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業,也有風向球的。外國品牌襲馬,往往都是颱風式的,潮起汐落,為期可能不過半年,就見到風向轉了;但若是大馬本土品牌,就仿佛微風般的存在,沒有敲鑼打鼓,然後會讓人突然間發現,鄰近店屋出現了一些「主題式」專賣店。
6種顏色的椰漿飯,都是以天然植物染成。食客可任選自己喜愛的顏色。
高俊鴻希望也能將椰漿飯文化帶到國外去,讓外國人一提到椰漿飯就會想到馬來西亞。
6種天然植物顏色
6種顏色都是以天然植物做染物,藍色是蝶豆花、青色是菠菜、黃色乃黃姜、紫色是紫包菜、黑色是黑糙米,白色就是白米啦!
不用太糾結於什麼顏色合你口味,基本上,顏色不過只是嫵惑了你的眼球,除了黃姜和黑糙米較搶味外,其餘的,吃的便是它的嫵麗。
6種顏色,除了白色,我都試了一回。
黑白配椰漿飯與黃姜芝士雞:在馬來菜色中有一味黃姜炸雞和椰漿飯很是匹配,這芝士雞香味就有點帶黃姜雞的清香,而黃姜具有開胃功效,用它來襯託黑糙米,益於消胃。(不喜歡黑白配椰漿飯的還可隨喜好換作其他色澤的椰漿飯。)
黑白調節一糯一Q
最有特色的,當屬黑白椰漿飯——黑白配,店裡唯一在盤中有兩種顏色共存的飯種,黑糙米+白米椰漿飯。這兩種搭配,考量到黑糙米吃起來太有飽足感,若是全是黑糙米,可能會過脹,所以才黑白調節,不僅在口感上一糯一Q,味道層次上也有了輕重。一入口,你會覺得嘗起來像黑糯米,吃到白米處,兩者的互補又讓人覺得這口感還相當不錯,尤其再配搭黃姜芝士雞肉餅。高俊鴻說,年輕人都很愛這一套,我會想說:我也喜歡呢!咖哩雞與黃姜飯:咖哩和黃姜是史上最絕配的香料了,唯傳統黃姜飯是糯米帶糯Q的口感,白米煮成的黃姜飯就比較平實,但把飯淋透醬汁後,顆顆粒粒添上了辣氛芳。
【 椰漿飯 】
猴頭菇與紫包菜椰漿飯:不論葷或素素食主義者,大家都愛猴頭菇,它是所有菇類中最具肉的口感,早前也有指其具有保健功效。
偏甜,爭取三大民族的青睞。華人好鹹、馬來人好甜,如何取捨?以十多種食材和調味料慢炒,以蝦米、江魚仔、辣椒幹、少許的椰糖特調成,是店家的專屬叄峇,帶濃濃蝦米香,個人覺得較偏向華人類似XO醬的香氣。叄峇,也有素和葷之分。素的就沒有江魚仔和蝦米,但依然有「五辛」。蝶豆花藍和炸雞:椰漿飯畢竟是全民美食,過度創新會失去原味,所以只能在傳統中求微創新。
【 配菜 】
除了傳統椰漿飯必配搭的黃瓜、江魚仔、花生、水煮蛋外,還添加了包菜或四季豆。加了包菜或者四季豆,很明顯是因為現代人在健康飲食主義下的豐盛添加,以追求營養均衡。店裡共有3種醬料,叄峇、咖哩醬(咖哩雞專屬),以及牛油咖哩醬(雞排專屬)。3種醬料,左起為叄峇、牛油咖哩醬(雞排專屬)和咖哩醬(咖哩雞專屬)。雖然椰漿飯的主醬是叄峇,但愛「溼淋淋」口感的顧客,可以向櫃檯要求咖哩醬。
Nasi AL Lemak希望打造三大種族都可以共享椰漿飯的空間。
【 快餐方式供餐 】
說是微創新,從溏心蛋、六色椰漿飯、配菜、配醬、猴頭菇、芝士,說實在,還真的不微。另外,他們在靈市哥打白沙羅(Kota Damansara)的第一家門市,還是以快餐方式來供餐,另外兩家則是以檔口形式運作。我們都習慣了在大馬早上駕車上班時,隨街看到馬來大姐 Kakak 在路邊擺攤,就會停車暫借問這樣的隨興方式。鐵公雞 (Chicken Boxing):牛油咖哩雞公雞,店裡的小吃。
醬燒雞翅膀:若帶小朋友同行,不嗜辣的小朋友可享用甜甜的雞翅膀。
習慣了走進一家小餐廳,在餐牌上看到有椰漿飯的選項,圖片如果勾起你的椰漿飯癮,自然就會隨心一點。但你會養成一個特別走進椰漿飯專賣店去吃椰漿飯的習慣嗎?我個人是覺得,還未準備好!除了,這家椰漿飯有我很愛的配料,叄峇蚶。有聽聞,很多人是因為愛上了這裡的猴頭菇椰漿飯,而特別赴一個Nasi AL Lemak的約會;有人則是因為那個黃姜芝士雞和黑白配飯。10月中,店家還會推出椰漿飯芝士撻和椰漿飯幹撈麵,創新十足,那是否有吸引到你呢?雞排椰漿飯:客人若想少吃澱粉,可以不要飯,淋上特調的牛油咖哩醬,就是口口肉感實足的咖哩炸雞排了。
▲▲Nasi AL Lema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