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全國每個城市都嚴陣以待。
2日上午,一架由金鵬航空執飛的航班由大阪抵達寧波。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架飛機上沒有回國的旅客,而是載滿了醫用口罩、防護服、測溫槍等用於疫情防控的物資。據了解,這批物資中,有31萬隻口罩、1500套防護服,還有1000把測溫槍。物資到達寧波後,第一時間送往了寧波市抗擊疫情的一線醫院以及社區。
今天上午,全球採購的防疫物資抵達寧波
籌集善款、採購物資
寧波這群青年企業家加入戰「疫」大軍
記者了解到,負責採購這批物資的,是寧波市青年企業家協會副會長孔軍。
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影響,國內的醫療物資需求量激增,防疫物資緊缺成為了此次疫情的關注焦點。儘管國內不少工廠正在加班加點趕製,但防疫物資仍然短缺。考慮到當前國內的實際情況,原本在英國看望兒子的孔軍決定放棄休假,緊急從國外採購一批防疫物資。
孔軍發的「朋友圈」
「作為一名青年企業家,我想,在國家、國人有難的時候,應該站出來做點什麼。」孔軍的想法和寧波市青年企業家協會的很多會員一致。1月25日,該協會根據團寧波市委的統一部署,啟動了青年企業家助力疫情防控專項行動。隨著協會裡越來越多的青年企業家響應,短短1小時,僅會長班子成員就籌集了善款80多萬元。而身在英國的孔軍,成為了此次負責總體協調國外籌措防疫物資的總指揮。
沒多久,寧波不少區縣政府也得知了這一消息,紛紛聯繫上孔軍,委託其幫忙採購防疫物資。隨著越來越多青年企業家、海外華人的加入,一場跨國防疫物資採購正式開始了。
為了購買到口罩、防護服等防疫物資,孔軍發動了不少朋友,從寧波市青年企業家協會到團寧波市委,從航空公司到志願者。一批物資回國,從採購到運輸,各方都費了不少力氣。
在日本,孔軍發動了160多名志願者,全城「掃貨」;在韓國,託朋友聯繫上幾家工廠,想要訂購一批醫用口罩、防護服;在美國,聯繫了正在洛杉磯休假的朋友,也開始搶購大批物資。
據統計,接到「任務」以來,孔軍及其團隊一共採購了300多萬的防疫物資,包括31萬隻口罩,6500套防護服,3500個護目鏡以及750把測溫槍。其中,包括寧波市青年企業家協會捐贈的7萬隻口罩和3500套防護服。
物資採購完成,但是要如何運回寧波?孔軍幾乎動用了自己所有的關係,經過多方聯繫,找到了金鵬航空、東方航空等國內航空公司,向他們尋求幫助。得知情況後,幾家航空公司也積極配合,想把這批物資以最快的速度運回國內。
在孔軍身後,是寧波市青企協捐贈的防疫物資
從洛杉磯採購不到兩天
防疫物資「閃送」到了寧波
「第一批高等級醫用口罩5小時前已從日本快件發回寧波。48小時,100多個買手,日本6個城市。謝謝你們,大災面前無國界,寧波謝謝你們。防護服很重要,拜託了......」1月27日下午3點,孔軍發了條「朋友圈」。經過與航空公司的通力合作,啟動了防疫物資通關綠色通道,優先清關貨運,保障物資快速通關。
讓孔軍印象深刻的是,1月29日,他聯繫上了寧波市青年企業家協會副會長吳亞君和彭天斌。那時候,他們正在美國休假。經過溝通,由吳亞君和彭天斌從美國採購2000套防護服和2400個護目鏡,免費捐贈給家鄉——寧波市寧海縣。最終,通過與東方航空的通力協作,防疫物資送達了國內。
在國際貨站,一大批防疫物資正在裝車準備送到一線
「從物資採購到送達寧波,整個過程只用了37個小時。」孔軍說,當時這批物資是從洛杉磯飛到上海,為了提貨,他不得不把機票改籤,提前兩天到達上海。1月30日下午,孔軍抵達上海後,和物資一起回到了寧波。而這批物資將用於寧海縣抗擊疫情的一線醫院以及社區。
那麼,這次防疫物資的跨國採購,孔軍都經歷了啥?
「毀約、物資被緊急召回、到手的物資從倉庫被重新運回工廠,這些我都經歷了。」孔軍說,「從接到任務的那天開始,這幾天下來,我的睡眠時間加起來不到12個小時。而且英國與中國、日本都有時差,所以哪怕半夜一兩點都在打電話溝通物資問題。」
在日本採購的防疫物資上,都寫了「中國加油」
孔軍告訴記者,在海外,鎖定的貨源隨時都可能流失。在韓國,孔軍聯繫上供貨商,訂購了15000套醫用級防護服,錢都已經付了。提貨當晚,首爾的工作人員在倉庫旁邊等了一整晚,都沒拿到物資。第二天一早,供應商告訴他,此前的約定作廢,想要採購到這批物資需要競價,同時,防護服的價格也從55元漲到135元。「就這樣,我們看著自己訂好的防護服被其他公司搶走了。」
在日本,原本是孔軍他們團隊訂購的12000套醫用級防護服,連夜從工廠拉到大阪倉庫後,第二天上午又被當地緊急召回,理由是緊急情況下,這批物資歸政府統一調配。於是,這批又被重新拉回了工廠。
無奈,他們只能發動志願者繼續「掃貨」。
跨國採購物資引發聯動
上百名華人志願投入戰「疫」
孔軍的同事周迎霞,是此次日本防疫物資採購的指揮者。
記者聯繫上周迎霞時,她正忙著從日本運送最後一批物資回國。「1月24日,我陪女兒去日本旅遊,沒想到抵達名古屋的第二天就接到了採購防疫物資的『任務』。我也沒多想,就取消了旅遊計劃,一心撲在採購物資上。」
幾十萬隻口罩,買起來可不容易。「因為要和英國、法國、德國的一些採購商聯繫,再加上各地的時差,前天一整晚我都沒什麼時間睡覺。」據周迎霞介紹,參與採購的一共有100多名志願者,大家雖然互不相識,但都有一顆愛國的心。
「我和志願者們找了很多藥房和醫療器械店,甚至去了很多偏僻的地方,才找到一些醫用口罩。現在在日本不止是我們,很多華人華僑都在尋找防疫物資,趕著寄回國內。」周迎霞說,在採購物資的過程中,自己最感動的,就是很多身在日本的中國人都不遺餘力地幫助自己,「現在準備寄回國內的口罩都是我們從日本一家店一家店掃回來的,在我們物資採購的微信群裡,除了孔總,其他人我都不認識,但是大家都在一起幫忙,每次想到這些我都被感動得溼了眼眶。」
工作人員準備「卸貨」
據周迎霞回憶,有一次,一名司機開了600多公裡把物資送到了大阪,但是當周迎霞給司機運費時,司機說「國難錢不賺,免費」。還有一次,周迎霞在日本偶然認識了一名哈爾濱的留學生,對方知道她在為國內購買口罩後,主動提出幫忙一起採購,還叫上了十幾名中國留學生一起加入了採購物資的行列。
「雖然我的旅遊計劃『泡湯』了,每天睡覺的時間也只有兩三個小時,但是在災難面前算不了什麼。我想這也是我們每一個中國人都會做的事。」周迎霞說。