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為,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在地理位置上,作為與粵港澳大灣區對接的「橋頭堡」——贛州是江西著力打造的城市,上饒與粵港澳大灣區是發展是涇渭分明。原來事實,並非如此。
12月3日至4日,2020年江西省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經貿合作活動在深圳舉行。
12月3日,上饒市對接粵港澳大灣區暨雙招雙引·開拓市場萬裡行推介會在深圳舉行。
會上,上饒現場籤約招商引資項目28個、合同總金額250.1億元,籤約人才項目6個,籤約「開拓市場萬裡行」訂單25個、合同總金額39.37億元。
對接粵港澳大灣區,上饒做了什麼
2019年6月26日,在上饒市政府召開的第45次常務會議上,就通過了《上饒市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工作方案》,其中與民生息息相關的有各級各類交通設施建設和教育設施建設。
對接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在交通方面,《方案》提到要推動和謀劃一批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加強與粵港澳地區交通聯繫。包括以下交通建設項目:
加快320國道升級改造;推動上浦高速公路開工建設;加快建設鄱(陽)餘(幹)高等級公路;加快構建環鄱陽湖旅遊快速通道;推進萬年至鷹潭快速通道建設,使萬年與贛粵高速連通,為萬年縣供港生豬打開一條最高效便捷的通道;推動德興至景德鎮高速公路建設,串聯中國銅都與世界瓷都;研究推動義(烏)金(華)衢 (州)上(饒)高速和杭(州)衢(州)深(圳)過上饒高鐵;推進昌景黃鐵路建設;研究推動鄱陽經萬年至鷹潭城際鐵路建設;
研究推動阜鷹汕鐵路景鷹段規劃線路改線工程(安微阜陽-江西鷹潭-廣東汕頭鐵路為國家十二五鐵路規劃鐵路,目前尚未開工建設,推動規劃設計時將鄱陽線路微調西移經鄱陽縣城,在鄱陽縣城設站);謀劃建設上饒至福建寧德鐵路,打通上饒貨物最短的出海通道;加快推進寧德港上饒碼頭建設;提升三清山機場的通達性,鞏固和優化上饒至深圳、上饒至惠州航線,加快推進玉山等9個通用機場前期工作,爭取早日開工建。
上述關於為更好對接粵港澳大灣區而所需完善的交通設施,大部分工程都已經在建設當中,在交通方面,已經漸漸打通了與粵港澳大灣區快速對接通道。
對接優質生活圈建設
而在醫療教育方面,則要:
積極拓展與大灣區在醫療方面的合作,在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醫療研學園引進或合作共建優質醫科大學、知名醫院,引進醫學高端人才,帶動提升我市的醫療衛生水平。
積極拓展與粵港澳大灣區教育方面的合作,依託大灣區優質教育資源優勢,合作共建一批大學、中學和小學。
關於教育方面的對接計劃,目前未有明確的建設項目公布。看來,在後期工作中,將會陸續呈現出來。
對接粵港澳大灣區,有何優勢?
上饒作為一個交通樞紐,融入長三角有著明顯的先天地理優勢,可以說「融入」更是理所當然,而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則需要更多後天的努力來彌補地理位置上的不足。
對內,如前面所列明的,在交通方面,已經開工建設如此多的項目,就是一個最好的印證。
再有就是上饒的教育,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特別是高等教育,目前上饒高等教育院校較少,更多的還是在規劃中或前期鋪墊中。粵港澳大灣區作為一個經濟高度發達的經濟圈,在教育方面,自然是快人一步,無論是先進的教育理念,還是教學資源,對於上饒來說,一旦成功引進,都是一件利民的事。
對外,便有引進人才和產業。粵港澳大灣區作為國家戰略,無疑擁有許多政策方面的紅利,在較深合作的過程中,藉助合作優勢,通過項目合作、技術諮詢、課題攻關、智慧財產權入股等方式,面向大灣區引進一批專、精、高的創新科技高端人才,促進科技人才交流與技術共享。,無疑對城市經濟發展有大作用。
通過項目合作、技術諮詢、課題攻關、智慧財產權入股等方式,面向大灣區引進一批專、精、高的創新科技高端人才,促進科技人才交流與技術共享。
而近年來,上饒發展數字產業同樣需要粵港澳大灣區的資源助力使其更進一步。
不論其他,光就上饒與粵港澳大灣區對接合作過程中,交通、教育、醫療等方面的發展,就與所有上饒人息息相關。
同時,也希望這些涉及民生的項目能儘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