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饒再一次騰飛!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竟然有這麼多好處!

2020-12-09 小黃蜂房產

一直以為,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在地理位置上,作為與粵港澳大灣區對接的「橋頭堡」——贛州是江西著力打造的城市,上饒與粵港澳大灣區是發展是涇渭分明。原來事實,並非如此。

12月3日至4日,2020年江西省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經貿合作活動在深圳舉行。

12月3日,上饒市對接粵港澳大灣區暨雙招雙引·開拓市場萬裡行推介會在深圳舉行。

會上,上饒現場籤約招商引資項目28個、合同總金額250.1億元,籤約人才項目6個,籤約「開拓市場萬裡行」訂單25個、合同總金額39.37億元。

對接粵港澳大灣區,上饒做了什麼

2019年6月26日,在上饒市政府召開的第45次常務會議上,就通過了《上饒市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工作方案》,其中與民生息息相關的有各級各類交通設施建設和教育設施建設。

對接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在交通方面,《方案》提到要推動和謀劃一批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加強與粵港澳地區交通聯繫。包括以下交通建設項目:

加快320國道升級改造;推動上浦高速公路開工建設;加快建設鄱(陽)餘(幹)高等級公路;加快構建環鄱陽湖旅遊快速通道;推進萬年至鷹潭快速通道建設,使萬年與贛粵高速連通,為萬年縣供港生豬打開一條最高效便捷的通道;推動德興至景德鎮高速公路建設,串聯中國銅都與世界瓷都;研究推動義(烏)金(華)衢 (州)上(饒)高速和杭(州)衢(州)深(圳)過上饒高鐵;推進昌景黃鐵路建設;研究推動鄱陽經萬年至鷹潭城際鐵路建設;

研究推動阜鷹汕鐵路景鷹段規劃線路改線工程(安微阜陽-江西鷹潭-廣東汕頭鐵路為國家十二五鐵路規劃鐵路,目前尚未開工建設,推動規劃設計時將鄱陽線路微調西移經鄱陽縣城,在鄱陽縣城設站);謀劃建設上饒至福建寧德鐵路,打通上饒貨物最短的出海通道;加快推進寧德港上饒碼頭建設;提升三清山機場的通達性,鞏固和優化上饒至深圳、上饒至惠州航線,加快推進玉山等9個通用機場前期工作,爭取早日開工建。

上述關於為更好對接粵港澳大灣區而所需完善的交通設施,大部分工程都已經在建設當中,在交通方面,已經漸漸打通了與粵港澳大灣區快速對接通道。

對接優質生活圈建設

而在醫療教育方面,則要:

積極拓展與大灣區在醫療方面的合作,在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醫療研學園引進或合作共建優質醫科大學、知名醫院,引進醫學高端人才,帶動提升我市的醫療衛生水平。

積極拓展與粵港澳大灣區教育方面的合作,依託大灣區優質教育資源優勢,合作共建一批大學、中學和小學。

關於教育方面的對接計劃,目前未有明確的建設項目公布。看來,在後期工作中,將會陸續呈現出來。

對接粵港澳大灣區,有何優勢?

上饒作為一個交通樞紐,融入長三角有著明顯的先天地理優勢,可以說「融入」更是理所當然,而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則需要更多後天的努力來彌補地理位置上的不足。

對內,如前面所列明的,在交通方面,已經開工建設如此多的項目,就是一個最好的印證。

再有就是上饒的教育,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特別是高等教育,目前上饒高等教育院校較少,更多的還是在規劃中或前期鋪墊中。粵港澳大灣區作為一個經濟高度發達的經濟圈,在教育方面,自然是快人一步,無論是先進的教育理念,還是教學資源,對於上饒來說,一旦成功引進,都是一件利民的事。

對外,便有引進人才和產業。粵港澳大灣區作為國家戰略,無疑擁有許多政策方面的紅利,在較深合作的過程中,藉助合作優勢,通過項目合作、技術諮詢、課題攻關、智慧財產權入股等方式,面向大灣區引進一批專、精、高的創新科技高端人才,促進科技人才交流與技術共享。,無疑對城市經濟發展有大作用。

