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康太守朱端章在廬山題字著書
宋淳熙十年(1183)12月22日,南康太守朱端章在廬山秀峰景區題刻「廬山」二字。此石刻為目前發現的廬山石刻中單體最大的,字徑達2.33米。朱端章,生卒年不詳,長樂縣人,宋淳熙間(1174—1189)主管江西南康(今星子縣)軍,在任內置白鹿洞書院學田700餘畝,供白鹿洞書院所用。朱端章著有《廬山拾遺》20卷、《南康記》8卷等著作。
廬山的歷史沿革
廬山從兩漢、三國、吳、晉直至南朝,皆隸屬柴桑縣。隋時隸屬湓城縣。唐代隸屬潯陽縣。五代楊吳,始以廬山之南為「星子鎮」,隸屬江州德化縣。宋太平興國三年(公元978年),升星子鎮為縣。太平興國七年,以江州星子縣南康軍,廬山便一分為二:吳障山北隸屬德化縣,吳障山南隸屬星子縣,因而廬山由九江德化、南康二境管轄,一直至元、明、清三代無變化。民國初年,廢府制,德化縣改為九江縣,星子縣名依舊,廬山之分隸無改變。
1886年冬,外國傳教士上山佔地,立石劃界,建造別墅,設立「牯嶺公事房」、「市政會議」,設置巡警。20世紀初,廬山設立了隸屬九江的「警察分所」。1922年,改警察分所為「警察專署」。1926年,成立「廬山管理局」,隸屬九江市政府,1930年,江西省政府議決,廬山管理局直屬江西省政府。
1949年5月,成立「廬山軍事管制委員會」及「江西省廬山管理處」。1950年改稱「江西省人民政府廬山管理局」。1953年7月改稱「江西省廬山特別區人民政府」,後移交中南行政委員會,又改稱「中南行政委員會廬山管理局」;1954年12月,復名「江西省人民政府廬山管理局」,1955年2月,改稱「江西省廬山管理局」;1968年5月,成立「廬山革命委員會」,隸屬九江地區;1968年11月,廬山行政區劃縮小,改為「廬山鎮」,1969年11月,恢復「廬山革命委員會」,隸屬九江地區;1977年1月,恢復「江西省廬山管理局」,1980年5月,改稱「九江市廬山區」,1984年5月,成立「江西省廬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局」。
友情提示:《廬山歷史上的今天》圖文資料由廬山味道全新整理髮布,旨在幫助來廬山旅遊的小夥伴們了解知曉廬山人文歷史。如需轉摘請註明出處,謝謝合作!
廬山天下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