宵節幾月幾日
    至誠財經網(www.zhicheng.com)3月2日訊  2018元宵節是3月2日,星期五。  農曆時間是:農曆一月十五 戊戌年(狗年)甲寅月癸巳日。  每年的陰曆正月十五是中國人很重視的傳統節日,元宵節。元宵節也叫「上元節」,春燈節,是很多家庭團圓的節日。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加上吃元宵的習俗,這個節日就和團圓兩個字牢牢的聯繫起來。
  • 正月十五元宵節的來歷及習俗
    正月十五元宵節(圖片來源:百度搜索)今天是農曆正月十五是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元夜、燈節。相傳,漢文帝(前179—前157年)為慶祝周勃於正月十五勘平諸呂之亂,每逢此夜,必出宮遊玩,與民同樂,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稱元月,漢文帝就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這一夜就叫元宵。司馬遷創建《太初曆》,將元宵節列為重大節日。隋、唐、宋以來,更是盛極一時。《隋書·音樂志》日:「每當正月,萬國來朝,留至十五日於端門外建國門內,綿亙八裡,列戲為戲場」,參加歌舞者足達數萬,從昏達旦,至晦而罷。
  • 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的由來和傳說 習俗中品味傳統文化
    新華社天津2月9日電(記者周潤健)如果說「臘八」拉開了過年的序幕,那麼,元宵節將為春節畫上圓滿的句號。民俗專家指出,具有2000多年歷史的元宵節堪稱中國人自己的「狂歡節」和「情人節」。  「正月十五鬧元宵」,「正月十五鬧花燈」,一個「鬧」字道出了元宵節的奔放、歡騰、火爆,也道出了元宵節與其他節日的與眾不同之處。
  • 元宵節的來歷和習俗
    農曆正月十五是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元夜、燈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 司馬遷創建《太初曆》,將元宵節列為重大節日。隋、唐、宋以來,更是盛極一時。
  • 中國傳統節日⊙元宵節
    元宵節(中國傳統節日)編輯同義詞 正月十五一般指元宵節(中國傳統節日)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是中國亦是漢字文化圈的地區和海外華人的傳統節日之一。當隨著社會和時代的變遷,元宵節的風俗習慣早已有了較大的變化,但至今仍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時期就有了。據資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太一:主宰宇宙一切的神),被後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
  • 元宵節是幾月幾日 元宵節的來歷習俗有哪些
    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the Lantern Festival),春燈節,是中國民俗傳統節日。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其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為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
  • 春節習俗「正月十五鬧元宵」,你知道嗎?據說元宵節起源是他而起
    春節習俗「正月十五鬧元宵」,你知道嗎?據說元宵節起源是他而起每年春節過後,農曆正月十五這一天,是我國春節年俗中最後一個重要的節令。在元宵節這一天,很多地方都會非常的熱鬧,在以前的時候很多地方都會辦燈盞、猜燈謎等各種活動,但元宵節的來歷你知道嗎?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在古代的時候,人們稱「夜」為「宵」,所以把正月的第一個月圓之夜稱為元宵節。在中國的古俗中,上元節、中元節、下元節合成為三元,2008年6月,元宵節選入中國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 正月十五鬧元宵 細說元宵節的來歷習俗!
    農曆正月十五,迎來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元宵節。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春燈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
  • 2020年正月十五元宵節,元宵節快樂!
    今天是2020年02月08日,星期六,庚子年(鼠年)正月十五,元宵節快樂!!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為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根據道教「三元」的說法,正月十五日又稱為「上元節」。
  • 關於正月十五元宵節的來歷,我長話短說,你一目了然!
    再過幾天就是正月十五元宵節了,少不了要吃元宵、賞花燈、猜燈謎、看舞龍舞獅。春節的喜慶氣氛尚在延續,熱鬧的元宵又將把它推向了高潮。然而,關於元宵節的來歷,說法很多,哪個更靠譜呢?民間傳說和神話故事無從考證,歷史記載也說法不一。於是,我整理一下,長話短說,讓大家一目了然。
  • 元宵節的起源由來是什麼?關於元宵節的來歷傳說和習俗
    元宵節的傳說故事元宵節來歷傳說一宵節是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而設。相傳呂后一系在呂后死後害怕大全旁落,密謀叛亂,宗室齊王劉囊聯合開國老臣周勃一起平定了「諸呂之亂」。平亂之後,眾臣擁立劉邦的第二個兒子劉恆登基,稱漢文帝。
  • 元宵節的來歷你造嗎?關於元宵節的前世今生
    元宵節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每到農曆正月十五全國各地都會舉行各種各樣的活動來慶祝這一天的到來,雖然我們過了很多年的元宵節,但是元宵節的來歷你知道嗎?小編通過查閱網上資料發現,關於元宵節的由來有三種說法,我們一起來看看詳細內容吧。
  • 又到正月十五大家今年元宵節該怎麼過?元宵節是怎麼產生的
    又是一年元宵佳節的到來,作為我國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人們寄託於美好新春的祝願,在這一天歡度節日,其熱鬧程度堪稱中華民族「狂歡節」。元宵節是農曆第一個月圓之夜,象徵著春天的到來,那么元宵節的來歷是什麼?今年元宵節該怎麼過?一起來了解下吧。
  • 你知道元宵節的來歷以及元宵節的習俗嗎?
    農曆元月十五「上元節」就是我們俗稱的元宵節,是我們中國人的傳統節日,現在甚至外國人都過元宵節,古代人把春節過後的第一個月成為宵,十五又是新的一年中的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之為元宵節,元宵節各個地方的風俗各不相同,不過大致寓意都是差不多的,新的一年紅紅火火,團團圓圓,有個好兆頭,不過各地習俗有差異
  • 農曆正月十五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組圖)
    農曆正月十五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正月為元月,古人稱夜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節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懸,地上彩燈萬盞人們觀燈、猜燈謎、吃元宵合家團聚、其樂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