通過項目合作、技術諮詢、課題攻關、智慧財產權入股等方式,面向大灣區引進一批專、精、高的創新科技高端人才,促進科技人才交流與技術共享。

而近年來,上饒發展數字產業同樣需要粵港澳大灣區的資源助力使其更進一步。

不論其他,光就上饒與粵港澳大灣區對接合作過程中,交通、教育、醫療等方面的發展,就與所有上饒人息息相關。

同時,也希望這些涉及民生的項目能儘早落地。

相關焦點

  • 2020年粵港澳大灣區學術研討會聚焦後疫情時代粵港澳大灣區對接...
    央廣網廣州12月8日消息(記者鄭澍)12月4-6日,「2020年粵港澳大灣區學術研討會」在廣州白雲國際會議中心舉行,本次會議主題為「後疫情時代粵港澳大灣區對接『一帶一路』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是我國的重要對外開放平臺,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示範區。「十四五」時期,我國面臨的新挑戰、新機遇很可能最先在大灣區體現,大灣區要勇於擔當、更好發揮支撐引領作用,率先形成新發展格局,繼續當好改革開放排頭兵,勇當科技和產業創新的開路先鋒,加快建成世界級城市群,切實推動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5日下午的主題論壇分三節進行。
  • 永州這個縣厲害了,成為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的橋頭堡
    近年來,包括廣東珠三角和香港澳門地區在內的「大灣區」建設戰略概念的提出,永州又有了新的發展機遇。對接大灣區成為永州發展的必要選擇。永州有豐富的旅遊資源,有富饒的土地,農產品豐富,成功對接大灣區,對永州旅遊業的發展和農產品出口有重大作用。經過和廣州方面的互訪互通,永州和廣州成功籤訂了永州和廣州農業領域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 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全南發展現代旅遊具備獨特優勢
    當前,全南縣有八成以上的遊客來自粵港澳地區,對接這一重要的客源市場,全南文旅產業發展有何優勢?廣東鄉村旅遊資源本身較為豐富,全南如何打造旅遊產品差異性?近日南方日報記者專訪全南縣委書記餘鍾華,他介紹了全南文旅發展的優勢所在及全南全域旅遊發展的一系列規劃。
  • 全面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玉林「東融」有了行動綱領
    產業融合發展先行試驗區(廣西·玉林)發展規劃出臺1月14日,記者從玉林市推進「兩灣」產業融合發展先行試驗區建設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兩灣」產業融合發展先行試驗區(廣西·玉林)發展規劃(2020—2035年)》已由自治區政府辦公廳1月7日下發,《規劃》分三大板塊共十章,從引領、工作實施、組織領導等方面,全力、全面、全方位實施「東融」,是玉林市現在和今後一段時期「東融」工作的行動綱領,是全面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的行動指南
  • 在經典山水中感悟「上饒故事」——粵港澳大灣區媒體上饒行記
    在奇石海洋靈山,穿越雲霧感受自然意趣;在上饒國際細胞谷的科研基地,體驗高科技帶來的醫療康養;在三清山高空棧道,雲捲雲舒中賞司春女神的秀美;在仙氣縹緲的葛仙村,享受一段神仙時光……日前,「趣江西健康遊 聚焦大美上饒——粵港澳大灣區知名媒體上饒行
  • 走馬大灣區惠州篇:惠風和暢 蓄勢騰飛
    惠州西湖美景。   人民網廣東頻道   人民日報黨媒信息公共平臺·粵港澳大灣區融媒體工作室   珠海傳媒集團記者 宋雪梅 張帆/文 吳長賦/圖     在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中,惠州顯得有些低調。這座遠近聞名的生態城市,擁有著優美的海岸線,是深圳人度假的後花園。   惠州市中心有一個西湖,因蘇東坡而得名。
  • 廣西全面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總體規劃(2018-2035年)
    廣西全面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總體規劃(2018-2035年) 關於印發《廣西全面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總體規劃(2018-2035
  • 東安對接粵港澳大灣區文旅推介活動在羊城舉行
    紅網時刻11月22日訊(東安站記者 劉聯波 付勇 肖申軍 陳學華)11月20日,東安縣對接粵港澳大灣區文旅推介活動在廣州市越秀區北京路步行街舉行。東安縣委副書記、縣長龍向洋在活動中致歡迎辭。東安縣委副書記、縣長龍向洋在致歡迎辭時說,東安是個有故事的地方,素有「舜風楚韻」之美譽,先賢名士燦若星漢,是全國首個中國德文化之鄉;東安是個有功夫的地方,東安人崇德尚武,東安武術馳名中外,是首批命名「全國武術之鄉」;東安是個有去處的地方,全縣處處是風景,時時皆可遊。
  • 主動對接服務粵港澳大灣區 借勢借力推動湛江振興發展_湛江新聞網
    這不僅要求湛江加快提升發展的能級和「噸位」,當好沿海經濟帶的「引領者」,打造廣東經濟新的增長極,更要求我們跳出湛江謀劃湛江,跳出湛江協調聯通周邊,以更開闊的視野和更寬廣的胸懷,主動扛起區域中心城市的責任擔當,更好地輻射帶動周邊城市發展,更好地對接服務好粵港澳大灣區、海南自貿區(港)等國家戰略。對接服務好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湛江可以做什麼?兩地在哪些領域可以深度對接?
  • 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升級發展 全面對接粵港澳大灣區
    鍾欣攝廣西政協委員、廣西北部灣經濟區規劃建設管理辦公室黨組書記、常務副主任魏然30日表示,北部灣經濟區正從規劃建設、開放型經濟、發展動能、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同城化等六大方面謀劃升級發展,全面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地處中國沿海西南端,由南寧、北海、欽州、防城港、玉林、崇左所轄行政區域組成。經過多年發展,經濟區已成為助推廣西社會經濟發展的強大引擎。
  •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惠州作為大灣區的明星城市!
    自2019年2月份《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公布以來,一個對標世界三大灣區的第四大灣區冉冉升起,以深圳為龍頭導向核心的世界級都會圈正在成團,吸引了來自世界各方的目光    惠陽與深圳坪山接壤,是全面對接深圳東進,不斷承接產業轉移和外拓的重要區域,除此之外,這裡還承擔著深圳外溢的居住需求。充裕的土地面積與較低的開發強度,讓惠陽成為了大灣區的一塊價值窪地,具備有更強的發展潛能。
  • 為粵港澳大灣區騰飛插上「法治翅膀」 - 人民法院報
    「作為一名在廣東生活了29年,創業27年的改革開放受益者,我對廣東法院服務保障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尤其是保障科技創新和提升營商環境有著切身體會!」全國政協委員、研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志列告訴記者。
  • 湖南發布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實施方案 共築南嶺生態安全屏障
    原標題:湖南發布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實施方案 共築南嶺生態安全屏障,保護一山一江生態格局湖南省政府辦公廳近日發布了《湖南省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實施方案(2020-2025年)》(以下簡稱方案)。方案旨在推動湖南省全面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國家重大區域戰略,進一步增強區域經濟發展動力和活力,加快推進湖南高質量發展。方案對構建便捷高效對接通道、推進現代產業協同發展、構建區域協同創新體系、促進區域旅遊休閒康養聯動、深化公共服務對接合作、共同深化改革開放、加強平臺引領對接、共築南嶺生態安全屏障等八個重點任務提出了具體要求。
  • 東安縣對接粵港澳大灣區文化旅遊推介活動將於11月20日在廣州市舉行
    紅網時刻11月19日訊(東安站記者 付勇 廖湘 田文 恆戩)東安縣對接粵港澳大灣區文化旅遊推介活動將於11月20日在廣州市舉行。11月19日上午,東安縣就本次推介活動,召開新聞發布會。粵港澳大灣區是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也是東安文化旅遊產業的主要目標市場。2017年,隨著東安東經桂林至廣州南「東安號」旅遊專列正式開通,東安與粵港澳大灣區實現無縫對接,東安厚重的歷史文化、秀麗的生態山水、豐富的旅遊資源、眾多的地方美食、獨特的風土人情,越來越多地吸引了來自珠三角地區遊客的眼光,東安文化旅遊事業邁入了高質量發展的軌道。
  • ...我市規劃、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和 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工作情況報告
    會上,市發展改革委王昕主任代表市政府匯報我市「十三五」規劃實施完成情況和「十四五」規劃編制情況、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和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工作情況。「十三五」時期,我市積極應對國內外各種風險和挑戰,加快建設現代製造城,全力推進「三大建設」,大力穩增長、調結構、優環境、惠民生、促和諧,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重大成就,基本實現了建成小康社會的階段目標。
  • 粵港澳大灣區海南自由貿易港
    《方案》特別提出,促進與粵港澳大灣區聯動發展。海南自由貿易港的建設,將為粵港澳大灣區、廣東自貿試驗區帶來哪些對接互動的新機遇?廣東如何實現更高水平的開放?「廣東、粵港澳大灣區要研究海南自由貿易港的制度創新,抓住重點、為己所用,進一步推動高水平開放。」
  • 廣西全面對接粵港澳大灣區規劃:推進建設南寧到深圳湛江高鐵
    廣西全面對接粵港澳大灣區規劃:推進建設南寧到深圳湛江高鐵 澎湃新聞記者 鍾煜豪 2019-07-01 14:40 來源:澎湃新聞
  • 潮州:積極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會議強調,要在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上,潮州要求邁出更大步伐,深化「放管服」、醫藥衛生等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以產業分工、科技創新等為切入點,從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情感流等方面積極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加強對外貿易和交流合作。
  • 全南爭當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先鋒!《江西日報》頭版頭條點讚全南現代旅遊首位產業
    全南明確把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作為長期堅持的工作指向,加快打造贛州乃至江西對接服務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門戶、橋頭堡和前沿地帶,爭當全省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先鋒。瞄準大灣區產業轉移趨勢,研究制訂工業、電子信息、旅遊等產業投資優惠政策,出臺《關於爭當對接融入大灣區的突擊先鋒、前哨尖兵的實施意見》,在交通設施、產業發展、優化環境、民生領域合作、體制機制對接等五大方面細化工作清單。築牢承接平臺,建成標準廠房52萬平方米、新建10萬平方米,實現企業拎包入駐。與大灣區高校共建12萬平方米產學研用科技產業園,組建駐粵港澳大灣區人才工作聯絡站,引進各類人才623名。
  • 贛州加快融入粵港澳大灣區
    隨著今年6月江西省政府出臺《關於支持贛州打造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橋頭堡的若干政策措施》,贛州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按下「快進鍵」,一批協同發展項目「次第花開」。  「贛州與粵港澳大灣區地緣相近、人文相親、產業相連,是大灣區聯動內陸發展的直接腹地。」贛州發改委副主任馬曉聰介紹,贛州常年有200萬人在大灣區城市就業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